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脂联素的影响.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治疗组(A组40例)及对照组(B组40例),罗格列酮治疗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对照组则不用罗格列酮;12周后,观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FBG,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尿微量白蛋白(MA)及尿肌酐(UCr)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BG及2 hPG、HbA1c、Fins、HOMA指数均明显下降(P均< 0.05),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后HOMA指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 0.05).两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均明显下降(P < 0.05),但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后UAER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 < 0.05);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后hs CRP显著下降(P < 0.05),APN明显升高(P < 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对糖尿病肾病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血压以及代谢指标的控制效果.方法:45例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接受替米沙坦和罗格列酮治疗;B组接受氨氯地平和罗格列酮治疗.结果:经6个月治疗后,两组血压水平均有明显下降,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均得到一定改善.但A组血糖、三酰甘油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B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替米沙坦较氨氯地平更能改善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的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马来酸罗格列酮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体内部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比较各指标的变化。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CRP、TNFa、SIL-2R出现显著下降(P<0.01),FPG、FIns、HbA1c亦显著下降(P<0.01;P<0.0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在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中应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其糖代谢,还可降低患者体内部分炎症因子的水平,可能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6例,对照组14例。两组均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研究组联合罗格列酮治疗。观察12w。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甘油三脂、胆固醇、C-反应蛋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对两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2w末,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C-反应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甘油三脂及胆固醇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各项生化指标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研究组C-反应蛋白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结论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显著降低血糖,而且可显著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为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48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接受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12周治疗。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标准餐后2 h血糖(2hPPG)和胰岛素(2hPINS)、高敏C反应蛋白(hCRP)、白介素6(IL-6),采用HOMA2model公式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结果 12周时FPG、HbA1c和CRP均较治疗前基线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下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双胍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在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能降低血中hCRP水平,IL-6无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0倒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治疗,B组30例给予二甲双胍联舍吡格列酮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腱岛素抵抗、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B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高教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A组治疗后水平(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可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服磺脲类、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应用罗格列酮的疗效.方法:将52例磺脲类、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和对照组.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的血糖控制、胰岛素用量、血脂、体重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罗格列酮组血糖控制良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胰岛素剂量减少21.7%,而对照组胰岛素剂量却增加了19.1%.罗格列酮组甘油三酯较前有明显下降(P<0.01),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于口服磺脲类、二甲双胍药联合胰岛素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罗格列酮能使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5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罗格列酮组)和对照组(二甲双胍组),总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血糖、脂肪细胞因子和胰岛素抵抗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IL-6、TNF-α、hsCRP值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体重无明显改变,脂联素水平明显增加(P<0.01);二甲双胍对脂联素没有影响。结论:罗格列酮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不减轻其体重的情况下改善胰岛素抵抗。罗格列酮可增加脂联素的表达,降低hsCRP、TNF-α、IL-6的浓度,直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了解该种作用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①选择2002-03/2003-03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就诊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4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4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受试者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格列吡嗪5 mg/次,3次/d),罗格列酮4 mg/d组(给予罗格列酮4 mg/次,1次/d)和罗格列酮8 mg/d组(给予罗格列酮8 mg/d),每组8例.本实验共进行6个月.根据罗格列酮治疗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的情况又分为2亚组:反应亚组(n=10,下降>1%为反应亚组)和非反应亚组(n=6,下降<1%为非反应亚组).②于服药前,服药后3,6个月分别测定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浆胰岛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及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和体质量指数.血浆胰岛素采用双相、双步时间依赖性荧光免疫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运用比浊法检测.纤维蛋白原运用CA-1500全自动血栓/止血测定系统枸橼酸抗凝血浆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应用高分辨B-型超声仪测定.③各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应用HotellingT2检验.应用Pears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因素.结果:实验过程中无因肝肾功能改变以及药物不耐受而退出试验者,2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治疗3和6个月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其余指标无显著改变.罗格列酮治疗组在治疗3和6个月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0.01);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下降,但治疗6个月时才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空腹胰岛素明显低于治疗3个月后(P<0.01),罗格列酮4mg/d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3个月后明显减少(P<0.05),其余指标于治疗3和6个月后差异不明显.②反应亚组和非反应亚组治疗3和6个月后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除胰岛素抵抗指数外上述各项二亚组间差异不明显.反应亚组治疗3和6个月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较低于治疗前(P<0.01),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非反应亚组(P<0.05~0.01),反应亚组治疗6个月后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低于非反应亚组和治疗3个月后(P<0.05~0.01).反应亚组治疗6个月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非反应亚组和治疗前(P<0.05,0.01).③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只与C反应蛋白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298,P<0.05),而与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改变不相关(r=-0.018,-0.218,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也显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只与C反应蛋白相关(回归系数b=0.435,P<0.05),而与糖脂代谢指标无关.