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邵芳  徐焕畅  陈安琪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504-2505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院内转运及途中监护、住院护理的相关措施,降低伤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根据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对该院急诊科2年内发生的86例严重创伤患者的院内转运及途中监护、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急诊转运的严重创伤患者采取转运前全面体格检查、准备必要的抢救物品、转运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到达病房后应与接诊护士认真交接患者的病情及抢救过程等措施,保证患者及时、安全的到达相关科室.结果 86例严重创伤患者经抢救病情相对稳定后安全转送到相关科室76例,途中病情恶化10例,其中6例因病情极其危重,在抢救室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根据病情变化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和优质护理是转运成功的关键;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抢救意识、过硬的操作技术、良好的应变能力是转运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MEWS)对住院的脑外伤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科的住院脑外伤病例131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即刻作为观察起点,采集相关数据。并对每位患者分别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及MEWS评分,3个月后为观察终点,预后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以死亡作为预测指标时,GCS评分截断点是8分。〉8分组与≤8分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度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z=0.8863,Se=0.0362,t=10.6823,P〈0.01;敏感性(Sen)=76.70%,特异性(Spe)=82.14%。具有中等强度的预测价值。MEWS评分截断点是5分。〈5分组与≥5分组两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下面积Az=0.9264,Se=0.0292,t=14.5938,P〈0.01;Sen=75.00%,Spe=98.02%。具有较强的预测价值。结论MEWS评分对脑外伤患者死亡的预测比GCS评分更具有预测价值。在对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判断、预后预测时,MEWS评分同样是一种可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王秀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3,(22):3479-3480
目的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318例急诊危重患者并安全转运307例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合自身的体会,总结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方法,做好病情评估.相关科室的协调,转运途中的监护与急救。结果11例患者在转运途中发生病情变化,经现场抢救后,均安全转运到相应的科室,未发生与护理有关的护患纠纷。结论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采取了科学合理的转运措施,并做好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等不利于患者生命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发生。  相似文献   

4.
刘超  高富杰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5):180-181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中应用的适应证和插管方法,以期提高整体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院前气管插管抢救危重患者的资料。结果:98例急诊气管插管中,90例一次插管成功,成功率为91.8%;4例二次插管后成功,插管时间〈5min。15例中毒患者予以现场气管插管,成功建立人工通气后,经进一步抢救全部存活;15例脑出血患者中13例行现场气管插管后,全部安全转运至专科治疗,口咽通气管置入患者2例,1例死于心脏骤停,另外1例安全转运到急诊科。21例颅脑重度损伤病气管插管后,安全送到急诊科,口咽通气管置入患者2例,途中因窒息死亡1例,另外1例安全转运到急诊科。33例心性猝死患者中,气管插管后28例未能恢复有效循环死亡。12例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患者,气管插管后,安全转运至急诊科。结论: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操作简便、容易、快捷,短时间内即可建立人工气道,适合院前现场抢救危重患者,可以明显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对急诊监护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急诊监护室患者118例,入院后所有患者给予MEW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MEW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的区别;分别比较MEWS评分≤3、4~6,7~9、≥10分数段病死率的区别;研究MEW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MEW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均大于存活组(P<0.01);随着MEWS分值增加,病死率升高(P<0.05);MEW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具有相关性(r=0.632,P=0.001)。结论 MEWS评分是一种方便快捷的评分体系,能够预测急诊监护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李利红 《北方药学》2013,(9):192-192
急诊科的患者多为病情严重且发展较急的情况,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预后效果的关键,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是一种适用于急诊科的评估系统,其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方便,本文结合MEWS在急诊科应用的情况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7.
