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总结分析了经鞘内注射抗菌素治疗颅内化脓性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措施。提出鞘内注药治疗颅内感染应及早做脑脊液培养及药敏。用药剂量应适当,疗程应充足,并注意合并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有关医院感染的文章较多,但原发病为颅内感染合并医院感染的报道尚不多。笔者统计分析了本院近8年来颅内合并医院感染病人,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颖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8):188-189
化脓性眼炎是临床常见的眼科感染性疾病,容易并发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笔者在科威特眼科中心(AL Bahar Center)工作多年,本文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ALBaharCenter救治的化脓性眼内炎患者68例,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对策。方法选取自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颅内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样本,统计其术后颅内感染情况,总结感染特点,分析感染原因,讨论防治对策。结果在本次研究的100例颅内手术患者中,手术时间<4 h共42例,其中颅内感染2例,发病率4.7%;手术时间≥4 h共58例,其中颅内感染发作7例,发病率12.0%。不放置引流管或引流管留置时间<24 h共69例,其中颅内感染3例,发病率为4.3%;引流管留置时间≥24 h共31例,其中颅内感染6例,发病率19.3%。颅内感染多为革兰阳性菌引发。结论手术时间过长、引流管留置时间过长是造成颅内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原因。术前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可以降低手术后颅内感染风险。术后全身和鞘内注射致病菌敏感抗生素可以及时有效控制感染的蔓延,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报告开颅术后并发颅内急性化脓性感染28例的诊治体会,并结合有关文献对感染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本组28例中男19例,女9例。年龄4~72岁,平均39岁。病程7~14d,平均11.5d。全部病例均有颅内感染征象颅内压增高。经过治疗,治愈22例,死亡6例。认为套管闭式冲洗引流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变被动引流为主动引流,有效抗生素可直接到达感染区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鲍曼不动杆菌是常见机会性院内感染致病菌,近年来其耐药性不断增强,已由多重耐药发展至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其导致的颅内感染预后极差,治疗较为困难,虽然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活性较强,但因其脑脊液浓度低,FDA未批准其用于治疗颅内感染。本文报道临床药师参与1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颅内感染的治疗,查阅文献协助医师制定替加环素多途径用药方案,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并对相关文献做了文献回顾,目前研究结果证实其治疗颅内感染是有效的,经颅内给药治疗颅内耐药菌感染的研究多为个案报道,其在颅内感染中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
黄格  施正生  赵鹏  查正江  方晖  李志宏 《安徽医药》2020,24(6):1109-1113
目的探讨脑脊液降钙素原在开颅术后发热病人发生颅内感染早期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外科开颅术后符合条件的发热病例 94例,在发热第 1、3、5、7天收集脑脊液进行常规生化、降钙素原及细菌培养,同时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发热病人中确诊颅内感染病人 40例,纳入感染组;确诊非颅内感染病人 54例,纳入非感染组。发热第 1天,感染组脑脊液降钙素原值( 0.62±0.32)μg/L明显高于非感染组( 0.26±0.27)μg/L(P<0.05)。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分析,脑脊液降钙素原在发热第 1天诊断颅内感染的曲线下面积最高,其值为 0.861,脑脊液降钙素原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其他指标。感染组中 24例病人颅内感染症状得以控制,其脑脊液降钙素原呈逐渐下降趋势;而 16例病人颅内感染控制不佳,其脑脊液降钙素原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从发热后第 3天起,感染控制组脑脊液降钙素原水平明显低于感染未控制组( P<0.05)。结论脑脊液降钙素原对开颅术后发热病人发生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脑脊液降钙素原水平的动态变化对颅内感染严重程度及抗感染治疗效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常规实验室指标特点,为早期识别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入住本院13例晚发不典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早期的白细胞计数(TLC)、中性粒细胞计数(TN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C-反应蛋白(CRP)、血钠(Na+)、血糖(BGlu)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RP最佳截断值为≥6mg/L;TNC最佳截断值为≥10.00×109/L或≤2.00×109/L;TLC最佳截断值为≥18.00×109/L或≤5.00×109/L;TLC、TNC、PLT、CRP四项验室指标筛查评分:得分≥3分为最佳截断值,识别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敏感性为53.85%,特异性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糖代谢紊乱存在关系。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贫血存在关系。结论新生儿表现非特异性感染症状体征,筛查TLC、TNC、CRP异常,特别是伴有贫血、糖代谢紊乱、低钠血症难以解释者,应考虑行腰穿。新生儿有非特异性感染症状,得分≥3分,应筛查腰穿。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可并发贫血、糖代谢紊乱、低钠血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63例开颅手术中发生颅内感染的25例病例,总结分析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抗生素治疗方案。结果 25例颅内感染患者中,应用万古霉素+头孢他啶治疗9例,应用比例最高,是较好的治疗方案。幕下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率为8.7%,幕上开颅手术后的颅内感染率2.5%(P〈0.05);显微手术的颅内感染率为6.2%,非显微手术的颅内感染率为2.2%(P〈0.05);手术持续时间比较,将手术时间分为〈3h、3~6h和〉6h3个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颅内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将其分为〈3d、3~7d、〉7d3个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显微手术、幕下开颅手术、手术持续时间长、停留颅内引流管时间长是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颅内感染的经验性治疗仍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要结合抗生素的耐药状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患者25例,给予整体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结果:23例患者规范治疗护理后2—6d体温开始下降,感染得到有效控制,3次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正常,细菌培养阴性,治愈率92.00%。1例出现颅内感染无法控制,脑水肿加剧合并肺部感染等而死亡,病死率4%;1例因故放弃治疗。