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致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房间隔缺损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女,21天。因“发现心脏杂音20天”入院。患儿系孕38”周,因羊水过少行剖宫产出生,手术顺利,Apgar评分1分钟为8分,5分钟为9分。出生体重2000g,羊水清,70ml,胎盘轻度钙化,脐带无异常。出生第2天发现心脏杂音。生后不久有多汗、气急,吃奶及哭闹后紫绀,而且气急多汗加重,喂养困难,进行性消瘦。出生后1周患过肺炎。  相似文献   

2.
儿童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儿童室 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在诊断及手术处理方面的特殊性。方法:总结我院1986-1997年11年间,共手术治疗室间隔缺 合并动脉导管未闭52例,1便俣并主动脉窄采取分期手术外,其余均同期手术矫治。结果  相似文献   

3.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间隔缺损12例误诊分析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450053)刘景旭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心间隔缺损常引起肺动脉高压(PH),PDA的典型体征消失,难与单纯的心间隔缺损鉴别,临床常造成误诊。我们自1981~1994年共收治PDA...  相似文献   

4.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 评价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儿童房间隔缺损(A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效果、安全性夏共并发症等。方法 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诊断ASD、PDA患儿,在透视和(或)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24h、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分别经胸超声、心电图和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6例ASD患儿,球囊测量值13~28mm,选择封堵器直径13~30mm;25例PDA患儿。造影测量值2~7.7mm,选择封堵器直径4~12mm。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无急诊手术病例。术后即刻造影或TTE显示10例存在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TTE检查所有病例无残余分流和再通,肺动脉压下降。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和ASD,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适合儿童继发孔型ASD及各种类型PDA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导致血液左向右分流,若分流量比较大,将使由於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而已受损伤的肺功能更进一步地恶化,亦可影响其他肺部疾患的临床过程,如Wilson-Mikity综合征、新生儿肺炎或频繁发作的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等。因此,对於PDA伴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其他肺部疾患早产儿的处理,在过去几年中一直成为热烈争论的问题,其中特别是应用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的药理作用来关闭动脉导管,并且在严重PDA患儿中作为取代手术结扎的可能措施,已陆续有过报道。本文就此问题作进一步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及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将12例PDA、4例ASD于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视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复查TTE及X线检查。结果16例封堵器置入均获成功,成功率100%,术后24hTTE显示2例(12.5%)存在残余分流,分别于72h、1周后分流消失。随访6个月,TTE检查无残余分流,X线胸片示肺血流量减少。结论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及ASD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7.
经心导管堵闭哑型动脉导管未闭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  女 ,4岁半。 1年前患“川崎病” ,恢复期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动脉导管未闭 (PDA)。无症状 ,体检无心脏杂音 ,血压 110 / 80mmHg(1mmHg =0 133kPa) ,无周围血管体征。心电图示电轴 +94°;X线胸片示心胸比略大于 0 5 ,肺动脉段轻度隆起 ;超声心动图示各心腔和大血管大小正常 ,在肺动脉内探及PDA的Doppler信号。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压正常 ,Qp/Qs=1∶1 0 5。主动脉造影证实存在管形PDA ,其内径仅 1 3mm。以 5FJudkins导管从主动脉侧插入动脉导管 ,用引导钢丝交换 5F长鞘 ,植入 5cm五个圈控…  相似文献   

8.
9.
10.
肱内翻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的上肢骨骺发育畸形疾病.自1900年Riedinger[1]首次报道至今,国内已报道60多例[2-11],但关于此病伴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小指畸形等多部位先天畸形的病例尚无报道,我院诊治了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72例经心导管检查或手术证实有VSD、ASD、PDA及5例误诊者的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2DCFI)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2DCFI是诊断VSD、ASD、PDA的敏感方法,并能迅速显示心内分流的方向、位置及分流束宽度,在VSD及ASD的分型与手术对照上有较高的符合率,通过测量分流束宽度可作半定量诊断。同时分析漏诊及误诊原因,总结2DCFI在LVRAC、PDA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指出多个切面及节段性探查可避免漏诊,结合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清晰显示心脏解剖结构及追踪异常彩色血流起源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2.
动脉导管未闭手术合并乳糜胸的治疗李晓峰,李仲智,郭志和,陆进,高国庆乳糜胸是动脉导管未闭手术的一种少见合并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手术直接损伤胸导管或其分支。胸导管及其分支在解剖上常有较大的变异,而且婴幼儿胸导管纤细,一旦损伤不易发现。所以,术中发现有乳...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4岁.发现心脏杂音1a入院.查体:血压13.96/7.98kPa,体质量8kg,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IV/6级连续性机器样杂音,伴震颤.  相似文献   

