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淋巴转移规律探讨食管癌合理根治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6年9月至1990年6月,按日本“食管癌规约”中食管分段,淋巴结分组、分站对175例胸段 Eca行切除合并淋巴结清除术.全组淋巴结转移(LNM)率 57.7%,颈、胸、腹分别为10.9%、40.6%、32.6%.LNM程度与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呈正相关.胸上段 Eca主要转移到上纵隔和下颈部;胸中段可有颈胸腹LNM;胸下段腹部较胸部LNM率为高.Eca合理根治术应行食管大部切除,颈部食管吻合,颈胸腹三领域淋巴结清除术.Eca病变部位不同其LN清除范围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erbB-2蛋白及细胞角蛋白(CK19)在乳腺癌微转移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01年~2008年间手术切除的腋窝淋巴结阴性(ANN)乳腺癌石蜡标本60例淋巴结微转移(LNM),运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C-erbB-2蛋白及腋窝淋巴结细胞角蛋白(CK19)检测,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生存率并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在ANN乳腺癌患者中,C-erbB-2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LNM)密切相关,且C-erbB-2的表达强度与LNM率呈显著正相关.肿瘤大小(T)、组织分化程度与LNM率有显著相关,雌激素受体与LNM率无相关性.LNM与ANN乳腺癌患者的术后5年、10年无病生存率及死亡率有显著相关性.LNM阳性组其术后5年、10无病生存率明显低于LNM阴性组,其术后死亡率明显高于LNM阴性组.结论:C-erbB-2的阳性表达可作为判断ANN乳腺癌预后的临床病理指标,C-erbB-2的较强表达,预示着腋窝淋巴结有微转移的倾向,对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降低复发率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Ⅰ期乳腺癌患者淋巴结、骨髓微小转移癌 (LNM、BMM )与临床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 分别以抗上皮细胞膜单克隆抗体为探针 ,对 5 2例Ⅰ期乳癌中LNM ,BMM进行研究。结果 分别有 2 3%( 12 / 5 2 ) ,19.2 %( 10 / 5 2 )病例伴有LNM、BMM。在低分化乳癌组中 ,LNM( 4 5 .0 %,9/ 2 0 )或BMM( 35 .0 %,7/ 2 0 )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 ( 9.3%,3/32 ;9.3%,3/ 32 ) (P <0 .0 1;<0 .0 5 )。在LNM阳性组中 ,BMM阳性率 ( 5 8.3%,7/ 12 )明显高于阴性组 ( 7.5 %,3/ 40 ) (P <0 .0 1)。结论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大大提高乳癌微小转移检出率 ,乳癌淋巴道 ,血道转移可同时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T3、T4期)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LNM)规律,为喉癌放疗颈部靶区勾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局部晚期喉癌患者,所有患者至少行双颈Ⅱ-Ⅳ区淋巴结清扫,计算颈部各区LNM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NM相关因素。结果 共272例患者纳入研究,全组患者LNM率为57.1%(156/272)。根据原发病变部位分3个组:A组(72例),原发灶局限于一侧;B组(86例),原发灶主体偏于一侧但侵犯过中线;C组(114例),原发灶为巨大或中央型病变。各组不同颈部分区LNM率:A组同侧颈部Ⅱ区36.3%、Ⅲ区26.4%、Ⅳ区6.9%,对侧分别为13.9%、8.3%、1.4%;B组:同侧颈部Ⅱ区41.9%、Ⅲ区29.1%、Ⅳ区11.6%,对侧分别为18.6%、14.0%、1.2%;C组:左侧Ⅱ区24.6%、Ⅲ区 23.7%、Ⅳ区2.6%,右侧分别为21.9%、26.3%、6.1%。局限单侧(A组)与中线受侵(B、C组)双侧LNM率相近(15.3%、25.0%,P=0.093)。同侧Ⅲ区是否转移和临床淋巴结分期与对侧颈是否LNM相关(OR=2.929,95%CI为1.041~8.245,P=0.042)和OR=0.082,95%CI为0.018~0.373,P=0.001)。同侧Ⅱ区、Ⅲ区转移是同侧Ⅳ区转移的危险因素(P=0.043、0.009)。