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目的:探讨混合抗球蛋白反应试验(MAR)与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62例第1次行IVF治疗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MAR检测结果将IVF周期分成4个区间组:<10%,10%~30%,30%~50%,>50%,分析各组间受精率、胚胎发育及临床妊娠情况.结果:540个IVF移植周期中共获得279例妊娠,周期妊娠率为51.7%.MAR>50%组的受精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而各组间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受精失败率、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AR检测结果在预测IVF受精结局中有一定的价值,但与IVF治疗的临床妊娠结局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对非男性因素不孕IVF失败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由于第一周期常规IVF治疗中卵子完全不受精或受精率≤25%,行补救性ICSI的10个周期(补救性ICSI组),以及因前次受精失败而在随后的治疗周期中采取ICSI方法受精的19个周期(后续性ICSI组)的ICSI治疗结局,并以因男方少弱精子症进行第1次ICSI治疗的133个周期为对照组。结果:后续性ICSI组受精率、植入率、妊娠率和分娩率均高于补救性ICSI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续性ICSI组优胚率显著高于补救性ICSI组(P<0.05);补救性ICSI组受精率(48.9%)、优质胚胎率(29.2%)、植入率(0%)、妊娠率(0%)、分娩率(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2.1%、46.6%、21.2%、45.1%、39.1%);后续性ICSI组受精率、植入率、妊娠率、分娩率分别为55.4%、8.8%、21.1%、15.8%,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优质胚胎率后续性ICSI组(44.2%)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非男性因素不孕IVF失败患者,ICSI能避免受精失败,但是受精率以及妊娠结局受到卵母细胞隐匿性异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孔风云  管群  张琪瑶  菅福琴  孙伟 《生殖与避孕》2011,31(3):196-199,204
目的:探讨女性原发不孕患者行短时受精和half-ICSI 2种受精方式对受精率和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个周期女性原发不孕患者体外助孕资料,分为短时受精和/或联合早期补救ICSI周期组(A组,114个周期,其中A1组103个短时IVF受精周期,A2组11个早期补救ICSI周期)及half-ICSI周期组(B组,61个周期),分析比较各组IVF/ICSI-ET结局。结果:B组较A组不孕年限长,获卵数多,正常受精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异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正常受精率明显低于A2组(P<0.05),异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对A、B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结论:短时受精和/或联合早期补救ICSI对原发不孕患者是一种较为合理而安全的受精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透明带形态异常卵母细胞的受精、胚胎发育和临床结局。方法:以在IVF完全受精失败(TFF)周期中透明带形态异常的15名患者为研究组(A组),非透明带形态异常的完全受精失败周期的63例患者为对照组(B组),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IVF结局及行补救ICSI(R-ICSI)的临床结局。结果:除受精率组间有显著性差异(65.52%vs 78.86%,P<0.01)外,其余各指标(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不孕原因、基础内分泌水平、基础卵泡数、降调节天数、Gn使用天数、Gn使用总量、hCG注射日直径≥16 mm卵泡数、hCG注射日E2、P和LH水平、获卵数、MII卵数、行R-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VF完全受精失败周期透明带形态异常卵母细胞行R-ICSI虽受精率较低,但及早发现受精失败并行R-ICSI,可使65.52%的卵子受精,从而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行half-ICSI治疗中IVF受精率的差异对half-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配偶精液分析处于临界状态,无法排除受精失败可能的患者,以及前次IVF受精失败的患者,采用half-ICSI治疗,并根据IVF部分的受精情况进行分组,其中IVF受精失败(定义为IVF受精率≤25%)的half-ICSI组为研究组,包括IVF受精率为0的完全受精失败half-ICSI组24个周期及IVF受精率低下的half-ICSI组19个周期;而IVF正常受精(定义为IVF受精率≥65%)的half-ICSI组19个周期作为对照组。结果:IVF完全受精失败的half-ICSI组中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植入率、妊娠率、分娩率、流产率分别为68.94%、95.50%、53.77%、19.23%、33.33%、33.33%、0%,IVF受精率低下的half-ICSI组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植入率、妊娠率、分娩率、流产率分别为71.43%、94.4%、52.54%、18.75%、36.84%、31.58%、14.29%,与对照组即IVF正常受精的half-ICSI组(分别为81.34%、97.25%、55.66%、21.74%、36.84%、36.84%、0%)相比,除受精率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率差异均无差异(P>0.05)。