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 本文观察了急性下壁心肌梗塞97例,发现早期心电图上胸前导联有ST段压低组较无ST段压低组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是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病情危重的一项指标。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对象:本院1983年4月至1994年4月间,按照WHO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住院病人共97例,不包括同时合并前壁、前间壁侧壁并除外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者,不合并左或右心室肥厚、束支传导阻滞、以及合并其他心脏疾病者。 2.方法:入院后立即描记12导联常规心电图,  相似文献   

3.
史小丽 《中医药研究》2012,(10):1261-1262
目的探讨房性早搏(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ECG)特征。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的住院病例,将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的1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RAC前无PR段和ST段压低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心、肺脑器质性疾病比例、心动周期不稳定比率及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提前指数(PI)小,联律间期(CI),P’波电压较高,P’波时限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R间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和P波的电压及时限在窦性心率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波增宽较高,P波高大或切迹比较高,P波电压高、心率快、时限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段和ST段压低与房性早搏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需依据临床和心电图特征,对疾病做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心电图表现特征。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STEMI患者114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心电图检查。统计比较冠状动脉造影及心电图结果,并对比前壁、下壁不同病变血管部位心电图特征。结果:本组114例STEMI患者心电图检查显示下壁心肌梗死63例(55.26%),前壁心肌梗死33例(28.95%),广泛前壁心肌梗死9例(7.89%),前间壁心肌梗死9例(7.89%);前降支近段心电图Ⅱ、Ⅲ、av F压低占比5.71%、av L抬高伴Ⅱ、Ⅲ、av F压低占比48.57%、Ⅲ压低av L抬高占比45.71%,与前降支远段76.92%、15.38%、7.6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近段心电图V3压低/Ⅲ抬高0.5占比88.89%、0.5Ⅲ抬高/Ⅱ抬高1.2占比11.11%,与右冠状动脉远段30.77%、69.2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EMI心电图表现特征能较好判定梗死血管部位,但受外界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结合其他检查对病情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检验水平的提高,尤其肌钙蛋白Ⅰ的临床应用,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越来越多.为正确认识此病,本文对此病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常认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后ST段持续抬高是提示室壁瘤形成的标志。本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及心室造影探讨AMI后ST段持续抬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59岁 ,1999年 7月 30日主因胸闷、气短2天加重 2小时入院。 2天前无诱因睡眠中反复发作胸闷、气短伴大汗 ,持续约 2分钟左右可自行缓解 ,因发作频繁 ,而来诊。既往糖尿病史 7年。入院体检 :T36.7℃ ,P72次 /分 ,R18次 /分 ,BP12 .6/ 6.7k Pa,唇不绀 ,颈静脉无怒张 ,两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界不大 ,心率 72次 /分 ,律整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A2 >P2 ,肝脾不大 ,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 :1窦性心律 ;2除 a VR外 ST段普遍压低 0 .1~ 0 .35m V,T波直立 ,入院拟诊为 :冠心病 ,初发型心绞痛 ,非 Q波心肌梗死不除外 ,予吸…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房性期前收缩(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PAC无PR段和ST段压低的40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40例患者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心电图特征。结果:两组患者的心、肺、脑器质性疾病发病率、平均年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提前指数(PI)、联律间期(CI)、P波时间、P波电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PR间期比较则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窦性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波高大或切迹、P波增宽、P波时间、P波电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QTc间期、PR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段和ST段压低发生主要是因心房肌细胞生物电不稳定而导致,一旦发现该类型的PAC,可判定为高危病症,甚至合并严重的房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性分析再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诊治特点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2月~2010年11月收治的再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4例,行常规检查后行锥颅抽血和(或)额角脑室引流手术治疗,并记录在案。结果:按级别对疗效分级,恢复工作和生活自理者占40.3%。结论:锥颅抽血对破入脑室者加用额角脑室引流,因其手术创伤小,不受年龄和全身状态的限制,治疗再发性高血压脑出血非常适宜,从而使病死率降低,减少致残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0年来,我院共收治心肌梗死患者50例,其中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29例,发病率(58%)高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动态心电图ST段压低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观察30例动态心电图。ST段压低,临床无明显的心绞痛症状的中年女性(36-55岁)通过冠脉造影分析,发现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肺栓塞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与心肌损伤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44例肺栓塞(PE)患者心电图的sT段的变化,探讨PE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与心肌损伤以及严重临床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本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心电图ST段变化,把已确诊为PE的44例患者分为两组:ST段压低组(A组)和非ST段压低组(B组)。同时均于24h内相隔8—21h两次采血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任一次或两次都出现阳性结果,即为肌钙蛋白I阳性。观察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对严重临床事件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结果:44例PE患者中,A组23例,B组21例,心电图sT段压低见于Ⅱ、Ⅲ、aVF、V1-V4导联;44例PE中共有12例TnI阳性。其中A组中有11例TnI阳性,B组中1例阳性,两组比较P=0.0014;共有15人次发生严重临床事件。其中A组12例,B组3例,两组相比P=0.0081;死亡病例6例,在A组中5例,在B组1例,P=0.0209。结论:PE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提示心肌受损及严重临床事件的发生率较高。心电图ST段压低变化是用来评估PE危险分层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16例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1mV,20例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1mV的CK-MB值及CK-MB/CPK比值心脏彩超值及冠状动脉造影等结果。结果Ⅰ组CK-MB值更高,CK-MB/CPK比值更大,射血分数减低更明显左室收缩与舒张末期容积增大更多,冠脉造影示致窄病变多位于左前降支近端或多支。结论老年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1mV时,其梗死范围较大,易发生较严重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左室射血功能损害及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4.
