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儿童膝下外侧动脉蒂腓骨头骨骺皮瓣的设计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2~16岁儿童下肢标本上重点观测膝下外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膝下外侧动脉始于腘动脉,起点距腓骨头尖上方(1.6±0.5)cm,起始部外径(1.3±0.4)mm。从起点至第一下行骨膜支距离(2.5±0.6)cm,至第一皮支距离(2.9±0.2)cm。结论膝下外侧动脉可携带腓骨头及相应皮瓣。皮瓣面积最大约为10.0cm×6.0cm。  相似文献   

2.
带血管神经蒂的大鱼际桡侧皮瓣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大鱼际桡侧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设计一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新皮瓣。方法选用成人尸体上肢30只,红色乳胶灌注,解剖观察大鱼际区皮肤的血管和神经来源、分支及吻合情况。结果所有标本均发现有拇指桡侧指动脉恒定存在。其中直接来源于桡动脉掌浅支或掌浅弓者有4例,占13.33%(4/30)。此时拇指桡侧指动脉全程走行于大鱼际肌的浅面,发出5~9个皮支营养整个大鱼际皮肤。来源于拇主要动脉者有26例,占86.67%(26/30)。拇指桡侧指动脉穿过大鱼际肌后,立即向内上方发出一粗大返支。这一返支发出2~7支皮支营养大鱼际远端2/3的皮肤,并向近端与来源于桡动脉掌浅支的皮支交通呈网状联系。结论拇指桡侧指动脉是大鱼际区皮肤的主要营养血管,可以设计以拇指桡侧指动脉为蒂的大鱼际桡侧皮瓣修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颏下动脉和静脉进行解剖学研究。方法 测量 2 4侧成人尸体头颅标本的颏下动脉和静脉的解剖参数。结果 所有标本均未出现颏下动脉、静脉缺如。颏下动脉近远端直径的平均值分别为 2 .45± 0 .46mm和 1 .47±0 .38mm;颏下静脉近远端直径的平均值分别为 1 .97± 0 .41 mm和 3.0 7± 0 .78mm;颏下动脉平均长度为 41 .83±8.2 8mm;皮支动脉直径为 0 .82± 0 .2 2 mm。结论 颏下动脉是面动脉的一根恒定的分支 ,血管行径长 ,位置表浅 ,口径粗 ,有恒定的伴行静脉 ,是一根良好的皮瓣供血动脉  相似文献   

4.
黄相道  段毅  王发生 《河北医药》2010,32(2):159-160
目的为足背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以指导其在口腔颌面部的临床应用。方法20侧成人下肢标本,肉眼和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并观测足背动脉及分支的起始部位、外径、走行、血供范围.观测皮瓣的回流静脉及皮瓣感觉神经的走行和分布。应用于临床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2例。结果足背动脉起始处外径(2.8±0.3)mm,长度约为(8.8±0.3)cm。足背动脉及其分支在行程过程中发出皮支,分布于足背皮肤,各皮支间相互吻合,形成足背皮肤动脉网。由大、小隐静脉及足背静脉弓形成足背的静脉网,为皮瓣的主要回流静脉。腓浅神经分布于足背大部分皮肤,为足背部主要的感觉神经。临床应用2例皮瓣均成活,颜面及口腔内修复效果满意。结论足背皮瓣血供可靠,适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一期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临床设计桡动脉掌浅支营养血管皮瓣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解剖60只成人冰冻尸体手标本,从前臂中份截断,于远侧腕横纹上方5cm处解剖出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大鱼际近端桡动脉掌浅支起始,行程,分支及吻合情况。用测微尺侧动静脉口径。结果:所有标本均有桡动脉掌浅支存在,其起点处的平均直径为1.4mm。根据桡动脉掌浅支从桡动脉发出点的数目和口径的大小分为3种类型:Y型,H型和优势型。结论:桡动脉掌浅支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指腹缺损重建感觉功能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求质地和色泽与颈面部皮肤相似,具有可切取的组织量大、一次转移完成的轴型筋膜皮瓣修复颌面颈部缺损的方法。方法在14例28侧尸体标本上从颈横动脉起始端注入红色乳胶.在直视放大镜和手术显微镜下追踪解剖观察颈横动脉颈浅皮支的走向和分布.发现其终末支在锁骨下胸前区、上臂前后外侧近3/5、项根部肩胛骨上缘范围内在深筋膜层与胸肩峰皮动脉、胸廓内动脉皮肤穿支有丰富的吻合形成广泛血管网。临床应用以颈浅皮支浅出点为旋转轴点,在上述范围内切取含完整深筋膜的轴型皮瓣,即时转移修复严重颈部瘢痕挛缩颌面颈缺损。结果临床应用93例。最大切取面积27-14cm,皮瓣完全成活,修复后外观形态良好,颌(颏)颈角逼真,功能恢复。结论以颈横动脉颈浅皮支为轴型血管,在颌面颈缺损邻近范围可切取足够组织量的筋膜皮瓣修复缺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侧腓肠肌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进行定位解剖及铸型标本观测。腓肠肌内、外侧动脉均起自动脉,分别进入腓肠肌内、外侧头。以股骨内侧髁后方最高点为定位点,内侧动脉主干多在定位点以下14mm±13mm处发出一外径大于1mm的主分支。在距定位点50mm处主干外径为1.6mm±0.2mm,主分支外径1.3mm±0.2mm;在80mm处主干外径为1.3mm±0.2mm,主分支外径为1.2mm±0.2mm;外径1mm处距定位点的距离主干为111mm±20mm,主分支为78mm±30mm。外侧动脉主干外径1mm处距定位点距离为88mm±18mm。伴行静脉在肌内多为2支,在肌门处合为一支注入静脉。结果提示,腓肠肌血管在小腿部游离皮瓣移植术中可作为理想的受区血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远外侧枕骨髁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方法对20个汉族成人尸体头颅湿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枕颈交界区显微解剖结构复杂.