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呼吸功能训练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期患者的血气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120例COPD患者进行呼吸肌训练1年后观察锻炼前后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有108例完成了1年呼吸肌训练,锻炼后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测指标均较锻炼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经过呼吸肌训练后,患者肺功能和血气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麻醉诱导前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观察其对单肺通气早期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合并慢性肺阻塞疾患(COPD)拟行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万托林200μg(2揿)后面罩吸氧;对照组:单纯面罩吸氧,30 min后开始麻醉诱导。记录监测时点的血气分析以及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气道阻力、胸肺顺应性的变化。结果麻醉诱导前、双肺通气、单肺通气10 min及20 min的PaCO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aO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双肺通气、单肺通气10 min及20 min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气道阻力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胸肺顺应性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能降低COPD患者单肺通气早期的气道压力和气道阻力,增加胸肺顺应性,有利于术中呼吸管理,提高了麻醉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需要呼吸支持的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通气,采用以自主呼吸触发为主的通气模式(PSV、SIMV、SIMV±PSV),在上机前和上机后1、2、6、12小时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机后各组血气指标pH、PaO2、PaC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无创通气可以明显减少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插管机率,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陈阳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32-33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月COPD呼吸衰竭的成人住院患者40例,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结果: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及血压较通气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结束后通气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行之有效、值得肯定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临床应用得到广泛的重视,其治疗呼吸衰竭的效果得到了明确的肯定,成为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3年来我们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急发)并呼吸衰竭(呼衰)早期应用双相气道正压(Bipap)通气,效果理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庆  朱建军 《江苏医药》2015,41(1):27-30
目的分析影响无创通气(NI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有效性的因素。方法依据APACHEⅡ评分,将107例AECOPD患者分为轻症组(<15分,21例)、中度组(15-25分,71例)和重症组(>25分,15例)。每组再分为有效亚组和无效亚组。检测降钙素原(PCT)、血pH、血乳酸(LAC)、血磷、血糖等相关指标,并分析影响NIV治疗有效性的因素。结果三组内亚组比较,有效亚组中PCT水平均低于无效亚组(P<0.05)。中度组中,有效亚组血pH和血磷水平均升高(P<0.05)。重症组中,有效亚组血糖和LAC均降低,而血pH升高(P<0.05)。PCT是影响轻症组NIV治疗有效性的因素(P<0.05)。PCT、血pH、血磷是影响中度组NIV治疗有效性的因素(P<0.05)。PCT、血糖、血pH、LAC是影响重度组NIV治疗有效性的因素(P<0.05)。结论 PCT、血pH、血磷、LAC、血糖是影响NIV治疗不同严重程度AECOPD患者有效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70例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无创呼吸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生命体征[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肺功能[补吸气量(IRV)、补呼气量(ERV)、静态肺活量(SVC)],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R(106.56±9.12)次/min、RR(31.98±2.71)次/min、PaCO2(51.56±1.12)mm Hg(1 mm Hg=0.133 kPa)均低于对照组的(137.23±9.10)次/min、(46.10±4.54)次/min、(64.07±2.75)mm Hg, PaO2(79.15±4.21)mm Hg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RF)患者的机械通气撤机时机选择、撤机方式以及护理方法。方法收集COPD合并RF患者52例,实施机械通气,充分评估全身情况以及呼吸功能,在严密病情观察及护理下选择最佳撤机时间,以过渡撤机法以及间断撤机法进行撤机。结果本组52例患者均顺利撤机,其中,32例为过渡撤机法撤机,20例为间断撤机法撤机。结论在严格掌握撤机指征及撤机操作技术的前提下,配合严密病情观察以及精心撤机护理,正确选择撤机时机可确保撤机成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43例行呼吸功能锻炼的COPD患者(观察组)以及41例没有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COPD患者(对照组)进行肺功能和SF-36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锻炼后的肺功能以及SF-36量表8个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锻炼前和对照组,P<0.01.结论 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肺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范庭涛  江銮英 《江苏医药》2021,47(5):509-511,515
目的 观察呼吸功能锻炼联合家庭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稳定期重度COPD的疗效.方法 76例稳定期重度COPD患者分为三组.在常规药物维持治疗及氧疗的基础上,A组(23例)加用呼吸功能锻炼治疗,B组(23例)加用呼吸功能锻炼联合家庭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组(30例)仅行常规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肺功能指标、改良呼吸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癌的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癌患者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癌患者多为男性(78.6%)、老年(平均年龄69岁)、吸烟者(69.6%),TNM分期以III-IV期为主(76.7%)。结论应定期检查,避免肺癌的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2.
