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斑皱褶是黄斑区视网膜前膜增厚和收缩引起的一种黄斑疾病,以前膜形成、黄斑内层视网膜增厚、视力下降为特点,其引起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黄斑前膜遮挡中心凹、黄斑区视网膜变形和黄斑水肿[1]。因此,剥除黄斑前膜以恢复黄斑区解剖结构是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黄斑前膜剥除术或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是目前治疗黄斑皱褶的主要手术方式[2]。  相似文献   

2.
背景:黄斑转位术包括手术摘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并将中心凹区神经视网膜移位至邻近的视网膜色素上皮上。目的:确定对于AMD继发的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的患者,黄斑转位联合360度视网膜切开手术是否有稳定和提高患者视力的作用。设计:本研究包括对90例患者施行标准的手术并在术后12个月内的固定时间进行随访检查。参加者: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因AMD导致的中心凹下CNV而出现视力下降。26例患者出现严重的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39例有潜伏的中心凹下CNV,25例有经典的中心凹下CNV。方法:黄斑转位术进行时间从1997年至1999年。患者于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进行视力、微视野、血管造影检查和视轴评估。结果:术后12个月时,24例患者视力提高了15个字符以上,37例患者保持稳定,29例视力下降了15个字符以上。17例患者由于严重的并发症而需要做2次手术;17只眼可以观察到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5只眼出现黄斑前膜,1只眼出现黄斑破孔。结论:黄斑转位术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手术。虽然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但对AMD继发的中心凹下CNV患者,手术在功能和解剖方面的结果都是确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多波长氪激光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大动脉瘤是指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局限性扩张。本病好发于颞侧视网膜动脉的第 3分支以前 ,瘤壁因渗漏、破裂而出现的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 ,极易波及黄斑中心凹 ,严重影响视力[1 ] 。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临床上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我院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1月采用氪离子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 8例 8只眼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从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1月间在我科确诊为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中选取病变波及黄斑的 8例 8只眼 ,采用氪离子激光光凝并进行随访。诊断主要依据荧光素眼底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黄斑透热电凝术、玻璃体注气术、氩激光封孔术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脑对黄斑部的影响。方法 术后远期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 黄斑透热电凝术对黄斑部组织损伤较大,局部大片疤痕组织着染、导致中心视力不可逆性损害;玻璃体注气术能有效地恢复中心视力,荧光造影黄斑区呈正常暗区;氩激光封孔术者呈色素上皮损伤之透见荧光环,不能有效地恢复中心视力。结论 3种术式中以玻璃体注气术使黄斑区生理性复位,较有效地恢  相似文献   

5.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寻人工晶状体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pseu-dophakicretinaldetachment,PRD)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再脱离和视力差的原因。方法106例PRD患者均选择玻璃体切割作为首选手术,其中术前27例未发现裂孔,26例曾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术后随访6~94.8月,平均20.8月。结果术后视网膜首次复位77例,29例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主要是视网膜新裂孔出现和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术后视力>0.3者63例,≤0.3者43例。视力≤0.3的主要原因是术后黄斑功能异常(13例)、黄斑前膜(8例)、黄斑水肿(3例)和视神经萎缩(3例)。结论PRD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主要是新裂孔出现和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而视力差的主要原因是术后黄斑功能异常、黄斑前膜、黄斑水肿和视神经萎缩。  相似文献   

6.
老年黄斑变性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由于发病原因及机制不清,药物、激光及手术等治疗虽取得一定效果,但最终患者的中心视力仍受到严重损害。近来,国外学者应用放射治疗,使大部分患者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subretinal neovascular membranes,SRNVM)萎缩,视力得以保持和改善,结果令人鼓舞,开辟了一条有希望的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黄斑变性(AMD)对视网膜黄斑部电活动影响特征,并对局部视网膜电图(LERG)的敏感性作出评价。方法:对80例AMD患者99只眼进行了黄斑区三个范围局部视网膜电图(LERG)测定,并与患者的视力及相应检测范围病损面积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黄斑区2.5°、5°、7.5°范围内,干性AMD组LERG平均振幅降低,但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湿性AMD组LERG平均振幅显著降低(P<0.01)。湿性AMD LERG b波振幅与病人视力呈正相关性,与相应范围病灶面积呈负相关。干性AMD玻璃膜疣数量对LERG尚无影响。结论:不同类型AMD对于黄斑功能损害程度不同,湿性型损害大于干性型;中心凹功能损害大于旁中心凹。LERG在AMD的黄斑功能测定方面是较敏感的电生理方法。眼科学报 1996;12:93—97。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继发黄斑裂孔的原因。手术方法,特点和疗效。方法:11例患者均在局麻下行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冻周边裂孔,硅胶带环扎或外加压。放液,注气。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月-2年,视网膜复位良好,黄斑孔贴附,最终视力均在0.02以上,其中≥0.05者9例,最好视力0.2。结论:视网膜脱离继发黄斑裂孔的形成可能与视网膜急性缺氧,黄斑囊变有关,手术关键是封闭周边裂孔,配合气体填充,术后黄斑孔不必激光封闭,此种手术方法简单,成功率高,术后视力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9.
局限性黄斑转位手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局限性黄斑转位手术(limited macular translocation, LMT)的兔眼模型,探讨LMT的并发症、适应证及可预测性。 方法 建立LMT的兔眼模型,并按巩膜缩短距离分为4.5、3.5 mm组,观察视网膜转位效果(距离和方向)及并发症;手术后1个月松解4只兔眼的巩膜缩短缝线,并在松解巩膜缩短缝线前后测量角膜地形图以了解角膜散光的变化;视网膜光凝标记4只有色素兔的视网膜和脉络膜,观察光凝造成的神经视网膜-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粘连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结果 LMT的成功率达86.7%,视网膜转位距离为610~2 690 μm,平均转位距离为(1 395±636) μm,视网膜转位角度α为10~38°,平均转位角度为(22.7±8.3)°,巩膜缩短4.5、3.5 mm组的转位距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并发症主要有眼内出血、视网膜裂孔、角膜散光等。巩膜缩短缝线松解后角膜散光变小、变规则,而视网膜转位未回退。视网膜光凝造成的神经视网膜-RPE粘连使神经视网膜难以分离,易产生视网膜裂孔。 结论 LMT的兔眼模型获得了解剖转位成功,并发症较少;视网膜转位方向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巩膜缩短缝线松解手术可以安全、有效地减轻手术后的角膜散光;对已行黄斑区、黄斑旁区视网膜光凝的患者要慎行黄斑转位术。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203-207)  相似文献   

