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芙蓉 《吉林医学》2012,33(28):6099-610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48例(6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5例(18.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8例(10.0%),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5例(6.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2例(2.5%),肝炎肝硬化2例(2.5%);随血小板水平的增加,经阴道分娩比例上升,但主要分娩方式仍为剖宫产。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应根据病因、血小板计数及产科情况而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及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对新生儿的影响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总结分析我院从1997年1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41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血小板减少孕妇中,阴道分娩25例,剖宫产16例。产后出血3例,产后出血率7.3%。无孕产妇死亡。未发生新生儿出血,胎儿宫内死亡2例,早产4例。围生儿死亡率7.31%。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时,如无产科指征,应以阴道分娩为主。加强产后监护、警惕产后出血存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与正常孕妇的新生儿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新生儿出生后仍应予以严密监护,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对泰安市中心医院在2002年6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64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患者不需特殊治疗.术前血小板〈30×109/L可输浓缩血小板。64例中39例经阴道分娩,25例剖宫产;产后出血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1例。结论多种原因可引起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治疗上应视不同的病因、血小板减少的轻重程度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分娩方式取决于血小板水平及产科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4.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3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青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23(3):323-323,325
回顾性分析我院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356例产后出血情况及分娩期处理。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356例中发生产后出血59例(16.57%),且出血量较血小板正常者明显增多,血小板计数与产后出血量呈负相关。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对产后出血有明显影响,产时以产科指征决定剖宫产可行,但宜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5.
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增芳  王增艳  王萍萍 《医学综述》2009,15(8):1264-1266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对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在2001年6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50例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患者分娩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术前或分娩期输新鲜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50例中31例经阴分娩,19例剖宫产;产后出血15例,新生儿颅内出血3例。结论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因主要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regnant women compli-cared with thrombocytopenia,PT)是围生期的一种常见病,约占妊娠总数的3.7%[1]。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病例会导致产后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严重后果。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7例PT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缪频  崔李宁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5):382-382,384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围生期处理方法.方法 对10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 单纯由妊娠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为74例,占72.5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例,占15.69%;合并病毒性肝炎10例,占9.80%;妊娠高血压病引起的HELLP综合征2例,占1.96%.孕前即有血小板减少8例;妊娠后发生的最早出现在孕9周,其中<28周24例,≥28周70例.对血小板<50×109/L者用皮质激素治疗,分娩前输注机采血小板后行计划性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率27.45%(28/102).82.35%(84/102)的产妇产后第6天血小板恢复正常.结论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一般发生在妊娠晚期,其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是最常见的类型.非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血小板减少程度严重,大多≤3×109/L.皮质激素是治疗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临产前血小板仍<50×109/L时可输机采血小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处理方法、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25例(41.7%);其次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20例(33.3%)。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率为72.7%,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全部治疗有效,血小板输注有效率达75%。3种方法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41例行剖宫产,19例阴道分娩。4例出现产后出血,均存在宫缩乏力,Spearman相关分析剖宫产病例的产后出血与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之间存在负相关(r=-0.376,P=0.015)。新生儿4例出现血小板减少,其母亲均为ITP,2例有脾切除史的新生儿血小板均<10×109L-1,1例新生儿出现消化道出血及颅内出血。结论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以ITP及GT为主。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和血小板制剂是治疗的有效手段。治疗后血小板<50×109L-1或有产科指征行剖宫产,应有良好的宫缩来预防产后出血。治疗对剖宫产术中出血有一定的预防作用。ITP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应监测血小板。对于有脾切除史的孕妇应充分告知发生严重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风险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病因及分娩期处理方法.方法:2005年1~2009年1月间8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结果:86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64例(74.42%),子痫前期13例(15.12%),特发性血小扳减少性紫癜(ITP)9例(10.47%).阴道分娩45例(52.32%),阴道助产2例(2.32%),剖宫产37例(43.02%),产后出血8例(9.30%),新生儿血小板减少2例(2.33%).结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最常见类型,产后恢复快,预后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regnancy with thrombocytopenia, PT)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立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15例PT患者的具体临床资料,分析PT的临床特点对妊娠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PT患者中轻度80例,中度30例,重度5例,重度PT组分娩者新生儿评分显著低于轻度PT组。其中单纯妊娠期血小板减少(pregnancy-associated thrombocytopenia, PAT)分娩者为45例,首次血小板计数、产前血小板计数及平均血小板计数与孕次、产次均无关;产后出血率为11.3%,产后出血的发生与血小板计数、孕次、产次无关;PAT分娩者新生儿体质量与母亲孕次呈正相关;PAT分娩者新生儿评分与血小板首次计数呈正相关。