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平滑肌肿瘤1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11年间收治的胃平滑肌肿瘤17例。结果 平滑肌瘤7例,平滑肌肉瘤10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和腹痛。内镜、X线钡餐和B超术前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33.3%、46.9%、50.0%,三者联合检查阳性率70.0%。17例中胃楔形或部分切除9例,胃大部切除6例,胃次全切除1例,全胃切除1例。结论 内镜、X线钡餐和B超联合检查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率;胃平滑肌瘤首选胃楔形切除或部分切除,胃平滑肌肉瘤首选胃大部切除次全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窗超声造影在小儿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超声科行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并经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诊断为SMAS的患儿2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胃窗超声造影的正常小儿50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中经胃窗超声造影怀疑SMAS者加行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分析二者诊断一致性;比较2组胃窗超声造影指标,并分析其对小儿SMAS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组经胃窗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的小儿SMAS与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检查的诊断一致性为23/24(95.8%)。观察组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夹角(SMA-AA)及胃腔充盈态仰卧位十二指肠通过处SMA后壁与AA前壁的距离(DD)小于对照组,胃腔充盈态仰卧位十二指肠水平部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前及夹角处最大内径比值(D前/D夹)和十二指肠反流发生率大于对照组(P<0.05,P<0.01)。应用D前/D夹>3.0及十二指肠水平部是否出现反流初步判断小儿SMAS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0%、95.6%及87.0%、88.0%。结论 胃窗超声造影诊断小儿SMAS与上消化道X线钡餐...  相似文献   

3.
刘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289-290
目的提高对胃平滑肌肉瘤的认识。方法 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并对其X线钡餐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影像学上钡餐检查,胃体小弯侧可见不规则之充盈缺损,边缘不整齐,局部黏膜不规则。2例肿瘤位于胃内,向腔内生长,1例肿瘤腔内、腔外同时生长。结论胃平滑肌肉瘤在X线钡餐检查上有一定特点,对其表现可以提高认识,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X线钡餐造影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消化内科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病例5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和X线诊断检查征象的观察,并分析患者的反流情况。结果 X线钡餐造影诊断胃食管反流病,能对患者反流的程度、形式、清除情况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论 X线钡餐造影的检查方法,能直接发现胃食管反流病,且操作简便易于患者接受,对临床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涛 《江西医药》2011,46(3):277-278
目的总结胃扭转造影检查特点。方法对11例胃扭转患者钡餐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例均发现胃扭转。结论胃扭转钡餐造影检查的X线征象,为临床手法整复及手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8月~2005年6月本院收治的胃平滑肌肿瘤6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胃平滑肌肿瘤肿块较大,大多位于胃底体区,胃平滑肌肉瘤多以出血、上腹痛、上腹包块为临床表现。胃镜、X线钡餐、CT检查有助于诊断。结论对考虑胃平滑肌肿瘤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术中积极进行快速冰冻切片,确定肿瘤性质,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胃肠充盈造影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疑似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96例。所有患者分别接受胃肠充盈造影检查、消化道钡餐检查并最终采取病理学检验,将病理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不同检查方法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效能以及不同疾病类型的检出情况。结果 96例疑似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经过金标准检查确诊90例(93.8%),其中慢性胃炎4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25例、胃息肉12例、胃癌7例。经过胃肠充盈造影检查,检出胃壁局部增厚43例、胃十二指肠疑似溃疡24例、胃息肉13例、胃癌6例,共检出86例(89.6%)。通过消化道钡餐检查,检出慢性胃炎5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息肉10例、胃癌2例,共检出77例(80.2%)。胃肠充盈造影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检出率高于消化道钡餐检查(P <0.05)。