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性,54岁。上腹痛10余天伴呕吐入院。肠道CT检查示十二指肠水平段管壁异常增厚,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大;肠系膜根部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胃十二指肠淤滞;肝多发低密度占位。肺部CT检查正常。胃镜示十二指肠降部近横部狭窄溃烂。患者3年前患宫颈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伴左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行根治术并化疗。病理检查巨检:胃镜活检组织,灰白色,米粒大小1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紫癜十二指肠降部动脉破裂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免疫因素介导的全身血管炎。成人相对少见。胃肠道受累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腹泻,胃肠道出血常是隐性的,黑粪不常见。十二指肠出血以球部病变为主(87.0%),降部出血占13.0%,其中降部血管病变致出血少见(2.5%)。过敏性紫癜伴十二指肠降部动脉出血罕见,我们遇到1例并复习文献报道如下,以引起同行重视。  相似文献   

3.
十二指肠间质瘤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性,21岁。间断性黑便近2年,持续性腹痛10天。胃镜示十二指肠球后、降段小弯侧组织增生,边界尚清,表面呈结节样。CT示十二指肠占位,良性可能。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十二指肠降段系膜侧距十二指肠乳头上方1.5cm处带蒂肿瘤3cm×2cm×1cm大小,凸向肠腔,瘤体灰白色,质软,表面脆,易出血。 病理检查巨检:圆形肿瘤3cm×2cm×1cm,切面灰  相似文献   

4.
CT漏诊十二指肠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9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解黑便,每日1~3次,便量如常,质时硬时软,伴有头晕、乏力。CT平扫示:胃窦部壁增厚。钡餐造影示:十二指肠降部环周性不规则充盈缺损,大小约2cm×2cm,十二指肠球后部至十二指肠降部黏膜紊乱,但管壁柔软,钡剂通过可。胃镜示:十二指肠降部  相似文献   

5.
1 病例资料男,4 4岁。主因间断排柏油样便4 0天入院。患者无肝炎及胃病史,经保守治疗,柏油便消失。为查明出血原因行胃镜检查示:胃窦部粘膜局限性隆起,粘膜无糜烂出血,十二指肠入口处狭窄,球部未见异常,考虑为胃外肿物压迫所致。行胰腺CT检查示:十二指肠降部巨大实质性肿瘤,表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性 ,7岁。以颜面及双下肢水肿、上腹疼痛伴呕吐半个月入院。腹部CT、B超示腹膜后 (十二指肠 )肿瘤。胃镜示十二指肠降部内侧壁及十二指肠水平部上方有一巨大隆起 ,表面充血明显。手术见十二指肠降部明显增粗 ,纵行切开见十二指肠后壁有一 8cm× 6cm大包块 ,质硬 ,肿块下段有骨性组织及牙齿 ,无腹水。病理检查 巨检 :灰白色类圆形肿物 1个 ,体积 8 6cm× 5 4cm× 4cm大 ,表面被覆皮肤 ,切面呈实性 ,中央有 1块不整形骨 ,体积 5cm× 3 5cm× 2cm ,内有牙齿。镜检 :可见皮肤及附属器、脂肪、血管及骨组织 ,真皮层伴大量成团的浆细胞…  相似文献   