10.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仍然是65岁以上成年人中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视网膜血管性增殖(RAP)是新近认识到的具有不良自然病史的渗出性AMD的表现,并且已证实传统的激光光凝治疗对其无效。在这个系列的研究中开展了一项新的手术技术,展示了对这种亚型新生血管病变的  相似文献   

11.
焦永红  段安丽  王京辉  卢炜  魏文斌  刘宁朴  吴晓  张方华 《眼科》2004,13(4):224-226,i001
目的 :针对应用 36 0°视网膜切开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出现黄斑转位的患者 ,分析发生视网膜旋转、黄斑转位的原因 ,并探讨旋转性斜视和复视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例因视网膜脱离合并严重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眼 ,行松弛性 36 0°视网膜切开术后视网膜复位 ,但发生黄斑转位。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双眼视功能、主客观偏斜和眼位情况、视网膜旋转度数及黄斑移位程度。结果 :病例 1随诊 2 1个月 ,术后 15个月取出硅油 ,视力从眼前光感提高到 0 0 1;病例 2随诊 3个月 ,硅油存留 ,视力从眼前光感提高到 0 0 3。 2例患者均有垂直和水平斜视 ,黄斑旋转 4 0°~ 5 0° ,黄斑移位约 1 5DD(discdi ameter,视盘直径 ) ,均有主观视物偏斜症状。结论 :36 0°视网膜切开术可能造成视网膜旋转、黄斑转位 ,出现旋转性斜视和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倍频532nm激光治疗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9例112眼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所致黄斑水肿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3例75眼,视网膜静脉阻塞34例35眼,Coats病1例1眼,旁中心凹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1眼),采用倍频532nm激光行黄斑区局部或格栅样光凝治疗黄斑部的局部或弥漫性水肿。术后随访1a观察患者黄斑水肿消退情况和视力变化。结果:光凝治疗后视力提高者21眼(18.7%),不变者84眼(75.0%),下降者7眼(6.3%)。光凝后黄斑水肿完全吸收40眼(35.7%),部分吸收60眼(53.6%),无吸收12眼(10.7%)。且局限性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优于弥漫水肿及囊样水肿(P<0.01)。结论:倍频532nm激光光凝术是治疗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所致黄斑水肿的有效、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黄斑结构及视网膜功能的变化.方法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后皮质、内界膜剥除及硅油填充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5例25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于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光相干断层扫描( OCT)、MP-1微视野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视力,黄斑裂孔及黄斑部视网膜结构,固视情况,中心凹10°范围内及鼻上、鼻下、颞上、颞下4个区域的平均视网膜光敏感度(MS),1~6环N1、P1波平均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变化情况.将视力转换为最小视角对数(logMAR)视力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后3个月,患者平均logMAR视力较手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5,P<0.05).OCT检查显示,视网膜完全复位24只眼,占96%;黄斑部视网膜浅脱离1只眼,占4%.黄斑裂孔裸露型愈合21只眼,占84%;非裸露型愈合2只眼,占8%;未愈合型1只眼,占4%.MP-1微视野检查显示,恢复中心固视2只眼,占8%;弱中心固视4只眼,占16%;旁中心固视19只眼,占76%.固视稳定4只眼,16%;固视相对不稳定9只眼,占36%;固视不稳定12只眼,占48%.黄斑中心凹10.范围内MS值为(9.031±4.245) dB;4个象限间M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0,P=0.015).mf-ERG检查显示,中心凹视觉峰高度有所恢复且黄斑部视网膜振幅密度提高,总体呈小丘状.患眼1~6环N1、P1波平均振幅密度及潜伏期均较手术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大多患眼黄斑裂孔愈合,视网膜复位,视力和固视情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先天性视网膜劈裂(XLRS)及其并发视网膜脱离和(或)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XLRS并发视网膜脱离和(或)玻璃体积血患者21例27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眼底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均发现黄斑微囊样劈裂病变合并周边部视网膜劈裂.平均视力0.11±0.09,黄斑劈裂平均面积为(1.09±0.56) mm2.12只眼并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只眼并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6只眼并发玻璃体积血,4只眼同时合并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积血.均行经扁平部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根据情况行内界膜剥离,眼内激光光凝,C3 F8或硅油填充.手术后随访9~1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51个月.观察视力以及视网膜解剖结构改善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视力提高者20只眼,占74.1%;维持不变者7只眼,占25.9%.平均视力提高至0.26±0.15.与治疗前平均视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20,P=0.000).27只眼视网膜解剖结构复位良好,视网膜平伏.OCT检查显示,黄斑劈裂平均面积(0.29±0.21) mm2,较治疗前黄斑劈裂平均面积显著缩小(t=10.358,P=0.000);黄斑微囊样病变得到明显的改善.随访期间4只眼出现并发症,占14.8%.其中,2只眼分别在手术后6、8个月并发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只眼在手术后4个月出现并发性白内障;1只眼在手术后15个月因新发视网膜裂孔而发生玻璃体积血.给予再次手术治疗后,4只眼视网膜复位良好.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能有效提高XLRS患者视力,恢复视网膜解剖结构,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     
老年黄斑变性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行黄斑转位术后发生暂时性幻视 [英 ]/AuEongK G…∥AmJOphthalmol. 2 0 0 1 ,1 3 1( 5) . 664~ 666作者报道 2例老年黄斑变性患者 ,在单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行视网膜切开、脉络膜巩膜折叠黄斑转位术后 2 4小时出现幻视 ,分别于术后 3天和 7天幻视消失。患者有正常认知力、定向力及洞察力 ,无精神症状。此症状是典型的CharlesBonnet综合征 (CBS)的表现。病例 1 :女性 ,84岁 ,主诉右眼视力下降 8个月。无精神病史。视力 :右眼 2 0 / 40 ,左眼1 / 2 0 …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劈裂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层间裂开[1].随着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的应用,证实继发性黄斑视网膜劈裂是高度近视的并发症,在病理性近视眼中并不少见[2,3].尽管多数患者视网膜劈裂长期处于稳定期,但伴随后极部玻璃体牵拉患者则有继发黄斑裂孔的危险.对高度近视继发性黄斑劈裂的治疗,目前多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注气手术,但视力改善一般低于50%,且有手术后发生黄斑裂孔可能[4,5].  相似文献   

