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适应证的规范合理范围。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月EST适应证有争议的病例9例,包括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例、胆总管结石1例、胆道下段及上段肿瘤性梗阻各1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2例、胆总管囊肿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例。结果除1例内科黄疸被误诊外,其余8例均为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其中5例EST后又行手术治疗,1例因EST后病情加重而失去手术机会,2例晚期肿瘤行EST后放弃根治手术。结论未能解除胆道上游狭窄病变者,EST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并可能增加疾病风险;可以手术切除的肿瘤EST可能没有必要;年轻患者EST应慎重。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美国纽约一医疗中心外科内窥镜室最近所作300例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40例括约肌切开术(EST)的结果,并对其适应证和改进的方法加以讨论。 ERCP的适应证、方法和结果:300例ERCP中怀疑胆道疾病者176例(58.6%),怀疑胰腺疾病者124例(41.4%)。适应证包括不明原因的黄疸、肝外胆道梗阻(结石、肿瘤、狭窄)、胆瘘(内、外胆瘘)、硬化性胆管炎、乳头狭窄、肝内胆管梗阻(病毒或酒精性肝炎、药物引起  相似文献   

3.
本文复习1977~1983年在 Leicester 医院治疗的94例急性胆管炎,计男性34例,女性60例,平均年龄69.7岁(25~80岁)。82例有总胆管结石(87%),12例(13%)有其它疾病,如良性和恶性狭窄,乳头狭窄,胆总管肠吻合,硬化性胆管炎。30天内死亡率为16%,分析危险因素,死亡者的血清白蛋白值较低,而血清尿数值较高,82例胆总管结石病例中,71例行早期胆总管减压,计手术减压28例,经内窥镜减压43例,死亡率分别为21.4%和4.7%,虽然后者病例的情况较差。在60例有胆囊的病例中,24例行手术减压,其  相似文献   

4.
胆道手术中残留结石的发生率为4%,胆道结石亦可在胆囊切除术后形成。利用内窥镜作括约肌切开术以排除胆总管残余结石,安全有效,临床应用已逐见增多。本文报道1978年年底以前22个月中23例病人应用这一治疗的经验。23例中胆囊已切除者21例,其中胆总管残余结石12例,胆总管复发结石9  相似文献   

5.
经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和未证实的胆总管结石/BouJaoudeJ,Ink,PratFO,etal//Endoscopy,1993;25:338我们旨在揭示用经内窥镜括约肌切开(ES)治疗怀疑胆总管结石(CBDL)而未能证实的一组病人的特征,并与证实有C...  相似文献   

6.
内窥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胰疾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内窥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治疗胆胰部分疾病较新的内镜技术,主要用于胆总管结石、缩窄性乳头炎、慢性胰腺炎、胆道蛔虫和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等胆胰疾病。作者总结了2700例次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中346例行EST术的经验。切开成功331例,成功率95.7%。结石排出率96%,狭窄解除率93.8%。失败15例,失败率4.3%分。作者并对EST术的临床应用和并发症的预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经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残余结石/ReaulaJ,PachlewskiJ,TilszerAetal//Endoscopy,1993:25,3401983~1991年,128例疑有胆总管结石及近期行胆囊切除T型管引流的病人接受ERCP和经内窥镜括...  相似文献   

8.
残余结石是胆道术后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其预防性措施有:经十二指肠作括约肌成形术或胆总管十二指肠(或空肠)吻合术。虽然许多外科医师喜欢作能提供有效引流的括约肌成形术,但胆总管十二指肠或空肠吻合术由于其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较低,故亦为之乐于采用。然而,此两种手木可并发少见的,但使外科医生感棘手的胆道盲端综合征(Biliary sump syndrome)。本病系指在胆总管十二指肠(或空肠)吻合术后,由于结石或食物残渣等贮留于胆总管吻合口远端之盲袋内,从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胆管炎或胰腺炎症状(上腹疼痛、发热等)及胆道梗阻(黄  相似文献   

