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栓塞的心电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栓塞时心电图的表现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价值。方法:通过4年来收治12例经肺CT、肺灌注通气扫描及彩超等明确诊断的肺栓塞患者,及回顾文献资料提出心电图在肺栓塞时的变化及鉴别诊断。结果:轻型肺栓塞以窦性心动过速多见。出现SIQⅢTⅢ及或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者常是重型肺栓塞,致死率高。临床上心电图的动态改变要密切与相关临床症状结合判断。结论:心电图在肺栓塞时有明显的变化,其很多特征对提示肺栓塞的诊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应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评估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程度及右心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双源CT检查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比较CTPA和DEPI诊断急性肺栓塞的诊断符合率及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肺栓塞的栓塞分数、灌注缺损分数、右、左心室短轴最大径比值(RV/LV)。结果 60例患者中,纳入分析的肺段及肺段动脉共有602个。CTPA和DEPI对496个肺段的栓塞程度诊断一致,42个部分栓塞无灌注损伤;非严重组的栓塞分数、灌注缺损分数、RV/LV显著低于严重的栓塞分数、灌注缺损分数、RV/LV(P0.05)。结论 DSCT检查可清楚显示急性肺栓塞的影像学特点,DEPI可很好地反映肺血管灌注状态,在评估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程度及右心功能有一定的可行性,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二聚体、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肺螺旋CT联合应用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03例高危病例均行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片、血清D-二聚体、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肺螺旋CT检查。用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含量,用核素锝标记物做肺通气/灌注扫描试验。计算各辅助检查的评价指标值。结果103例高危病例经上述各项检查确诊急性肺栓塞38例。其中D-二聚体、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肺螺旋CT异常结果的比例很高,分别占97.4%、89.4%和86.8%,明显高于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和胸部X片异常结果比例;D-二聚体敏感度为97.4%,阴性预测值为96.3%;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特异度93.8%,阳性预测值89.5%;肺螺旋CT特异度98.5%,阳性预测值97.1%。结论将高敏感度的D-二聚体化验与高特异度的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肺螺旋CT联合应用,可减少漏诊与误诊,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具有很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并发急性肺栓塞的诊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菲  张向霞 《海南医学》2011,22(9):56-5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恶性肿瘤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转归。结果恶性肿瘤并发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不典型,CTPA和核素肺灌注-通气扫描检查是首选的确诊方法,积极的溶栓和/或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恶性肿瘤并发急性肺栓塞病死率高,易发生误诊。临床医生需加强警惕以预防肺栓塞发生,对于疑似病例应尽早进行积极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旨在通过对肺栓塞的X线征象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以来诊断肺栓塞6例及复习有关献资料。结果:不同程度的肺栓塞及并发肺梗死患有不同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典型的、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气急、胸痛;典型的X线征象是:平片显示血流减少、肺动脉增粗、残根状表现或呈楔形影;肺血管造影显示肺动脉的中断或充盈缺损;CT扫描显示局部CT值降低及典型的梗死呈楔状密度增高影;肺灌注扫描的典型所见是呈肺段分布的灌注缺损。结论:影像学检查对肺栓塞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X线平片表现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核素显像对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诊断与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对10例临床确诊或可疑为肺栓塞的患者进行核素肺灌注、肺通气及双下肢深静脉显像,4例与肺动脉造影或CT结果对照。10例患者溶栓后复查肺灌注显像。结果:肺灌注显像+双下肢深静脉显像对急性肺栓塞诊断的阳性率为100%,与X线检查结果基本一致,溶栓后复查提示肺血流均有明显改善乃至恢复正常。结论:核素显像对诊断急性肺栓塞以及判断疗效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性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螺旋CT对急性肺栓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临床怀疑急性肺栓塞者行胸部螺旋CT增强扫描,分析肺动脉、肺野及胸膜改变.所有病例均经血管造影或临床证实.结果肺栓塞3例,肺梗死6例.其中4例双侧发病,6例栓塞位于段以上肺动脉.下叶多见.结论胸部螺旋CT增强扫描可检出亚段以上肺动脉内的血栓及肺内实变阴影等,且属无创性检查,对急性肺栓塞的正确诊断和综合评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COPD和DVT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早期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平  王昶  马如华 《海南医学》2007,18(8):25-26
