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玲 《实用全科医学》2010,8(9):1162-1163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实习期间职业防护现状,探讨减少实习护生锐器伤的干预预防措施。方法对2007-2008年162名实习护生实习结束后进行锐器伤及职业防护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162名护生中,发生锐器伤的有113人次,发生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输液及注射结束拔针时、处置医疗废弃物时、手掰安瓿时和其他原因。2008年实习护生岗前医院感染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培训,护生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2007年的实习护生,培训组87名中锐器伤40人次,锐器伤发生率45.98%,未培训组75名中锐器伤73人次,锐器伤发生率9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高,锐器伤的发生与职业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意识淡漠,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密切相关,加强实习护生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规范操作行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和效果评价,是减少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的有效干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锐器损伤的现状,为开展锐器伤防范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及采取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100名实习护生锐器伤的发生率。结果100%实习护生发生过锐器伤,其中锐器伤以针刺伤占首位(58.67%);发生锐器伤的相关操作主要为开安瓿(35.56%)、处理废物(30.22%);发生锐器伤场所主要在治疗室(56.89%);锐器伤的发生率与实习时间成正比、与实习护生的学历无关,并且锐器伤后处理方法不规范。结论实习护生缺乏锐器伤的防护意识,要加强锐器伤防护知识的培训,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增强防护意识,同时要加大职业防护的管理.以减少锐器伤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朱英  潘静  王振丽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1):108-110
目的了解我校护生临床实习期间锐器伤发生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008~2010年我校临床实习的900名护生进行锐器伤情况的回顾性调查。结果52.64%的护生在实习中发生过锐器伤,其中65.03%发生于白班;发生锐器伤时85.75%的护生未戴手套;易发生环节有分离针头或输液器(13.14%),整理用物(19.60%),为病人注射或建立静脉通道(16.04%),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13.81%),拔针(11.58%)。结论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高,不规范操作是导致锐器伤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加强实习护生安全操作技能训练,让其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麦明霞  何碧红  袁雄海 《中外医疗》2009,28(36):126-126
目的通过分析实习护生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从而减少实习护生医疗锐器伤的发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对125名实习护生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25名实习护生绝大多数都发生过医疗锐器伤,他们所读到学校均未开设职业防护教育课程,实习期间也没接受过系统规范的防护指导。结论通过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加强锐器伤的监控管理,规范操作行为,可有效地防止医疗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护生锐器伤的发生与自我防护意识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在我院实习的护生随机抽取100名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锐器伤在护生中是比较普遍的,其中各种针剌伤占45.9%,安瓿玻璃割伤占41.8%,而用纱布包裹拆安瓿占25,6%,戴手套采血占14.3%,发生锐器伤后向老师汇报占15,3%。结论护生自我防护意识薄弱,护生自我防护意识与锐器伤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专护生在实验课中锐器伤的发生和自我防护情况,为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48名在校中专护生进行调查。结果56.02%的护生在实验课中发生锐器伤,仅有5.93%的护生在伤后得到正规有效的处理;所有护生均接受过自我防护相关教育,其中68.05%的护生知道如何正确处理锐器伤;认为实验室锐器伤不会造成经血液传播导致疾病感染的护生占44.81%,认为可能发生感染的占42.74%。结论护生实验课中锐器伤发生率高,对实验操作中的损伤不重视,防护意识弱,教师应加强实验操作的安全防护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对锐器伤的防护意识、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方法对宜川县医院2004-2008年参加工作和实习的医护人员共35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医护人员中发生锐器伤的人数为312(88.6%),共发生锐器伤1680次,受伤两次以上的占90.15%,锐器伤以注射器、输液器针头为主占69.85%(针刺伤的环节:拔针、加药、回套针帽、分离针头,操作后丢弃废物时等。),其次为手术时缝合针刺伤,占16.54%。