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1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瑞格列奈0.5~4mg,于每日餐前口服,每日3次,按进餐时服药,不进餐时不服药的原则。每周调整一次剂量到稳定剂量,最高剂量12mg,治疗12周。治疗期间保持饮食,生活规律、运动基本一致。对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胆固醇(TC)、血三酰甘油(TG)、及肝功(ALT)肾功(Cr BUN)、体质量指数(BMI)。结果治疗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别为(8.4±1.0)mmol/L,(12.1±2.2)mmol/L,(9.30±1.98)%,治疗后分别为(6.70±0.93)mmol/L,(8.80±2.20)mmol/L,(6.8±1.07)%,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瑞格列奈可迅速有效的控制血糖,不良反应轻微,是临床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 PG)的相关性。方法受试者为2010年1月至10月326例进行血糖和HbA1c检测的患者。血糖由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HbA1c由硼酸亲和层析法测定。结果 FPG与2 h PG显示了高度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3.17+0.336X(r=0.866,P<0.01),当餐后2 h血糖为11.1 mmol/L时,FPG计算得6.9 mmol/L,当FPG为7.0 mmol/L时,餐后2 h血糖计算为11.08。且FPG和2 h PG血糖对于HbA1c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11X+0.1(r=0.809,P<0.01)和Y=2.97X-7.06(r=0.809,P<0.01),当HbA1c分别为6.0%和6.1%时,FPG分别计算得6.76 mmol/L和6.87 mmol/L,而2 h PG分别为10.71 mmol/L和11.07 mmol/L。结论 HbA1c与FPG和2 h PG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可以用HbA1c≥6.1%这个指标来筛查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0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1例。B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1个月,A组FBG(7.94±1.32)mmol/L、2 h PG(11.54±2.15)mmol/L、HbA1c(9.45±1.11)%;B组FBG(7.96±1.25)mmol/L、2 h PG(11.68±2.01)mmol/L、HbA1c(9.47±1.15)%。治疗后3个月,A组FBG(5.73±1.04)mmol/L、2 h PG(7.67±1.05)mmol/L、HbA1c(5.04±1.03)%;B组FBG(6.69±1.01)mmol/L、2 h PG(8.71±1.06)mmol/L、HbA1c(7.31±1.02)%。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FBG、2 h PG、HbA1c水平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A组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率为3.92%,与B组的1.9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促进其病情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46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治疗2个月后,FBG、2h PG及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初发2型糖尿病早期应用胰岛素的优点。方法对38例初发的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FBG)≥10 mmol/L,餐后2 h血糖(PG2h)≥13 mmol/L;与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比较FBG、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及胰岛素剂量。结果初发糖尿病中3例停用胰岛素后6月,FBG、PG2h均在正常范围;16例仅服二甲双胍,7例需口服瑞易宁、二甲双胍;12例口服二甲双胍、拜糖平。结论尽早用胰岛素可改善及恢复残存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20例糖尿病患者住院定期由糖尿病科护士进行实施健康教育,出院后每月电话咨询或家庭随访,时间1年。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心理教育、基本知识教育、饮食教育、药物治疗指、运动教育、生活行为方式教育。结果教育后依从性好为55.83%高于教育前的28.33%(P<0.05),教育后空腹血糖(FBG)(7.2±1.9)mmol/L、餐后2h血糖(PBG)(8.8±1.8)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6±1.7)%低于教育前的(8.3±1.9)mmol/L、(9.5±1.8)mmol/L(P<0.05)。结论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病情治疗、转归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充分调动患者健康保健的积极性,依从性明显提高,FBG、PBG、HbA1c亦有显著性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初诊2型糖尿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改善其预后的可行性。方法对39例空腹血糖(FBG)≥10mmol/L,餐后2h血糖(PG2h)≥13mmol/L的初发2型糖尿病,比较与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治疗后FBG、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及胰岛素剂量的变化。结果初发糖尿病中3例停用胰岛素后6月,FBG、PG2h均在正常范围;17例仅服二甲双胍,7例需口服格列比嗪、二甲双胍;12例口服二甲双胍、拜糖平。结论尽早使用胰岛素可改善及恢复残存的胰岛功能。建议对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首先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将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50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运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纯运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11.78±1.32)mmol/L、(18.43±1.56)mmol/L、(10.23±3.85)%,治疗后分别为(6.21±0.63)mmol/L、(8.56±1.04)mmol/L、(6.32±1.72)%。对照组在治疗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11.75±1.30)mmol/L、(18.37±1.62)mmol/L、(10.14±3.76)%,治疗后分别为(6.52±0.68)mmol/L、(9.45±1.34)mmol/L、(7.14±1.76)%。两组发生低血糖均为2例,胃肠道反应均为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同。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中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黄葵胶囊联合达格列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胱抑素C(Cys-C)、α1-微球蛋白(α1-MG)的影响。方法 11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达格列净组(35例)、黄葵胶囊组(38例)、联合组(42例)。达格列净组给予达格列净治疗,黄葵胶囊组给予黄葵胶囊治疗,联合组给予黄葵胶囊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对比三组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炎性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胱抑素C(Cys-C)、α1-微球蛋白(α1-MG)水平。结果 治疗后,达格列净组FBG为(6.79±0.96)mmol/L、2 h PG为(10.12±2.07)mmol/L、HbA1c为(7.03±1.02)%;黄葵胶囊组FBG为(6.64±0.91)mmol/L、2 h PG为(9.34±1.96)mmol/L、HbA1c为(6.71±0.94)%;联合组FBG为(5.60±0.76)mmol/L、2 h PG为(5.65±1.13)mmol...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艾塞那肽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7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塞那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37%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2/38)低于对照组的21.05%(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5,P=0.0417<0.05)。治疗前,试验组FBG、2 h PG、HbA1c分别为(7.35±2.39)mmol/L、(15.28±2.91)mmol/L、(8.39±1.48)%,与对照组的(7.45±2.41)mmol/L、(15.33±2.92)mmol/L、(8.44±1.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FBG、2 h PG、HbA1c分...  相似文献   

11.
