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生儿黄疸与窒息缺氧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窒息缺氧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 测定106例足月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值,并按轻度窒息缺氧组、重度窒息缺氧组和无窒息缺氧组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3组分别为28.6%、14.7%、46.7%,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重度窒息缺氧组明显低于无窒息缺氧组(P<0.01);血清胆红素3组分别为(184.7±48.3)μmol/L、(153.2±48.9)μmol/L、(209.6±49.7)μmol/L,轻度窒息缺氧组低于无窒息缺氧组(P<0.05),重度窒息缺氧组明显低于轻度窒息缺氧组(P<0.01)和无窒息缺氧组(P<0.01).结论 窒息缺氧时氧自由基的产生可能使新生儿黄疸减轻、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妈咪爱干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妈咪爱干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生后0.5h喂妈咪爱0.5g,2次/d,连用5d。两组新生儿每天测胆红素一次。结果:干预组总胆红素≥205.2μmol/L的占9%,对照组为32.5%(P<0.05),黄疸持续时间分别为(5.71±3.15)d、(7.80±4.20)d,(t=2.56,P<0.01)。结论:妈咪爱早期口服可减少新生儿胆红素异常升高,缩短黄疸持续时间,使新生儿安全度过黄疸高峰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妈咪爱,通过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61.22±28.6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9.87±23.11)μmol/L,P<0.01。结论:妈咪爱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窒息新生儿血肌钙蛋白I与B型钠尿肽前体联检动态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60例窒息新生儿和35例健康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窒息新生儿根据Apgar评诊断分为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在出生第1 d和第7 d对患儿的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血清B型钠尿肽(Pro-BNP)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 健康组VS.轻度窒息组VS.重度窒息组第1 d血清肌钙蛋白I(cTnI)平均值分别为(0.49±0.27)μg/L、(2.45±0.62)μg/L和(4.97±1.95)μg/L,第7 d平均值为(0.46±0.31)μg/L、(1.07±0.50)μg/L和(2.19±0.63)μg/L,两个时间段,三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第1 d和第7 d的cTnI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B型钠尿肽(Pro-BNP)中位数健康组VS.轻度窒息组VS重度窒息组第1 d134(51~21320)ng/L vs.3852(721~53221)ng/L vs.9325(1538~124865)ng/L;第7 d105(12~10232)ng/L vs.1384(287~30213)ng/L vs.3273(1242~73213)ng/L;在两个时间段,三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第1 d和第7 d的Pro-BNP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肌钙蛋白I与B型钠尿肽前体联检对临床上早期正确判断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及心功能异常,改善预后等较大的意义,并对指导基层医院诊治窒息新生儿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蓝光照射联合金双歧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抽样将7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8例。治疗组使用爱蓝光照射联合金双歧治疗,对照组以酶诱导剂及蓝光照射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胆红素下降分别为(62.26±10.17)(、45.21±12.23)μmol(/L·d),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5d总胆红素分别为(111.52±24.31)、(176.21±28.44)μmol/(L·d),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黄疸治愈时间分别为(4.65±1.32)、(5.37±1.45)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起效快,缩短治疗时间,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高危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早期监测和治疗高危新生儿黄疸,防止核黄疸的发生。方法:治疗组利用经皮胆红素仪监测胆红素变化,输入白蛋白和水乐维他,给予蓝光照射,以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黄疸出现时间为(32±10.6)h;血清胆红素高峰值为(185.26±42.14)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疸消退时间为(10±3.5)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新生儿黄疸早期监测和治疗,可防止核黄疸的发生,提高高危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微生态调节剂干预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35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对照组14例,治疗前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及血清总胆红素值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儿予常规治疗和原发病治疗,观察组加用丽珠肠乐胶囊1/2粒8h1次,治疗期间每日定时查经皮胆红素值2次,治疗结束查血清总胆红素。结果观察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49.35±7.32μmol/L,治疗结束血清总胆红素77.43±14.33μmol/L;对照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34.47±7.06μmol/L,治疗结束血清总胆红素104.54±21.72μmol/L;两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平均治疗天数(4.7±2.6天)与对照组平均治疗天数(7.2±3.8天)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丽珠肠乐干预新生儿高胆,疗效确切,提示补充双歧杆菌也可促进新生儿高胆的消退,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本地区正常足月新生儿的黄疸发生时间、血清胆红素峰值(SB)及峰值出现时间,并寻求部分因素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国产HD-368型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对960例足月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进行生后1~7d的监测,并且用改良J-G法对所测胆红素浓度进行间断复核。