蓝翠珍  邢柏  李云婷  刘海棠  蔡燕芬 《江苏医药》2012,38(11):1285-1287
目的探讨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患者接诊后30d的结局作为预后结果,对42例SAP患者同时进行校正MEWS评分和MEWS评分。结果存活(30例)和死亡(12例)SAP患者的校正MEWS评分均明显高于MEWS评分[(4.7±1.6)分和(12.9±2.3)分vs.(2.9±1.2)分和(8.2±1.8)分](P<0.05)。以患者死亡作为预测指标,校正MEWS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MEWS评分(P<0.05)。校正MEWS评分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4.7%;MEWS评分的敏感度为87.2%,特异度为11.3%。结论与MEWS评分比较,校正MEWS能更准确反映SAP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和预测SAP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邵洋 《云南医药》2021,(1):89-91
有机磷中毒是急诊科常见急危重症,具有发病急、进展快,临床需及时有效救治,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1].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是近年新兴病情评估方法,主要用于急救、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以提高救治效果[2].休克指数是判定患者有无休克或反映休克轻重程度的一组数据,常以心率/血压计算休克指数,对急诊抢救与护理具有重...  相似文献   

9.
崔晓悦  张琳琳 《安徽医药》2017,38(9):1172-1174
目的 比较不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急诊肿瘤重症患者预后。方法 选择安徽省肿瘤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急诊就诊的肿瘤重症患者400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患者临床转归,比较MEWS阳性组(MEWS≥5分)和MEWS阴性组(MEWS≤4分)患者主要终点(30 d内死亡)及次要终点[所有死亡以及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肺复苏(CPR)和死亡联合终点]的发生率。结果 MEWS阳性组30 d病死率高于MEWS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终点事件中,MEWS阳性组患者死亡、转入ICU、CPR和死亡的联合终点发生率高于MEWS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MEWS评分的急诊肿瘤重症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宋成珍  年磊  张芊 《中国医药》2011,6(8):994-995
目的 探讨院前陆地远程转运危重患者的转送流程和应注意的问题,以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及安全性.方法 综合分析368例危重患者转运过程的院前临床处理措施、方法.结果 368例危重患者转运中,232例途中出现病情明显变化,经抢救处理后212例转为稳定.4例(脑血管病1例,血液病2例,多发伤1例)由于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而转运,途中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其余364例危重患者均安全送院.结论 做好转运决定,病情评估、风险沟通,车载监护抢救设备,及早干预,途中严密监护,院前院内链式流程密切配合是保证危重患者院前远程转运安全成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死亡原因。方法总结分析2家医院近10年来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8例,其中,死亡21例,死亡率为26.92%。结果死亡原因主要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占42.86%)、感染性休克(占28.57%)、多器官功能衰竭(占23.81%)、消化道出血(占4.76%)。结论更进一步认识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死亡原因,加强患者入院后的早期监护及综合性治疗;同时加强对伴有高血压等严重的合并症患者的监测和处理,对降低SAP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成年危重病患者24h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本院急诊抢救监护室或经急诊科转送至其他科室后24h内死亡的312例成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明确成年危重病患者24h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死亡原因中最多的是创伤,占56.09%,创伤中又以交通伤为主。内科疾病死亡率最高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和中毒。死亡患者以男性为主,死亡时间主要在人院30min内。结论急诊成年危重患者24h内死亡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提高创伤处理效率,提高内科疾病的抢救技术。  相似文献   

13.
陈云兵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1964-1965
目的:了解高原山区儿童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特点.方法:对2003年3月1日~2009年12月31日高原山区儿童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病情、死亡病种、急救半径、出诊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高原山区儿童院前急救患者89例中,男女比例为1.70:1,平均年龄6.72岁;院前急救的疾病谱前5位依次是创伤38例次(42.70%)、呼吸系统疾病合并抽搐27例次(30.34%)、高原反应7例次(7.87%)、神经系统疾病4例次(4.49%)、急性中毒4例次(4.49%);出诊高峰时间主要分布在18:00~9:00时间段;出诊里程:8公里以内占40.45%,8公里以外占59.55%,四个季度院前急救例次相差不多.结论:建立和完善高原山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提高高原山区院前急救质量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本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并提出干预对策,以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本市2008年7月~2012年7月5岁以下死亡儿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市活产数92416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378例。占4.09%0,其中新生儿死亡212例,占56.08%(212/378);婴儿(不包括新生儿)死亡84例,占22.22%(84/378);1~4岁儿童死亡82例,占21.69%(82/378)。不同年间不同年龄儿童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9,P=0.003)。早产、先天异常、出生窒息、肺炎、溺水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降低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环节,应加强孕期保健与产前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与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系统Ⅱ(SAPSⅡ)在临床急诊内科重症患者评估时的临床价值差异。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2012年急诊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157例的临床资料,分别依据APACHEⅡ评分系统和SAPSⅡ系统对其预计病死率进行预计,并与真实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APACHEⅡ和SAPSⅡ评分和预计病死率方面均以死亡组较高(P<0.01),且SAPSⅡ评分法计算的两组预计死亡概率均高于APACHEⅡ法(P<0.05),两种分析方法的AUROCC分别为0.874和0.798(P<0.05)。随着入院时分值增加,病死率亦增加,且SAPSⅡ预计病死率高于实际病死率(P<0.05)。结论两种评价系统均适用于急诊内科重症患者的评估,其中APACHEⅡ校准度高,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6.
