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气管镜灌洗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后肺部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镜灌洗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后肺部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10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54例.实验纽伤后早期加行气管镜灌洗,其他治疗措施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结果:早期行气管灌洗后,患者SpO2明显升高;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46%),较对照组(79%)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肺部病变持续平均时间(4±2.5)d,对照组(12 ±3.6)d,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支气管肺泡灌洗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肺部病变.并缩短肺部感染治愈时间.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灌洗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肺部病变6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支气管灌洗技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肺部病变的可行性。方法: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肺部病变患者62例,行气管灌洗90次,监测灌洗前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和血气分析。结果:操作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平稳,操作前后心率、血压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支气管灌洗技术风险不大,为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肺部病变患者提供了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79-3680
研究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选择2011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30例,根据气管切开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于损伤后≥24h行气管切开术,观察组患者于损伤后24h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的肺部感染控制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控制时间和死亡率。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早期气管切开可以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且可以明显改善肺部感染情况,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纤支镜下灌洗治疗严重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颅脑损伤的危重病人因昏迷、颅内压增高、反复呕吐易致呕吐物及口腔分泌物误吸入肺内,加上长期卧床,易合并肺部感染,从而导致脑组织进一步缺血、缺氧,加重脑损害,影响病人生命及预后。我们自2002—10~2004—07对28例严重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病例进行床旁纤支镜下支气管一肺灌洗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的更佳护理方案,以便更好地开展后续临床工作。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的82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编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实验组在正常体位护理、气道湿化护理和吸痰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气道灌洗;对照组不予气道灌洗,其余护理方案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现有的临床护理方案中增加气道灌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肺内感染的发生率,更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沐舒坦联合肺灌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纤维支气管镜下肺灌洗,观察组给予沐舒坦联合纤维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比较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术第1、3、5、7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和计数,以及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后30 d内气管套管拔除例数。记录两组患者气管切开30 d后肺部感染例数、控制例数、控制天数和二次感染病例。结果两组气管切开7 d后的白细胞数和多形核细胞数较第1天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分别从第5天和第3天白细胞数和多形核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为66.67%(30/45),控制率为86.67%(26/3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30 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气管套管拔除率分别为60.0%和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沐舒坦联合肺灌洗可以有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并能更好地控制肺部感染,促进气管修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实践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纤支镜肺灌洗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A和B两组病例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加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观察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病例平均治愈时间12.5 d;B组病人平均治愈时间7.6 d,两组病例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B组病人的细菌培养阳性率达83.3%,除少部分病人出现术中、术后一过性低氧血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简便,安全,疗效确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特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气管切开对防制肺部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研究特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气管切开对防制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GCS3-5分特重型颅 脑损伤患者40例,随机选20例(实验组)伤后12小时内行早期气管切开,另20例(对照)未予早期气管切开。所有患者均予先锋必、丁胺卡那霉素静滴预防感染,出现肺部感染者均行痰培养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结果 26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其中实验组8例,有6例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时间4-10天,平均6.5天;对照组18例,有6例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时间10-20天,平均17.2天。特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率和控制感染平均时间均显著低于未早期气管切开者(P<0.01),而感染控制率显著高于未早期气管切开者(P<0.05)。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制特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灌洗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支气管灌洗对防制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GCS 3~ 8分重型颅脑损伤已行气管切开患者 80例 ,随机选 40例 (实验组 )伤后早期行支气管灌洗 ,另 40例 (对照组 )未予支气管灌洗。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结果 :48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其中实验组 1 7例 ,有 1 5例感染控制 ,感染控制时间 6 .8± 2 .2d ;对照组 31例 ,有 1 9例感染控制 ,感染控制时间 1 6 .2± 3 .4d。实验组肺部感染率和控制感染平均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而感染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早期支气管灌洗能有效防制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2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或术后早期给予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辅助氧供,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在使用呼吸机前、后的变化。结果PaO2、PaCO2、SaO2、HR前后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本组死亡4例,自动出院4例,其余出院患者21例半年后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10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2例。结论掌握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时机和适应证,并合理选择通气模式、预防呼吸机并发症,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纤支镜下灌洗吸痰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早期吸痰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7)和常规组(n=45)于气管切开术早期(7d内)分别应用纤支镜下灌洗吸痰护理和常规吸痰护理,比较两组吸痰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SpO2平均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吸痰过程中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21.3%(10/47)、气管切开7d内肺部感染发生率25.5%(12/47)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55.6%(25/45)和62.2%(28/45)(P均〈0.05)。结论:纤支镜下灌洗吸痰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较常规吸痰的效果好,可减少气管黏膜出血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早期气管插管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插管对蓖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效果.方法 将134例行气管插管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两组,即早期气管插管组58例和常规气管插管组76例,两组在气管插管前后呼吸生理指标变化、上机概率、呼吸机治疗和ICU监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重残死亡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呼吸和生理监测指标在气管插管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两组气管插管前后PaO_2、PaCO_2、SaO_2、HR和R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上机概率、机械辅助呼吸治疗时间、ICU监护时间以及并发ALI或ARDS、难治性肺炎、消化道出血、MODS和重残死亡等方面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插管能更好地改善机体的缺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重残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9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4例通过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12例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282例(96%)安全度过急性期。其中36例(12%)发生肺部感染,经积极治疗后,拔除气管套管,痊愈出院。结论: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了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 34例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及有关危险因素。结果表明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主要与颅脑损伤程度、侵袭性操作、吸烟史、置管时间、护理不当、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等因素有关。加强对危重患者的监护及护理 ,重视病室环境及呼吸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灭菌管理 ,严格操作规程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可降低或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康复运动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康复运动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影响.[方法]将32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的病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例,予以常规治疗;康复组17例,除常规治疗外,辅以四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清醒以后结合主动运动),直立床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等康复综合训练.2个月后对两组病人的气管切开的封管时间,抗生素使用的费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封管时间、使用费用、AD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治疗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6.
梁叶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2):2648-2649
目的研究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病情稳定后7d内采用常规加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病情稳定7d后采用常规加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30%(36/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26/39),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良好,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康复运动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影响。[方法]将32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的病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例,予以常规治疗;康复组17例,除常规治疗外,辅以四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清醒以后结合主动运动),直立床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等康复综合训练。2个月后对两组病人的气管切开的封管时间,抗生素使用的费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封管时问、使用费用、AD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康复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治疗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8.
将我院收治的7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插管组和早期插管组,并观察两组治疗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前SpO2和PaO2/F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插管组患者情况比常规气管插管组患者情况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气管插管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晓华  喻森明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0):1315-1316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重型颅脑损伤行早期系统康复治疗患者75例(A组)的预后,并与同期未行早期康复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B组)比较。结果A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评分比B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在促进重型颅脑损伤的康复中起重要作用,可以明显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显著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肺灌洗在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支气管肺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一般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进行,我院2002年1月~2005年8月对156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进行直接BAL,收到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