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含肝中静脉(middle hepatic vein,MHV)的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静脉流出道重建技术的改进方法.方法 通过长征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2007年6月至2008年1月完成的11例次成人间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活体肝移植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对成人间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活体肝移植静脉流出道重建技术的改进进行总结.主要技术改进包括:采用供肝右肝静脉、受体腔静脉联合扩大成形吻合技术重建流出道;采用在4℃UW液中保存7 d以内的尸体同种异体静脉移植血管重建供肝Ⅴ、Ⅷ段肝静脉粗大属支以及右肝下静脉.结果 11例次成人间不含肝中静脉右半肝活体肝移植中10例次采用了右肝静脉、腔静脉联合扩大成形吻合技术;利用尸体同种异体静脉移植血管架桥重建肝Ⅴ、Ⅷ段肝静脉以及右肝下静脉流出道的例数占同期实施的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总例数的81.8%(9/11),其中架桥重建1支肝静脉7例,架桥重建2支肝静脉1例,架桥重建3支肝静脉1例,11例病人中,1例病人术后14 d死于肾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超声检查血流通畅,未发现架桥静脉血栓,余10例病人术后随访9~15个月,右肝静脉均通畅,未发现静脉血栓,架桥肝静脉累计通畅率为:1个月100%(11/11)、3个月72.7%(8/11)、6个月54.5%(6/11)和9个月36.5%(4/11),移植肝脏再生均衡,右肝端面Ⅴ或Ⅷ段无明显充血和肝萎缩坏死,肝功能正常.超声检查未发现血栓,血流通畅,移植肝脏再生均衡,右肝端面Ⅴ或Ⅷ段无明显充血和肝萎缩坏死,肝功能正常.结论 采用右肝静脉、腔静脉联合扩大成形吻合技术和在4℃UW液中保存7 d以内的尸体同种异体静脉移植血管重建肝Ⅴ、Ⅷ段肝静脉粗大属支以及右肝下静脉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成人间不含肝中静脉右半肝活体肝移植肝静脉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2.
肝动脉血栓形成是原位肝移植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后果常常是致命的,其抢救方案有多种,包括溶栓、取栓后再吻合、介入血管成形和再移植等.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在无其他血管移植物可用的紧急情况下,利用受者的自身桡动脉作血管移植物,重建肝动脉血供,成功地挽救了移植肝及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肝动脉血栓形成是原位肝移植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后果常常是致命的,其抢救方案有多种,包括溶栓、取栓后再吻合、介入血管成形和再移植等.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在无其他血管移植物可用的紧急情况下,利用受者的自身桡动脉作血管移植物,重建肝动脉血供,成功地挽救了移植肝及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肝动脉血栓形成是原位肝移植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后果常常是致命的,其抢救方案有多种,包括溶栓、取栓后再吻合、介入血管成形和再移植等.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在无其他血管移植物可用的紧急情况下,利用受者的自身桡动脉作血管移植物,重建肝动脉血供,成功地挽救了移植肝及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肝动脉血栓形成是原位肝移植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后果常常是致命的,其抢救方案有多种,包括溶栓、取栓后再吻合、介入血管成形和再移植等.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在无其他血管移植物可用的紧急情况下,利用受者的自身桡动脉作血管移植物,重建肝动脉血供,成功地挽救了移植肝及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肝动脉血栓形成是原位肝移植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后果常常是致命的,其抢救方案有多种,包括溶栓、取栓后再吻合、介入血管成形和再移植等.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在无其他血管移植物可用的紧急情况下,利用受者的自身桡动脉作血管移植物,重建肝动脉血供,成功地挽救了移植肝及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肝动脉血栓形成是原位肝移植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后果常常是致命的,其抢救方案有多种,包括溶栓、取栓后再吻合、介入血管成形和再移植等.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在无其他血管移植物可用的紧急情况下,利用受者的自身桡动脉作血管移植物,重建肝动脉血供,成功地挽救了移植肝及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肝动脉血栓形成是原位肝移植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后果常常是致命的,其抢救方案有多种,包括溶栓、取栓后再吻合、介入血管成形和再移植等.