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肠道菌群作为一新兴临床热点被广泛关注,微生物学研究发现,人体体表和体内存在着超过1 000个种的共生菌群,每一个种还包括许多亚种,总数量超过1 014,是人体总细胞数的10倍以上,总质量超过1. 275 kg,其中大部分细菌存在于人体肠道中,这些细菌构成了肠道微生态系统[1-2],人类共生菌群所编码的基因数量至少是人体自身基因的100倍,由此可见肠道菌群的作用不可小视。肠道菌群大体  相似文献   

2.
<正>人体胃肠道微生态系统极其复杂,健康人肠道内定居着100万亿个细菌,数量是人类细胞的10倍以上。因此,人体内除含有自身基因外,还混杂着微生物基因。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菌与宿主之间和谐共生、动态互利。宿主为细菌的生长提供营养环境,细菌为宿主产生维生素和复杂的糖类,并调控免疫环境和宿主基因表达。然而,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易受遗传、饮食、年龄、环境和抗生素使用等因素的影响,菌群  相似文献   

3.
人类肠道微生物群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据统计,定植于人体肠道内的细菌数量约是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种类多达1000多种。近年来,随着微生物组学研究的突破,诞生了“肺-肠”轴这一全新概念。目前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炎症性疾病等密切相关。在全球范围内,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正逐年攀升,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日益深入,现普遍认为,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直接或间接参与哮喘发生发展,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基于“肺-肠”轴理论,并结合前期研究探讨肺-肠轴、肠道菌群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及可能存在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发现肠道菌群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发生变化,美国马里兰州罗克维尔市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来自全球1165名健康人的3600多个肠道细菌样本。经过分析,他们发现肠道菌群是一种非常精确的生物钟,能够预测大多数人的年龄,误差在几岁以内,其中的39种细菌在预测年龄方面最为重要。他们还发现,随着饮食、睡眠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纳米中药及常态中药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调整作用.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肠道菌群及肝脏细菌易位检测发现,两种不同粒径的中药均能促进肠粘膜损伤修复,扶植正常菌群生长和控制细菌易位.但纳米中药用量小,且效果优于常态中药,从而节省了中药资源.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脏疾病(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肾损害>3个月,有或无GFR降低,表现为肾脏病理形态学异常或具备肾损害的指标包括血、尿成分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60mL/min·1.73m2)超过3个月,有或无肾损害表现.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与人体存在共生关系,通过代谢、免疫保护,屏障保护等功能维护着人体的生理平衡,当这种平衡被打破,便可能会引起一系列肠内外疾病.CKD即是肠外疾病的一种,其机制可能是消化道细菌感染及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道屏障功能破坏、免疫紊乱导致CKD发生发展.同时,CKD的发展又伴发肠道微生态失衡.  相似文献   

7.
人体微生态系统包括口腔、皮肤、尿液和胃肠道,肠道微生态系统是最重要、最复杂的生态系统。肠道微生态由肠道菌群和其寄居的环境组成,具有参与机体物质代谢、营养吸收、黏膜屏障、免疫调节等作用,与机体生理及病理活动关系密切,相互影响。人体微生物群落由细菌、真菌、病毒和古菌等组成,他们之间建立了高度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肠道微生物生物量占人体微生物总生物量的78%,约有400~500种肠道细菌。正常肠道菌群是人体的天然屏障,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具有稳定性,菌群按一定比例组合,各种细菌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在质量和数量上形成生态平衡。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会影响肠道菌群数量及结构,特别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肠杆菌受到抑制,会发生各种肠道疾病和肠外疾病。因此,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于人类抵抗肠道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肠道微生态与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肥胖等关系密切。关于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日益增多,中医药也成为打开肠道微生态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文章从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方面着手,系统论述了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多糖利用位点(PULs)是与多糖分解代谢相关且位于特定区域的一组基因簇,包括淀粉利用系统(SusC),SusD,及编码外膜糖蛋白结合蛋白、编码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等基因。多糖利用位点广泛存在于肠道拟杆菌中,这种能突出利用多糖的能力是拟杆菌适应肠道的生存策略之一。一方面,肠道拟杆菌的丰度高、种类繁多,是中药调节肠道菌群的最主要靶点菌群;另一方面,诸多中药化学成分中,中药多糖是重要有效成分且含量高,也可以作为肠道细菌的竞争性碳源;中药多糖如何基于碳源调节肠道拟杆菌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最新的文献介绍了多糖利用位点的基因及蛋白构成、综述了多糖利用位点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多形拟杆菌和脆弱拟杆菌基因组中多糖利用位点多样性及其组成;同时,结合自己的中药多糖体外影响拟杆菌的碳源实验,对基于多糖利用位点研究中药微生态药理机制提出了展望,该方向的研究,不仅是细菌多糖利用位点研究的新内容,也是"人-药物-菌群"整体观及中医健脾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1.自来水隔夜用易得“怪病”与腹痛:生活中,不少人都习惯清晨一打开水龙头就用水刷牙、洗脸、做饭,更有甚者,直接饮用自来水。最新的研究却发现,隔夜水龙头往往窝藏有一种名为嗜肺军团杆菌的细菌,人若感染了这种细菌,就会得一种症  相似文献   

10.
一个成年人的肠道内定植着约10~(14)个细菌,占人体细胞总数的90%,如同人体内"隐藏的器官"。肠道菌群影响着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同时也受环境、饮食物等因素的影响,也正是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影响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从多角度综述肠道菌群与中医中药及骨质疏松症的联系,旨在为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途径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各不相同的“基因食物”“基因食物”是一种新概念。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发现,不同人种、不同个体,在基因上存在着不容忽略的差异。因为差异的存在,尽管人们的生活环境、习惯上相似,但有的人易生这种病,有的人易生那种病。  相似文献   