17.
1990年1月至1995年12月,我院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再手术的病例121眼,占同期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病人数的18.0%。再手术原因以PVR发展、黄斑孔周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区脉络膜萎缩斑为主;再次手术以玻璃体手术为主,总治愈率达80.2%。手术后视力有明显提高。术后激光的使用对视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黄斑水肿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厚度与视力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黄斑水肿 (diabeticmacularedema ,DME)玻璃体手术后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与视力改善相互关系。方法 对 2 1眼糖尿病黄斑水肿病例实施玻璃体手术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 ,OCT)观察黄斑部视网膜厚度与视力改善相互关系。结果 手术后 2个月内视网膜厚度平均幅度下降 <2 0 0 μm ,视力提高不明显 ,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3 6) ,术后 4个月视网膜厚度平均幅度下降 3 0 0 μm ,视力明显提高 ,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手术后 4个月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2 0 0 μm ,平均视力 0 3 ,2 0 0~ 3 0 0 μm ,视力平均 0 12 ,>3 0 0 μm平均视力 0 0 6。术后并发症 ,黄斑板层裂孔 ,黄斑前膜。结论 糖尿病玻璃体黄斑牵引黄斑水肿 ,应及早实施玻璃体切除手术 ,解除玻璃体对黄斑的牵引 ,使视网膜解剖复位。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视力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手术有较严重的并发症 ,应仔细选择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潜在的新生血管刺激物,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增加血管通透性,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伴黄斑水肿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能结合并阻断所有VEGF异构体,使内源化VEGF的生物活性失效[2].对于BRVO伴黄斑水肿的患者,单次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可提高患眼视力,降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但效果并不持久[3,4],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较单一注射治疗对视力预后更好[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远达性外伤性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表现特点,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8例(10眼)由外伤所引起的本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资料,观察视力预后与眼底、FFA表现的关系.结果 治疗后7眼的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眼永久性视力损伤,其原因是视网膜病变位于黄斑中心凹或视神经萎缩.结论 远达性外伤性视网膜病变的视力预后与视网膜脉络膜损伤的部位和程度相关,黄斑损害和视神经萎缩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