目的 探索COPD和DVT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早期诊断.方法 研究对象是从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的25例怀疑急性肺栓塞(PE)患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例.15例患者既往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年龄从35岁至72岁,平均43.8岁.男性11例,女性14例.采用综合性的诊断方法,包括:突然出现的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动脉血氧、心电图及胸片,以及螺旋CT造影(SCTA)、D-二聚体测定、通气灌注比(V/Q)等手段诊断急性肺栓塞.并进行统计比较COPD和DVT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的几率.结果 所有患者25例均进行了D-二聚体分析,灌注扫描24例,有灌注扫描缺损的15例患者进一步进行通气扫描,10例经通气扫描提示为可疑病例在进行螺旋CT造影扫描.5例确诊为急性肺栓塞,其中COPD为2例,DVT为3例.结论 采用综合性的诊断方法可以准确的诊断急性肺栓塞,在我们的研究中COPD和DVT患急性肺栓塞的风险无明显区别(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急性加重期病患者104例,按照影像学诊断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合并PE)和对照组(无PE),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心电图SⅠQⅢTⅢ检出率、彩超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7 d、呼吸困难及下肢不等粗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心电图SⅠQⅢTⅢ检出率、彩超深静脉血栓形成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栓塞者,除采用CT检查明确诊断外,可通过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进行早期鉴别,而对于卧床时间较长且下肢肿胀者,应加强监护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P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预防肝血管瘤并发肺栓塞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2017年期间,我科肝血管瘤切除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结果:平均发病年龄50左右,2例均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困难是急性肺栓塞最常见的临床症状,D2聚体检查阳性(有监测诊断的价值)CT及肺灌注扫描确诊。结论:肝血管瘤术后并发肺栓塞与长期卧床有主要因素,积极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临床护理人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祝丽敏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4):117-118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使用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检查的3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DELPI)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5例患者中,检查结果正常18例,存在肺栓塞17例。正常患者的双肺比较以及双肺的上、中、下部比较,肺组织灌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患者的双肺以及双肺的上中下部的肺组织灌注量明显低于正常患者(P〈0.05)。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检查共发现肺动脉栓塞39个,与动脉造影图像相比,漏诊2个亚段血栓。结论: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在肺栓塞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早期发现肺栓塞,并精确定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科围术期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外科围术期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23例患者在围术期发生急性肺栓塞时主要表现为晕厥的占30%,存在呼吸困难的占65%;高龄、肿瘤、围术期卧床及腹盆腔手术等是围术期急性肺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外科围术期急性肺栓塞的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围术期不明原因的晕厥或者呼吸困难合并持续低氧血症时,需要警惕急性肺栓塞可能。动态监测血气分析、D-二聚体有助于筛查围术期肺栓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PTE)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方法,提高对PTE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诊治的37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和咯血为急性肺栓塞早期典型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分析、血清D-二聚体、心电图、螺旋CT、肺通气/灌注核素扫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或肺动脉造影为诊断和确诊的重要手段.结论急性肺栓塞早期可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急诊科医师对于具有相关症状及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迅速进行肺栓塞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分型,提高早期确诊率,以防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4.