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在无其他血管移植物可用的紧急情况下,利用受者的自身桡动脉作血管移植物,重建肝动脉血供,成功地挽救了移植肝及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肝动脉血栓形成是原位肝移植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后果常常是致命的,其抢救方案有多种,包括溶栓、取栓后再吻合、介入血管成形和再移植等.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在无其他血管移植物可用的紧急情况下,利用受者的自身桡动脉作血管移植物,重建肝动脉血供,成功地挽救了移植肝及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肝动脉血栓形成是原位肝移植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后果常常是致命的,其抢救方案有多种,包括溶栓、取栓后再吻合、介入血管成形和再移植等.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在无其他血管移植物可用的紧急情况下,利用受者的自身桡动脉作血管移植物,重建肝动脉血供,成功地挽救了移植肝及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肝动脉血栓形成是原位肝移植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后果常常是致命的,其抢救方案有多种,包括溶栓、取栓后再吻合、介入血管成形和再移植等.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在无其他血管移植物可用的紧急情况下,利用受者的自身桡动脉作血管移植物,重建肝动脉血供,成功地挽救了移植肝及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肝动脉血栓形成是原位肝移植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后果常常是致命的,其抢救方案有多种,包括溶栓、取栓后再吻合、介入血管成形和再移植等.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在无其他血管移植物可用的紧急情况下,利用受者的自身桡动脉作血管移植物,重建肝动脉血供,成功地挽救了移植肝及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活体肝移植的若干技术改进(附26例次临床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手术技术的若干改进方法。方法 通过本院 1995年 1月至2 0 0 3年 7月实施的 2 6例次活体肝移植的回顾分析 ,对活体肝移植关键手术的若干改进进行总结。主要技术改进包括 :在以包含肝中静脉为特点的扩大左半肝切取技术的基础上 ,同时采用肝静脉、腔静脉联合扩大成形吻合技术重建流出道 ;综合显微外科、自体血管移植、血管搭桥及动脉成形等相关技术行肝动脉重建 ;端端吻合重建胆道。结果 受体 :平均手术时间为 (13 2 6± 3 4 8)h ;平均术中出血为 (32 10± 2 96 7)ml;平均冷缺血时间为 (2 1± 2 0 )h ;平均移植物重量 /受体体重之比 (graft recipientweightratio ,GRWR) :1 39%± 0 4 9%。供体 :平均手术时间为 (5 9± 1 6 )h ;平均失血量为(12 10± 710 )ml;平均移植物重量 (42 9± 16 8)g。术后随访 1~ 2 6个月 ,未见流出道、肝静脉梗阻的相关并发症 ;肝动脉栓塞发生率为 12 5 % ;未见胆道相关并发症。结论 LDLT中GRWR应不低于0 85 %~ 1 0 %。联合扩大成形吻合技术重建流出道和综合显微外科、自体血管移植、血管搭桥及动脉成形等相关技术行肝动脉重建是对活体肝移植技术的重要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活体右半供肝移植中,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供肝Ⅴ、Ⅷ段静脉回流的重建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活体右半供肝移植中,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供肝Ⅴ、Ⅷ段静脉回流重建的临床资料.所有供者均通过了受者标准肝体积、供肝与受者体重比(GRWR)、供肝与受者标准肝体积比及供肝内血管解剖等指标的综合评估.供肝在切取、灌注及修整后,51例采用尸体髂静脉作为重建材料,其他4例分别采用受者的大隐静脉、曲张的脐静脉、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作为重建材料,以串联的方式重建供肝断面Ⅴ、Ⅷ段静脉回流.肝移植时,供肝肝右静脉与受者肝右静脉开口吻合,重建的Ⅴ、Ⅷ段静脉与受者肝中、肝左静脉汇合部吻合,供肝门静脉与受者门静脉右支或主干吻合.门静脉开放血流后依次重建肝动脉及胆道.术后对供、受者进行常规监测.结果 1例受者术后发生流出道梗阻,术后第43天死亡;1例受者术后第7天出现不明原因的急性重型肝组织坏死,行尸体供肝肝移植后痊愈.其余53例受者恢复顺利,术后4周时腹部CT检查显示重建的移植肝Ⅴ、Ⅷ段静脉回流通畅.55例供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术后2周出院.结论 不含肝中静脉的活体右半供肝Ⅴ、Ⅷ段静脉回流的重建在活体肝移植中是可行的,应选择合适的重建材料及手术方式.受者肝移植后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活体右半肝移植中的流出道重建技术,预防肝静脉淤血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21例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供者标准肝体积为1150.1~1629.8 cm3,供肝重量为585~920 g,与受者标准肝体积比为43%~67%,与受者重量比为0.82%~1.59%,供者残肝体积百分比为32%~55%,供肝大泡脂肪变性均<10%.