结果发现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峰值平均为(232±57)μmol/L,峰值出现时间为生后5d,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浓度〉102.6μmol/L者占27.84%,血清胆红素峰值〉205.2μmol/L者占47.22%,〉256.5μmol/L者占12.15%,〉307.8μmol/L者占1.47%。并指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下列因素相关:剖宫产(χ2=27.08,P〈0.01)、母亲使用催产素(χ2=21.56,P〈0.01)、新生儿体重下降偏多(≥7%)(χ2=38.31,P〈0.01),而与性别无关(χ2=1.12,P〉0.01)。新生儿窒息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并不增加(χ2=l.02,P〉0.01)。结论新生儿保质、保量、合理的母乳喂养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关键之一,孕母慎用催产素为其二。但是,对正常新生儿和窒息儿的黄疸治疗标准是否可适当增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宁波市江东区艾博博尔妇产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新生儿科收治的黄疸新生儿共96例,均为足月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每次3 mL,每日3次,同时蓝光治疗,每次10 h,每天1次;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每次1.0 g,每天一次,两组均治疗5 d后比较临床疗效,并继续观察至黄疸完全消退。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3.8%) 显著高于对照组(75.郾0%);试验组治疗后胆红素水平为(114.3±37.1)μmol/L,对照组治疗后胆红素水平为(228.6±18.4) 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黄疸消退时间为(7.3±2.2)d,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为(15.1±1.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疗效肯定,血清胆红素下降幅度大,所需治疗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住院期间新生儿游泳水疗后血清胆红素和体重变化的意义。方法将600例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分为观察组(游泳组)和对照组(单纯沐浴组),每组各300例,测定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和血清胆红素,连续监测5天(120h)。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第一天血清胆红素和出生时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120小时体重(3300±80)g、血清胆红素值(163±13)μmol/L;对照组新生儿120小时体重(3060±92)g、血清胆红素值(208±19)μmol/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早期干预新生儿游泳水疗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减少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影响,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黄疸行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间歇性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6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射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差异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由治疗前的血清间接胆红素(275.9±46.1)μmol/L降至治疗后的(102.5±2.2)μmol/L;对照组由治疗前的血清间接胆红素(277.1±47.2)μmol/L降至了治疗后的(100.9±1.9)μmol/L,两组患者血清间接胆红素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后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均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但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对患者造成的辐射量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所有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值得推广应用与临床。  相似文献   

12.
二巯丁二酸胶囊对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2例确诊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口服二巯丁二酸(DMSA)胶囊自身对照驱铜治疗4wk,剂量:成人4g/d,儿童2g/d,得出疗后平均24h尿铜(18±10μmol)较疗前(4.5±1.9μmol)显著增高(P<0.01),约4倍,而血清和脑脊液铜含量无明显变化。对此体液锌含量无影响。血清巯基浓度疗前(1.07±0.24μmol/L)和疗后各周(分别为1.21±0.26,1.3±0.3,1.19±0.23,1.38±0.21μmol/L)比较差别显著(P<0.05,P<0.01,P<0.05,P<0.01),脑脊液中浓度疗后(0.27±0.11μmol/L)远高于疗前(0.18±0.12μmol/L)(P<0.01)。血清铜蓝蛋白值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别。临床观察口服DMSA作用优于静注Na-DM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晚断脐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剖宫产分娩的单胎产妇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2组产妇均进行常规剖宫产,观察组待脐带搏动停止后实施断脐操作,对照组则于新生儿娩出10 s内进行断脐处理,其他相关措施及产妇出院指导与观察组一致,比较2组母儿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后72 h血红蛋白值优于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发生湿肺症3例占3.75%,胆红素水平(18.19±1.90)μmol/L,最高1次胆红素峰值(17.02±1.58)mol/L,血红蛋白水平(153.33±15.16)g/L,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为(9.92±0.38)分,5 min Apgar评分为(10.00±0.00)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6.25%(5/80).对照组新生儿发生湿肺症15例占18.75%,胆红素水平(10.26±2.55)μmol/L,最高1次胆红素峰值(15.88±1.68)mol/L,血红蛋白水平(147.21±12.37)g/L,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为(9.90±0.69)分,5 min Apgar评分为(9.99±0.34)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5.00%(4/80).观察组新生儿湿肺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胆红素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晚断脐可减少产后出血,缩短第三产程,提高新生儿血红蛋白水平和胆红素水平,降低新生儿湿肺症发生率,不增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利于新生儿预后;临床产科工作中剖宫产建议选择晚断脐,以减少早断脐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清洁灌肠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影响。