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切痂对烧伤后内皮细胞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14例严重烧伤病人随机分为烧伤后48h内早期切痂组(A组)和烧伤后非早期切痂组(B组),于伤后1,3,7d收集烧伤血清。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层所构成的内皮单层通透屏障模型,应用99锝标记白蛋白,观察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活力和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影响。结果A组伤后1,3和7d烧伤血清刺激内皮细胞后,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较B组降低,而内皮细胞活力升高。结论严重烧伤病人血清可降低内皮细胞活力,增加内皮单层通透性;烧伤早期切痂可减轻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从而有利于防治早期脏器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烧伤早期切痂对烧伤后内皮细胞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14例严重烧伤病人随机分为烧伤后48h内早期切痂组(A组)和烧伤后非早期切痂组(B组),于伤后1,3,7d收集烧伤血清。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层所构成的内皮单层通透屏障模型,应用^99锝标记白蛋白,观察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活力和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A组伤后1,3和7d烧伤血清刺激内皮细胞后,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较B组降低,而内皮细胞活力升高。结论 严重烧伤病人血清可降低内皮细胞活力,增加内皮单层通透性;烧伤早期切痂可减少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从而有利于防治早期脏器损害。 相似文献
3.
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切痂对血管内皮活力及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切痂对内皮细胞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应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层模型,观察切痂前后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活力和通透性的影响;检测切痂后4d内血浆LPS,TNF,TXB2及IL-8含量的变化。结果 烧伤血清与培养的内皮细胞孵育后,内皮细胞单层对HBSS液和5g/L白蛋白HBSS液的跨膜流量(Jv),滤过系数(kf)显著增加,渗透压反射系数(σ)及细胞活力显著降低,血浆中炎症介质含量也明显增多。切痂组(E组)术后内皮细胞活力和通透性较非切痂组(C组)明显恢复,血浆中LPS,TNF等含量也显著降低。结论 休克期切痂可减轻内皮细胞损伤程度,有利于防治烧伤早期脏器损害。 相似文献
4.
休克期切痂植皮对烧伤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伤后不同时期切痂对烧伤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雄性大鼠,采用30%TBSA三度烫伤模型,分为5组:伤前正常对照组、单纯烫伤对照组、伤后8h、24h、96h切痂植皮治疗组,于烫伤后168h处死大鼠。结果:①烫伤后大鼠血清TNFα、花生四烯酸水平显著高于伤前,切痂后降低,其中8h、24h切痂组TNFα水平及8h切痂组花生四烯酸水平显著低于单纯烫伤组。各组胰高血糖素、皮质醇水平的改变均不具显著性。②烫伤后骨骼肌ATP含量显著降低而ADP含量显著升高,EC水平略下降;切痂后ATP、EC水平均有恢复,其中8h、24h切痂组ATP含量及8h切痂组E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烫伤组。肝脏ATP含量于烫伤后亦显著低于伤前,切痂后略回升;切痂后肝脏EC水平升高,其中24h切痂组E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烫伤组。结论:严重烧伤后组织ATP、能荷水平的降低是高代谢重要表现之一,该现象与细胞因子、脂类介质水平升高有关,及早切痂植皮可促进组织能量代谢水平的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5.
颜面部器官因其暴露而易被烧伤 ,发生率 5 4 % ,修复较为困难。 1990— 2 0 0 3年我科分别采用早期切痂或中晚期肉芽创面刮除分区大张厚断层植皮二种术式治疗全颜面深度烧伤 32例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早期切痂或中晚期肉芽创面刮除分区植皮32例 ,其中早期切痂植皮组 2 1例 ,男 14例 ,女 7例 ,年龄 16~ 4 4岁 ,烧伤总面积 6 %~ 72 % ,三度烧伤面积 1%~ 5 1%。中晚期肉芽创面组 11例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2 1~ 6 1岁 ,烧伤总面积 4 %~ 90 % ,三度烧伤面积 1%~ 6 3%。手术时间 :切痂组在伤后 4~ 12d进… 相似文献
6.
7.