测出枕骨髁外表面突出点至舌下神经管的直线距离左侧为(7.71±0.92) mm,右侧为(8.49±0.66) mm,并且切除颈静脉结节可以改善枕骨大孔侧方水平的暴露.结论研究经远外侧枕骨髁入路的显微解剖,有助于切除枕颈交界区的肿瘤,保护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腿软组织缺损伴胫骨骨折或骨缺损骨髓炎的皮瓣修复及固定方法,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08例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胫骨骨折或骨缺损、骨髓炎的病例,采用游离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筋膜皮瓣及腓肠肌内、外侧头皮瓣转位等与外固定架结合的方法治疗。其中游离股外侧皮瓣2例,游离背阔肌肌皮瓣1例,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9例,小腿筋膜皮瓣14例,同侧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19例,对侧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8例,对侧小腿交替皮瓣25例;采用半环性外固定架44例,全环形外固定架9例,力臂式外固定架49例,组合式外固定架6例。结果除2例骨髓炎外,全部病例小腿创面均愈合,皮瓣全部成活;胫骨骨折完全愈合。随访时间8个月-9年6个月,平均4年11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感觉81%恢复。下肢功能基本恢复,无畸形及骨不连。结论应用小腿皮瓣与外固定架修复创伤性下肢组织缺损简单方便、骨折固定可靠、使下肢早期功能锻炼,是临床治疗创伤性下肢组织缺损伴胫骨骨折或骨缺损、骨髓炎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腘外侧皮动脉及其伴行静脉、神经的外径、走行和毗邻关系进行了显微解剖观察。发现腘外侧皮动脉解剖恒定,降支长,血流灌注范围广。以它作为供血的小腿后侧皮瓣其血管蒂长,并带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可供吻合。临床上应用此瓣治疗了5例,效果满意。该皮瓣的游离移植适用于修复肢体中小面积的软组织缺损。供区隐蔽,损伤小。  相似文献   

11.
经远外侧枕骨髁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远外侧枕骨髁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方法 对 2 0个汉族成人尸体头颅湿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 枕颈交界区显微解剖结构复杂。测出枕骨髁外表面突出点至舌下神经管的直线距离左侧为(7.71± 0 .92 ) mm,右侧为 (8.4 9± 0 .6 6 ) mm,并且切除颈静脉结节可以改善枕骨大孔侧方水平的暴露。结论 研究经远外侧枕骨髁入路的显微解剖 ,有助于切除枕颈交界区的肿瘤 ,保护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吻合血管的掌短肌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观测掌短肌的形态,肌皮瓣的血供,神经分布。结果:掌短肌呈斜方形,其桡侧长2.2±0.8cm,尺侧长2.8±0.9cm,中部宽2.8±0.6cm,中部厚2.8±0.9mm。掌短肌为尺神经浅支支配,其浅表的皮肤为尺神经浅支和尺神经的尺动脉支支配。掌短肌皮瓣的动脉血供来源有4:即尺动脉本干、掌浅支的肌皮支和皮支、掌深支和小指尺侧固有动脉的肌皮支。其静脉回流为上述动脉的伴行静脉,汇入到尺静脉,以及与手掌尺例皮肤相连的前臂尺例静脉。结论:以尺动静脉为血管蒂的掌短肌皮瓣的血供来源较多,可以利用尺神经浅支和尺神经的尺动脉支形成带感觉神经的皮瓣。是修复拇指指腹大面积缺损较好的供区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手、足、小腿等部软组织缺损15例,根据病损的部位及大小需要设计并制备皮瓣:观察皮瓣色泽、张力、皮温及毛细血管充盈试验情况.结果 15例移植皮瓣术后全部成活,3例患者术后皮瓣显示苍白,毛细血管充盈试验缓慢,3 d后缓解.2例皮瓣远端缝合口边缘发黑,3周后脱痂,深层愈合良好.随访3~6个月,皮瓣愈合好,无骨髓炎及感染复发病例,臃肿逐渐消退,外形满意.皮瓣一期愈合13例,占86.66,延迟愈合2例,占13.33%.其中顺行皮瓣移植者6例,存在并发症1例,一期愈合率为83.33%,逆行皮瓣移植者9例,存在并发症1例,一期愈合率为88.89%,2组样本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及足踝部皮瓣移植面积为(51.88±44.90)cm2,手部皮瓣移植面积为(9.71±5.06)cm2,2组样本皮瓣面积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样本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软组织缺损选材灵活,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主要血管,皮瓣成活率高,外形良好等特点,在皮瓣移植过程中,皮瓣面积的大小、无论是逆行或顺行移植对皮瓣的一期愈合率不构成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侧支皮瓣进行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等待皮瓣移植的患者进行筛选,选出符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侧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条件的患者17例,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为患者设计个性化皮瓣,切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侧支皮瓣进行皮瓣移植术,术后随访6~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移植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受区和供区的创151均为I期愈合,随访结果显示,移植的皮瓣外观、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基本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5.4个月。