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生期低出生体重儿的产科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12月高要城区在高要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新生儿中体重少于2500g的低出生体重儿53例进行分析.结果低出生体重儿产科因素有妊娠高血压疾病9例,其中合并中度贫血3例,双胎妊娠8例合并重度贫血2例,胎膜早破7例并早产5例,胎儿生长受限6例,臀位,胎盘功能减退各5例,疤痕子宫4例合并脐带绕颈二、三周3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4例,羊水过少3例.足月低体重儿28人,占52.83%,早产儿25人,占47.16%.结论导致低出生体重儿产科因素主要为高危妊娠,做好孕期保健、高危妊娠筛查、监护和管理,指导孕妇早期预防和治疗,孕期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对预防低出生体重儿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背景]探讨影响低体重儿发生的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病例报告]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间在延边大学医院住院分娩的3289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见低体重儿为122例(3.7%);孕妇年龄25~29岁组低体重儿发生率最低,早产儿中低体重儿发生率高于足月儿.造成低体重儿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前4位是双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异常及先兆子痫.[讨论]早产、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均可提高低体重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产前筛查母血清标志物与产科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孕中期(孕15~20周)母血清中游离β-hcG和AFP检测,研究血清标志物与某些产科并发症的关系,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产科并发症。方法对妊娠15~20周孕妇,抽取静脉血,检测AFP和fβ-hcg。结果当游离β-hcGMoM值≥2.0时,孕中期高水平AFPMoM值与早产、低体重儿、前置胎盘、新生儿窒息有关;当AFPMoM值在0.5~2.0时,孕中期高水平fβ-hcGMoM值与羊水过少,羊水污染,过期妊娠,胎窘,胎盘植入有关;当游离β-hcGMoM值在0.5~2.0时,孕中期高水平AFPMoM值与重度子痫前期、胎膜早破、前置胎盘有关。结论孕中期高水平血清标志物与一些产科并发症如早产、低体重儿、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膜早破、羊水过少、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子痫前期有关。  相似文献   

4.
低体重儿是围生儿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成活者在儿童期智力和体格方面均落后于正常儿。造成低体重儿的原因有母体、胎儿、胎盘等多方面因素,其中胎盘功能性绒毛组织减少,胎盘绒毛广泛损伤或胎盘血管异常,均可影响胎儿的成长和发育。另外,在多种病理状态下,...  相似文献   

5.
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取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1978、1979两年全部低出生体重儿的医学记录进行分析。同时取等量同天出生的正常体重儿及产母作配对对照。 本资料中低出生体重儿仅占全部活婴的2.96%,显著低于国外资料。影响其出生体重的因素很多。孕周、职业、孕期疾病、妊娠中毒症、多胎、羊膜早破、胎盘异常、新生儿畸形等因素均显示与低出生体重儿有关。 本组产妇年龄多数为25~34岁,大多数为第一胎生育,并接受了产前检查。产妇中未发现有严重营养不良。一般无吸烟习惯。均可能与本组产妇低出生体重儿百分比指标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6.
司马琴 《当代医学》2011,17(33):42-43
目的 探讨早期妊娠阴道出血对晚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143例(出血组)早期妊娠(停经12周内)阴道出血继续妊娠至28周以后分娩活婴者,对其妊娠结局(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胎盘胎膜残留)进行分析,与同期无阴道出血分娩120例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妊娠阴道出血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胎盘粘连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早期妊娠阴道出血是晚期妊娠结局不良的重要预兆.  相似文献   

7.