对于含肝中静脉的供肝,将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开口修整成尽可能大的三角形开口,供肝植入时,与受者肝右静脉扩大的三角形开口行端侧吻合.不含肝中静脉的供肝,如存在粗大的肝中静脉属支(直径超过5 mm),则用自体或异体血管搭桥(无粗大的肝中静脉属支者采用肝右静脉)与受者腔静脉直接吻合.供肝门静脉右支直接与受者门静脉主干吻合,供肝动脉与受者肝动脉行端端吻合,供肝右肝管与受者肝管行端端吻合.结果 21例供肝中,4例含肝中静脉,17例不含肝中静脉,其中有2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搭桥,5例采用冷冻的异体髂动脉搭桥,10例采用肝右静脉直接与受者腔静脉吻合.术后1个月,重建肝中静脉属支的7例受者流出道均通畅.含肝中静脉者、不含肝中静脉的血管搭桥者及不含肝中静脉且未使用血管搭桥者术后1年存活率分别为75%、85.7%和70%,三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受者发生胆道并发症7例;发生小肝综合征1例,经脾动脉栓塞治疗后痊愈.术后供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6~31个月,均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无一例死亡.结论 含肝中静脉与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供肝植入后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如果右半供肝不含肝中静脉,采用自体或异体血管重建肝中静脉属支是预防肝淤血和保证移植肝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劈离式肝移植与活体供肝肝移植部分缓解了供肝的缺乏,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但肝静脉流出道重建是部分供肝肝移植的难点.肝静脉流出道阻塞,门静脉过度灌注会引起移植肝充血,功能紊乱,最终导致移植肝功能丧失.活体右半供肝肝移植术后流出道阻塞的发生率为0~4%[1],大多数发生在术后2个月或以后,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的急性流出道阻塞极少[2].我院有2例患者在部分供肝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肝静脉流出道阻塞.现结合文献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对于移植肝脏来说早期肝动脉的血供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供肝的存活,因此无论是活体还是尸体肝移植,肝动脉的重建对于移植手术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术后一旦发生肝动脉相关并发症,如肝动脉血栓形成、肝动脉狭窄及肝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形成,无论发生在早期还是晚期,都会显著影响患者及移植物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肝动脉重建是活体近亲肝移植(LRLT)手术成功关键之一.与尸体肝全肝移植或减体积肝移植相比,LRLT由于移植物动脉小而短,且分支多,手术难度较大.但是否移植物所有动脉分支都需重建?作者根据1990年6月至1994年7月施行的30例LRLT经验,总结如下:病人与方法:30例病人分为两组:A组(20例)病人供肝所有动脉分支予以重建;B组(10例)仅将供肝其中1支大的动脉重建,其它分支予以结扎.  相似文献   

19.
肝脏血管解剖与活体肝移植供者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肝脏血管解剖对选择活体肝移植供者的影响.方法 总结分析312名健康成年人接受活体供肝移植供者评估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78名,女性34名,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29.3岁.所有受评估者均接受CT强化检查,并进行三维血管重建,观察肝脏血管走行,从而归纳出血管解剖对活体肝移植供者选择的影响.并观察其术后效果.结果 312名受评估者中,肝中动脉起源于肝左动脉的有218名(占69.9%).起源于肝右动脉的有89名(占28.5%),直接起源于肝总动脉的有5名(占1.6%).受评估者具有变异动脉的共有78名(占25%),其中具有副肝左动脉29名,具有副肝右动脉10名,具有替代肝左动脉29名,具有替代肝右动脉38人,其中多人同时具有两支变异动脉.门静脉的分型依据京都大学分型标准,门静脉I型有265名(占84.9%),Ⅱ型有25名(占8%),Ⅲ型有16名(占5.1%),Ⅳ型有6名(占2%),未发现门静脉V型者.Ⅳ段肝静脉汇入肝中静脉的有88名(占28.2%),汇入肝左静脉的为7名(占2.2%),汇入肝中静脉和肝左静脉的共有217名(占69.6%).共有221名受评估者具有右下静脉(占70.8%),其中89例具有两支及两支以上右下静脉.最终有194名受评估者作为肝移植供者接受了手术.结论 肝动脉具有较高的变异率;有Ⅰ~Ⅲ型门静脉者均可作为活体肝移植供者的选择条件;准确了解供肝血管解剖及正确的手术设计是保证活体肝移植供、受者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中肝动脉的显微重建技术,以降低肝动脉栓塞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间实施的22例儿童肝移植病例,肝动脉显微重建采用10倍显微镜下的显微外科重建技术,分别观察儿童活体供肝肝移植和DCD供肝肝移植术后发生肝动脉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2例儿童肝移植中16例为活体部分肝移植(左外叶12例,扩大左外叶1例,不带肝中静脉右半肝3例),6例为DCD供肝移植。两组均无术后肝动脉栓塞的病例发生。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肝动脉重建能降低儿童肝移植术后肝动脉栓塞发生率,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