发生锐器伤上报仅占10.56%。在有潜在血液接触操作中戴手套的仅占23.65%。结论医护人员防护意识淡薄、临床操作中的不良习惯等导致锐器伤发生率高。因此,加强“全面性防护”概念教育,并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有效降低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和伤害程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实习护生锐器伤后规范处理不依从性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应对措施.方法 采用方位布局和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内7所三级医院内的663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27份.结果 护生锐器伤发生率为61.56%,锐器伤后规范处理伤口者仅102人,占26.42%,上报者107人,占27.72%,查阅病历者91人,占23.58%,进行血液监测者31人,占8.03%,进行预防性处理者24人,占6.22%,复查或随访者18人,占4.66%,5人填写锐器伤登记表,占1.30%.结论 护生锐器伤发生率较高,但规范处理依从性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低年资护士的锐器伤的高危因素及防护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2年1月—2013年3月该院工作5年内的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175名低年资护士中80%发生过锐器伤,62.29%的护士表示在为患者进行可能接触到血液或体液的操作时从不戴手套;发生锐器伤的高危环节是掰安瓿、整理使用后的锐器、双手回套针帽、治疗后拔针、操作中未对准或戳穿;75%的护士锐器伤后能够正确处理伤口;污染锐器伤的60人中73.3%的护士在受伤时未戴手套,伤后仅23.33%上报。结论低年资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安全用具使用不足及上报意识差等是锐器伤的高危因素;加强对低年资护士职业防护及操作的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及操作能力,提高锐器伤管理意识,完善上报系统,能有效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门诊注射室实习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35名在门诊注射室实习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记录进行分析。结果:门诊注射室实习护士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为配药时发生的安瓿玻璃伤及注射拔针时发生的针刺伤,分别占百分比为54.29%和45.71%。结论:针对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减少锐器伤的发生,维护实习护生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锐器伤的危害及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对在手术室的112名实习护生采用问卷法对锐器伤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84.82%的实习护生有锐器伤的经历,112名护生在手术室实习过程中共发生锐器伤1117次。结论实习护生缺乏锐器伤相关的预防知识,锐器伤发生率高,医院应加强对实习护生进行锐器伤防护意识教育,加大职业防护管理,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中职护生在注射实验课上锐器伤的发生率、发生原因,有关职业防护概念的掌握程度及安全操作行为等情况.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我校2009 级中专护理专业1 班、2 班、9 班共223 名护生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223 名护生中184 人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82.5% ;被调查护生在注射实验课(共18 学时)中人均刺伤2.85 次;锐器伤的发生多以针刺伤和玻璃伤为主,其中67.4%的护生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回套针帽时被刺伤高达72.2%,刺伤后进行认真消毒处理的护生仅占50.1%.结论 中职护生注射实验课上锐器伤发生率高,护生自我防护意识差.因此,应加强中职护生护理安全与防护教育,使其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避免锐器伤的发生,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减少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河源市卫生学校二、三年级护生被锐器损伤的情况,分析不同学习阶段护生职业暴露差别,旨在为加强护生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393名本校二、三年级护生锐器损伤的发生率和防护行为,其中二年级护生为在校学习和医院见习学生,三年级护生为临床实习满10个月学生。结果:(1)损伤情况:52.68%的实习护生有锐器伤的经历,其中针刺损伤和安瓿玻璃割伤占首位;21.71%的二年级护生有锐器伤的经历,其中安瓿玻璃割伤占首位。(2)接受相关知识的教育情况:100%的护生认为相关教育必要或非常必要,而只有24.43%的护生表示受过相关内容培训。结论:我校护生总体防护意识不理想,缺乏锐器伤的相关防护知识。学校应积极开展护理职业防护教育,加强对护生护理职业防护意识的培养和技能培训,降低护生职业伤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医务人员锐器伤进行分析,探讨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2009年笔者所在医院54例锐器伤的登记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工龄低于5年的工作人员发生锐器伤所占比例最高,占87.1%;发生锐器伤人群中护士比例居首位,高达72.2%,其次是实习护生14.8%,医生9.3%;致锐器伤的操作环节以拔除针头时和输液结束拔除针头后处理过程中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4.8%和12.9%,其次是抽血和套回针帽发生率,分别为5.6%,手术缝合皮肤和处理医疗废物时发生率分别为3.7%.