IVF与ICSI周期实验室及临床结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助孕技术的临床妊娠结局及产科结局。方法对843个IVF-ET及ICSI治疗周期的流产、异位妊娠、多胎妊娠的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胎儿孕龄、先天性畸形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组单胎、双胎妊娠的结局分别进行比较。结果ICSI组的受精率显著高于IVF组,IVF和ICSI两组早期胚胎的发育情况、产科结局、围生情况及出生后婴儿的健康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双胎妊娠和单胎妊娠两组低体重儿、小于胎龄儿、早产的发生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双胎妊娠组低体重儿、小于胎龄儿、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组(P<0·05)。结论IVF与ICSI两组的妊娠结局、围生儿结局相似;ICSI不增加胎儿畸形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几率,双胎妊娠是引起低体重儿、小于胎龄儿及早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1984年至1993年582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6.38%,病死率为13.92%。其发病因素与早产、过期妊娠、低体重儿、胎吸产、臂位产、胎盘功能低下、脐带因素、滞产及第二产程延长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低出生体重儿184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发病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84例低出生体重儿母亲妊娠合并症及发病症。结果: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胎、臀位占低出生体重儿发病因素前四位。发生率分别为:28.8%、17.39%、14.67%、11.41%。结论:加强孕期保健,积极防治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是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对新生儿体重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完整调查资料的妊娠晚期高龄孕妇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异常组与正常组,采用心电图监测孕妇心功能状况,调查孕妇与新生儿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孕妇都顺利分娩,产妇与新生儿都存活,异常组的分娩孕周及剖宫产率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异常组孕妇的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贫血、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异常组新生儿体重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与正常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能增加低体重出生儿发生率,提高孕妇剖宫产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要积极进行预防性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预防低出生体重儿的孕期监测重点。方法896例自愿接受调查的产妇,在产后24h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有关家庭、社会、经济情况及人口学特征,同时摘录相关孕期检查记录卡;对早产儿组低出生体重儿342例、足月小样儿(small for gestationalage,SGA)组低出生体重儿108例、对照组446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三组中,早产组出生体重最低,且目前早产是低出生体重的主要原因;早产组孕妇的高危因素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SGA组孕妇的高危评分在35~36周前与对照组相近,在35~36周时评分明显升高,高于早产组;孕期B超胎儿双顶径检测结果,在三组间16~40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GA组16~40周B超检测胎头双顶径始终小于对照组,除了16~20周早产组B超检测胎头双顶径略大于对照组外,其余孕周早产组均小于对照组;SGA组收缩压与舒张压都明显高于对照组,都在110/70mmHg以上,且随孕周逐渐升高,但均尚未达到妊娠高血压病水平,早产组舒张压较对照组高,但仍小于SGA组;SGA组除16~20周外其余孕周的宫高均小于对照组,且差距逐渐加大,SGA组16~40周的腹围均小于对照组,早产组除33~34周外其余孕周的宫高均大于对照组,早产组的腹围与对照组比较接近。结论从孕期预防低出生体重儿,重点是预防早产儿的发生,如果能够避免早产,则完全可以避免由于早产而造成的低出生体重儿;从孕21周开始注意关注孕妇的高危因素和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相关因素,对有高危因素者加强监护;B超检测胎儿双顶径值、孕妇收缩压与舒张压值、宫高值、腹围值均为孕期监测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背景 低出生体重儿多存在慢性宫内缺氧现象,其围生期病死率高,且远期体格发育落后、神经发育异常风险高。目前我国缺乏针对该方向的多中心大样本的调查研究。目的 分析河北省低出生体重儿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河北省妇幼监测信息管理系统2013-2017年在河北省7个省市级医院和15个县级医院,共22个监测点住院分娩的37周及以上孕周的孕产妇资料,调查指标包括孕产妇年龄、出生年份、出生季节、出生医院城乡及等级分布、产检次数、孕次、产次、胎儿性别、孕产妇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心脏病、合并肾病)、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过期妊娠等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结果 250 304例足月新生儿中,低出生体重儿3 482例,发生率为1.39%;不同年龄孕产妇、不同出生年份、不同出生季节、不同出生地区、不同生产医院城乡及等级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生育年龄≥40岁孕产妇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最高(1.65%),30~34岁最低(1.29%);2015年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最高(1.56%),2017年最低(1.29%);春季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最高(1.47%),秋季最低(1.29%);沧州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最高(1.82%),邢台最低(0.82%);省市级医院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1.71%)高于乡镇级医院(1.13%);三级医院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最高(1.94%),一级医院最低(0.98%)。低出生体重儿组孕产妇年龄分布、产检次数、孕次、产次、胎儿性别、妊娠期高血压比例、合并心脏病比例、合并肾病比例、胎盘早剥比例、前置胎盘比例、过期妊娠比例与非低出生体重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文化程度、妊娠期糖尿病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文化程度低、产检次数少、胎儿为女性、省市级医院生产、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心脏病、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P<0.05),多孕次、妊娠期糖尿病、过期妊娠是低出生体重儿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发病率有明显的时间、地区、人群差异,对不同地区及人群采取个性化预防措施,适时孕育、规范产检,尽早发现潜在的高危因素,及时预防和治疗,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发生。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lacental premature aging observed ultrasonographically and the pregnancy outcome. METHOD: The perinatal outcome of 30 pregnant women with grade III placenta observed ultrasonographically before 37 weeks of gesta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with 154 pregnant women with grade III placenta at full term (>37 weeks) selected at random to serve as the control. RESULT: The gestational age at delivery (37.38+/-2.10 weeks) and newborn birth weight (2 802.00+/-502.99 g) in cases of placental premature aging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39.48+/-2.44 weeks and 3 324.35+/-411.34 g, P<0.001), and the incidence of oligohydramnios (26.67%) and rate of cesarean delivery (96.67%)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6.49% and 48.36%, P<0.05). CONCLUSION: The ultrasonographic signs grade III placenta maturation before 37 weeks of gest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oligohydramnios and low birth weight and might help predict placental dysfunction, which needs close monitoring for the benefits of the mother and fetu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胎盘提前老化的超声征象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妊娠37周前超声观察到Ⅲ级胎盘成熟度的单胎妊娠产妇的妊娠结局,并随机抽取同期154例足月后观察到Ⅲ级胎盘成熟度的单胎产妇的资料作为对照。结果 胎盘提前老化组的孕龄为(37.38±2.10)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2 802.00±502.99)g,显著小于对照组[(39.48±2.44)周和(3 324.35±411.34)g,P<0.001] ,羊水过少发生率(26.67%)和择期剖宫产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49%和48.36%,P<0.05)。结论 胎盘提前老化的超声征象与羊水过少和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可能提示胎盘功能减退,应密切监护。  相似文献   

15.
