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12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由妊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91例(71.0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引起11例(8.59%),合并肝脏疾病10例(7.81%),重度妊高征引起14例(10.94%),Rh血型不合及病毒感染各1例(各占0.78%)。对血小板(50×109/L者用强的松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同时考虑剖宫产。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是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有合并症的血小板减少程度严重,大多<70×109/L,半数ITP有临床症状。糖皮质激素是治疗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术前血小板仍<50×109/L可输注浓缩血小板。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1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及妊娠期的监护和处理.方法对12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由妊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91例(71.0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引起11例(8.59%),合并肝脏疾病10例(7.81%),重度妊高征引起14例(10.94%),Rh血型不合及病毒感染各1例(各占0.78%).血小板减少出现最早孕周为20 6周,<28周出现34例(26.56%),>28周出现94例(73.44%),大部分孕妇血小板减少出现在妊娠晚期.对血小板<50×109/L者用强的松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同时考虑剖宫产.产后出血率为2.34%.大部分PAT患者在产后1周血小板恢复正常.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一般发生在妊娠晚期,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是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有合并症的血小板减少程度严重,大多<70×109/L,半数ITP有临床症状.糖皮质激素是治疗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术前血小板仍<50×109/L可输注浓缩血小板.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不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母亲合并ITP时,新生儿可能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病因和分娩时处理对策。方法总结2005年8月1日~2006年8月31日145例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病因主要是: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PAT)110例(占75.8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T)23例(15.86%)、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例(6.89%)、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征(ICP)1例(0.9%)、妊娠合并甲亢1例(0.69%)等。处理对策: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70×109/L以上无出血倾向,给予观察,血小板69×109/L至50×109/L有出血倾向及小于50×109/L,给予糖皮质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治疗。血小板小于20×109/L给予糖皮质免疫球蛋白及输血小板悬液治疗,具体方案:据血小板计数、基础疾病及是否分娩分别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成份输血等治疗,145例中阴道分娩76例(52.41%)阴道助产2例(0.14%),剖宫产67例(46.20%),产时出血5例(3.44%),新生儿血小板减少3例(2.09%)。结论重视孕期保健早期确诊合并症及并发症,加强产前产时母儿监护,于分娩、手术、麻醉前提升血小板,可防治产后大出血、新生儿出血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995年至2005年间10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结果106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40例(37.74%),子痫前期25例(23.5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3例(12.26%)。血小板减少出现最早孕周为20+3周,<28周出现25例(23.58%),>28周出现81例(76.42%)。阴道分娩25例,剖宫产81例。产后出血13例(12.26%)。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有多种病因,以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最多见,对血小板<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用糖皮质激素或(和)免疫球蛋白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预防产时或产后出血。PAT一般不作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5.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自 1995年~ 2 0 0 1年 7月间 5 7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处理经验。结果  5 7例血小板减少孕妇中 ,阴道分娩 4 0例 ,剖宫产 16例。产后出血 3例 ,产后出血率 5 3%。新生儿头皮皮下血肿 2例。胎儿宫内死亡 1例 ,围产期死亡率 1 8%。 4 5例新生儿中 18例血小板减少 ,发生率为 4 0 %。无孕产妇死亡。结论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时 ,如血小板 <5 0× 10 9/L ,应在术前输注单采血小板后行剖宫产 ;血小板计数 >5 0× 10 9/L的孕妇 ,如无产科指症 ,应以阴道分娩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的产科处理,降低对母婴的损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8年6月~2006年10月以来收治的20例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诊断治疗及新生儿情况。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除血小板计数异常低下、有出血倾向及凝血机制异常外产后出血量并没有明显增多。结论血小板<50×109/L,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出血倾向或凝血机制异常给与血小板治疗,剖宫产终止妊娠为宜。血小板计数>50×109/L,无出血倾向、凝血机制正常者可不予输注血小板治疗,无产科因素,可经阴试产。  相似文献   

7.
于新发  董维  杨辉 《医学信息》2005,18(8):963-965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强的松并输注浓缩血小板、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或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或二者联合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效果。方法根据病情和病人经济能力将118例次病人分为常规剂量的强的松加输注浓缩血小板组(简称血小板组)37例;用大剂量IVIG/甲强龙组(简称药物组)39例;大剂量IVIG/甲强龙联合输注浓缩血小板组(简称联合组)42例。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同时观察临床出血情况。结果治疗后外周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组升高(15.40±12.14)×109/L(p<0.001),药物组升高(17.98±14.01)×109/L(p<0.001),联合组升高(43.26±13.20)×109/L,(p<0.001)。联合组高于血小板组和药物组(p<0.001)。治疗3天后临床出血改善率,血小板组60%(22/37),药物组54%(21/39),联合组90%(38/42)。5例发热病人输注浓缩血小板后外周血小板计数未见升高。结论重症ITP病人,大剂量IVIG/甲强龙联合输注浓缩血小板较单纯输注浓缩血小板或大剂量IVIG/甲强龙疗效好,手工采和机单采浓缩血小板的输注无效性的发生率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危重疾病,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最近,我们用血浆置换技术(TPE)成功治疗TTP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女性,42岁,因乏力3周,发热、恶心、呕吐4 d于2008年9月27日入院.9月26日外院查血WBC 9.92×109/L,RBC1.41×1012/L,Hb 34g/L,PLT 12.4×109/L;尿蛋白4+,潜血4+,胆红素1+,RBC 29/μl.9月27日我院门诊查血WBC 15.36×109/L,RBC 1.40×1012/L,Hb42g/L,PLT 5×109/L.  相似文献   

9.
吴艳霞  葛艳恒  赵云 《医学信息》2009,22(8):1650-1651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可由多种内科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引起,是孕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可出现白发性出血倾向,尤其在分娩过程中可出现大出血,胎儿窒息和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严重威胁产妇和胎儿的生命,正确认识血小板减少对妊娠的影响,加强围产期的处理和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是降低母婴死亡率的重要措施,我院2000~2008年共收治9例重度血小板减少(<30×109/L)的孕产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27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2005年我院27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10例妊娠血小板减少症,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妊娠,1例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疗或输血小板。27例中剖宫产20例,阴道分娩7,产后出血2例,新生儿出现血小板减低3例。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应视不同的病因,血小板减少的轻重程度以及病程的缓急状况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