方法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出生后24h内的黄疸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患儿仅给予常规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生理盐水清洁灌肠。对两组患儿的排便次数及血清胆红素每日下降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儿每日排便次数为(4.31±1.58)次,血清胆红素每日下降值为(26.62±11.68)μmol/L;对照组患儿每日排便次数为(2.15±1.06)次,血清胆红素每日下降值为(17.43±3.45)μmol/L,两组患儿每日排便次数与血清胆红素每日下降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采用清洁灌肠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有效缩短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并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值,说明清洁灌肠疗法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较好,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及早有效地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妈咪爱口服.结果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51.23±24.38)u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12±20.4)umol/L(P<0.01);治疗组胆红素降至102.6 umol/L以下天数(4.3±2.7)天,较对照组的(6.1±4.2)天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第1日胆红素下降值有差异(P<0.05).结论妈咪爱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脐血肝功能值与新生儿黄疸关系。方法分析足月正常新生儿169例,胎儿娩出后采集脐静脉血2ml(不含溶血标本),用偶氮咖啡因比色法测定胆红素,生后2~7d采集股静脉血动态监测血清胆红素。结果169例新生儿中64例(37.9%)发生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脐血胆红素均值42.47±14.22,正常29.92±11.6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脐血胆红素水平对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极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母乳性黄疸8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青云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6):29-29,31
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80例患儿住院期间均停母乳改配方奶;每天监测血清总胆红素(TB),TB≥220.6μmol/L者蓝光照射;对总胆红素浓度>340μmol/L或黄疸消退时间>7天者进行随访。结果TB>255μmol/L者36例,其中TB>340μmol/L者25例,停母乳后胆红素降至原来水平50%的时间为(3.8±1.3)天,黄疸完全消退时间为(6.8±1.6)天,随访25例,出院后黄疸逐渐消退。结论诊断母乳性黄疸最可靠的依据是停母乳后未经病因治疗黄疸完全消退,但黄疸消退的时间有个体差异,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讨新生儿黄疸予以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94例黄疸新生儿,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147例。常规组黄疸新生儿予以长时蓝光照射疗法,试验组黄疸新生儿予以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2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黄疸新生儿的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64.8±7.3)、(25.9±5.3)μmol/L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07.5±13.6)、(59.4±7.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4.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且有助减少光疗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推广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测定的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产检和分娩的妊娠高血压孕妇8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32例,中度27例,重度21例;另抽取同期我院正常妊娠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血清尿酸(UA)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UA水平为(364.7±96.5)μmol/L,对照组为(230.6±53.8)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妊娠高血压患者UA水平为(296.5±59.2)μmol/L,中度妊娠高血压为(356.0±69.9)μmol/L,重度妊娠高血压为(473.8±93.3)μmol/L。中度妊娠高血压患者UA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妊娠高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妊娠高血压UA水平明显高于中度及轻度妊娠高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与UA水平密切相关,动态监测血清UA水平的变化,对妊娠高血压的诊断和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母乳喂养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开始喂养时间、喂养频率等因素对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发生发展的影响,并与生理性黄疸进行鉴别。方法:将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的母乳喂养新生儿,根据其生后第6天是否好转及第14天黄疸是否完全消退分为生理性黄疸组和早期母乳性黄疸组。观察开始喂养时间、生后3d内每天喂养次数和排便次数、第一次排胎便及黄便的时间。检测生后24~48h胎便中胆红素含量。结果:共316例母乳喂养新生儿纳入研究,生后第6天血清胆红素>209μmol/L[(240±31)μmol/L]为早期母乳性黄疸组176例,<115μmol/L[(95±20)μmol/L]为生理性黄疸组140例。生后3d内生理性黄疸组和早期母乳性黄疸组喂养频率分别为(5.8±1.9)次/天和(3.7±1.8)次/天,第2天胎便胆红素含量分别为(22±5)mg/g和(9±6)mg/g,第一次排胎便及黄便的时间分别为(8±4)h、(52±16)h和(12±7)h、(65±17)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喂养方法不当、喂养不足可致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对血清胆红素稍高于生理性黄疸的早期母乳性黄疸患儿,应提倡在严密观察下"按需哺乳"而非"高频率哺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