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2.
3.
甲状腺结核1例报告刘西林,耿少卿莱芜钢铁总厂医院病理科关键词结核,甲状腺/病理甲状腺结核很少见,我们于1993年5月24日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4岁。因颈前包块3年余以甲状腺肿瘤入院。该患3年前无意中发现颈前有一花生米大小的包块... 相似文献
4.
外阴结核在临床上非常少见 ,多发于阴唇和前庭黏膜 ,病情发展缓慢 ,自觉症状轻微 ,易被忽视 ,常在全身检查或妇科普查时被发现。发病年龄一般在性成熟期及生育年龄 ,4 0岁以上发病率显著降低。我院门诊发现 1例绝经后外阴结核患者 ,经抗结核治疗后痊愈。现报道如下。1 病例摘要陈某 ,5 4岁 ,农民。 1 6岁月经初潮 ,周期正常 ,量中等 ,无痛经 ,已绝经 2年。足月分娩 4次 ,末次分娩于 1 6年前。 1 7年前有咯血史。平时体质较弱 ,爱人无结核病史。于 2 0 0 1 - 1 0 - 0 2 ,因阴道有间歇性少量棕黑色分泌物 5个月 ,伴排尿后外阴疼痛 1 0d ,经当… 相似文献
6.
7.
8.
9.
樊克文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5,(1)
患者衡某某,男,21岁,住院号73217。因右膝部外伤后疼痛18个月,于1982年6月19日入院。 80年底不慎摔倒,引起右膝部疼痛,当时诊断为“韧带损伤”,经保守治疗无效。两周后疼痛加重,并于半年前发现右膝下“囊性包块”,如小指末节大小。经局封、理疗等均无好转。无咳嗽、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和体征。否认结核病史。体检:无特殊阳性体征。右下肢轻度肌萎缩,右膝关节活动障碍,伸屈在125°~160°范围 相似文献
10.
<正>阑尾结核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其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术前容易误诊为急慢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及回盲部炎症、肿瘤等,大多数病例需要通过术后病理检查才能确诊。2013年5月25日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阑尾结核1例,现对其临床诊治过程进行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4岁,因"右下腹胀痛6个月余"于2013年5月25日入本院治疗。患者6个月前进食后出现阵发性右下腹胀痛,排气后缓解,无恶心呕 相似文献
11.
13.
14.
任黛玉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3,(2)
患者,女性,34岁。1年来因右眼“虹膜睫状体炎”在外院多次激素治疗。入院时右眼视力眼前手动,睫状充血,房水混浊,羊脂状角膜后沉淀物,晶体后囊及玻璃体混浊。继续激素治疗及青、链霉素注 相似文献
15.
<正>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0岁,以右下腹痛1个月,加重3天为主诉入院,恶心,未吐,无腹泻,无咽痛,发热,测体温38℃。查体:体温38℃,血压16.0/9.7kPa,面色暗黄,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5次/min,胸片是肺结核及右上肺不张,血常规示白细胞12.O×10~9/L,中性90%,尿常规正常,既往半年前,患者自觉乏力,盗汗,未经诊治。目前诊断:①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②肺结核。 治疗:急性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增粗,圆锥形,基底部直径2.5cm,与盲肠分界不清,系膜肿胀, 相似文献
16.
<正>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30岁。因发现颈部增粗2月余于2003年7月25日入院。无多饮多食、怕热多汗、心悸胸闷、呼吸及吞咽困难,无畏寒发热、乏力、盗汗、消瘦及长期低热等。4年前曾患“淋巴结结核”,在当地治疗后好转。入院查体:T36.6℃,P70/min,BP16.49/9.31kPa,双侧颈部对称性稍肿大,双侧甲状腺均如拇指头大小,可扪及结节样突起,表面光滑、包膜完整、活动好、无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WBC6.5×109/L,RBC4.47×1012/L,HGB110g/L,FT3及S-TSH均正常,FT4略低。B超示: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瘤样变?胸部X线片:两肺及心膈未见明确异常。术前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在颈丛麻醉下行双侧甲状腺 相似文献
17.
<正> 患男,54岁,发现颈部包块10年,增大伴胀痛10d就诊。病后无发热、咳嗽、盗汗,否认结核病史。查体:T36.9℃,P88次/min,BP12/8kPa,一般情况好,左颈部淋巴结肿大,气管稍右移,甲状腺左叶可触及4cm×3cm圆形包块,质硬,活动度差,心肺(-)。B超:左侧甲状腺内后方可探及13.4mm×17.7mm及41.3mm×23.1mm两个混合性光团,周边为强光点回声,其后声影明显;提示:左叶甲状腺腺瘤并出血坏死。胸片正常。颈部正侧吸气位平片示:气管右移。C_5及C_7处显示软组织包块伴有广泛钙化,肿块约5cm×5cm大小。甲状腺扫描:左叶上极、中段冷结节;CEA300ng/L;入院诊断:甲状腺腺瘤伴出血。 相似文献
18.
19.
1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因反复发热3月余于1999年11月1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个月因1次淋雨受凉后发热,体温高达39.5 ℃,伴有白细胞升高。当地医院检查后诊断为扁桃体炎,用青霉素、先锋霉素Ⅵ及中药等治疗1月体温逐渐下降。以后2月常于劳累或工作紧张后出现发热,体温37~38℃,自觉无不适,休息后可自行退热。1999年11月9日参加单位体检发现脾肿大,脾内占位性病变,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入院后检查:体温36.5~37.5℃,双侧腹股沟可触及数粒黄豆或花生米大小淋巴结,其余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脾肋下2cm,质硬。我院B超示:肝左叶后方、胰体… 相似文献
20.
乙状结肠结核是罕见疾病,我院1984年收治1例,报告如下。男,7岁。因排粘液血便6个月于1984年7月24日入院。6个月来常觉上腹部不适,排便次数增多,开始每天3~4次,后来每天6~7次,均为粘液血便。排便时无腹痛和里急后重。无恶心、呕吐。当地以“肠道寄生虫病”和“肠息肉”治疗,未见好转。病后常有低热,体重减轻,小便无异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