3组精液分析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alf-ICSI中IVF受精失败将影响ICSI的受精率,但是对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精子DNA碎片与体外受精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与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染色质扩散实验(sperm chromatin dispersion,SCD)对242例接受IVF的男方进行精子DNA碎片率(DNAfragmentation index,DFI)检测,按照WHO标准进行精液常规分析,将精子DFI、精液常规参数和IVF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将精子DFI、精液常规参数对生化妊娠、临床妊娠的影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精子DFI与精子前向活动率呈负相关(r=-0.355,P<0.001);密度梯度法处理前、后精子DFI均与IVF受精率呈负相关(r=-0.223,P<0.001)(r=-0.136,P<0.05);精子DFI、精液常规参数与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无相关性;精子DFI与生化妊娠、临床妊娠结局无相关性。结论:精子DFI影响精子活力与IVF受精率,精子DFI检测对预测IVF受精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体外受精治疗不明原因不孕受精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体外受精方式的选择。方法:将每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35例)超促排卵获取的卵母细胞随机分为二组,分别行常规体外受精(A组)和ICSI受精(B组),比较二组的受精结局、妊娠率及着床率。结果:A组受精率(51.2%)低于B组(61.3%,P<0.05);而完全受精失败率(20.0%)明显高于B组(2.8%,P<0.05);二组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无差异。结论: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首次IVF治疗时,采用部分卵母细胞常规受精、部分卵母细胞ICSI的方法,可降低完全受精失败风险。  相似文献   

8.
李予  周灿权  庄广伦 《生殖与避孕》2002,22(4):216-219,246
目的 :探讨输卵管不孕患者中宫颈解脲支原体 ( UU)感染对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 ( 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于 1 999年 3月~ 2 0 0 0年 1月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进行常规IVF-ET治疗的患者 ,据宫颈分泌物 UU培养的结果及药物治疗后的结果分为 :2 5 7周期的 UU阴性组 ( A组 )、3 6周期的 UU治疗后转阴组 ( B组 )和 5 0周期 UU治疗后仍阳性组 ( C组 )。比较各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异位妊娠发生率和流产率 ,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 ) ,但 C组异位妊娠发生率较 A和 B组高 ( P<0 .0 5 )。结论 :IVF-ET中 ,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的宫颈分泌物 UU阳性 ,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 ,但对胚胎发育、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流产率无显著影响 ,经药物治疗 UU转阴后则对 IVF的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常规IVF受精失败患者再次周期行ICSI-ET治疗时,卵子因素对胚胎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因前次IVF-ET中受精障碍或受精率≤30%而行ICSI治疗的38个周期(A组)和因严重精液异常而行ICSI治疗的181个周期(B组)的ICSI结局。结果:A、B组的受精率(FR)、卵裂率(CR)、胚胎利用率(URE)、胚胎着床率(EIR)、临床妊娠率(CPR)和早期流产率(EAR)分别为82.5%vs78.0%(P<0.05),97.5%vs97.6%(P>0.05),76.4%vs73.1%(P>0.05),10.0%vs19.8%(P<0.05),27.0%vs31.8%(P>0.05),40.0%和16.1%(P>0.05)。结论:常规IVF-ET受精失败的患者,再次周期行ICSI-ET治疗,受精率提高,由于卵子异常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部分胚胎着床和着床后的远期发育潜能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在体外受精完全失败或受精率低于25%的常规IVF周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01-2004.12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的35例非男性因素不育患者,取卵后体外受精培养16-18h,发现卵母细胞完全未受精或受精率低于25%,立即行ICSI再授精。结果:在24个常规IVF低于25%的周期中,共有197个未受精卵,其中159个MⅡ期卵,显微注射159个,受精123个,最终形成胚胎96个,受精率为77.4%,卵裂率为78.1%,在22个新鲜移植周期(每周期的移植胚胎由来源于常规体外受精卵和补救ICSI后受精卵的胚胎组成),共有4例临床妊娠;在8个冷冻移植周期中(每周期的移植胚胎完全来源于补救ICSI后的受精卵),有1例临床妊娠。在11个常规IVF完全失败周期中,共有89个未受精卵,其中78个MⅡ期卵,显微注射78个,受精63个,卵裂51个,受精率为80.7%,卵裂率为80.9%,在10个新鲜移植周期(每周期的移植胚胎完全来源于补救ICSI后的受精卵)中共有2例临床妊娠;在2个冷冻移植周期(每周期的移植胚胎完全来源于补救ICSI后的受精卵)中有1例单胎妊娠,妊娠早期流产。胚胎来源于常规体外受精卵和补救ICSI后受精卵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8%;胚胎完全来源于补行ICSI后受精卵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20%。结论:ICSI可作为常规IVF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体期雌激素下降幅度对IVF-ET后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7个接受长方案控制性超排卵及IVF-ET治疗周期分别测定其hCG日和ET日血清E2水平,根据其下降幅度分为6组。