1例患者CT检查发现少量气颅,2周后复查CT颅内积气消失,1例患者出现引流过度,无急性硬膜下血肿、二重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对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实施全面系统的整体护理措施,能提高治愈率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并研究颅内感染患者的脑脊液病原菌特征。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2例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总结患者脑脊液特征。结果本研究统计得出,病毒性脑膜炎、脑脓肿、病毒性脑炎等患者的脑脊液改变情况较轻,而对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患者进行多次病原学检验,最终显示结果均为阴性;而化脓性脑膜炎经过检验得出,其脑脊液的表现主要是蛋白与白细胞明显升高,而糖与氯化物则明显降低,通过有效的治疗以后,患者迅速好转。关于急性与亚急性发病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其脑脊液的改善情况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改变存在着一定的相似处,但是二者之间的白细胞个数与蛋白升高情况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其持续治疗的时间都相对比较长,对于治疗所表现出的反应也各不相同。结论从本研中能够得出,不同的颅内感染性疾病的不同时期的脑脊液检查结果对颅脑感染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而对患者颅内感染进行确定的依据主要为病原学检验,但是这种检验阳性率较低,所以临床上需注意不要过于依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通过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PRAB)致颅内感染临床治疗的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在颅内抗感染治疗中作用。方法:以1例颌面部感染并发颅内感染的患者为例,在脑脊液培养结果提示前将头孢吡肟替换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后,评估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PRAB致颅内感染的有效性。结果: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患者的感染症状明显好转,避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订,颌面部感染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院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的情况、预防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抽查、统计、分析某院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40例,统计发生颅内感染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某院神经内科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29.58%,高于国内相关报道。结论对于手术复杂、耗时长、易发生感染的患者,应积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3年来临床血培养阳性新生儿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血培养仍是确诊的主要手段,WBC、PLT、CRP、微量血沉及PCT等非特异性检测指标中,PCT有相对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胆红素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肺炎为最常见并发症。结论拟诊败血症患儿尽早行血培养,PCT检测,早期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监测降钙素原(PCT)在颅底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颅底骨折感染组(n=15)和非感染组(n=15)的血清样本,另收集正常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的PCT水平并比较。结果颅底骨折患者血清PC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颅内感染组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结论颅底骨折可引起PCT升高;血清PCT可作为颅内感染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指腭扁桃体的非特异性炎症,查体可见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大部分是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感染球菌或病毒所致,多起病急,以咽喉部疼痛为首要症状,常同时伴有畏寒、发烧、头疼等症状,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我们应用甘桔冰梅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细菌耐药问题日益突出,颅内多重耐药(MDR)革兰阴性菌感染成为临床的棘手问题.近年上市的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对MDR革兰阴性菌显示出良好的抗菌活性,本文介绍了临床上8例CAZ-AVI治疗MDR革兰阴性菌颅内感染病例,除1例治疗失败外,其余7例均显示有效.CAZ-AVI有望成为临床治疗颅内革兰阴性菌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和头孢呋辛钠在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手术围术期感染上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6年10月-2017年2月间自我院神经外科出院的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手术治疗患者的情况,按围术期预防性使用的抗菌药物分为头孢曲松钠组和头孢呋辛钠组,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的颅内感染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头孢曲松钠组发生3例颅内感染,头孢呋辛钠组发生2例颅内感染,两组感染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考虑到术后颅内感染治疗的难易程度,头孢呋辛钠较头孢曲松钠更适宜用作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手术围术期感染预防用药,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中的推荐一致.  相似文献   

19.
陈云端 《贵州医药》2013,(11):1014-1015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就是颅内感染,发生率不是很高,大概占发生并发症概率的1.519/6~6.5%,一旦治疗不及时,就会对患者的康复和手术以后的疗效产生很大的影响,本院在神经外科手术以后控制颅内感染获得了一些效果,具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从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手术以后发生颅内感染的40例患者,其中有女性患者17位,男性患者23位,年龄15-67岁,平均年龄34.5岁。40例颅脑感染的患者中,7例为颅内骨折继发性感染,3例为开放性脑外伤,8例为脑出血,22例为颅内肿瘤。  相似文献   

20.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颅内感染患者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颅内感染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55例颅内感染患者:病毒性脑炎(病脑)20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19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13例和对照组20例的血清及脑脊液中NSE含量。结果无论在脑脊液还是在血清中观察组的NSE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SE含量依次为病脑〉结脑〉化脑(P〈0.05);血清和脑脊液中含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颅内感染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NSE含量与脑损害程度密切相关;测定血清中NSE含量可以做为判断脑损害程度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