结论:罗格列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主要依赖于其降糖外作用,并可能与抗炎作用有关,此作用无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探讨罗格列酮的抗炎作用。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42例均给予罗格列酮4 mg/d,1次/d,口服,疗程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结果: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7.31±0.21)%较治疗前(8.39±0.26)%降低(P<0.01),C反应蛋白水平(19.2±1.7)mg/L较治疗前(60.5±8.1)mg/L降低(P<0.01);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已经合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的T2DM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罗格列酮组,治疗12周。结果安慰剂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罗格列酮组患者治疗12周后与基线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IRI),hsCRP均明显下降。结论罗格列酮在治疗T2DM时,除了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还具有明显的抗炎症作用,使hsCRP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注射与口服降糖药物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116例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诺和锐及诺和灵N注射)、B组(诺和锐30注射)、C组(甘精胰岛素注射)和D组(口服格列奎酮),治疗12周.观察4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c)、空腹血糖(FBG)、2 h血糖(2 hPG).结果 4组治疗后UAER、HbA1c、FBG、2 hPG较治疗前均有下降,A、B、C治疗组疗效优于D组(P均<0.05),A组疗效最好.结论 胰岛素注射治疗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显著疗效,并使血糖控制达标.  相似文献   

13.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4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对照组120例,两组均予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口服二甲双胍、胰岛素控制血糖及降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盐酸吡格列酮治疗,观察3个月.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四项、空腹免疫活性胰岛素、空腹真胰岛素、空腹胰岛素原,计算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 结果 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免疫活性胰岛素、空腹胰岛素原、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空腹真胰岛素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1),体重指数治疗前后则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甘油三酯、空腹免疫活性胰岛素、空腹胰岛素原、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真胰岛素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 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具有降糖调脂作用,能改善胰岛功能,临床效果显著,依从性好,可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6(IL-6)和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之间的差异以及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6和脂联素水平的改变。方法选择无任何并发症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其空腹葡萄糖(FPG)、餐后2h葡萄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清IL-6和脂联素水平,计算所有研究对象的体重指数(BMI),并与30名正常对照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后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相关分析发现,血清IL-6水平与FPG、2hPG、HbA1c和三酰甘油(TG)呈正相关;血清脂联素水平与FPG、2hPG、HbA1c和TG呈负相关。结论IL-6作为炎症始发因子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脂联素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罗格列酮通过降低IL-6水平和增加脂联素水平来减轻胰岛素抵抗和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和中效胰岛素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方法 18例初发的2型DM病人应用罗格列酮8mg/d,加用中效胰岛素治疗12周后全部停药,分别在12周和26周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治疗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1.85%,空腹血糖平均下降4.02 mmol/L,餐后血糖平均下降5.79mmol/L;治疗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1.82%,空腹血糖平均下降3.36 mmol/L,餐后血糖平均下降5.2 mmol/L.结论 罗格列酮联合中效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可靠,有很好的后续作用.  相似文献   

16.
罗格列酮治疗30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联合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 2组 ,罗格列酮组 (30例 )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罗格列酮 4mg,qd ,po ,对照组 (30例 )维持原治疗方案。试验历时 5 2周 ,观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和血脂的变化。结果 :罗格列酮组空腹血糖、HbA1c、空腹胰岛素和HOMA -IR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分别下降了 (1.4± 1.3)mmol·L-1,(0 .8± 1.0 ) % ,(3± 6 )mU·L-1和 (1.93± 3.13) ,均P <0 .0 5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变化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罗格列酮组的高密度脂蛋白 (HDL -ch)、HDL -ch总胆固醇变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P <0 .0 1和P <0 .0 5 )。结论 :罗格列酮可降低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 ,改善胰岛素抵抗 ,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 ,并能改善脂代谢 ,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熊萍  董刚强 《华西医学》2009,(7):1728-1730
目的:比较罗格列酮钠片与二甲双胍片分别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单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太罗组(罗格列酮钠片)(21例);B组,二甲双胍组(19例),进行为期16周的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呈有意义的下降(P〈0.05),从下降幅度的百分率统计,太罗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结论:太罗联合胰岛素治疗对于血糖的控制明显优于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8.
李亚  庞静  李社莉  徐杰  白小岗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4):4158-4160
目的:探讨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及胰岛素增敏剂的干预作用.方法:将98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50例,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48例,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s-CRP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腰围、舒张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s-CRP、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收缩压及血清胆固醇水平在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更能明显地改善IR及β细胞功能而降低血糖,同时又能明显地减轻体重,改善脂代谢,还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对中老年人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等的治疗及影响。方法:95例中老年人血糖控制不良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治疗方案下,随机分组给予罗格列酮、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对中老年人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等的治疗及影响,所有疗程16周。结果:在三组患者取得相当降糖疗效基础上,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组.阿卡波糖组在空腹c肽、2hc肽均有较显著降低,餐后2h胰岛素和B细胞功能明显改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优于阿卡波糖,阿卡波糖降低血游离脂肪酸优于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罗格列酮在降低餐后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游离脂肪酸,改善IR方面优于其它二组。结论:罗格列酮、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均能有效降低IR和改善B细胞功能。在改善IR等方面,罗格列酮稍优于其它二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加胰岛素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磺脲类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使用胰岛素组仅予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吡格列酮组予胰岛素和吡格列酮治疗,疗程均为12周,记录患者体重、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的变化。结果12周后60例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吡格列酮+胰岛素组胰岛素用量平均减少14.8%(P〈0.001),胰岛素治疗组平均胰岛素剂量增加剂量18.6%。结论吡格列酮与胰岛素联合使用安全可靠,可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达标时间,有利于平稳控制血糖,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选用胰岛素加吡格列酮联合治疗优于单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