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心腔内超声的适用切面。方法应用AcuNav心腔内超声探头对9只实验犬进行心脏成像检查。结果探头分别在右房、房室环、右室内3个节段,以不同角度成像,可以完成对整个心脏的扫查获得相应心内结构。结论心腔内超声可以从多角度高质量成像,且成像安全,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3.
我们自制了16个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金属支架模型,置入人造血管腔中,并采用高体正常血管8条(犬腹主动脉4条,人冠状动脉4条)进行经血管腔内超声显像(IVUS)的体元模型三维重建(3DR)研究。结果显示,该技术能真实地再现支架在管腔内的形态、支架与管壁之间的间隙及离体正常血管的管腔及管壁形态,经提取后重建的支架模型与实物非常相似。经3DR测得的支架及血管腔内径与实测值均高度相关(r分别为0.96和0.99,p<0.001)。支架与管壁之间空隙的3DR测值与实测值也高度相关(r=0.97,p<r.0.01)。  相似文献   

4.
血管腔内超声显象(IVUl)是将超声探头置于血管腔内诊断血管病变的新方法。本研究应用该技术于人体主动脉和腔静脉,开辟了超声诊断血管病变的新途径和新视野。对今后开展人体IVUI检查,建立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动脉血管腔内超声显像的三维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声诊断动脉血管病变日益广泛。血管腔内显象技术的应用,可从二维血管腔成像成为三维(立体)显示。为了能更好显示动脉血管的三维形态,我们建立了血管腔内超声显象的计算机三维重建系统。通过计算机三维重建表面提取法,依次标出每个切面中冠状动脉的内膜面和外膜面,最后得到其数字化了的三维图像。结果显示,经计算机三维重建的50个正常人离体右冠状动脉血管腔内超声切面,其形态和实际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6.
血管腔内超声显像三维重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腔内超声显像三维重建术能够直观地显示血管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空间结构,提供二维图像所不能得到的信息。本文用表面提取法成功地对7根正常根人离体血管标本进行腔内超声显像和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支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模拟血管腔内超声显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腔内超声显象(Intravasculor Ultra-sound Imaging,简称IVUI)是无创性超声技术和有创性心导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诊断方法。本法通过心导管将高分辨力的超声换能器置入血管腔内进行探测,可为临床医生提供血管的形状、内径、面积、周长、管壁厚度等重要资料,对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可能优于习用的有创性血管造影。本文报告应用这种新技术在模拟血管内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腔内超声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比较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下粥样斑块的特征。方法  2 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 (IRA)在成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即刻行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 ,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定量和定性比较。结果 ①在PTCA部位 ,平均面积狭窄 5 0 %~ 70 % ,斑块横截面积是血管横截面积的 (5 0± 18) % ;②冠状动脉内超声下病变的近端和远端粥样硬化发生率为 70 % ,而冠状动脉造影下上述部位的病变率仅 30 % (P =0 .0 0 1) ;③ 6 9%的斑块属于软斑块 ,硬斑块占 31% ,但是其斑块面积却大于前者 [(5 0± 16 ) %vs (39± 19) % ,P =0 .0 1] ;④PTCA部位所有近端与远端参考段血管腔内斑块面积与血管横截面积之间相关性良好 (r =0 .49,P =0 .0 0 0 1) ,病变段血管腔内斑块面积与血管截面积之间相关性良好 (r =0 .49,P =0 .0 0 3)。结论 冠状动脉内超声下梗死部位斑块负荷极重 ,同时病变的近远端存在广泛性粥样硬化和代偿性扩张  相似文献   

11.
输尿管腔内微型探头导管超声切面显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输尿管腔内超声切面显像特点。方法 使用探头频率10MHz、外径8F导管超声挪查24例输尿管。应用利尿法充盈输尿管,采用扫查推进法和撤退法系列切面观察输尿管及其周围结构。结果 正常输尿管管壁具有一定的回声强度、厚度、层次等特点。下腔静脉,腹主动脉,性腺血管、髂血管、腰大肌,肠袢等管外结构清晰可见,这些结构可作为输尿管方位定位和分段的依据。结论 正常输尿管腔内导管超声切面显像将为输尿管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超声在辅助弹簧圈关闭动脉导管来闭术、主动脉缩窄扩张术及检查大血管转位Fontan术后窦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在血管腔内超声辅助下进行弹簧圈关闭术。1例主动脉缩窄患者在血管腔内超声辅助下行球囊扩张术。应用血管腔内超声判断1例大血管转位Fontan术后窦道内是否存在血栓。结果:所有患者都成功地进行了血管腔内超声检查,无1例发生并发症。(1)血管腔内超声显示动脉导管为一单层中等回声的管状结构,管壁厚度均匀。血管腔内超声测量的平均动脉导管最小内径为3.08±0.71mm(2.11~5.61mm),8例患者的弹簧圈关闭术成功,1例患者因动脉导管直径太大(5.61mm)而未能成功。术后随访未发现残余分流、弹簧圈移位以及主动脉或肺动脉阻塞。(2)血管腔内超声显示主动脉管壁为3层结构,内卅膜回声较强,中层回声低,缩窄处位于降主动脉,最小内径为5.51mm,扩张后内径增大至8.23mm。(3)血管腔内超声显示Fontan术后窦道管壁为回声较强的单层结构,最小内径为18.1mm,最大内径为20.9mm。窦道内未发现血栓。结论:血管腔内超声能够安全有效地检查婴幼儿动脉导管末闭、主动脉缩窄及大血管转位Fontan术后窦道,为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提供了重要信息,是血管造影和超声  相似文献   