7.
<正> 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常见,病死率又高,医生若能对其及时诊断并能正确估计出血量与程度,则可使病死率大减。本文就出血病因诊断及出血量的估计、讨论综述如下。一、病因诊断 (一)病史详细的病史有助于病因初步诊断,若有节律性上腹疼痛史,出血后疼痛消失或减轻,多提示溃疡出血,长期服用非固醇类药物后感上腹隐痛伴出血要考虑胃粘膜损伤。有肝病史,体检发现肝大,腹水多示食道静脉曲张出血。若呕血或从胃管内抽出血液,多示出血部位在十二指肠降部以上,呕血呈喷射状或涌吐而出色鲜红,则出血可能在食道,呕物呈咖啡色腐败样伴腥臭要考虑胃癌溃破出血。总之,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最常见是溃疡,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 ,80岁。嗳气 1个月 ,餐后右上腹胀不适半个月。查体 :右上腹胀满伴轻压痛 ,墨菲征 ( )。胃镜示 :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壁黏膜溃疡 ,边缘隆起 ,十二指肠乳头受压偏向一侧 ,诊断为十二指肠肿瘤。B超示 :胆囊占位。CT示 :十二指肠降段管腔不规则狭窄 ,管壁增厚 ,与胆囊分界不清 ;胆囊壁增厚 ,胆总管扩张达 1 2cm ,下段渐移性狭窄 ,其腔无变形 ;胰腺大小形态无异常 ;肝门及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诊断为十二指肠癌侵犯胆囊。术中见十二脂肠处有一 5cm× 4cm大小的肿物 ,活动 ;胆囊底部壁增厚 ,变硬 ,胆总管增粗 ,下段变硬 ,考虑十二…  相似文献   

9.
上海第六医院林擎天等于1983年提出以胃周血管缝扎术治疗急性胃粘膜出血。我院外科在1987年以胃周动脉结扎术治疗急性胃粘膜出血2例,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例1,男性,28岁。因上腹部疼痛伴黑便入院。既往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否认溃疡病、肝炎、血吸虫病史。入院后大量呕血、休克难以纠正,遂在全麻下剖腹探查。术中探查胃无瘢痕、肿块,胃底、小弯的高部及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均无异常。切开胃结肠韧带,探查胃后壁、胰腺及十二指肠3~4  相似文献   

10.
1病历摘要 例1:女,33岁。胃胀、返酸、呃逆、呕吐、口苦、胸口痛、无食欲,经常不饱不饿,尤其在饭后,腹部不适加重,俯卧位时症状可得缓解。胸透:心肺正常。钡餐检查:胃呈钩形,蠕动弱,黏膜正常,十二指肠球部充盈完好,球顶部指向左上方,降部、横部及升部从胃窦区上方,自胃小弯侧通过,经胃体后部,行至胃大弯侧中下方与空肠相通。钡剂在十二指肠降横部有跳跃症。X线诊断:先天性十二指肠走行变异伴十二指肠不完全梗阻。  相似文献   

11.
于滨  陈砚凝  安广权 《新医学》2004,35(6):353-353
患者男 ,5 1岁。因结肠癌术后 8个月 ,上腹部隐痛伴黑便 2个月于 2 0 0 3- 0 5 - 0 1入院。患者于 8个月前在外院行“横结肠癌根治、胆囊切除术” ,术后病理结果为“结肠腺癌”。 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伴黑便。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可 ,腹部未见明显异常。术前十二指肠镜示十二指肠降部前壁、后壁菜花样肿物 3cm× 2cm× 2cm ,质硬、脆、易出血 ,病理检查高度怀疑腺癌。于 2 0 0 3- 0 5- 0 9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中发现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第 2段 ,约 3cm× 3cm× 2cm ,质硬 ,突破浆膜 ,与回肠紧密粘连 ;探查腹腔发现十二指肠悬肌…  相似文献   

12.
简要病史:患者男,74岁,因上腹憋胀不适1年,劳累时出现嗳气,20 d前出现黑便就诊.CT示:十二指肠降部见一直径4.0 cm软组织影,与肠系膜上动静脉分界清楚.考虑十二指肠降部平滑肌瘤可能.  相似文献   

