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GF—β与BMP在牵张成骨中的分布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牵张成骨是通过牵张装置牵拉离断的骨段,来促使新骨形成进而达到矫治畸形或缺损的一项技术。骨组织的再生与修复受多种生长因子的调控。本文就牵张成骨过程中TGF-β与BMP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及其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牙周膜牵张成骨(PDLD)和牙槽骨牵张成骨(DAD)是牵张成骨术在加速正畸牙移动方面应用的具体技术,本文就PDLD和DAD术式,PDLD和DAD的基本原理,牵张过程与牙体移动特点,支抗牙移动,牙体在新骨区的移动,牵张过程中的牙周组织变化,牵张过程中的不利及不确定因素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山羊下颌骨缺损进行两焦点与三焦点牵张,比较两种方式的新骨成骨量。方法将8只成年山羊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只,分别采用两焦点和三焦点牵张成骨术来进行骨缺损修复。牵张结束后固定8周后处死两组动物取牵张区新生骨组织标本进行X线、组织学、骨密度分析。结果两组牵张区均有新骨形成,质无明显区别,在量的比较上,三焦点组X线、组织学、骨密度测定的结果均优于两焦点组,骨密度测定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焦点牵张成骨在大面积颌骨缺损的修复中新骨的成骨量优于两焦点牵张成骨。  相似文献   

4.
胶原海绵在下颌骨牵张成骨早期成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刚  郑杰  吴烨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0,37(2):138-140,145
目的建立山羊双侧下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研究胶原海绵在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早期成骨中的作用。方法将6只山羊的下颌骨截断,安置牵张器,延迟4d后以每次0.5mm、每天2次的速率连续牵张10d,随后进入固定期。于固定期2、4、6、8周处死动物,行大体标本、X线观察,骨密度、骨矿物质质量测定,苏木精-伊红染色后的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牵张过程被所有山羊耐受,下颌骨牵张长度达到预期效果。加入胶原海绵的实验侧牵张区新骨早期成骨效果明显好于同期的对照侧。结论山羊是一种良好的牵张成骨动物模型。胶原海绵可加速牵张区新骨早期成骨,缩短牵张成骨的固定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螺旋扩弓器进行下颌正中联合横向牵张成骨,扩展下颌间隙,并探讨在机械张力作用下新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eceptor or Activator of NF-KB Ligand,RANKL)表达规律.方法:建立兔下颌骨正中联合牵张成骨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牵张后1d、牵张后4d、固定后1w,固定后4w、固定后12w的牵张区新生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PG)、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不同时期的分布和表达.结果:下颌正中联合牵张成骨除一只外,其余实验动物均成功,牵张平均量为4mm,牵张成骨1d和牵张成骨4dOPG的阳性细胞数百分比逐渐增加,固定1w到12w组织中阳性细胞数百分比逐渐减少,RANKL阳性细胞数的百分比仅在牙缝关闭后与对照组有差异,其余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下颌正中联合横向牵张成骨是扩展下颌间隙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机械牵张力能够促进OPG表达,OPG可能在牵张成骨的早期起一定的抑制破骨并促进调节新骨形成作用,RANKL则与骨改建有关,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骨膜(包括骨外膜与骨内膜)无论在骨的发生、形成,还是骨再生、修复中都起了一定作用。本文对在牵张成骨过程中,介入牵张应力后,骨膜尤其是骨外膜的作用等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下颌骨牵张成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下颌骨体部模拟牵张成骨时牵张方向对下颌骨体部牵张成骨的影响。方法建立下颌骨牵张成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测量不同牵张位移加载条件下,下颌骨的Von Mises应力、骨结合点位移。结果当牵张器平行于下颌骨体放置时,模型中的最大应力是牵张器平行于矢状轴模型中最大应力的2倍。Von Mises应力集中主要发生在加载部位(牵张器与骨的结合点)和髁突的颈部前下方区域,由于这2处有应力集中,可能导致局部骨质吸收,从而造成螺钉松动,影响牵张器的稳固性。当模型的加载位移增加时,最大应力与加载位移值成线性关系。结论平行于下颌骨体组模型存在明显的侧方力,牵引装置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使它的后臂产生向外侧位移。牵引装置平行于矢状轴放置时,这种反作用力可降至最低程度,此项研究为牵张器在临床应用中的放置位置和牵引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缝牵张成骨过程中ALP、BGP 、Ca含量变化与新骨形成的关系。方法:牵张成骨后的标本经过匀浆、离心,进行对硝基苯磷酸盐法测量新形成骨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水平,利用骨钙素放射免疫试剂盒测定骨钙素含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钙含量。结果:骨中碱性磷酸酶在牵张成骨后1周明显升高,3周达到峰值(3.42±0.35) U/g,5周有所下降,8周时接近对照组水平;骨钙素的水平在牵张成骨后有所增加,3周明显上升,牵张成骨后5周达到峰值(74.86±2.71) ng/g,8周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实验组钙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牵张成骨进行,钙含量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牵张成骨后5周,实验组钙含量明显增高,8周时钙含量(46.56±2.20) mg/g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牵张成骨时大量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先后形成,牵张区钙化迅速,促进新骨质形成。  相似文献   