结论:多种原因可引起妊娠期孕妇血小板减少,在术前和分娩前若能及时补救,恢复血小板计数,无产科手术指征可阴道分娩,PAT母亲孕次影响新生儿体质量,PAT分娩者血小板首次计数影响新生儿评分;重度PT组分娩者新生儿评分显著低于轻度PT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研究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和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13例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81.5%(92/113)属于轻度血小板减少,剖宫产和自然分娩两种方式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别,产后血小板多在一周内恢复正常。结论:血小板减少症诊断首先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无产科手术指针,分娩方式应以阴道分娩为宜,血小板<30×109/L,应输注血小板后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性血小板减少(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对母儿的影响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61例G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小板计数10~20×109/L 2例,占3.3%;21~50×109/L 12例,占19.7%;51~99×109/L 47例,占77%.阴道分娩38例,剖宫产23例(血小板计数<50×109/L 8例,产科因素剖宫产15例.无1例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新生儿未发现异常情况,脐血血小板计数均正常.结论:GT患者母儿预后好,GT在妊娠及分娩期不需要特殊治疗,除非血小板计数<20×109/L或血小板计数<50×109/L伴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后出血情况及分娩期处理。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1月~ 1 1月在我院分娩的血小板减少症 50例进行分析。结果 :妊娠期有出血症状 1 2例 ,1 2例分娩期有大出血 ,产后出血率为 2 4 % ,分娩期出血量与血小板数值呈负相关。结论 :妊娠期当血小板 <50× 1 0 9/L ,伴出血症状时 ,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输血、输浓缩血小板等治疗 ,以减少分娩期并发症。分娩方式以适当放宽手术指征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时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2010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血小板减少7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与血小板减少程度、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围生儿情况的相关性。结果: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没有显著差异,随血小板减少,出血量增加。所有新生儿均未见颅内出血及其他出血。结论:如无产科手术指征,分娩方式应以阴道分娩为宜,血小板<30×109/L,应输注血小板后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临床表现、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分娩方式、麻醉方式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血小板计数水平将观察组患者分为3组进行比较.结果 PAT是以轻度血小板减少为主(76.47%),各类病因间不同血小板减少程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和中度血小板减少组的剖宫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间比较麻醉方式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新生儿体重方面,重度组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间1 min阿氏评分无显著差异,胎儿宫内窘迫在重度组与轻度组、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死胎发生例数各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 血小板减少程度的高低对于患者的分娩方式、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指标、围产儿死亡等各方面均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4年间6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是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AT),妊娠期高血压病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方法为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少数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原因较多,应针对不同病情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17.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洪英  齐小雪  王跃莲 《四川医学》2009,30(7):1030-103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治疗及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89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有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65例(73.0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11例(12.3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6例(6.74%),妊娠合并肝脏疾病5例(5.61%),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2例(2.24%)。PAT孕期不需特殊处理,妊娠结局良好,对血小板〈50×10^9/L的12例患者分娩前给予地塞米松10~20mg/d,5例无效者分娩时输注血小板。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以PAT多见,孕期不需特殊处理。其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当血小板≤50×10^9/L分娩前给予地塞米松治疗,静脉点滴3—5d,无效者分娩时输注血小板,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宜,产后出血发生率12.35%。  相似文献   

18.
刘晓丽  蒋小芒 《吉林医学》2010,31(13):1848-1849
目的:讨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处理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黄陵县医院2005年~2008年收治的11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最常见的是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其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I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TTP)等少见。血小板>50×109/L,无出血倾向者治疗原发病;血小板<50×109/L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产后预防性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血小板制剂只用于血小板<30×109/L剖宫产术时或阴道分娩临产时。分娩方式由产科指征决定。110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对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应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及有无症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血小板减少绝大多数均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结局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4年间6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是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AT),妊娠期高血压病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方法为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少数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原因较多,应针对不同病情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分娩方式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7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51例(47.6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3例(21.50%),巨幼细胞性贫血15例(14.0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导致的血小板减少11例(10.28%),再生障碍性贫血者4例(3.74%),其他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者3例(2.80%).各类病因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对分娩方式的研究表明,ITP患者的剖宫产率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107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中发生早产的4例(13.08%),正常组30例患者中发生早产的1例(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组发生产后出血的11例(10.28%),正常组1例(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因有多种,其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是最常见的原因.血小板计数<30×109/L,同时有出血倾向者主张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