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护理的角度出发,探讨做好康复护理工作对脑血栓患者疾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来我院治疗脑血栓患者96例,回顾性分析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疾病预后的影响,观察护理后的患者生命质量恢复情况。结果来我院治疗的96例患者接受恰当的治疗及优质的护理服务,现均已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生活能够自理,5例生活能力较差,4例发生肩手综合征。结论对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进行正确的康复指导,能够帮助患者及早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董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315-316
脑血栓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60%,通常指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脑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减少或中断,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发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此病致残率高,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及智力减退等症,为此,早期及时康复护理对脑血栓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116例脑血栓患者康复护理的体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3.
脑血栓患者经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就要转入继续治疗和康复阶段,此时,护理非常重要。我院自2003-01~2004—01收治脑血栓康复患者7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80例脑血栓患者康复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80例,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56.9±16.5)岁,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28例。全部患者均经过头部CT或MRI检查,符合脑血栓诊断标准。对护理人员通过专业康复培训后,开展患者康复护理。主要采取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早期康复训练,加强基础护理,健康饮食指导等。结果在本研究的80例脑血栓患者中,症状好转以上者有68例,占85%,证明了此护理方法的有效性。结论脑血栓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要护理人员高度重视,尽早开展康复护理。根据本研究的结果,证明此护理方案的安全有效性,值得进行下一步更深入的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曹磊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1):244-245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照神经内科护理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有效降低致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指导方法及其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28例脑血栓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结果通过护理人员给予患者进行耐心的康复指导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后,128例脑血栓患者均康复出院,在整个康复指导及护理过程中均未出现并发症,达到了最大程度的恢复,肢体和语言功能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对脑血栓患者进行专业的康复指导及其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脑血栓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110-110
脑血栓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言语、运动功能、心理和情感障碍。本文通过一则实例证明,有效的社区康复护理能够切实有效的减少脑血栓后遗症对患者的影响,保护患者的劳动能力甚至帮助患者走向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强化健康教育。通过设置宣传板,发放健康手册,定期的护理讲座,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能够更好的进行治疗配合。心理护理与沟通,加强心理疏导,令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要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改变护理措施,使护理和治疗更人性化。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开展针灸与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速度,促进局部神经末梢的修复,防止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加强早期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要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强度。结果通过优质护理措施的实施,基本治愈与显著好转患者为195例,占85%,无效的患者仅有1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脑血栓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一个常见疾病,但因其后遗症发生率高,又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主要原因。我院通过开展优质护理,在心理疏导、人文关怀、辅助治疗、早期的肌力、语言、思维锻炼及饮食、健康教育等方面着手,强化早期康复的护理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进行下一步更深入的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梁玉秀  陈少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2):125+132-125,132
目的:探讨脑血栓患者社区康复护理方法,为社区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对收治的78例脑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脑血栓患者经过6个月的社区康复护理,完全恢复自理34例,占43.59%;部分恢复自理40例,占51.28%;症状体征无改善4例,占5.13%。结论:脑血栓社区康复护理将成为今后脑血栓患者康复的主要形式,对脑血栓患者实施全面完整的社区康复护理,可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康复护理服务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80例脑血栓患者分组。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模式,康复护理组采用康复护理服务。比较两组脑血栓康复总有效率;康复护理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评分;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活动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结果康复护理组脑血栓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P <0.05;康复护理组康复护理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评分(94.42±2.73)分、(97.42±3.57)分高于常规护理组(85.12±1.22)分、(83.52±1.24)分,P <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活动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相近,P> 0.05;干预后康复护理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常规护理组,活动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优于常规护理组,P <0.05。结论脑血栓患者护理中康复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升康复护理依从性,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其活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在降低患者致残率方面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安排所有急性脑血栓患者抽签展开后续对比研究;对照组:基础常规护理;观察组:基础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最终对比两组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总有效率、Fegl-Mevyer指数以及Barthel指数等。结果在护理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急性脑血栓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在Fegl-Mevyer指数以及Barthel指数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急性脑血栓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疾病情况加以了解后,于临床合理对其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成功改善患者的Fegl-Mevyer指数以及Barthel指数,值得急性脑血栓疾病护理过程中广泛普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对降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致残率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致残率、护理满意率以及治疗后FeglMevyer与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可降低致残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分析在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中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2020年4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来源,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各43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护理,康复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常规组,康复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72例脑血栓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脑血栓患者72例,其中男56例,女16例,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52岁;平均年龄64岁。患者均神志清楚、偏瘫、失语,住院时间2个月左右,出院时达到生活能完全自理54例,占75%,部分自理18例,占2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脑血栓对患者致残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8年6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300例,将其按照不同时期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在治疗前后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致残率。结果经不同临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相比对照组患者有效率更高,且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针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干预护理中,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为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康复率,同时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的价值性。方法择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的74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法,观察组采用了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析中,观察组护理效果(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64.86%),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 <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分析中,发现观察组躯体疼痛评分为(75.13±1.36)分,对照组躯体疼痛评分为(66.13±1.28)分,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 <0.05)。观察组情感功能评分(78.13±1.97)分明低于对照组(65.19±1.58)分,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 <0.05)。结论通过早期康复护理进行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效果,并提升患者的生活指数,因此,该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工作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急性脑血栓治疗的68例患者,将其随机方位常规组及干预组,并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常规组)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干预组),比较其护理效果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38.24%及94.12%,其比例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 <0.05),干预组及常规组护理前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62.31±7.14)分及(62.41±6.98)分,治疗后,干预组评分提高至(89.71±7.25)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7.85±8.67)分(P <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语言及肢体相应功能,促进其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5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予以研究,根据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42)、干预组(n=43)。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总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73.8%,对比差异明显(P<0.05)。干预组患者的FMA评分、Barthel指数、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施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加快患者康复,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并分析急性脑血栓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34例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所有患者以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配合早期康复护理进行干预指导,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并作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4.03%,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52.94%,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4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更为明显,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的有效率,促进患者的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在脑血栓后遗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脑血栓后遗症患者,将2018年6月30日前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018年6月30日后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功能、生存质量评分及干预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程度.结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