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幼儿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方法,减轻婴幼儿出血和皮下瘀血的发生率。方法从我院儿科注射室抽取静脉穿刺拔针后的0个月~5岁婴幼儿600例,分两组,对照组300例婴幼儿使用传统方法,即拔针后给予干棉枝局部按压穿刺点。实验组300例,静脉穿刺后拔针只用保留的3L输液贴,家长用大鱼际肌在穿刺点起固定按压作用,其余四指环绕起支持作用,就象家长整只手握着患儿穿刺的手或脚,进行大面积按压,按压时间同为4min。结果实验组出血、皮下瘀血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是手、足、头等部位的拔针,实验组都能有效降低患儿出血和皮下瘀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临床上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对烧伤患者静脉输液后拔针经常发生按压方法不正确、时间不足、面积太小和力度不均匀等问题,导致拔针后静脉出血较多,以致皮下出血、淤血,从而影响静脉的再次穿刺.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种烧伤患者输液后的拔针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临床上经常见到患者在静脉采血后,穿刺部位有压痕,出血,皮肤瘀血青紫。其原因除患者自身凝血机制不好,按压方法不当及护士操作失误等原因所致外,与棉签按压也有关,我们对500例次患者采用医用滴注敷贴按压后发现穿刺点压痕,出血、皮下淤血青紫明显减少。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静脉穿刺后拔针是临床上最普通,最常见的护理操作。平时应用干棉球轻压即可。但在实际操作中习惯以干棉签拔针后横放按压,而有些患者按压时不配合常出现皮下出血,给第二次输液选择血管带来困难。为提高护理质量,近年来,我们结合实践在静脉穿刺后和注射后拔针时采用棉签纵式按压法,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该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改良静脉采血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更适合老年患者静脉采血的方法,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轻血管损伤、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84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3例采用传统法采血,试验组423例采用改良法采血。比较2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者舒适度、拔针后穿刺点出血及皮下淤血现象。结果 2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舒适度和按压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患者采用改良后的静脉采血法能有效增加舒适度,减轻穿刺点出血及皮下淤血现象。  相似文献   

6.
输液是临床治疗、抢救、康复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拔针时按压的方法不对、按压的时间不足、按压的面积太小、按压的压力不够常引起皮下出血、淤血、疼痛等,使下一次的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而且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笔者总结了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时间、按压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室小儿股静脉穿刺体位的固定、定穿刺点及术后按压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0例急诊室拟行股静脉采血的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股静脉采血及棉枝拇指按压法,术后按压5~10min;试验组采用先培训家属保持正确体位,并在原有穿刺技术基础上加以改进,术后用无菌输液贴拇指按压,且按压10~15min。结果试验组在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皮下淤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股静脉穿刺前对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正确选取穿刺点及有效的按压,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570例老年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470例和对照组210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针,试验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对比观察2组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时间的穿刺部位皮下瘀血情况。结果试验组皮下瘀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瘀血面积直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可明显缓解拔针后皮下瘀血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按压方法与皮下出血的关系。同时找出有效的按压时间及力度,减少皮下出血的概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患有脑梗死并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3min、5min、8min、10min,在各组按压时间的基础上用弹力按压器按压力度为皮肤下陷1cm、2cm、3cm、5cm等深度,观察各组出血面积的大小和出血例次。结果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按压方法与皮下出血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按压5min,皮肤下陷2cm可以减少出血面积和出血例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次性针后贴并拇指按压法在静脉采血拔针后按压止血的效果。方法将400例体检者按采血日期先后分为观察组(一次性针后贴并拇指按压法)和常规组(单棉签传统按压法),每组200例。观察两组体检者局部皮肤出血和皮下出血情况。结果两组体检者局部皮肤出血和皮下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针后贴并拇指按压法在静脉采血后按压止血效果优于单棉签传统按压法,可显著降低采血后局部皮肤出血和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婴幼儿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方法,减轻婴幼儿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方法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注射室2010年9月份随机抽取门诊输液两天或以上1个月~5岁婴幼儿8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00例采取普通健康教育(一般常规宣教);观察组400例在此基础上对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知识进行系统的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静脉输液针后按压知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淤血、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知识水平,减少静脉输液拔针后由于按压不当而产生的并发症,有利于保护患者血管,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促进了护患沟通。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是常见的护理操作,但常常由于按压不当导致皮下出血,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还会导致其精神紧张。特别是新人院的病人,还会因此怀疑护士的技术水平,产生不信任感,影响护患关系。对护士来说,皮下出血影响血管的清晰度,给再次静脉穿刺带来困难,增加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更适合老年患者静脉采血的方法,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轻血管损伤、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将84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3例采用传统法采血,试验组423例采用改良法采血.比较2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者舒适度、拔针后穿刺点出血及皮下淤血现象.结果 2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舒适度和按压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患者采用改良后的静脉采血法能有效增加舒适度,减轻穿刺点出血及皮下淤血现象.  相似文献   