13.
近十余年来,二维超声心动图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关于二维超声心动图各个切面正常值及其相关因素的大样本报告仅一篇,且系北美的研究。本研究为证实中国成人与欧美成人二维超声的正常值是否一致,并探讨体重,体表面积、年龄对正常值的影响规律,对104例健康成年人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研究,测定了心脏在各个切面的34项数据,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腔内超声)endosonography)在基础理论、仪器设备及临床应用方面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其在国内的应用也日益普及.为了加强对我国腔内超声临床应用研究现状的了解,本期特组织此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胎儿三血管切面(3VV)及三血管气管切面(3VT)的各种异常超声表现并绘制成模式图,提高超声医生对异常3VV及3VT的识别能力。方法将本院9年多的胎儿心脏超声检出的、并经病理解剖或产后手术证实的各种心脏异常的典型病例,用模式图的形式绘制出其在3VV及3VT上的典型特征,直观地展现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特征。结果共绘制出26组76种3VV及3VT的异常表现模式图。结论 3VV及3VT异常模式图的绘制对提高胎儿心脏畸形的认识有帮助,为诊断更为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斑块血管内超声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明确不稳定斑块的血管内超声 (IVUS)影像学特点。方法  2 7只雄性新西兰纯种兔随机分成A组 (17只 )与B组 (10只 ) ,A组用球囊损伤腹主动脉 高脂喂养 10周 ,B组仅给予高脂喂养 10周。于 8周末将A组在腹主动脉斑块形成处转染携带人野生型 p5 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于 10周末 ,两组实验兔分别给予中国斑点蝰蛇毒和组胺药物触发斑块破裂。应用IVUS分别测量、比较斑块破裂前的腹主动脉同一血管段中多个病变部位及其参考部位的IVUS指标 ,明确不稳定斑块的IVUS影像学特点。结果 破裂与未破裂斑块的参考部位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 (EEMA)、管腔面积、斑块面积及管腔面积狭窄率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与未破裂斑块相比较 ,破裂斑块具有较大的偏心性 (P <0 .0 0 1) ,EEMA、斑块面积及管腔面积狭窄率明显大于前者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0 1)。破裂斑块呈现明显的正性重构 ,而稳定斑块主要表现为负性重构。结论 IVUS应用于已建立的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动物模型上 ,能够准确地识别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 ,本研究为临床早期发现不稳定斑块并预测斑块破裂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彭健  蒲岷 《华西医学》1993,8(1):111-113
血管腔内超声显像(Intravascular UItrasound Imaging IUI)是超声与心导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导管介入性超声检查技术。国外已于近年来试用于临床。由于它可直接显示血管内膜、管壁结构及壁外的情况,故对观察血管内病变,指导并评价各种介入性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是近年来临床诊断血管病变的新诊断手段之一。它将超声探头置于血管腔内,不仅可观察动脉管腔的大小、管壁的组成和形态结构.且可观察其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变化:不仅可对病变行定性分析。还可进行精确测量分析,这是离体的组织学检查等其他检查手段所无法相比的,因此。血管内超声有“活体组织学”检查之称。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IVUS对血管疾病,特别在冠脉疾病的诊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对该技术及其在临床上的主要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中晚孕期胎儿在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和三血管切面测量主动脉与肺动脉内径获得参数之间的关系与差异,探讨大动脉定量评估的最佳测量方法。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常规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孕周24~30周的980名孕妇,行胎儿生长指标测量。分别于左、右室流出道切面测量胎儿主动脉内径(AO)、肺动脉内径(PA),三血管切面测量主动脉内径(AO′),肺动脉内径(PA′)。在标准四腔心切面于心室舒张末期分别测量左心室横径(LVW)、左心室纵径(LVL)、右心室横径(RVW)、右心室纵径(RVL)。比较不同切面测量获得的主动脉内径(AO与AO′)、主肺动脉内径(PA与PA′)、大动脉内径比值(AO/PA与AO′/PA′)。分析上述各变量间的规律性,各变量与心室径线间的相关性。对两种不同切面测量大动脉内径所获得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流出道切面和三血管切面测得的AO、PA、AO′、PA′均与孕周呈线性正相关(r=0.858、0.821、0.803、0.070,P<0.01),AO/PA、AO′/PA′与孕周无相关性(P>0.05)。(2)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尺度图像质量评价Transformer网络(MUSIQ)对超声心动图质量智能评分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的457例受检者的心尖四腔心切面动态图像(共70 181帧)。由2位高年资专科医师根据图像切面质量,将图像标注为0分(极差)~5(优秀)分,所有图像按照8∶1∶1的方式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然后采用MUSIQ模型进行网络训练和验证,并选取在验证集上综合性能表现最好的模型作为最终模型。将测试集中MUSIQ模型预测分数与专业医师所标注的分数进行比较,以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对模型的诊断性能进行评价。 结果模型预测结果在0~5分的精确率平均为0.941,召回率平均为0.941;F1分数平均为0.941,均处于较高值范围。同时,当图像大小为600×800时模型在GPU上的单帧推理时间为18 ms,满足实时部署要求。 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MUSIQ网络对心尖四腔心切面图像质量智能评分结果与超声医师人工打分结果一致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同时由于该方法对心尖四腔心切面没有做任何前置假设,原理上可以推广到任何标准超声切面,有利于实现超声图像质量智能化评估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