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健全锐器伤上报制度,定时跟踪随访,保障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发生的医务人员锐器伤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护人员4976名,发生锐器伤154例次,发生率为3.1%,其中护士是锐器伤发生的主要人群,发生率为11.5%(89/776)、构成比为57.8%(89/154);工龄在1~5年的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最高,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锐器伤发生率逐渐降低;食指是最常见的受伤部位,尤以右手食指为甚,占25.3%(39/154);锐器伤发生地点位居前三位的是病房内、手术室和检验科,发生率依次为57.79%、30.52%和5.19%;锐器伤主要发生时刻为手术操作与器械整理时、拔针或拔针后处理时、整理用毕锐器时,分别占25.32%、20.78%、19.48%;乙型肝炎病毒是锐器伤的主要阳性暴露源,然而仅有89例(占57.79%)暴露者既往曾接种过乙肝疫苗。结论:加强标准操作规程和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方案,是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实习中医院和科室两层级职业防护培训对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减少锐器伤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13年在我院实习的民族医学院校实习护生110名设为对照组,按照岗前培训安排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将2014年来我院实习的122名实习生设为观察组,岗前培训和科室实习培训中加强职业防护的内容。结果:2014年实习护生实习期间锐器伤明显少于2013年实习护生。结论:医院和科室两级职业防护的知识培训能减少护生的锐器伤的发生,能增强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提高职业暴露后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强化实训室管理及多元化职业防护教育对降低中职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级中职实习护生作为对照组,2017级中职实习护生作为干预组,根据调研结果为干预组制订强化实训室管理及多元化职业防护教育干预措施,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实习护生锐器伤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锐器伤发生率、锐器伤后上报率。结果 对照组和干预组锐器伤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实习护生强化实训室管理及多元化职业防护教育,有利于增强其职业防范意识,降低锐器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护士锐器伤现状,并进行分析,探讨防范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医院408名护士2009年1月-2010年12月锐器伤经历进行调查问卷,对锐器伤发生的原因、伤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79.41%的护士发生过锐器伤,其中87.04%的护士是被针刺伤,针刺伤多发生在拔针、抽血、分离针头操作中。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科室是外科,发生率为93.18%,其次是急诊科和妇产科,分别为92.59%、86.96%。防护具使用情况,平均得分为(54.5±14.8)分。伤后处理正确117人(36.11%)。受伤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占83.95%。结论:锐器伤的发生与工作环境、工作年限、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及防护用具的使用情况有关。应加强护士职业防护培训,提高护士标准化预防依从性,规范操作流程,改善工作环境,保障防护用具供应,以促进护士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医院感染管理科登记备案的锐器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锐器伤44例,其中护士32例,占72.73%;医师10例,占22.73%,其中手术室医师7例,占15.91%;其他人员2例,占4.55%.锐器伤的种类主要是注射器等针头刺伤及刀片划伤,42例,占95.45%.受伤部位主要集中在手指、手掌等部位.锐器伤的操作环节多为锐器物用后处置.结论护士及手术科室医师易发生职业暴露,主要原因是安全防护意识差、个人防护不到位、操作不规范以及医护配比不足所致.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加强自身防护、规范操作流程、完善报告制度、合理人员配置等措施,减少锐器伤的发生,切实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金银环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5):129-130
目的 了解护生在8个月临床实习期内的针刺伤发生率,刺伤原因、环节,自我防护意识,安全操作行为等,以引导护生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证护生身体健康.方法 采取回顾性问卷调查方法,对2008~2010年在我院实习的中专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护生中,有432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88.9%;护生人均刺伤3.5次,其中64.4%被污染针头刺伤,且主要发生在操作后回套针帽和整理用物时.另外,操作中戴手套者仅占34.1%,其中采血及输液时戴手套率极低,仅占2.1%;刺伤发生后向带教教师反映并进行处理者仅占10.2%.结论 护生防护意识淡薄、操作技术不熟练、不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致使针刺伤发生率极高.因此,在护生实习期间,学校与医院应对其进行全面性防护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