颈性眩晕临床较多见,是由于某些病因引起的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中枢性眩晕。作者1990年以来自拟“丹参定眩汤”治疗本病42例,收到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循证医学表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使心肌恢复有效的再灌注。由于急诊介入治疗(PCI)TIMI3级血流率高、IRA开通持久充分并发症少,疗效明显优于溶栓治疗,已经成为再血管化治疗的最重要方法。然而在介入治疗中尽管开通了梗死相关血管,却有部分患者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从而影响到心肌灌注和PCI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脑出血再发的临床特点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收治并确诊为再发脑出血的2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中位年龄65岁。2次出血19例,3次出血6例,均经CT证实。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7例,吸烟史11例,饮酒史13例。再出血至前次出血时间:1年内8例,1~5年14例,5~10年2例。临床表现与首次出血相比病情危重,其中浅昏迷7例,深昏迷9例,均有肢体瘫痪,发生脑疝6例,合并感染17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25例中5例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其余均内科保守治疗。2次出血19例中,显效7例,好转9例,病死3例;3次出血6例中,好转3例,病死3例。结论:再发脑出血症状重、预后差,有高血压病史者脑出血再发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病史者,尤其是舒张压超过规定水平是脑出血再发的一种重要的危险因素。此外脑出血还有其它病因,如脑动脉畸形,脑动脉瘤,脑血管淀粉样变性等。再出血的预防关键在于控制高血压病,控制危险因素可使脑出血的再发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RAP)的病因,临床表现,为临床选择辅助检查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60例RAP进行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249例为器质性疾病(69.2%),以肠系膜淋巴结炎为首位,慢性胃炎次之。功能性再发性腹痛111例(30.8%)。结论小儿再发性腹痛与以往的结论功能性疾病占多数有所不同。而本文临床分析结果,器质性疾病249例(69.2%),功能性疾病111例(30.8%)。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r-sk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48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r-sk组与UK组,分别给以r-sk用药及UK用药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结果:UK组血管再通率为67.7%,r-sk组血管再通率为8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k组有5人发生过敏反应,而UK组无不良反应病例发生。脑出血症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r-sk治疗ASTEMI效果明显好于UK治疗,但较易出现过敏反应,予以过敏药物治疗即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重症监护室老年急性N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的方式,对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在62例患者中,有9例(14.5%)患者只存在1个危险因素,26例(41.9%)患者存在2个危险因素,21例(33.8%)患者存在3个危险因素,6例(9.6%)患者存在4个危险因素;心电图改变有46例患者,存在ST段下移,出现T波进行性倒置,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有10例,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有5例。超声心电图有37例左室增大,左室射血分数在40%以内,左房增大6例,左室射血分数在40%~60%。胸部X线表现心脏增大37例,合并肺炎20例,合并胸腔积液3例;46例患者肌酸磷化脢–同功脢(CK–MB)大于2倍,肌钙蛋白至100%;血气分析有36例患者,其p H小于7.20,氧分压在50 mm Hg,二氧化碳分压大于60 mm Hg。结论:临床对重症监护室老年急性N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合并冠心病存在的危险因素较多,并且常出现多支病变、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压低时快速心房颤动对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是否具有可靠性预测价值。方法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的254例快速房颤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基线特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危险评分、ST段压低程度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70例患者有≥1mm的ST段压低,184例患者无ST段压低或有〈1mm的ST段压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62例患者有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ST段压低≥1mm组中22例患者(31%)有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48例患者(69%)无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ST段压低〈1mm组中40例患者(22%)有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144例患者(78%)无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P=0.25)。ST段压低预测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5%,75%,31%,78%。校正TIMI危险评分前和校正后均未发现≥1mm的ST段压低与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有相关性。结论快速房颤时的ST段压低不能可靠预测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