9.
内窥镜下俄狄氏括约肌切开术(以下简称内镜括约肌切开术)是近年来的一大发展。方法简便,与常用的外科手术相比其危险性较小,因此它的手术指征不断扩大。然而,它也有一些严重的併发症。其中一部份併发症,如果在内外科有效的合作下是可以用外科手术方法弥补的。  相似文献   

10.
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是急腹症住院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胆道手术对年龄在60岁以上病人,尤其是有胆道手术史者,其并发症和死亡率均高.本文旨在评价经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ES)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1976~1982,作者所在医院共收治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134例,76例女性平均72岁,58例男性平均64岁.82例有胆道手术史.128例于发作后4~8周时行ES,6例于发作2周内施行.  相似文献   

11.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的利与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4年,德国的Classen和日本的Kawai分别报道使用内镜和高频电流技术治疗胆总管残留结石和乳头括约肌狭窄的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开创了微创胆道外科的新时代。由于此术式具有不切开肠腔和胆道,不需麻醉,痛苦小,恢复快,术后即可行走,当天可进食等诸多优点,很快得到推广。国内EST的开展晚于国外,最早的报道见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多年实践,EST的操作技术日趋成熟,结石清除率逐步升高,而病死率则明显降低。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普及,采用LC联合术前、术中或术后EST的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逐渐成为热点,相关文献报道大量出现,EST的手术适应证也逐渐扩大到对多种胆胰疾病的治疗。但是随着临床研究和追踪随访的深入,EST的各种早期和晚期并发症的报道日益增多,包括早期的胰腺炎、出血、胆管炎、十二指肠穿孔,以及晚期的结石复发、乳头狭窄、反流性胆管炎以及胆管恶性肿瘤。本文将对EST的优点和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以探讨其在胆道疾病中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经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并发穿孔的分类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RCP和经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ES)已成为多种胆道和胰管疾病的标准诊疗方法。然而它也难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诸如出血、胰腺炎、胆管炎和穿孔等。据对文献上收集的7729例胆道ES的结果来看,总并发症率为8.2%,与手术有关的死亡率则为1.3%。文献上各家对出血、胰腺炎、胆管炎并发症的处理观点基本一致,然而对穿孔的处理,观点仍有分歧。为此作者对1994.l~1998.7期间作者医院所作的ERCP/ES(6040/2874例)过程中并发穿孔的39冽(0.6%)外加外院转来治疗的1例,总共40例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经验。作者认为可按损伤…  相似文献   

13.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适应证选择与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357例具有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其临床表现为单侧腰腿痛、单一神经根受累且腿痛症状大于腰痛、影像学显示单间隙后侧方突出或脱出且无脊椎滑脱和腰椎失稳表现、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等条件作为开展MED的适应证.共开展MED 166例,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46.5%。结果:平均随访22.6个月,无一例出现硬脊膜及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按照Nakai评价标准,优良率为98.7%。结论:MED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手段,尚不能完全取代常规开放手术,在掌握开放手术技术的前提下,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灵活运用手术技巧等可提高手术疗效并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在小胆石病人中约占20%,在胆固醇沉积症病人中约为30%左右,但在全部有症状的胆石症病人中约为6~8%。据乌克兰的资料报告,60%以上的急性胰腺炎是由胆石引起,其中胰腺炎的并发症为28%,有症状的胰腺假性囊肿为9%,胰腺坏死为4%,胰腺脓肿约占1%,死亡率约为8~15%。本文收集了两组资料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急诊手术效果做了比较。一组采用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  相似文献   