R Liu  L Zhang 《中华医学杂志》1992,72(8):456-8, 508
From September 1989 to August 1990, the incidence of low birth weight (LBW) infant was studied collaboratively in 8 areas in north China. 29,941 infants (14,003 males and 12,938 females) were investigated, 1,348 LBW infants included those of preterm and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 term. The incidence of LBW infant was 5.00%. The incidence of male preterm (3.15%)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preterm (2.39%). The incidence of female SGA term (2.46%)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 SGA term (1.82%). 52.09% of the infants with birth weight (BW) < 2,500g was of SGA term. 35-36 weeks premature infants accounted for 61.78% and 1,500-2,499g LBW infants for 93.28%. The incidence of SGA preterm (GA < 37 weeks) was 17.8%. In this study, the incidence of LBW infant was higher in Changchun and Huhehot than in other area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收集新鲜胚胎移植活产918例;冻融胚胎移植活产751例;以及同期自然妊娠活产55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单双胎情况下自然妊娠、新鲜胚胎移植、冻融胚胎移植各组间的胎龄、早产率、出生体重、LBW比例、VLBW比例以及巨大儿比例。结果冻融胚胎移植与新鲜胚胎移植单胎组和双胎组的胎龄、早产率、出生体重、LBW比例、VLBW比例以及巨大儿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与新鲜胚胎移植比较,冻融胚胎移植技术不影响胎儿的胎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对高龄妊娠妇女妊娠原因及结局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渊查对象为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5岁及以上的122例高龄妊娠产妇,设立为高龄组,另按照1:1的原则随机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年龄〈35岁的非高龄产妇12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妊娠合并症、产科并发症(妊娠期高咖压、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前置胎盘、早产、胎死宫内)以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乒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龄组的妊娠期高血乐、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前置胎盘、早产、胎死宫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要重视高龄孕妇的临床特点,做好孕期监护工作,积极治疗并发症,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摘要】目的对高龄妊娠妇女妊娠原因及结局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渊查对象为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5岁及以上的122例高龄妊娠产妇,设立为高龄组,另按照1:1的原则随机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年龄〈35岁的非高龄产妇12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妊娠合并症、产科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前置胎盘、早产、胎死宫内)以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乒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龄组的妊娠期高血乐、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前置胎盘、早产、胎死宫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要重视高龄孕妇的临床特点,做好孕期监护工作,积极治疗并发症,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低血糖病因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晓云  余友霞 《重庆医学》2004,33(3):419-421
目的了解高危新生儿低血糖发生情况、探讨低血糖病因和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及危害性措施. 方法对597例高危儿进行血糖监测.结果高危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7.71%;早产儿组较之于足月儿组、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组较之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组、小于胎龄儿组较之于适于和大于胎龄儿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高(P<0.002 27).结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小于胎龄儿易发生低血糖;围产期缺氧和应激是引起低血糖的重要原因;出生后3d内尤其1d内易发生低血糖;对高危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为临床医生针对妊娠期疾病危急情况的识别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2012年至2014年期间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成功分娩的孕期患有糖尿病或患有甲亢的孕妇作为调查对象,所有新生儿按体重大小分为低重组、正常组和超重组,分析孕妇在不同疾病状态及生理指标下其新生儿体重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此次研究共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和妊娠期合并甲亢孕妇各60例,平均分娩年龄为(28±8.95)岁,平均孕周为33+3周,所有产妇中顺产的有31例,剖宫产的有89例,共分娩胎儿126名,分娩前平均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1.87±0.19,孕期最高收缩压平均值为(135±8.95)mm Hg,孕期最高舒张压的平均值为(87±9.42)mm Hg。妊娠期糖尿病组婴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674±666.35)g,超重组所占比例为32.8%,都显著高于妊娠期合并甲亢组婴儿的平均体重(2 912±747.62)g和超重组比例12.9%,孕妇空腹血糖与新生儿体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而在妊娠期合并甲亢孕妇组中,促甲状腺激素表现出与新生儿体重的负相关性。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较妊娠期合并甲亢患者发生巨大儿的概率更大,新生儿出生体重与空腹血糖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孕妇不同的健康状况会影响血清中甲状腺指标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