周岩  迟丽屹  吴大方  宋菲菲 《中国医药》2013,8(8):1109-1111
目的 观察艾塞那肽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6例完全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42例)和二甲双胍组(44例).艾塞那肽组给予艾塞那肽治疗(5 ~0 μg,2次/d),二甲双胍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500 mg/次,3次/d).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6周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空腹C肽(FPC-P)、餐后2hC肽(2 h PPC-P),以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6周后,2组的FBG、2 hPG、HbA1c、BMI、TC、TG均下降[艾塞那肽组:(6.6 ±1.3)mmol/L比(7.6±2.1)mmol/L,(9.1±1.9) mmol/L比(16.6±1.4) mmol/L,(6.2±0.9)%比(8.2±1.7)%,(24.4±1.4) kg/m2比(28.0±2.3)kg/m2,(5.2±1.4) mmol/L比(6.6 ±2.1)mmol/L,(1.4±1.2) mmol/L比(2.6±1.6) mmol/L;二甲双胍组:(6.8±1.3)mmol/L比(7.6±2.1)mmol/L,(9.0±2.1) mmol/L比(16.9±1.6)mmol/L,(6.6±1.8)%比(8.4±1.9)%,(25.4±1.8) kg/m2比(27.9±2.5)kg/m2,(6.0±1.6) mmol/L比(6.7±2.4) mmol/L,(2.2±1.5) mmol/L比(2.8±1.6)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二甲双胍组比较,艾塞那肽组的BMI、TG、TC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低血糖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艾塞那肽可有效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并且能明显降低BMI、TC、TG等代谢指标,改善胰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运动疗法对抗精神病药致糖脂代谢紊乱患者血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完全随机分对照组(100例)和研究组(100例).对照组在持续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运动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体质量、腰围、空腹及餐后2h血糖、血脂谱、血抵抗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脂联素水平.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体质量、腰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65 ±8)kg、(84 ±5) cm、(7.2±1.5) mmol/L、(10.8±2.2) mmol/L、(7.8±0.6)%、(6.3±2.6)、(2.5±0.3)mmol/L、(6.2±1.0) mmol/L、(0.7±0.2)mmol/L、(3.4±0.4)mmol/L,治疗后分别为(63±6)kg、(83 ±4)cm、(6.5 ± 1.3) mmol/L、(7.8±0.6)mmol/L、(6.5±0.4)%、(3.5±0.7)、(2.2±0.3)mmol/L、(5.6±0.9)mmol/L、(1.0±0.3)mmol/L、(2.6±0.3)mmol/L.研究组治疗前体质量、腰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65 ±8) kg、(84 ±5)cm、(7.3±1.6) mmol/L、(10.6±2.3) mmol/L、(7.9±0.6)%、(6.4±2.5)、(2.6 ±0.3) mmol/L、(6.3±1.1) mmol/L、(0.7±0.2)mmol/L、(3.3±0.4)mmol/L,治疗后分别为(58±6)kg、(80 ±4)cm、(5.7±1.2) mmol/L、(7.3±0.5)mmol/L、(6.1±0.4)%、(2.9±0.6)、(1.8±0.3)mmol/L、(4.9±0.8)mmol/L、(1.3±0.3)mmol/L、(2.3±0.3)mmol/L,研究组治疗12周后,体质量、腰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和本组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和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抵抗素、脂联素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分别为(45±13)、(30±10)μg/L,研究组分别为(45±13)、(30±10) μg/L,均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血抵抗数、脂联素等脂肪细胞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35±8)μg/L比(43±8)μg/L、(22 ±9) μg/L比(28±9) μg/L,均P<0.05].结论 二甲双胍在影响糖代谢和胰岛素分泌、减轻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可通过降低血抵抗素、脂联素等脂肪细胞因子而产生的作用,运动疗法可减轻体质量,缓解胰岛素抵抗,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二甲双胍联合那格列奈控制血糖不佳,不改变口服药,加用每天注射1次地特胰岛素或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比较两种胰岛素方案的疗效。方法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为40例,平均年龄(46土9.8)岁,男性25例,女性15例,予联用地特胰岛素治疗;对照组38例,平均年龄(45±8.9)岁,男性22例,女性16例,予联用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疗程12周。结果各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有显著差异俨〈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由(9,9±1.3)mmol/L降至(6.9±0.9)mmol/L,餐后血糖从(12.2±2.2)mmol/L降至(8.4±0.7)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8.8±0.5)%降至(6.6±0.9)%。对照组空腹血糖由(9.8±1.2)mmol/L降至(7.0±0.8)mmol/L,餐后血糖从(12.5±2.3)mmol/L降至(8.5±0.6)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8.7±0.6)%降至(6.7±0.8)%。对照组体质量指数增加,但与治疗组仍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发生低血糖事件5次,对照组发生低血糖事件11次,治疗组脱落3例(3/40,7.5%),对照组脱落5例(5/38,13.8%)。