15.
胆肠内引流术临床已应用多年,主要应用在肿瘤切除后、胆管损伤后胆肠联通的重建和在肝内外胆管结石、狭窄梗阻解除后防止胆流停滞、感染复发、结石再生两个主要方面。如何提高胆肠内引流术的临床效果?首先是适应证的掌握。任何手术都有它的设计原理,比如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奥狄氏括约肌切开术,主要是用于解除胆总管下端梗阻性病变的内引流术,因而不适用于肝总管、肝门及肝内胆管的病变。常用的胆管空肠吻合术又必须以解除梗阻,去除病灶为前提。对手术的盲目应用,难得良好的效果。其次是完成内引流术的技术规格,它随着适应的要求而在实践中演变,如何能完成一个宽大的吻合口?如阿防止吻合口的狭窄和肠液向胆道的返流?另外,对效果的评价,还只能通过长期的实践和认真的随访才能得出。对胆肠吻合术来说,会“做”固然可贵,会“用”实在难得,而且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胆囊切除术对胰腺炎患者复发及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行EST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胰腺炎患者560例,依据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胰腺炎复发组(180例)和未复发组(380例)。结合患者病情决定EST术后胆囊是否切除。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确定影响胰腺炎患者累积复发率的危险因素,Log-Rank检验比较胆囊切除术对胰腺炎患者复发的影响差异。结果 560例胰腺炎患者接受EST术后,410例(73.2%)发生高淀粉酶血症,180例(32.1%)复发胰腺炎,其中轻、中、重度胰腺炎各占复发胰腺炎患者的70.0%(126/180)、20.0%(36/180)和10.0%(18/180)。年龄偏小、胰管显影、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较长、黄疸、CCI评分较高、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肝病、肥胖症是影响胰腺炎患者接受EST术后复发的危险性因素(P0.05)。胆囊切除的胰腺炎患者累积复发率和死亡率更低(P0.05)。结论 EST术后胆囊切除术可降低胰腺炎患者胰腺炎复发率及死亡率,临床上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经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无胆囊结石的胆总管结石病人/BenattarJ,HarrisA,HastierP,etal//Endoscopy,1993;25:338作者对25例无胆囊结石的总胆管结石(CBD)病人进行了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ES),其中旧例...  相似文献   

18.
作者描述了内窥镜逆行性括约肌切开术(ERS)中十二指肠损伤的放射学表现,着重研究轻度乳头损伤和小型十二指肠穿孔的特点。采用OlymPusJRIT型十二指肠镜和电灼式括约肌切开器,4年内共施行ERS284例,发生十二指肠损伤8例,占2.8%,其中轻度乳头损伤5例,小型十二指肠穿孔3例。ERS后,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磺异酞醇,摄胆管造影片。放射学征象;①乳头内外渗,1例。可见均匀的造影剂显影区,界限不清;②Vater周围粘膜下扩散,4例。由于造影剂在十二指肠壁内扩散,出现双轨征;③胆管周围扩散,1例,在造影剂充盈的远端胆管周围呈双…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1组年龄≤60岁的胆管结石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977年至1986年,在ES治疗的382例胆管结石患者中,不伴发肝胆管结石或胆道狭窄、年龄≤60岁的患者共115例(30.1%),其中男54例,女61例,年龄21~60岁,平均50岁。首次施行E...  相似文献   

20.
乏特氏壶腹周围癌是引起恶性胆道梗阻的原因之一,行肿瘤切除后其远期存活率尚满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5年存活率可达20~50%.但是,壶腹部肿瘤的切除是一死亡率较高的大手术,因此老年病人更适宜行姑息性治疗.姑息性治疗方法之一是行短路手术,但该手术死亡率高、预后差.亦可经内窥镜插入内套管解除恶性胆道梗阻,该技术仅适用于胰腺和胆管癌的姑息性治疗.本文报道17例壶腹部癌经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的经验.女11例、男6例,平均年龄76岁(65~86岁).均有深度黄疸,超声波检查和逆行胰胆管造影均证实有胆管扩张,未作手术及经皮胆管减压.因合并有心血管、肺部疾病,近期中风、酒精中毒、痴呆或全身虚弱等并发症,均不适宜行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