12.
抗菌住宅     
日前 ,美国设计建造了一种“抗菌住宅”。据报道 ,“抗菌住宅”建造时共用去约 9万公斤钢材 ,其中 1 .6万公斤钢材为“抗菌钢”。所谓“抗菌钢”,就是带有抗菌化合物涂层的不锈钢和碳素钢。它们能有效防止细菌、霉菌和真菌的滋生。这种材料主要用于制作橱柜、炊事用具和厨房天花板。另外 ,空调和通风系统使用的材料也都是带有抗菌化合物涂层的碳素钢。不过 ,“抗菌住宅”仍需打扫才能彻底清除有害微生物。抗菌住宅  相似文献   

13.
冯桃莉 《养生月刊》2006,27(9):821-823
在“女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有乳房癌、子宫肌瘤和卵巢癌。得了这些肿瘤之后,会产生哪些心理问题,尤其是令人难以启唇的性心理问题呢?对于女性来讲,乳房不仅是个哺乳器官,而且对使人羡慕的“曲线形”身段,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可是,乳房又是个多事之“丘”,因为女性会罹患许多乳房疾病,乳房癌便是其中之一。乳房癌的发病年龄从30岁起逐步升高,以45 ̄60岁为最多,约占全部乳房癌病人总数的55%。乳房癌是成年女性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乳房癌的发病率以超过80/10万人口,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美国每年约有10万妇女患乳房…  相似文献   

14.
白矾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白矾对正常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影响。方法:用白矾0.25,1g/kg两个剂量喂饲小鼠0.5,2和3个月,分别对小鼠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动物口服白矾后,其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表现在肠道中与机体生理活动关系密切的生理性细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菌量明显下降,致病菌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上升,而且服用白矾时间越长,对肠道微生态平衡影响越大。结论:白矾能引起小鼠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5.
白矾对小鼠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由白矾引起的小鼠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的程度和细菌对该小鼠肠道粘膜的粘附性。方法:用白矾0.25g/kg和1g/kg两个剂量喂饲小鼠8周再停药恢复5周,分别对小鼠肠道菌群进行分析,并测定试验菌对小鼠肠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粘附性。结果:小鼠喂饲白矾8周后,肠道中生理性细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明显下降,大肠杆菌菌量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由骨代谢障碍所致慢性全身性骨病。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内最为复杂且非常重要的微生态系统。现代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系统可有效地调控骨代谢。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故而人体骨的疾病发生与中医“肾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密切相关。在本文中,结合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成果“肠道微生态”,论述中医肾经肠道微生态系统调节骨代谢,防治骨质疏松症,最终论述中医学从“肾”论治骨质疏松症的科学性,以期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黄芩苷对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40只NIH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平均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组、林可霉素组、低剂量黄芩苷组(1.25mg/mL)和高剂量黄芩苷组(2.5mg/mL)。每组小鼠相应灌胃14d后,对各小鼠肠道粪便的细菌群落进行细菌培养分析和PCR-DGGE(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结果低剂量黄芩苷组的细菌物种丰度、多样性指标以及乳杆菌数目都高于其他各组。生理盐水组、林可霉素组和低剂量黄芩苷组的肠道细菌种群表现为组内相似性较高,组间差异性较大。结论低剂量黄芩苷能促进某些细菌、很可能是乳杆菌的生长;低剂量黄芩苷还可调节肠道形成新的、更稳定的细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8.
“大肠主津”是指大肠传导糟粕、吸收糟粕中的多余水分的过程,大肠排泄糟粕有赖于“大肠主津”的生理功能。功能性便秘是脾胃系常见病,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其重要发病机制。肠道微生态的中医本质与“大肠主津”存在一定的理论联系,具体体现在“阴阳平衡”和“整体观念”。肠道微生态维持动态平衡,与中医学大肠吸收和分泌津液的功能关系密切;由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的功能性便秘,其机制与“大肠主津”理论亦紧密联系、互为相关。本文基于“大肠主津”中医理论,在深入阐述“大肠主津”与糟粕排泄、肠道微生态相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运用“大肠主津”理论调节肠道微生态、改善功能性便秘的思路,以期为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9.
人体所携带的细菌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估计每个人的自身菌群细胞数超过1014,约为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所谓人体的正常菌群主要是指这些存在于体腔内的细菌。其中肠道菌群是人体最重要的菌群,使得肠道不仅作为消化吸收和营养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也可以说是最大的免疫器官。通过对无菌动物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发现表明,肠道菌群对宿主的生理、病理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统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肉桂精油对正常大鼠肠道梭菌属IV簇菌群和拟杆菌属两类主要菌群的影响。方法 SD大鼠每天给予肉桂精油0.384 3 g/kg,连续给药30 d,取结肠和直肠内容物,针对肠道菌群的16S rRNA,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技术(TRFLP)分析肠道梭菌属IV簇细菌和拟杆菌属细菌的数量、多样性及其分布。结果 肉桂精油给药后,肠道梭菌IV簇细菌和拟杆菌的数量、多样性及分布均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肠道梭菌IV簇细菌的变化更大。肉桂精油对结肠和直肠中两类菌的影响存在差异。结论 肉桂精油对肠道梭菌IV簇和拟杆菌属两类主要菌群的影响可能是肉桂对肥胖和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