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率提高,不增加体质量,低血糖发生率低,临床使用较安全、放便,患者依丛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恢复糖尿患者对磺脲类降糖药敏感性。方法30例门诊和急诊糖尿病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均使用常规剂量磺脲类药物,但血糖控制不良。应用双相门冬胰岛素30后血糖达到控制良好3个月,之后停用胰岛素,继续以前的口服药物的治疗。结果停用口服降糖药之前3个月内平均血糖为(5.7±0.7)mmol/L,餐后2h血糖或随机血糖为(14.2±7.2)mmol/L;应用胰岛素达标时空腹血糖为(9.4±7.5)mmol/L,餐后2h血糖为(7.2±1.4)mmol/L;应用胰岛素期间空腹血糖为(6.0±0.8)mmol/L,餐后2h血糖为(7.8±1.2)mmol/L;停用胰岛素时,空腹血糖为(6.1±0.6)mmol/L,餐后2h血糖为(7.7±1.3)mmol/L。在改用原来口服降糖药后,1个月平均空腹血糖为(6.5±0.5)mmol/L。餐后2h血糖为(8.1±0.8)mmol/L,与应用胰岛素前相比,血糖降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可能恢复糖尿病患者对磺脲类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黄连素治疗前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RBP4)的变化。方法20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仍然不能达到良好控制者,予黄连素片0.9g/a口服治疗共16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测定空腹血糖(FBG)、TC、TG、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RBP4水平。根据公式分别计算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T2DM患者予黄连素治疗16周后BMI、WHR略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G、TC、TG、FFA、HbAlC、Fins、RBP4、Homa—IR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6.4±1.7)mmol/L比(7.5±2.0)mmol/L,(5.2±1.4)mmol/L比(6.0±1.5)mmol/L,(1.6±0.4)mmol/L比(2.0±0.6)mmol/L,(1.1±0.3)mmol/L比(1.4±0.4)mmol/L,(6.5±1.0)%比(7.2±1.1)%,(2.7±0.9)mU/L比(3.8±1.2)mU/L,(11.4±1.7)μg/L比(15.3±2.9)μg/L,0.9±0.3比1.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黄连素能明显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可能通过减少脂源性细胞因子RBP4的分泌而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6.
李颖 《中国基层医药》2014,(15):2310-2311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1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在甘精胰岛素不改变用量前提下,给药时间由22:00调整到18:00前后,比较时间调整前后3 d患者空腹血糖( FBG)、早中晚餐后2 h血糖(2hPG)和午餐前血糖的变化情况、门冬胰岛素的用量及午餐前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甘精胰岛素调整用药时间后,患者午餐前血糖调整至理想水平,FBG(7.28±2.13)mmol/L比(8.33±2.20)mmol/L、午餐后2hPG下降显著(8.61±2.59)mmol/L 比(9.70±1.75)mmol/L(U=2.425、3.034,均 P<0.05),早餐后2hPG (8.27±2.02)mmol/L比(8.56±2.33)mmol/L和晚餐后2hPG(9.54±1.55)mmol/L比(9.61±1.75)mmol/L变化均不明显(均P>0.05);门冬胰岛素早餐前用量减少,午餐前和晚餐前用量增加;午餐前低血糖事件显著减少(χ2=4.105、5.005,均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在不改变甘精胰岛素用量情况下,给药时间由22:00调整为18:00,可平稳降低空腹血糖,减少午餐前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19例予艾塞那肽治疗。治疗前后比较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体质量、空腹C肽及餐后2h C肽水平,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HbA1c、FBG、2h PG、TG、TC和体质量均显著下降(P<0.01),空腹C肽、餐后2h C肽均显著增加(P<0.01)。其中出现恶心等轻度胃肠道反应5例,低血糖发生率为5.3%。结论艾塞那肽可持续有效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降低患者体质量,改善B细胞功能,且低血糖风险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海东 《中国药业》2012,21(7):41-42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不低于10 mmol/L],给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美脲治疗12周,根据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目标为5.5 mmol/L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好,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好,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利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有效率。方法 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利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4.04±0.14)mmol/L、TG(1.31±0.5)mmol/L、LDL-C(2.74±0.53)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5.02±0.15)、(1.82±0.41)、(3.82±0.62)mmol/L,HDL-C(2.12±0.50)mmol/L高于对照组的(1.32±0.37)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7.25±1.81)mmol/L、2 h PG(9.04±2.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