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戚国青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16(10):1372-1372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它是以病人及家属为对象。其目的是通过教育活动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本研究通过对病因和发展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一代谢疾病,目前还缺管理想的治疗方法的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观察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基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们体检或看病时会测空腹血糖(FPG),但大多数人不知道测FPG的意义.FPG检测是目前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程度的主要指标.测FPG的意义首先可以筛查糖尿病,或了解糖尿病前期的FPG受损状态;如果FPG升高,说明胰岛B细胞功能也差.糖尿病患者FPG升高,还会造成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从而加重心血管病变和其他糖尿病并发症.FPG过高超过11.1毫摩尔/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检测FPG注意在早上7点前测.主要是因为身体里的升糖激素在早上8点达到高峰,会造成血糖升高;建议患者最好自备血糖仪,以便及时、接点地查血糖.测定前,建议不要进行大运动量活动.因为空腹活动时肝脏糖原会输出,造成血糖升高.测定FPG前不要吃口服降糖药,也不要注射胰岛素,空腹至少要8个小时以上.当FPG高于正常范围,称为高血糖,FPG正常值4.0~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2hPG)高于正常范围7.8毫摩尔/升,也可以称为高血糖,高血糖不是一种疾病的诊断,只是一种血糖监测结果的判定,高血糖不完全等于糖尿病. 相似文献
3.
李伟中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8)
检验工作者在工作当中会遇到这种情况:个别糖尿病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较餐前低.造成患者否定检验结果,怀疑结果是错误的,进而对检验工作造成误解,甚至是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我的空腹血糖5.45mmol/L为正常,而餐后2小时血糖为11.0mmol/L为超标,请问这是糖尿病吗?” 相似文献
5.
6.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16(3):338-338
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为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从而引起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代谢乱。过去主张的通过控制碳水化台物摄入以控制血糖基本治疗原则,使行糖尿病患者常处于半饥饿状态,实际上这对治疗反而不利。如何让病人既能获得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又不至民于人使血糖升高呢?在最近召开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与人体健康”研讨会上,中外营养学家们报告了有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是一套可以连续72小时动态监测人体的血糖水平及波动趋势的系统,动态血糖监测仪每10s从探头接受一次反应血糖变化的信号,每5min将电信号平均值存储起来,每天可记录288个血糖值,可以发现那些既往监测手段无法发现的患者自身没有感觉的低血糖或高血糖,为医生有效地制定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方案提供依据,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动态血糖监测的成功与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是顺利完成动态血糖监测的关键。我们对7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美敦力(Minimed)动态血糖监测,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的传统中医常将具有健脾胃作用的芡实、莲子等,用 于糖尿病的食疗,本试验以这两种食物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对 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的影响,以选用更理想的糖 尿病食疗食物。 研究对象:糖尿病患者54例,血糖稳定1周以上进行试 验。试验期的临床治疗方案不变,单纯饮食治疗1例,饮食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慢性并发症是人类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血糖波动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害性远高于持续性高血糖,而餐后高血糖更是引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目前中医对血糖波动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尚未演化成一个完整的辨证理论体系。血糖波动的产生源于水谷精微输布异常,气化失司、升降失调所致,而中焦是一身脏腑气机之重要枢纽,中焦功能正常,气道通畅,水精四布,气血生化有源,脏腑得以滋养,则血糖平衡稳定。从中焦论治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波动应以调理中焦运化及气机升降功能为基本原则,通过调节中焦气机、健脾和胃,以恢复中焦脾胃运化功能,使血糖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拜糖平是世界上第1个α—糖苷酶抑制剂。本文收集笔者在上海进修期间应用拜糖平控制餐后高血糖患者3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确诊的1型糖尿病(IDDM)10例,2型糖尿病(NIDDM)18例,糖耐量减低(IGT)2例,均为收住院病人,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小23,最大68岁,平均年龄51岁。病程1~20年,平均12年。3例合并酮症酸中毒,2例合并单纯酮症,5例合并感染,但所有病例均将急性并发症纠正,感染控制后方可作为入选观察病例。10例并发糖尿病肾…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糖尿病也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在糖尿病人的死因中,60%~80%是因为心血管疾病造成的。约有80%的糖尿病病人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所以人们又将这种心脏病称为“糖心病”。 相似文献
13.
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下减少血糖波动后,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仅要以控制整体血糖为目标,而且要以减少血糖波动为目标,通过严密的血糖监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全面精细地控制病人的血糖,避免血糖频繁波动,从而预防或减少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先进,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脂代谢紊乱是糖尿病患者体内主要的生化及病理生理变化,直接或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或发展,是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对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质代谢紊乱在糖尿病的并发症和治疗原则上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旨在通过对500例糖尿病患者与1000例健康人群血清脂质检测和三组血糖值与血脂结果变化的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间异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病管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糖尿病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健康管理,观察组给予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观察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观察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病管理使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90年代,通过几个大型对照研究证明,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减少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如视网膜、肾脏病变等)的发生。自此之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策略有了突破,全世界都推行严格控制血糖的治疗目标。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应该是正常的血糖值。通常,糖尿病患者至少应每月检查1次血糖,包括空腹和餐后血糖,有条件的还可以检查午餐和晚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每3个月检查1次。 相似文献
18.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但是,一些糖尿病患者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却会发生低血糖。其主要原因是进食过少、运动过度等造成的,而运动使肌肉组织对血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此外,降糖药物应用不当,尤其是过量使用,也是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餐后血糖陡升的2型糖尿病人群,其慢性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加。该研究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用温远温,用热远热中医学理论出发,制定糖尿病患者营养干预对策,并对30例餐后血糖陡升的糖尿病患者干预后的临床检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睡觉前吃一些谷物,可以缓解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也可以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陡然升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