14.
经导管弹簧圈堵闭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经导管弹簧圈堵闭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效果。方法1997年1月~10月堵闭治疗25例PDA患儿,年龄15~140岁,平均68±27岁;体重10~37kg,平均197±79kg。PDA最窄处直径13~28mm,PDA长度50~109mm;形态有短管型、长管型、漏斗型。采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3种弹簧圈堵闭PDA。结果成功率为100%,术后心血管造影显示,80%(20/25)患儿有极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小时彩超复查仅有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彩超复查无一例有残余分流。结论经导管弹簧圈堵闭小儿PDA,是较安全且创伤小的非开胸方法,适用于婴幼儿,特别是PDA最窄处直径在3mm以内的患儿  相似文献   

15.
一足月儿生后两天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证实动脉导管未闭后,口服消炎痛三剂,第九天再作彩超动脉导管已闭.  相似文献   

16.
动脉导管未闭的少见并发症3例华西医科大学附二院小儿心脏科(610041)金仲和,王泽蓉例1,女,12岁。于2岁时发现心杂音,近两年才有活动后气促及乏力.查体及3个无创性检查均符合动脉导管未闻(PDA)诊断,但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室假腱索及冠状动脉瘘。右心...  相似文献   

17.
一足月儿生后两天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证实动脉导管未闭后 ,口服消炎痛三剂 ,第九天再作彩超动脉导管已闭。动脉导管未闭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其发生率约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2 0 %左右 ,女性多于男性 ,约 2~ 3:1。患儿男 ,2天 ,足月顺产 ,出生体重380 0g ,生后查体心脏异常 ,故门诊就诊。体检 :患儿一般情况可 ,面色红润 ,无紫绀 ,呼吸平稳 ,胸骨左沿 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两肺呼吸音清 ,腹平软。彩超显示 :心脏大小及搏动未见异常 ,主动脉短轴主肺动脉长轴切面见降主动脉与主肺动脉间无回声通道相连 ,内径 4m…  相似文献   

18.
例1,女,2岁6个月,因发热、咳嗽5d入院。既往无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活动如正常儿童,但常见患儿手足发凉,体检:血压96/56mmHg,呼吸平稳,无发绀,口唇干红,咽充血,双肺可闻及干哕音,未闻及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未触及震颤,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P2)轻度亢进,肝脾不大,股动脉及桡动脉搏动正常。  相似文献   

19.
患儿,男,生后3h因“呻吟发绀2h余”入院,患儿系G1P1足月剖宫产,出生时Apgar评分10分,生后约10min出现呻吟、气促、口吐白沫、紫绀,给予吸氧,清理呼吸道后无明显好转,故转入我科。查体:神志清,反应欠佳,足月儿貌,呻吟、口吐白沫,全身皮肤紫绀,前囟平,吸气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哕音,心率132次/min,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明显杂音,腹平软,脐带已结扎,肝肋下1.0mm,脾肋下未及,觅食、吸吮、拥抱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未成熟儿的成活率有明显的提高,除机械通气的不断改善,以弥补肺发育的不成熟;静脉高营养以暂代胃肠道的功能外,及时关闭未成熟儿的动脉导管亦为成活率提高的重要关键。动脉导管在胎内为肺动脉与主动脉之间的一条重要通道;胎儿因肺无呼吸作用,右室入肺动脉的血流大多通过动脉导管的短路直接入降主动脉,经脐动脉在胎盘进行气体交换。出生后经肺呼吸血氧提高,动脉导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