结论 双侧颈部Ⅱ、Ⅲ区是高危LNM区,Ⅳ、Ⅴ区转移较少见;同侧Ⅱ、Ⅲ区转移是同侧Ⅳ区及对侧颈LNM的相关因素,cN0期患者少见对侧颈LNM。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T3、T4期)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LNM)规律,为喉癌放疗颈部靶区勾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局部晚期喉癌患者,所有患者至少行双颈Ⅱ-Ⅳ区淋巴结清扫,计算颈部各区LNM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NM相关因素。结果 共272例患者纳入研究,全组患者LNM率为57.1%(156/272)。根据原发病变部位分3个组:A组(72例),原发灶局限于一侧;B组(86例),原发灶主体偏于一侧但侵犯过中线;C组(114例),原发灶为巨大或中央型病变。各组不同颈部分区LNM率:A组同侧颈部Ⅱ区36.3%、Ⅲ区26.4%、Ⅳ区6.9%,对侧分别为13.9%、8.3%、1.4%;B组:同侧颈部Ⅱ区41.9%、Ⅲ区29.1%、Ⅳ区11.6%,对侧分别为18.6%、14.0%、1.2%;C组:左侧Ⅱ区24.6%、Ⅲ区 23.7%、Ⅳ区2.6%,右侧分别为21.9%、26.3%、6.1%。局限单侧(A组)与中线受侵(B、C组)双侧LNM率相近(15.3%、25.0%,P=0.093)。同侧Ⅲ区是否转移和临床淋巴结分期与对侧颈是否LNM相关(OR=2.929,95%CI为1.041~8.245,P=0.042)和OR=0.082,95%CI为0.018~0.373,P=0.001)。同侧Ⅱ区、Ⅲ区转移是同侧Ⅳ区转移的危险因素(P=0.043、0.009)。结论 双侧颈部Ⅱ、Ⅲ区是高危LNM区,Ⅳ、Ⅴ区转移较少见;同侧Ⅱ、Ⅲ区转移是同侧Ⅳ区及对侧颈LNM的相关因素,cN0期患者少见对侧颈LNM。  相似文献   

6.
1146例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和淋巴结转移数的临床意义。方法:以1146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单纯手术切除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Spearnam相关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全组1146例食管癌中淋巴结转移380例(转移率33.2%);共清除淋巴结4270个,其中转移807个(转移度18.9%)。肿瘤侵及深度为Tis、T1、T2、T3和T4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20.0%、25.7%、37.3%和50.0%(P<0.001)。肿瘤长度为<3.0、3~5.0、5.1~7.0cm和>7.0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8%、29.6%、37.3%和46.8%(P<0.001)。细胞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和低分化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2.4%和48.2%(P=0.014)。以上3种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均有统计学差异。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病理形态分型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数为0、1和≥2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9.79%、33.38%和9.35%;三组间的的生存率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肿瘤侵及深度、肿瘤长度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能够反映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14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5例,女50例;中位年龄57岁;术前肿瘤位于胸上段10例,胸中段126例,胸下段9例;肿瘤中位长度4.0 cm(2.0~12.0cm).术后病理鳞癌136例,腺癌6例,小细胞癌3例;残端阴性134例,阳性11例.术后TNM分期Ⅰ期4例,Ⅱa期66例,Ⅱ b期27例,Ⅲ期45例,Ⅳ期3例.确诊术后淋巴结转移中位时间12个月(1~121个月),纵隔淋巴结转移115例,纵隔伴锁上淋巴结转移30例.转移淋巴结长径中位长度5cm(1.0~10.7cm).其中≤5cm 92例,>5cm 53例.常规放疗47例,三维适形放疗67例,前程常规加后程适形放疗31例.合并化疗72例,单纯放疗73例.