胃肠充盈造影检查的灵敏度(95.56%)、准确性(93.75%)高于消化道钡餐检查(P <0.05);检验特异度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临床对于疑似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可采取胃肠充盈造影检查,相比消化道钡餐检查,可以更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X线胃精细钡餐造影对胃癌患者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6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X线胃精细钡餐造影,并对造影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我院就诊的62例胃癌患者经X线胃精细钡餐造影检查可检测出胃癌情况54例,检出率为87.10%;其中有3例误诊,误诊率为4.84%;5例漏诊,漏诊率为8.06%,漏诊部位为胃底贲门以及胃窦和胃体;确诊的54例患者中,溃疡型40例(占74.07%),蕈伞型8例(占14.81%),肿块型6例(占11.11%)。经病理学结果发现误诊以及漏诊的8例患者中,溃疡型4例,蕈伞型2例,肿块型2例;胃癌多发于胃窦和胃底贲门,其次为胃体及胃大弯处。结论 X线胃精细钡餐造影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准确率高,且能定位癌症所在部位,有利于病情的判断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X线分析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在胃窦变形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诊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00例行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分析的患者,并根据胃窦幽门部变形情况对不同的疾病所表现出来的胃窦变形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100例患者经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诊断患者的疾病可以按照发病部位分为胃脏疾病与胃外疾病两种,其中胃窦炎11例、胃窦溃疡23例、胃结核5例、十二指肠球溃疡31例、胃窦癌9例、胆囊炎9例、胰腺炎3例、右半结肠癌2例、术后感染6例、胰腺癌1例。结论通过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分析对胃部疾病的判断以及良恶性鉴别有一定难度,要结合临床经验才能对不同的胃窦变形做出准确的判断,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肠恶性淋巴瘤的X线诊断。方法对12小肠恶性巴瘤的X线检查情况进行分析,钡餐检查采用全消化道追踪观察、多体位及适当加压的方法。结果病变单独发生于空肠2例,回肠6例,同时侵犯空、回肠4例。10例行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肠腔狭窄5例,多发小结节充盈缺损6例。“动脉瘤样扩张”3例,不规则龛影3例,另2例空气复位灌肠示回盲部杯121状充盈缺损。术前X线误诊5例,分别误诊为小肠癌2例,小肠平滑肌瘤1例,单纯肠套叠2例。结论小肠恶性淋巴瘤临床以腹痛及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好发于回肠。全消化道钡餐检查以多发及多种类型、侵犯范围较广泛为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探讨食管癌钡餐造影与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进去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23例食管癌患者,分别采取X线钡餐造影与CT显像检查,观察病变长度,外侵深度,外侵范围、管壁厚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别对比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X线钡餐造影用于诊断食管癌病变的长度、功能性改变及黏膜破坏程度占有优势;而CT显像用于诊断食管癌管壁的浸润程度、周围组织器官侵犯情况、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方面参考价值较高。结论 X线钡餐和CT检查各有优势,两者结合有利于食管癌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胃平滑肌肿瘤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6-2001年间收治的胃平滑肌肿瘤25例的经验。结果 术前诊断率52%(13/25),手术切除率96%(24/25),术中发现平滑肌肉瘤并发溃疡、出血及与周围组织粘连、浸润75%(15/20),病死率8%(2/25)。结论 胃平滑肌肿瘤病变部位多位于胃体后壁,以腔内型多见。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当肿瘤为分叶状,长径>5cm,浸润性生长,肿瘤中心出血、坏死、较大溃疡形成应视其为恶性改变。诊断本病以X线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两者联合应用,手术切除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阑尾炎X线检查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阑尾炎的X线征象,提高该病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 86例患者均摄有腹部立位平片,呈慢性发病的16例同时做了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其中4例又做了钡灌肠造影检查。结果腹部立位平片检查急性发病者70例患者中,表现为局限性小肠积气或弥漫性小肠伴大肠积气者63例,表现正常者7例;慢性发病者16例患者中,表现正常者14例,表现为局限性右下腹部第5、6组小肠区积气伴有小液平者2例。16例慢性发病者行造影检查,阑尾充盈显影8例,未显影8例。结论 X线检查不仅可作为阑尾炎诊断中的排他性方法,而且能发现一些异常征象,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影像学检查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为食管癌早期的发现和分期确定,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食管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内手术可能需要切除的局部晚期或病灶,但有可能会出现食管癌转移的54例患者的资料。