烫伤大鼠休克期内不同时间切痂对心肌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烧伤后休克期内不同时间切痂对心肌损害的影响。方法 以大鼠30%TBSA Ⅲ度烫伤为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n=6),烧伤对照组(C组,c=6),1、3、6、12、24和36h切痂组(n=6),各切痂组于伤后各时相点切痂,伤后72h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检测和心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 C组血清CKMB、AST浓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程度重,和切痂组血清CKMB、AST浓度随伤后切痂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心肌病理改变逐渐加重,而1、3h切痂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改变不明显。结论 休克期切痂能有效防治烧伤后心肌损害、且切痂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褪黑激素对严重烧伤大鼠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褪黑激素对严重烧伤大鼠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烫对照组、烧伤对照组和褪黑激素组,每组10只。将麻醉动物背部皮肤置于沸水或37℃水中15 s,造成30%Ⅲ度烫伤或假烫伤。假烫对照组和烧伤对照组术后立即腹腔注射溶剂(体积分数0.01的乙醇生理盐水),而褪黑激素组腹腔注射10 mg/kg褪黑激素。烧伤后6 h取血和皮肤、肝、肾、肺组织进行测定。结果严重烧伤可导致血细胞比容(HCT)增加(F=15.19,q=7.79,P<0.01),血浆总蛋白(TP)浓度下降(F=5.95,q=4.50,P<0.05),血浆丙二醛(MDA)水平升高(F=8.06,q=5.57,P<0.01)。以上改变可部分被褪黑激素所拮抗(F=5.95~15.19,q=3.44~3.81,P<0.05、0.01)。烧伤后肾、肺和皮肤组织MDA水平均明显升高(F=11.18~66.46,q=3.95~16.25,P<0.01)。褪黑激素治疗使肾和肺组织MDA降至假烫对照组水平(F=11.18、21.30,q=2.42~7.43,P<0.01),使皮肤MDA降低25.4%(F=66.46,q=7.98,P<0.01)。褪黑激素还降低了肺和皮肤组织的含水量(F=9.81、14.79,q=3.18~4.66,P<0.05、0.01)。结论褪黑激素在严重烧伤大鼠中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早期应用能显著降低血管通透性和减轻组织水肿。 相似文献
9.
大面积烧伤早期切痂植皮手术配合(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室梁洪勋我院自1991~1995年11月,共实施大面积烧伤早期切痂植皮112例。其中男性74例,女性38例;成人67例,小儿45例。烧伤面积18~76%;烧伤深度为深Ⅱ°~Ⅲ°度。1... 相似文献
10.
重要部位的烧伤如不及时治疗,势必影响关节功能,对Ⅱ度及Ⅲ度痂皮施行早期切痂植皮,既缩短了治疗时间,又可防止关节功能障碍。我院自1985年以来,对52例患者85个不同肢体、不同部位进行早期切痂植皮,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52例患者中,40例为火焰烧伤,8例为化学烧伤,4例为热压伤。其中男38例,女14例。年龄4~73岁,平均43.4岁。其中踝关节27例,膝关节23例,腕关节31例,肘关节28例,肩关节12例,颈部9例,髋关节7例。术后4~7d手术者45例,7~11d手术者 7例。本组植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面积Ⅲ度烧伤切痂创面的3种修复方法,探求真皮替代物在提高创面愈合质量的意义和价值。方法:总结笔者单位近15年来收治的大面积烧伤一次切痂面积15%TBSA以上,分别采用大张异体(异种)皮肤打洞小块自体皮嵌植法(简称“嵌皮法”),自体皮肤微粒播散移植外层覆盖异体(异种)皮肤法(简称“微皮法”)和自体皮肤细胞耕耘播种于异体真皮内移植法(简称“皮肤细胞法”),治愈出院,随访2月以上的210例患者病例资料,以术后30d和45d上皮化愈合面积占手术面积百分率及是否需补充植皮作为疗效判定标准,30d达80%以上或45d达95%以上且无需补充植皮者为优;30d在50~80%,或45d在81~94%,且此后可能需补充植皮者为良;30d在50%以下,或45d不足80%且此后需补充植皮者为差。结果:①自体皮扩大比例“嵌皮法”<“微皮法”<“皮肤细胞法”。②3种修复方法总优良率91.4%,3种方法间优良率无差异。③“皮肤细胞法”发现大部分异体真皮长时间无干枯坏死现象,异体真皮表面形成新生上皮,活检切片显示上皮细胞于异体真皮内呈团状增殖分化,14个月切片表明,除不含皮肤附属器外,既有致密的全层表皮结构,又有真皮组织结构,术后随访5年,愈合区皮肤似移植大块自体中厚皮,柔软,光滑和平坦。结论:“嵌皮法”、“微皮法”和“皮肤细胞法”均可作为大面积Ⅲ度烧伤创面的修复方法,以“微皮法”较常使用。“皮肤细胞法”因发现大部分真皮长时间未被排异,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复制创面绿脓杆菌感染、背部Ⅱ度30%体表面积烧伤的家兔动物模型,动态检测了烧伤动物血浆内毒素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烧伤创面及感染是血中内毒素和氧自由基的重要来源;早期切痂能降低血内毒素和MDA水平。对内毒素影响氧自由基形成及早期切痂影响血中内毒素和MDA水平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立即与延迟切痂对烫伤大鼠若干炎症介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烫伤后不同时间切痂对伤后炎症介质变化的影响。