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药指南》2018,(8)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96例患者随机分为单一尼莫地平治疗组(对照组,n=98)和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组(观察组,n=98)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ADL评分、MMSE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ADL评分、MMSE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得更明显,均有P<0.05。结论采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对35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D)患者给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疗程12周。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判定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谱勒(TCD)检测平均脑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治疗前后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予尼莫地平治疗后,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用药后脑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改善(P〈0.05),用药后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波幅显著提高(P〈0.01),尼莫地平不良反应轻。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口服,观察组同时给予尼莫地平口服和奥拉西坦注射液静脉滴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对患者的认知能力进行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7例(70.8%)、有效6例(25.0%)、无效1例(4.2%),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1例(45.8%)、有效7例(29.2%)、无效6例(25.0%),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能够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措施,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另给予尼莫地平,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认知障碍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治疗前认知障碍得分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治疗后认知障碍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指南》2015,(16)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为28例,有效为16例,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显效为12例,有效为26例,总有效率为82.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积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和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具有协同加强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心通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单用尼莫地平,观察组采取尼莫地平联合脑心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和ALD评分分别为(25.68±3.55)分和(19.27±2.03)分,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脑心通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智能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脑通和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血管性痴呆患者78例,随机分为脑通组及尼莫地平组各39例,脑通组口服脑通10mg,3次/d尼莫地平组口服尼莫地平40mg,3次/d,均服用6个月,结果表明,脑通组智力提高和显著提高均优于尼莫地平组。 相似文献
9.
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血管性痴呆患者64例,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4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对症等治疗基础上给以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以吡拉西坦治疗。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法(MMSE)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计分办法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和ADL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能够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非痴呆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76例血管性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39例和B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阿司匹林片100 mg·d^-1,阿托伐他汀钙20 mg·d^-1),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片30 mg,po,tid。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均运用蒙特利尔认知评分量表(MOCA)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评分量表(MMSE)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A组MMSE评分、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显著高于B组评分(P〈0.05)。B组治疗前后两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尼莫地平对血管性非痴呆认知障碍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血管性痴呆临床治疗中联合尼莫地平与奥拉西坦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确诊为血管性痴呆的147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别为49例奥拉西坦组、49例尼莫地平组与49例奥拉西坦+尼莫地平组,并对比3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MMSE评分(即智力状态评分)。结果经过21d的疗程后,三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MMSE评分均有明显差异,但3组相比之下,奥拉西坦+尼莫地平组的评分差异性最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临床疗效看,奥拉西坦+尼莫地平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尼莫地平组与奥拉西坦组,奥拉西坦+尼莫地平组总有效率为93.88%,而尼莫地平组与奥拉西坦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1.23%、81.6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分析,在血管性痴呆临床治疗中不管是应用尼莫地平还是奥拉西坦均对患者病情的好转有明显的帮助,然而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相比分开使用,所取得的疗效更显著,治疗后MMSE评分情况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心通联合尼荧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小院血管性痴尔患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尼莫地平和脑心通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产尼萸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智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量衷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蓐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腑心通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智能状态及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奥拉西坦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奥拉西坦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奥拉西坦组、尼莫地平组,各4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进行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评分,并对3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治疗后MMSE及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MMSE评分比较,联合治疗组[(20.8±4.2)分]与尼莫地平组[(17.4±3.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8±4.2)分比(17.4±3.2)分,P<0.01],奥拉西坦组[(19.7±4.7)分]与尼莫地平组[(17.4±3.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DL评分比较,联合治疗组与尼莫地平组和奥拉西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2±1.6)分比(53.3±11.2)分、(55.3±4.2)分,P<0.01或P<0.05].用药期间,2组不良反应轻微,均无死亡和恶性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奥拉西坦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障碍和生活能力,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的评分并比较两组的评分结果。结果联合用药组MMSE评分为(21.7±4.8)分,ADL评分为(26.4±10.3)分;对照组分别为(17.8±4.5)分和(30.1±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联合步长脑心通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年血管性痴呆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尼莫地平和脑心通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和ADL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步长脑心通能够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智能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针对奥拉西坦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随机将我科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两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如应用脑保护剂、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等.结果 经过3个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轻度VD患者的MMSE评分(治疗前17.07,治疗后18.08,P<0.06),CDR评分(治疗前I.47,治疗后1.23,P<0.04),和ADL评分(治疗前46.02,治疗后43.46,P<0.06)均有明显改善.在此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说明奥拉西坦胶囊的安全性和依从性良好.结论奥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因为这种方法较单独用药具有安全性高且疗效确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程相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5):144-145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与吡拉西坦联合治疗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血管性痴呆患者共82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每次0.1g,1次/d;同时给予尼莫地平每次30mg口服,3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吡拉西坦治疗,每次0.8g,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评定两组治疗前后认知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0d、治疗90d和治疗180d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分分别与对照组同时间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与吡拉西坦联合治疗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和尼莫地平口服,B组给予尼莫地平口服。在治疗开始前、治疗后12周分别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观察和比较各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均检测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心电图,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 2组经治疗后MoCA和AD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治疗后MoCA和ADL评分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有效率为94.4%高于B组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丁苯酞和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协同治疗效果,而且临床应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2012年间收治的9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尼莫地平治疗组(对照组)和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49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及ADL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好,能干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尼莫地平与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尼莫地平)和观察组(尼莫地平+疏血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8.64%(39/44),明显高于对照组62.91%(29/44);治疗后患者MMSE、ADL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尼莫地平与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效果较佳,可明显改善患者智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