结果:145例患者放疗结束后总有效率(CR+PR)78.6%;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7.1%、20.5%、13.2%.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肿瘤部位、术后分期、术后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时间及术后纵隔转移淋巴结长径对预后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术后病理、术后残端阳性、合并锁上淋巴结转移、放疗方式、放疗剂量及化疗对预后无关.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分期、术后纵隔转移淋巴结长径为独立预后影响因子(P<0.05).放疗后1级放射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6.6%(24/145),2级反应发生率为51.0%(74/145),3级反应发生率为32.4%(47/145).结论:食管癌术后临床分期较早的患者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行放射治疗的预后较好,而纵隔转移淋巴结长径较短者放射治疗后的预后优于较长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新辅助化疗+手术+放疗治疗初诊为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9-2013年肿瘤医院收治的6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全部患者均经初诊病理结果确诊为乳腺癌,且经病理或影像学检查证实为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及其他第二原发癌,完整接受术前化疗+手术+术后放疗方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及锁骨上淋巴结复发(SCFR)率,Logrank法检验差异。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66个月(6~137个月)。65例患者中5例患者治疗后锁骨上淋巴结复发。全组患者5年SCFR、OS、PFS率分别为9%、72%、50%。术前化疗后锁骨上淋巴结完全缓解是影响OS因素,是否完全缓解患者5年OS率分别为81%和54%(P=0.035)。初诊锁骨上淋巴结大小 (短径≤1 cm、>1 cm)为5年SCFR(分别为0%、21%,P=0.037)和5年OS(分别为86%、56%,P=0.001)的高危因素。结论 对于初诊为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完整接受术前化疗+手术+术后放疗方案治疗后的OS率较高,锁骨上区放疗可获得良好的肿瘤局部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发生淋巴结转移(LNM)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35例行甲状腺切除术且病理证实为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PTMC患者中有和无淋巴结转移、不同转移区域、不同肿瘤直径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PTMC合并淋巴结转移组192例(35.89%),非淋巴结转移组343例(64.11%),两组比较,淋巴结转移组年龄<55岁、男性、癌灶多发、双侧分布、直径>0.5 cm、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T)、中/高危复发危险分层比例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组147例(76.56%),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组45例(23.44%),与CLNM组比较:LLNM组癌灶多发、双侧分布、合并HT比例升高,BRAF基因突变率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直径≤0.5 cm组187例(34.95%),直径>0.5 cm组348例(65.05%),与直径≤0.5 cm组比较:直径>0.5 cm组癌灶多发、双侧分布、合并LNM、包膜外侵犯、中/高危复发危险分层比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男性、癌灶多发、直径>0.5 cm、合并HT是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55岁、男性、癌灶多发、直径>0.5 cm、合并HT是PTM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颈部淋巴结转移增加PTMC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0.
