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广西壮族自治区1996~1997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探讨影响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的因素,以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996~1997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96、1997年报告新生儿破伤风确诊病例分别为745例和799例,发病率分别为1.45‰、1.51‰,病死率分别为1423%、10.64%。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以7~10月发病最多,以男性为多.病例日龄以5~14天为主,且主要在家庭出生,大多数是由非医务人员接生,多数母亲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提示:经济落后、文化程度和医疗保健水平低等因素是造成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张杰民  赵秀昌  刘德平 《职业与健康》2008,24(11):1070-1071
目的分析1999—2005年崇左市新生儿破伤风(NT)疫情特点,探讨防制策略,为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近年崇左市的NT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NT发病率波动在0.31‰~1.99‰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1.32‰,病死率为9.37%~28.21%;发病季节高峰不明显,男婴多于女婴。NT病例中,农村人口占63.82%,流动人口占34.21%,城镇人口占1.97%,所有患儿母亲均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结论旧法接生和产前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以及流动人口是NT发病的主要因素,应采取综合措施,消除或减轻上述因素对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福州市2003——2006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福州市新生儿破伤风(NNT)疫情的影响因素及防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州市2003-2006年NNT专报系统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福州市2003-2006年共报告新生儿破伤风病例6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07/10万,死亡数为19例,病死率为29.23%。流动人口占病例数的75.38%;男婴发病为女婴的1.95倍;绝大多数病例在家中分娩;95.45%由未经培训的接生人员接生;患儿母亲无一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结论不安全接生,是NNT发病的主要因素。加强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进~步提高孕妇卫生防病知识水平,普及住院接生、新法接生,落实NNT高危地区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TT)的接种,是目前预防和消除NNT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慈溪市1996-2008年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慈溪市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NT)流行病学特征,讨论消除NT策略。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1996-2008年NT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市共报告NT确诊病例57例,年平均发病率波动在0.11/‰~1.01/‰之间,病死率为15.79%。流动人口病例占98.25%(56/57),男女性别比为3.75∶1。病例平均日龄6.5天,所有病例均采用土法接生且无新生儿破伤风类毒素(TT)免疫史。结论:旧法接生和产前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及人口流动是NT发病的主要因素。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推广住院分娩,对高危人群接种TT,加强新法接生培训是消除NT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新生儿破伤风疫情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虹  魏少萍 《中国公共卫生》1997,13(10):598-599
对海南省部分地区进行了新生儿破伤风状况调查发病率为2.73‰,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上限。病死率为90.82%,占新生儿死因首位,发病主要原因是接生工具落后、不清毒。无接生员。新法接生和接种破伤风类毒素(TT)是控制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远市新生儿破伤风(新破)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和防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清远市1999—2007年新破专报系统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远市1999—2007年共报告新破267例,年平均发病率0.80‰;死亡63例,年平均死亡率0.19‰;年平均病死率23.60%。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农村和边远山区。男、女要总发病率分别为1.08‰、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734,P〈0.05),男女性别比为2.84:1。在家中分娩的病例占94.70%;由未经培训的人员接生占93.63%;病例母亲94.01%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82.77%未接受过产前检查或不详;属计划外生育的病例占36.70%。结论产妇卫生知识缺乏和不安全接生是清远市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普及住院分娩、新法接生,加强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的妇幼保健工作,育龄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是预防和消除新破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6个省30个县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个省30个县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1‰的县有24个,占被调查县的80%.在新生儿死亡原因中,新生儿破伤风列第3位,占16.3%.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无科学条件保护下的产妇家分娩,由家属接生占89.4%.同时,在接生过程中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应加强消毒接生和脐带护理知识的培训,制定农村接生及助产人员管理条例;在新生儿破伤风高危县,对育龄期妇女要进行破伤风类毒素免疫.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2001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制定新生儿破伤风(NNT)防治策略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建省2001年NNT疫情监测及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NNT患儿中,外来流动儿童占58.5%,男婴发病数为女婴的2.6倍;80%患儿在家中出生,96.2%由未经培训的接生人员接生;患儿母亲无一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结论 不安全接生和对流动人口管理不善,育龄妇女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是我省NNT发病的直接原因,同时还存在疫情漏报问题。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及新法接生率,对NNT高发人群育龄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进一步完善NNT疫情监测是消除NNT工作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母婴血破伤风抗体水平配对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间接血凝法对159对母婴血破伤风抗毒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母亲破伤风抗毒素阳性率为40.25%,新生儿脐带血阳性率为27.04%,保护率分别为22.64%和15.72%。结果表明母婴血破伤风抗毒素水平较低。建议除加强新法接生外,应常规对育龄期妇女进行破伤风类毒素接种,对预防新生儿破伤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开平市新生儿破伤风(新破)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新破的策略和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开平市2004-201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新破监测系统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0年共报告37例新破,男婴28例,女婴9例,均为流动人口,年均发病率为0.70%。。死亡4例,男女各2例。发病时间在出生后的2~15d,主要集中在5~7d,占64.86%(24/37)。全年12个月均有病例发生。全市15个镇(区)有9个镇(区)有病例发生。按户籍分本省4例占10.81%,外省33例占89.19%。37名患儿母亲均无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史,所有患儿均为非法接生。结论开平市新破病例以流动人口为主,加强新破监测与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及时对育龄妇女进行破伤风类毒素的预防接种,以有效地控制消除新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