龚黎  郁念明  刘海峰 《中国医药》2014,(9):1298-1300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中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探讨导致V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90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以及死亡危险因素。结果190例VAP患者分离革兰阴性菌184株(76.0%),其铜绿假单胞菌74株(40.2%)和大肠埃希菌70株(38.0%)最为常见。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率最高,分别为77.0%(57/74)、73.0%(54/74),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率均为71.4%(50/70)。年龄≥60岁[比值比(OR)=6.675,95%置信区间(CI):2.620~9.731]、累及器官≥3个[OR=3.225,95%CI:1.337~7.806]及营养治疗不充分[OR=1.912,95%CI:1.043~8.522]是V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EICU中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器官功能受损、营养不良是导致VAP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应用于重症胰腺炎(SAP)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和可行性。方法 63例患者按临床结果分为存活组42例和死亡组21例。以确诊为SAP时作为观察起点,同时采集相关数据,对每位患者分别进行MEWS及APACHE-O评分;以1个月后作为观察终点,比较2种评分系统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存活组MEWS和APACHE-O评分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2种评分系统均以死亡为预测指标,MEWS评分界值为7分,灵敏度(Sen)为76.19%,特异度(Spe)为85.71%,ROC曲线下面积Az=0.8741,U=8.3958,P=0.0000,均有较强的预测价值。APACHE-O评分界值为21分,Sen为85.71%,Spe为88.10%;ROC曲线下面积Az=0.9138,U=11.2608,P=0.0000。结论 MEWS和APACHE-O评分对SAP患者预后具有同等预测价值,但MEWS评分系统结构简单,获取数据方便,既省时又节省费用,可用于对SAP患者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心肌梗死溶栓(TIMI)评分在评价急诊胸痛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评估它们对急诊胸痛患者急诊入院、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30 d死亡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北京安贞医院急诊536例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GRACE、TIMI危险评分的变量计算患者基线水平评分,并对患者30 d预后进行随访.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确定急性胸痛患者急诊入院、急诊PCI、30 d死亡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计算GRACE评分、TIMI评分预测患者急诊入院,30 d死亡及急诊PCI等心血管事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比较GRACE评分、TIMI评分不同分值区间住院率,30 d病死率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入选的536例急诊胸痛患者平均年龄为(56±13)岁,急诊入院319例(59.5%);30 d死亡45例(8.4%).相比TIMI评分,GRACE评分可以独立预测急诊入院[比值比(OR)=1.02,95%置信区间(CI):1.01~1.03,P=0.01]、30 d死亡(OR=1.05,95% CI:1.04 ~ 1.07,P<0.01)和急诊PCI(OR=1.02,95% CI:1.01~1.03,P<0.01)的风险;GRACE评分的急诊入院(ROC曲线下面积:0.873,95%CI:0.843~0.903)、30 d死亡(ROC曲线下面积:0.654,95% CI;0.573 ~0.736)、急诊PCI(ROC曲线下面积:0.746,95% CI:0.705 ~0.787)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ROC预测曲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RACE评分预测的敏感性较TIMI评分高.GRACE评分低、中、高危组间的急诊入院率、30 d病亡率、急诊PCI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危组不良预后风险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与TIMI评分相比,GRACE评分可更有效地判断急性胸痛患者急诊入院、30 d死亡、急诊PCI等不良预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