方法 50%TBSAⅢ度烫伤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末切痂组(n=50)、立即切痂组(n=50)和延迟切痂组(n=20),于烫伤后1、3、6、12和24h检测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丙二醛(DN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 伤后各组TNF、NO、ET和MDA逐渐升高,切痂后显著低于未切痂组;切痂两组比较,立即切痂组TNF、NO、ET和MDA显著低于延迟切痂组。伤后SOD逐渐下降,切痂后仍呈下降趋势,但伤后24h立即切痂组SOD显著高于延迟切痂组。结论 切痂可降低烫伤后血中炎症介质含量,且伤后立即切痂较延迟切痂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回顾性资料采用多元回归的统计方法拟合成多变量分析对临床休克期切痂围手术期补液量进行预测性分析。方法 :搜集 1991~ 1998年 30例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施行休克期切痂的大面积烧伤患者资料 ,根据患者入院时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选取多种观察变量对休克期切痂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补液量进行多元回归 ,拟合回归方程并进行统计学检验。同时用第三军医大学烧伤补液公式计算手术前补液量与回归方程所计算的补液量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回归方程 ,可以通过烧伤患者入院时的烧伤面积、年龄、心率、尿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预测患者休克期切痂前的补液量 ,同时根据术前补液量和切痂时间预测术后补液量。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的补液系数为 1 75 7,大于第三军医大学公式 ,与我科临床目前使用的系数 1 8相近。结论 :采用回顾性的资料估算休克期切痂患者休克期内的补液量 ,考虑了与患者循环状况有密切关系的烧伤面积之外的其他因素如尿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等 ,便于更全面的预计患者的液体需要量 ,方便临床医生掌握休克期切痂患者的休克期补液 相似文献
15.
严重烧伤休克期切痂对休克复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烧伤休克期切痂的可行性及其对休克复苏的影响。方法 采用40%TBSAⅢ度烫伤犬模型,随机分为切痂组(E组)和非切痂组(C组)。伤后1h按Parkland公式补给平衡盐溶液,E组动物伤后3h切痂。分别于伤前及伤后30min和3、6、12、24、48h检测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业、氧代及血浆氧自由基变化。结果 烧伤后30min,CO明显下降,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积指数和血乳酸含量明显增加,切痂后,E组动物上述指标较C组明显改善。结论 休克期切痂能较早地纠正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紊乱及氧代谢障碍,减轻氧自由损伤,有利于烧伤休克的复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解决手部深度烧伤的难题,探讨早期切痂植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性回顾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该院施行切痂植皮手术手部深度烧伤患者100例,分析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早期切痂植皮组和延迟切痂植皮组,早期切痂植皮组50例患者,延迟切痂植皮组50例患者,观察两组恢复的效果,针对患者术后出现功能障碍感染、创面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不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结果手术后,早期切痂植皮组患者功能障碍感染出现例数6例,感染率12%,创面愈合时间为(12±5.5)d,植皮成活例数为49例,成活率为98.%,这三项数据均优于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部深度烧伤患者实施早期切痂植皮手术治疗,可减少瘢痕增生,可有效促进手部功能的恢复,保护手功能,重视按摩、理疗等综合性康复治疗,减少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患者早期康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烧伤后即行切痂对心肌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30%TBSAⅢ°烧伤大鼠伤后立即一次性切痂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未切痂组(n=50)和切痂组(n=50),于伤后1、3、6、12和24h检测血浆肌球蛋白轻链1(MLC1)、血浆及心肌组织TNF等指标。结果:烧伤后6h血浆MLC1、TNF即显著升高,心肌组织中TNF也在伤后12h显著升高。未切痂组与切痂组比较,伤后1~6h未切痂组MLC1略低于切痂组,至伤后12h,未切痂组MLC1、TNF显著高于切痂组。MLC1与TNF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伤后即行一次性切痂可以降低血浆MLC1和TNF水平,提示其对烧伤后心肌损伤具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