13.
一、临床资料7例病人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男3例,女4例,年龄42~59岁,平均年龄51.2岁,在临床上有类似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表现6例,伴有梗阻性黄疸4例,病变位于十二指肠球部1例,降部5例,横部1例,组织病理证实为腺癌6例,平滑肌肉瘤1例,CT检查时有肝转移1例,肾转移1例,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 ,72岁 ,因上腹疼痛不适伴腹泻一个月入院 ,腹痛呈阵发性 ,伴恶心无呕吐 ,大便频数约 4~ 5次 /d ,为黄色稀水样便 ,体重减轻约 1 0kg ,既往体健。入院时查体 :消瘦 ,上腹部压痛 ,肠鸣音亢进。上消化道钡餐透视 :十二指肠降段可见一约 5cm× 4 .5cm大小类圆憩室 ,降段中部肠管成不规则狭窄 ,狭窄段外侧可见一长约 1cm ,宽 0 .8cm瘘道与结肠肝曲肠管相通 ,有部分钡剂进入结肠内。结论 :胃炎、十二指肠憩室、十二指肠结肠瘘。术中见 :十二指肠降部中段与结肠肝曲 2cm× 2cm瘘道相通 ,十二指肠降部中段一约 3cm狭窄 ,行十二指肠瘘修补…  相似文献   

15.
彭罕鸣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B11):287-289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胃镜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过敏性紫癜患儿共50例,均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并用内窥镜图像处理系统采集图像,病变部位取活组织检查。结果:过敏性紫癜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表现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及溃疡,典型表现为斑片状略高出黏膜表面的出血斑点,组织学改变为无菌性血管炎,胃镜改变以十二指肠降部改变最为显著,在临床各型紫癜病例均有发生,以腹型发生率最高;过敏性紫癜内镜改变可早于皮肤紫癜。结论:过敏性紫癜胃镜改变以十二指肠降部为主,尤以腹型改变显著;胃镜检查结合病检有利于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罗书画  何生  杨志明  陈波  喻洁 《华西医学》2005,20(1):153-153
男患,41岁,教师:因“腹痛3年,发现胰头占位1月”于2004年9月10日入院。3年前、患者出现上腹疼痛,诱因不明,疼痛呈持续性针刺样或胀痛,放射至背心及前胸。疼痛与体位关系不明显、4月前疼痛加重,伴黑便,无呕血,当地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炎。1月前疼痛加剧并出现脐周疼痛,伴黑便。给予止血、抑酸等处理后,黑便停止。MRI检查示:胰头占位。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食欲差,体重减轻10kg。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56岁,因发现腹部肿块伴黑便半月入院。4个月前曾因黑便至外院就诊,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饼出血。经抑酸、护胃、止血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一直解黑便,加重半月伴乏力,轻微活动即感心悸、气促、胸闷。  相似文献   

18.
胃镜诊断十二指肠降部病变20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降部病变发病情况、主要临床表现及胃镜下改变。方法:分析本院近10年来胃镜诊断十二指肠降部病变207例,探讨其主要疾病及临床特点,胃镜诊断情况。结果:降部病变男多于女;以降部溃疡最常见(40.6%),其次为降部息肉(16.9%)、降部癌(包括乳头癌)占14%、降部炎(11.6%)、降部憩室(4.8%),还有降部乳头炎、黏膜下肿块、钩虫感染、蛔虫、结石、血管病变等;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胃镜 病理可以发现病变位置、大小、形状、性质等。结论:十二指肠降部病变多样,临床表现不典型,胃镜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淋巴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1例上腹不适的患者除一般的血清学、尿液、腹部CT等检查外,接受胃镜检查并取粘膜行病理活检。结果:胃镜示十二指肠降部见不规则乳白色颗粒样隆起,病理示粘膜固有层见大小不一扩张的淋巴管,其腔内见淋巴液。免疫组化CD34阴性,D2-40阳性。患者定期随访,一年后内镜下形态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十二指肠淋巴管瘤在成人中可能并不多见。对于上腹部不典型症状,十二指肠降部见隆起型病变的患者应考虑到淋巴管瘤的可能性。并根据不同临床表现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0.
女,53岁。因间断性上腹部疼痛Ⅰ周,胃镜发现十二指肠包块2d于2006-03-28入院。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腹部膨隆,全腹柔软,右上腹部轻压痛,余未见阳性体征。门诊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包块性质待定,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后,即行十二指肠包块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术中见十二指肠降部外侧上段有一球形包块,质韧,活动度尚可,于十二指肠外侧打开后腹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