A组:12个治疗周期,E2下降幅度<20%;B组:13个治疗周期,E2下降幅度20%-29%;C组:11个治疗周期,E2下降幅度30%-39%;D组:16个治疗周期,E2下降幅度40%-49%;E组:24个治疗周期,E2下降幅度50%-59%;F组:21个治疗周期,E2下降幅度≥60%。结果:ET日E2水平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当下降幅度≥30%时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明显降低,差异出现显著性(P<0.05)。结论:长方案COH及IVF-EF中,ET日E2水平下降幅度≥30%时会引起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的降低,应考虑给予雌激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PURPOSE: To compare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infertility undergoing conventional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 versus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 METHODS: Sixty women with unexplained infertility in a Canadian tertiary-level clinic were randomized to IVF or ICSI. Subjects underwent downregulation with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prior to initia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was fertilization rate. 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ed implantation rate, embryo quality,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and live birth rate.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ertilization rate (77.2% IVF vs. 82.4% ICSI), implantation rate (38.2% IVF vs. 44.4% ICSI),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50% in each group), or live birth rate (46.7% IVF vs. 50% ICSI). There were two cases of failed fertilization in the IVF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mbryo quality between groups. CONCLUSION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IVF versus ICSI in the treatment of unexplained infertility.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首次体外受精(IVF)治疗时受精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IVF治疗的35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将其卵母细胞分为2组,同时行常规受精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受精(ICSI),比较2组的受精结局、妊娠率及着床率。结果常规受精组受精率(51.2%)低于ICSI组(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完全受精失败率(20.0%)明显高于ICSI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首次IVF治疗时,采用部分卵母细胞常规受精、部分卵母细胞ICSI的方法,可降低完全受精失败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卵子透明带透亮致密患者行常规体外受精(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后受精、胚胎发育情况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过程中卵子出现透明带透亮致密的43个周期,其中IvF周期27例,ICSI周期16例,比较受精率与正常受精比例、胚胎质量、临床妊娠结局。结果:27例IVF周期均未受精,行早期补救ICSI,其中23例完全不受精。补救后IVF总体受精率达64.83%,正常受精率59.32%;16例ICSI周期均受精,受精率和正常受精率分别为85.11%和79.01%,均显著高于IVF组(P〈0.05)。IVF组和ICSI组卵裂率分别为97.96%、95.65%,优质胚胎率分别为52.67%、43.7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F组妊娠率为37.04%,种植率为33.33%;ICSI组妊娠率为31.25%,种植率为25.00%,组间临床结局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透明带透亮致密患者的自然受精能力下降,需要采用ICSI方式授精。常规IVF受精失败后采用早期补救ICSI或直接行ICSI能明显改善透明带透亮致密患者的受精结局,但不能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刺激促排卵在IVF/ICSI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IVF/ICSI助孕的卵巢低反应患者共114个周期,根据用药情况分为3组:A组(来曲唑组,34个周期),B组(克罗米芬组,41个周期),C组(短方案组,39个周期)。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Gn使用天数及总量、IVF相关指标及助孕结局。