何瑾  张峻  姚勤 《中国药师》2012,(10):1475-147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PH)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了COPD合并PH轻、中、重度患者以及COPD合并高血压及PH轻、中、重度患者的Hcy,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OPD合并PH轻、中、重度患者血浆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OPD合并PH及高血压患者的Hcy明显高于未合并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检测血浆Hcy对于高血压疾病的预防、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COPD合并PH疾病无太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辅助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80例以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接受综合性西医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加用玉屏风散,6个月后检测其肺功能及6 min步行距离;1年后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急性发作的次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肺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急性发作的次数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性西医常规治疗加上玉屏风散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变化及进展规律。方法1986年至1999年,对 36例50岁以上的COPD患者,每年或隔1~2年于缓解期进行肺功能测试,计算其各项主要指标的年均下降率,并 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13年来,COPD组肺功能的各项主要指标都下降,其中年均下降率最大的是MVV[(6.65 ±6.28)%],其次是V25/HT、MMF和FEV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癌患者调强适形放射治疗DVH参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分析经我院行调强放射治疗的142例肺癌患者的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非合并COPD组和合并COPD组,对每例患者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进行评价,计算双肺的V20和双肺平均剂量(MLD)。急性放射性肺炎分级按RTOG急性放射反应分级标准评定。对V20、MLD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发生≥2级肺急性放射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6.2%和31.0%,其中双肺V20>25%或MLD>1500cGy时,合并COPD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率较非合并COPD患者发生率明显升高,且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V20>25%或双肺平均剂量(MLD)>1500cGy时,合并COPD的肺癌患者较非合并COPD肺癌患者更易发生放射性肺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功能、血浆内皮素等变化的疗效。方法临床统计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氨氯地平对照组各19例,治疗组每晚口服辛伐他汀20mg一次,对照组每日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mg。结果治疗组中总治疗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中总治疗有效率为52.94%。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呼吸困难改善更为明显,肺功能改善也更为明显。结论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能提高疗效,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李超 《中国医药指南》2013,(34):115-117
目的分析具有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人群中所进行的短程抗真菌治疗。方法收集60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合并糖尿病32例,入院前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的51例,共同特点包括气喘难以控制、合格痰标本≥2次检出真菌、肺部无浸润性阴影,接受短时间抗真菌治疗的32例,未行抗真菌治疗的28例,以糖皮质激素总剂量及住院时间为观察指标。结果接受抗真菌治疗患者的上述指标均低于无抗真菌治疗患者。结论具有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如果气喘难以缓解、合格痰标本≥2次检出真菌以及肺部无浸润性阴影的情况下,适时进行短程抗真茸干预,有利于减少全身糖皮质激素用量及住院时间。但是对于抗真菌治疗的副作用,仍需充分评估。  相似文献   

18.
COPD患者血细胞因子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COPD加重期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6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当天检测血细胞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等指标,根据分级标准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COPD患者达到缓解期后再复查细胞因子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结果①IL-6、IL-8、TNF-α水平在加重期明显高于缓解期,IL-2、IL-10明显低于缓解期,差异显著(P〈0.01);缓解期,IL-6、IL-8、TNF-α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IL-2、IL-10上升,仍低于对照组;只有IL-8、IL-10、TNF-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②随着严重度分级级别的升高,血清IL-6、IL-8、TNF-α水平呈进行性上升,IL-10、IL-2水平呈进行性下降。③加重期,IL-2、IL-10分别与FEV1%pre均呈正相关(P〈0.01);IL-6、IL-8、TNF-α分别与FEV1%pre均呈负相关(P〈0.01)。缓解期,IL-8、TNF-α与FEV1%pre仍呈负相关(P〈0.01);IL-10与FEV1%pre仍呈正相关(P〈0.01)。结论①细胞因子参与COPD气道炎症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②细胞因子与肺功能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说明它们参与了COPD气道阻塞的进程,反映了肺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③细胞因子可能作为监测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点、诊治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首先表现为支气管扩张者为A组,以首先表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为B组,对比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肺功能特点以及影像学特点;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噻托溴铵药物治疗)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与B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均存在一定差异;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好转,但观察组患者呼吸室中空气下动脉血氧饱和度、峰值时呼气流速、最大通气量等情况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病情较为复杂,利用CT检查以及肺功能检查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噻托溴铵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吴立旭  杨冬梅 《中国药房》2010,(28):2635-2636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将34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80例)和对照组(168例),试验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每次1吸(50μg沙美特罗、250μg丙酸氟替卡松),bid;对照组仅采用综合疗法,15d为1个疗程。结果:试验组临床症状、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适用于治疗COPD患者,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