毛源杰  苏加林  霍勇 《中国医刊》2006,41(12):36-38
目的 提高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肺栓塞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对3 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肺栓塞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有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均表现呼吸困难,1例伴胸痛、咳血,1例ECG示QⅢTⅢ,1例有下肢静脉血栓,1例有双下肢静脉炎,2例肺通气灌注显像呈不匹配,1例胸部CT示肺梗死.3例患者经抗凝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栓塞容易漏诊,应综合分析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ECG、胸片、UCG等资料,合理借助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扫描、肺部螺旋CT或肺动脉造影确诊,以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的误诊原因,寻找及时正确的诊断手段.方法:对8例诊断明确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其中7例确诊前均有误诊)回顾性分析其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胸部CT和磁共振、肺通气灌注扫描、肺动脉造影,结合其初步诊断,分析误诊原因,并随访其预后.结果:急性肺栓塞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常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的确诊手段是肺通气灌注扫描和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术;常被误诊为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心梗、肺炎等;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溶栓和抗凝治疗,良性疾病所并发的肺栓塞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急性肺栓塞并非少见病,早期误诊率较高,需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肺栓塞诊断方法的应用分析,探讨快捷有效的临床诊断路径,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肺栓塞患者53例。结果我院的肺栓塞诊断病例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以肺血管增强CT(CTA)、肺动脉造影(DSA)、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ECT)、下肢深静脉多普勒扫描(US)至少1项阳性为确诊依据,本组53例患者,选择确诊检查的有43例,确诊36例,其中急性肺栓塞发作29例次,慢性肺栓塞7例,其余为临床诊断。临床表现呼吸困难最常见(〉80%);44例心电图检查出现SIQⅢTⅢ改变的有22例(50%),21例D-二聚体检测,阳性有12例(57.14%);47例影像学检查,典型影像学改变有9例(19.15%)。采用肺栓塞诊断积分法将临床综合判断分为高度可能、中度可能和低度可能,与确诊检查相比,急性肺栓塞高度可能符合率最好,中度可能需要作进一步检查,低度可能是否可以作为排除指标在本组不能确定。结论肺栓塞检查的应用提高了诊断水平,因不同方法有其局限性,临床诊断积分法为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和提出诊治方案选择提供帮助,也值得做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肺栓塞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最终诊断需依靠影像学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CT扫描技术的迅速发展,CT肺动脉成像(CTPA)已取代肺动脉造影及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成为诊断肺栓塞的一线检查方法。随着人们对CT辐射危害及碘对比剂的肾毒性越来越重视,多种CT血管造影技术联合应用于CTPA中,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也降低了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CTPA联合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在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也显示出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阳兼备 《中外医疗》2011,30(13):45-46
目的通过对创伤骨科发生肺栓塞病例的分析,探讨骨创伤科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4例创伤骨科围手术期,并发肺栓塞的患者,分析肺栓塞高危因素、致病原因、诊治流程及治疗结果,评价临床实用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策略。结果本组14例中,1例术前发生肺栓塞者死亡。术后13例发生肺栓塞患者中,诊断及时,给予溶栓及抗凝治疗后,12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创伤骨科围手术期肺栓塞的特点是发病急、症状重,救治不及时容易导致死亡,必须提高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改善预后、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创伤骨科发生肺栓塞病例的分析,探讨骨创伤科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4例创伤骨科围手术期,并发肺栓塞的患者,分析肺栓塞高危因素、致病原因、诊治流程及治疗结果,评价临床实用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策略.结果 本组14例中,1例术前发生肺栓塞者死亡.术后13例发生肺栓塞患者中,诊断及时,给予溶栓及抗凝治疗后,12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 创伤骨科围手术期肺栓塞的特点是发病急、症状重,救治不及时容易导致死亡,必须提高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改善预后、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不同影像学方法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中不同影像学方法的价值。方法收集近2年诊断的22例急性PTE病人的临床资料,除4例因病情危重不能进一步检查仅行临床诊断外(其中2例尸检证实),其余18例均采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超声、放射性核素扫描、肺动脉造影等至少两种以上方法诊断,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急性PTE诊断阳性率。结果18例患者中,15例行CTPA,诊断肺栓塞12例,阳性率为80%。核素扫描14例,其中肺通气/灌注扫描9例,单纯肺灌注扫描5例,诊断肺栓塞13例,阳性率为92.9%。10例行核素扫描患者同时行下肢深静脉造影,5例发现深静脉血栓;5例表现为侧支循环形成,血流受阻,管腔狭窄,瓣膜功能异常等改变。心脏彩超检查16例,仅1例发现血栓,8例表现为右心室扩大、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反流等PTE的间接表现,2例正常,肺栓塞诊断率为56%(9/16)。10例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例发现深静脉血栓,1例瓣膜功能不全。结论CTPA对急性PTE的诊断阳性率较高,是诊断PTE的有效手段,具有无创、快捷、方便、可靠等特点,可作为一线检查手段。核素扫描的同时行下肢静脉造影,对急性PTE的诊断率也很高,同时减少了诊断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