14.
静脉穿刺引起局部淤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静脉穿刺力求一次成功 ,但往往忽视在拔针后出现局部皮下淤血 ,造成病人不必要的疼痛和心理影响。为防止静脉穿刺引起的局部淤血 ,笔者对 86例病人进行认真观察 ,并采取以下方法预防处理 ,取得满意效果。1 淤血原因分析反复穿刺不成功而刺破血管 ,退针后出现局部皮下渗血 ;注射完毕拔针后局部处理不当 ,按压位置不准确或揉搓针眼周围 ,而致损伤穿刺部位血管 ;拔针后按压止血时间短 ,特别是随即下垂注射肢体 ,使局部血管充盈度增强 ,造成针眼处皮下血肿 ;老年患者因血管硬化脆性增强 ,弹性差 ,加上皮下组织松弛 ,进退针后容易产生血管…  相似文献   

15.
采血时,引起皮下瘀血(血肿)的原因包括操作技术因素、献血员心理因素、静脉穿刺因素和按压方法不正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有穿刺后无血液、穿刺后血流不通畅、静脉充盈不足、止血带过紧过松以及献血员姿势不正确等,针对以上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鱼际按压、拇指握压、三指按压法止血在静脉采血后防止针眼处出血、血肿、淤血的应用与研究。方法对830例肘窝处静脉采血的患者分别采用大鱼际按压法:用对侧手大鱼际按压针眼上方皮肤;拇指握压法:用拇指指腹沿静脉走向压在穿刺处,其余四指握在肘关节上;三指按压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压在穿刺处,采血后用消毒小方纱压在穿刺处,之后由患者按示范动作自己按压针眼处3~5 m in,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大鱼际按压法局部发生出血、血肿、淤血的总例数比三指按压法及拇指握压法明显减少(P<0.01)。结论大鱼际按压止血法优于拇指按压法、三指按压法,是肘静脉采血止血最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拔针后3种不同按压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选取180例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同一患者分别采用四指按压法、大拇指按压法及单指按压法,按压时间平均3~5min,按压力度中等,观察皮肤出血、皮下淤血、完全闭塞、不完全闭塞。结果四指按压法、大拇指按压法和单指按压法皮肤出血分别为1.7%(1/60)、3.3%(2/60)和10.0%(6/60),以四指按压法、大拇指按压法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按压法皮下淤血分别为3.3%(2/60)、8.3%(5/60)和25.0%(15/60),以四指按压法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按压法完全闭塞分别为0、0和5%;三种按压法不完全闭塞分别为0、0和28.3%。结论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不同按压法对皮肤出血、皮下淤血、完全闭塞、不完全闭塞、患者发生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临床上静脉输液拔针后虽然是用消毒棉签顺着血管纵向按压,如没有压好,常导致皮下出血和皮下瘀血,给病人带来不适,给护理工作也带来诸多不便。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改良按压方法,经临床试用1年效果满意,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三指横压法止血减少拔针后皮下淤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给药途径,而静脉穿刺后不当的按压会造成血管出血、淤血等.不仅增加患者疼痛和心理负担,还影响血管清晰度,给下一次静脉穿刺带来困难,影响治疗顺利进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不断进行观察与对比,现采用三指横压法按压止血,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静脉穿刺是临床诊疗最基本的操作方法之一,也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护理技能.静脉穿刺拔针后因按压方法不当引起针眼处疼痛及穿刺部位皮下瘀斑[1]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患者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因此引起医疗纠纷,为克服此类弊端,我们对静脉穿刺拔针后的按压方法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探讨和改进,研究发明了"直压轻按拔针法",取得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