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侧支皮瓣血供丰富可靠,可切取面积大,手术操作简单,是进行下肢软组织缺损修复的首选;三维重建系统可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对供区损伤小,所得皮瓣精准、适应度高,手术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1996至 2 0 0 1年 ,我们用小腿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11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1例中 ,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19~ 48岁。其中外伤导致的足踝部皮肤坏死 9例 ,踝关节疤痕溃破不愈合 1例 ,石膏外固定后压迫足跟部皮肤坏死 1例。 11例均采用逆行小腿外侧岛状皮瓣修复。切取皮瓣面积最大 16cm× 10cm。 11例皮瓣全部成活。2 手术方法手术前先要用超声多普勒探测血管情况 ,将腓动脉行程以及皮支的位置测准后用龙胆紫标记 ,并以血管轴及皮支为中心标出皮瓣的切取范围 ,使皮瓣 1 3位于轴线前方 ,2 …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桡神经浅支切取后供区功能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前臂防腐标本30侧,测量桡神经浅支分支点与前臂外侧皮神经及正中神经尺侧缘的垂直距离;取6侧新鲜尸体与此水平分别将上述神经作病理切片,观察神经束数目。结果桡神经浅支浅段分支点到前臂外侧皮神经及正中神经尺侧的垂直距离分别为(6.0±1.5)mm及(35.7±2.8)mm。其在此平面附近桡神经浅支内有6~10个神经束;前臂外侧皮神经神经束数目为1~3束;正中神经神经束数目为19~27束。结论可通过端侧吻合的方式将桡神经浅支远断端与正中神经或前臂外侧皮神经吻合,以重建供区的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7.
用33例国人胎尸,观察和测量了胃左动脉的形态。胃左动脉均起自腹腔动脉(100%);胃左动脉弓通常位于贲门以下1.14±0.27(0.5—1.6)cm;胃左动脉的平均外径为0.79±0.23(0.4—1.0)mm。副肝左动脉出现5例,出现率为15.15%;平均外径为0.86±0.42(0.3—1.5)mm。胃底的血供可分为两型,Ⅰ型19例,占57.58%;Ⅱ型14例,占42.4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皮瓣移植在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清创缝合术,观察组则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Ⅰ期皮瓣移植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并统计2周内换药情况、创面恢复情况及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测定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2周,机体炎症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观察期间换药次数为(3.8±0.6)次,少于对照组的(7.3±1.2)次(f=16.499,P<0.05),创面恢复比例为(47.4±2.9)%,大于对照组的(16.4±1.2)%(t=62.470,P<0.05),创面愈合时间为(25.3±1.8)d,早于对照组的(33.2±2.7)d(t=15.397,P<0.05),干预后观察组TNF-0、IL-1、hs-CRP水平分别为(12.1±0.2) ng/ml、(0.61±0.1)μg/rml、(10.5±1.0)mg/L,均低于对照组的(18.3±0.5) ng/ml、(0.93±0.2)μg/ml、(31.1±2.0) mg/L(t=72.815、9.051、58.266,均P< 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能显著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减少换药次数,促进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量血培养法(吉姆萨染色),观察了江苏地区100名健康人的微核:成年男子50名、成年女子30名以及儿童20名(男女各10名)。结果:微核细胞率为:成人;1.6±1.3,男子不论有无烟酒嗜好1.8±1.3,女子(均无烟酒嗜好):1.3±1.1,儿童:0.5±0.7,男孩:0.6±0.8,女孩:0.4±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治疗的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未进行皮瓣治疗的12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7.5±22.4)min,住院时间为(13.5±4.7)d,两点别觉为(6.9±0.7)mm,治疗费用为(12522.5±3537.4)元,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524,66.272,12.626,287.450;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并发症发生率为3.28%,对照组分别为93.44%和15.3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274,79.740,P=0.000)。结论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