结果:①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基础内分泌水平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A组Gn使用天数及总量、hCG注射日E2水平、优质胚胎率低于C组(P<0.05);hCG注射日LH水平、提前排卵率高于C组(P<0.05);平均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A组与C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B组Gn使用天数及总量、hCG注射日E2水平、平均获卵数、卵裂率均低于C组(P<0.05);hCG注射日LH水平高于C组(P<0.05);提前排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B组与C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B组Gn使用天数及总量高于A组(P<0.05);其余相关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刺激方案可以获得与GnRH-a短方案相近的临床效果,同时降低Gn使用总量,减轻患者单周期治疗费用,是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较理想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注射后不同时间受精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患者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IVF-ET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00例,根据h CG注射后受精时间不同随机分为4组:h CG注射后38.0~39.0 h受精为A组;注射h CG后39.1~40.0 h受精为B组、h CG注射后40.1~41.0 h受精为C组、h CG注射后41.1~42.0 h受精为D组,每组50例,观察并比较四组间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指标。结果可用胚胎率B组(65.7%)、C组(63.3%)、D组(66.8%)均高于A组(55.5%)(P0.05);优质胚胎率A组(50.6%)显著低于C组(60.2%)与D组(63.6%)(P0.05),B组(54.3%)明显低于D组(P0.05);C组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结局,临床妊娠率(50.0%)和着床率(34.2%)较高,流产率(9.1%)较低。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以及流产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38.0~42.0 h),随着h CG注射后受精时间的延长,优质胚胎率呈增高趋势;本中心IVF-ET治疗患者的最佳受精时间为h CG注射后40.1~41.0 h,此时受精患者有较高的临床妊娠率,较低的早期流产率及较好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朱琴玲  洪燕  赵晓明  徐冰  姚宁  孙赟 《生殖与避孕》2012,(8):518-522,57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周期中,超短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poor ovarian responders,PORs)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42例PORs的401个IVF周期,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超短方案组(A组,254例,291个周期)和微刺激方案组(B组,88例,110个周期)。比较A、B组的一般资料、妊娠结局以及周期取消率等指标,分析A、B组周期取消原因。结果:临床妊娠率/移植周期、种植率和流产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累积妊娠率显著高于B组(25.1%vs 14.5%,P<0.05),周期取消率显著低于B组(17.5%vs 44.5%,P<0.05)。周期取消原因分析表明,微刺激组因内膜因素取消移植的比例显著高于超短方案组(22.4%vs 7.8%,P<0.05)。结论:在PORs中,超短方案周期取消率低,患者心理压力小,整个疗程耗时短。因此超短方案也是PORs可以选择的、较理想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18.
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对IVF/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IVF/ICSI-ET周期中患者基础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与临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第1次行IVF/ICSI-ET不孕患者的促排卵结局与TSH的相关性。结果:①在1 832个IVF/ICSI周期中,TSH与PRL水平呈正相关(r=0.080,P=0.002),而与获卵数、受精卵子数、受精率、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孕囊与心芽搏动数、种植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PRL与获卵数呈正相关(r=-0.050,P=0.032),但不影响后期的受精、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着床及后期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控制PRL后对TSH本身与获卵数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者间无相关性(r=0.004,P=0.874)。②分别比较不同TSH界值下高于界值与低于界值组的获卵数、受精卵子数、受精率、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孕囊与心芽搏动数、种植率的情况,结果界值上、下组间实验室及临床相关指标无明显差异。但当TSH界值分别为2.7 mIU/L、3.3 mIU/L、3.9 mIU/L时,低、高组间的活产率分别为83.1%和81.0%,82.3%和78.9%,83.9%和70.3%,流产率分别为16.1%和19.0%,17.7%和21.1%,16.1%和19.7%,虽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但低水平TSH组的流产率较高水平TSH组相对较低,活产率较高,并随着界值的增大,界值上、下组间的活产率与流产率差距增大。结论:在0.3~4.2 mIU/L区间,TSH水平对于IVF/ICSI-ET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当基础TSH水平>2.7 mIU/L时,流产率有上升趋势,活产率有下降趋势,需对孕妇孕期情况进行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