结果进行胸部X线平片检查技术、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检查CT、MRI、奇静脉造影检查、核医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后手术治疗改为非手术治疗9例,非手术治疗改为手术治疗10例。维持原治疗方案28例,分期提高9例,分期降低18例,分期维持27例。结论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或病灶可切除但有可疑远处转移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胸部X线平片检查技术、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检查CT、MRI、奇静脉造影检查、核医学影像学检查是提高食管癌治疗效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X线诊断方法在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32例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采用X线钡餐造影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儿经过X线的初步诊断过后,先天性的幽门肥厚狭窄12例,先天性巨结肠6例,食管闭锁6例,十二指肠闭锁4例,十二指肠狭窄2例,十二指肠旋转不良2例,X线平片对其均可显示异常。结论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征象并不十分多见,但要结合临床特点紧密结合临床表现加以分析,不能急于进行钡餐透视和钡剂造影。如先天性食管闭锁或先天性十二指肠及小肠闭锁等病症,都是禁忌钡餐透视和钡剂造影的,只能拍摄单纯性X线平片。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最好的办法检查,从而达到最佳效果。但X线检查仍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最快、最简单、最准确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食管膈段腔外平滑肌肉瘤的X线征象及其误诊原因分析,探讨在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中对本病的术前确诊率。方法:3例患,均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2例行上腹部CT扫描。结果:3例患,术前仅1例拟诊平滑肌肉瘤,1例误诊为食管下段贲门癌,1例误诊为食管下段憩室。结论:在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时,发现食管膈段旁,胃泡内软组织肿块和龛影时,应仔细观察肿块与胃底胃壁的关系,并考虑到本病的可能,CT检查对本病定性诊断优于胃肠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胃平滑肌肿瘤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86~ 2 0 0 1年间收治的胃平滑肌肿瘤 2 5例的经验。结果 术前诊断率 5 2 % (13 /2 5 ) ,手术切除率 96% (2 4/2 5 ) ,术中发现平滑肌肉瘤并发溃疡、出血及与周围组织粘连、浸润 75 % (15 /2 0 ) ,病死率 8% (2 /2 5 )。结论 胃平滑肌肿瘤病变部位多位于胃体后壁 ,以腔内型多见。腹痛 ,消化道出血 ,腹部包块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当肿瘤为分叶状 ,长径 >5cm ,浸润性生长 ,肿瘤中心出血、坏死、较大溃疡形成应视其为恶性改变。诊断本病以X线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两者联合应用 ,手术切除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X线及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111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均行X线钡餐造影检查和CT扫描,44例为早期患者,67例为中、晚期患者,并得病理证实。结果早期食管癌44例中,X线钡餐造影的诊断阳性率为68.2%,CT影像诊断的阳性率为6.82%;中、晚期食管癌67例中,X线钡餐造影的诊断阳率为98.5%,CT影像诊断的阳性率为100%。结论 X线钡餐造影与CT在早、中晚期食管癌分期诊断有劣势和优势,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应结合其他检查如食管镜、食管拉网脱落细胞等检查,有利于提高食管癌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肠肿瘤出血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1990-2010年收治的11例患者资料,根据不同病情,比较不同的检查方法如胃镜、结肠镜、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数字减影肠系膜动脉造影、剖腹探查、术中内镜检查、全消化道钡餐及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超声在诊断技术中应用情况,分析确定诊断比例及病程与预后关系。结果全消化道造影、内窥镜、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是诊断和定位小肠肿瘤的主要手段。术中内镜检查和剖腹探查对于小肠肿瘤早期病灶定位诊断成功率高,恶性小肠肿瘤病程长短与预后相关。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除非有明确的小肠肿瘤病灶,术中内镜检查和剖腹探查是发现小肠肿瘤出血病灶的最佳方法。小肠肿瘤出血治疗应首选手术切除,手术方案、手术方式一般依据肿瘤性质及明确的病变部位来决定。对高度怀疑小肠肿瘤的患者及早剖腹探查可改善预后;对体质弱、严重营养不良患者要采用个体化治疗策略,规避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占全消化道肿瘤的53.6%。食管X线钡餐是食管癌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本文对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150例食管癌患者病历就其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