9.
有限元法是方便有效的口腔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其对颌骨牵张成骨的设计及术后的预测具有指导性意义。本文对颌骨牵张成骨的生物力学分析及颌骨牵张成骨的有限元分析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影响牙槽嵴牵张成骨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缩短牙槽嵴牵张成骨术治疗时间,改善成骨质量,众多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牵张器不断改进,使牵张术向微创化、简单化、可控性方向发展.牵张后早期进行种植修复,可以延缓牙槽骨吸收.牵张术和GBR等技术联合应用,能扩大牵张成骨的应用范围.牙槽嵴牵张成骨中,各种细胞因子尤其是BMPs能促进成骨,加速骨质改建.本文主要对上述影响牙槽嵴牵张成骨的诸多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VEGF、iNOS和eNOS在兔下颌骨牵张成骨中的表达及其相关关系;探讨NOS和VEGF的相互作用及在促进新骨生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五组,每组4只。分别处死空白对照组、牵张后1天组、1周组、2周组、4周组动物,取牵张处骨组织做成切片,行X线和组织学观察。结果:X线下示4周后牵张处骨缺损消失,组织学示牵张处骨小梁逐渐成熟;VEGF与NOS在形成新骨中均有高水平表达,VEGF同iNOS成正相关,r=0.844,P<0.01;VEGF同eNOS成正相关,r=0.647,P<0.;01;结论:VEGF、NOS可能共同参与促进牵张成骨新骨的形成,二者可能在上诉过程相互作用,促使成骨。  相似文献   

12.
牵张成骨术的分子机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牵张成骨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发挥着不同作用,且相互影响,调节着牵张区的血管化、基质矿化、骨重建等过程。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并对细胞因子在牵张成骨的应用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牵张成骨垂直升高牙槽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垂直升高牙槽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例因外伤造成牙槽骨垂直向缺损,且缺损均>10 mm的患者采用垂直向牵张成骨术。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31~46岁。安放牵张器7 d后开始牵张,每天牵张0.9 mm,直到要求的高度。保留牵张器3个月后拆除牵张器。常规行术前、术后、牵张结束后,及拆除牵张器前X线检查。结果:4例患者均牵张成功,达到预定的高度,无一例感染,有一例成骨偏向舌侧。结论:利用垂直牵张成骨增加牙槽骨高度是治疗牙槽骨垂直缺损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牙槽骨高度不足常影响种植体的植入。牵张成骨增高牙槽骨与传统的牙槽骨增高术相比较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无需植骨、骨周围软组织同时得到牵张、新骨吸收少等优点,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种植前的牙槽骨增高。目前临床应用的牙槽骨牵张器,无论是骨外型还是骨内型,都是单方向的直线型牵张器,牵张后的牙槽骨容易发生轴向移位。笔者就牵张成骨在牙槽嵴增高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索三焦点牵张成骨的成骨方式及新骨改建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6只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形成的新生骨组织及其邻近原骨组织,硬组织磨片,扫描电镜观察骨组织断面的超微结构,同时用硬组织磨片四环素荧光双标记技术分析。结果:牵张间隙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大量新生骨小梁,骨质密度好,中央区新生类骨质沿牵张方向排列,新骨与原骨边界呈骨性融合,在牵张区内有大量的荧光结合,并与周围原有组织有明显的界限。结论:山羊下颌骨三焦点牵张成骨形成的新生骨段可逐渐改建为具有正常结构的骨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种不同牵张方向对下颌骨体部牵张成骨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0只.随机分2组,每组5只,在动物颏孔前0.5 cm处截骨安牵张器.A组牵张器沿延伸轴放置;B组牵张器沿矢状轴放置,在牵张后4、8周时分别进行放射学检查及组织学检查,探索出牵张器哪一种牵张方向更有利于牵张器的稳固,加快成骨速度,提高成骨质量.结果:牵张器平行于下颌骨矢状轴放置优于平行于延伸轴放置.结论:牵张器平行于矢状轴放置成骨速度快,成骨质量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置式牵张成骨术与骨内牙种植体联合治疗火器伤性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可能性.方法:为1例火器伤性下颌骨缺损患者延期行内置式牵张成骨术,后期行骨内牙种植体植入和修复.术中常规截骨,制作骨转移盘,固定内置式骨牵张器,术后一周以每日1mm的速度行骨牵引,共牵引8mm.固定期大体,螺旋CT观察新骨生成及缺损修复状况.固...  相似文献   

18.
牙周膜牵张成骨术能使尖牙在短期内完成远中移动,大大缩短治疗时间,它在正畸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就牙周膜牵张成骨术使尖牙快速移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内置弧形牵张成骨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可能性。方法为一例炸伤致右下颌骨缺损的患者行内置弧形牵张成骨术。术中切除死骨,制作含C1、C2骨转移盘,可靠固定内置弧形骨牵张器,术后延迟一周行骨牵引,共牵引16d,固定期大体和全口曲面断层片考察新骨生成状况。结果治疗内容均按计划完成,牵引结束时,骨移动盘实现显著的改向、内旋,弧形牵引约15mm,固定期2周时,间隙内早期骨结构形成,由X线片可知,随后,骨密度逐渐升高,8周时,新生骨与双侧正常骨质连续,骨密度接近于双侧正常骨,内置弧形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缺损基本完成。结论内置弧形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缺损和本文报告的内置弧形骨牵张器具有临床应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低强度脉冲超声在颌骨牵张成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颌骨牵张成骨中,缩短治疗时间和促进新骨形成以及设计理想的牵张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超声以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作用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低强度脉冲超声在促进骨愈合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已有学者将其用于牵张成骨中.低强度脉冲超声能促进新骨生成,加快骨组织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牵张成骨术的并发症.本文就低强度脉冲超声在颌骨牵张成骨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