刘云琴  钱立庭  程广源 《癌症进展》2007,5(3):298-300,297
目的 评价食管癌的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长期生存结果和失败原因.方法 1997年6月~2000年9月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82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癌.所有病例先予常规分割放疗每日DT200cGy,每周5次,DT4000 cGy/4周,接着后程加速超分割缩野放疗,每次DT150 cGy,每日两次,间隔6小时,DT3000 cGy/2周.放疗总量DT7000cGy/40次/6周.结果 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34%和21%;1、3、5年局控率分别为72%、57%和54%.在82例病例中,死亡66例,26例(39%)局部失败,21例(32%)为远处转移,8例(12%)淋巴结转移,6例(9%)局部失败 远处转移,5例(8%)因并发症死亡.结论 食管癌的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生存率、局控率较常规分割治疗有所提高,但防治远处转移、区域淋巴结转移及减少放射反应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Zhang Q  Lai FY  Guo ZM  Zeng ZY  Song M  Yu WB  Yang CS 《癌症》2007,26(10):1138-1142
背景与目的:声门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不高,颈部处理尚无统一认识.本研究探讨声门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92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333例声门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颈淋巴结转移情况、预后及颈部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总的颈淋巴结转移率9.61%(32/333),隐性淋巴结转移率6.23%(20/321).绝大多数转移淋巴结位于同侧Ⅱ、Ⅲ、Ⅳ区(28/32).病理分化级别与总的淋巴结转移率(P=0.092)及隐性淋巴结转移率(P=0.067)无明显相关性.总的淋巴结转移率(P=0.002)及隐性淋巴结转移率(P=0.015)随T分期升高而增高.cN0患者颈选择性放疗对隐性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无显著性(P=0.363).初治cN 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25%、46;67%)预后差于初治cN0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70%、85.37%)(P<0.001);初治cN0组中出现隐性淋巴结转移的预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18%、63.31%)差于未出现隐性淋巴结转移(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00%、85.55%):初治cN 组有淋巴结转移的预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41.67%、16.67%)差于初治cNO组中出现隐性淋巴结转移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18%、63.31%)(P=0.004).结论:声门型喉癌绝大多数转移淋巴结位于同侧Ⅱ、Ⅲ、Ⅳ区,最多位于同侧Ⅱ区;声门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影响淋巴结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放疗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80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N_1~N_2期NSCLC患者,其中267例患者接受了术后化疗,121例接受了术后放疗.根据N分期、原发肿瘤最大径及淋巴结转移度(阳性淋巴结个数占清扫淋巴结总数的百分率)分别分组,分析术后放疗在各组中的应用价值.观察终点为局部无复发生存率(LRFS)及总生存率(OS).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分析各临床因素对术后放疗疗效的影响.结果 对于N_2期患者,术后放疗能改善总生存率,淋巴结转移度及原发肿瘤大小均对术后放疗价值有明显影响.根据淋巴结转移度及原发肿瘤直径将N_2期病例分为以下三组:第一组肿瘤直径≤3 cm并且淋巴结转移度≤33%,第二组符合下列条件中一项:肿瘤直径>3 cm或淋巴结转移度>33%,第三组肿瘤直径>3 cm并且淋巴结转移度>33%.三组患者接受术后放疗和未接受术后放疗的5年LRFS分别为55%和60%(χ~2=0.03,P=0.869),42%和50%(χ~2=0.31,P=0.547),62%和52%(χ~2=4.25,P=0.036);5年0s分别为22%和50%(χ~2=1.65,P=0.199),26%和22%(χ~2=0.13,P=0.786),42%和16%(χ~2=15.33,P=0.000).结论 原发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度明显影响NSCLC术后放疗疗效,对肿瘤直径>3 cm且淋巴结转移度>33%的N_2期NSCLC,加用术后放疗能提高患者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的手术疗效及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1987年6月至2007年12月间,对1690例中下段及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采用Ivor-Lewis术式和Akiyama术式进行现代淋巴结清扫治疗,总结胸腹二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术后1、3、5和10年的生存率.结果 全组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713例,转移率为42.2%(713/1690).胸部淋巴结转移665例,占39.3%(665/1690),其中有胸顶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349例,占20.7%;后上纵隔淋巴结转移444例,占26.3%;下纵隔淋巴结转移307例,占18.2%.腹部淋巴结转移339例,占20.1%.全组患者术后有278例发生312例次各种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4%(278/1690),其中以肺部并发症为主,共136例次,占43.6%.全组患者的手术死亡率为0.2%.全组患者术后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2%(1388/1574)、63.5%(868/1367)、54.8%(705/1287)和30.8%(232/754).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6.2%(448/588),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6.8%(257/699).结论 食管癌切除采用Ivor-Lewis和Akiyama术式可良好地显露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彻底,特别是对后上纵隔喉返神经旁、右胸顶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的清扫尤为便利.对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施行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十分必要,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食管粘膜癌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彤  侯宁 《实用癌症杂志》2000,15(2):162-163
目的 探讨食管粘膜癌 (MEC )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2 4例MEC的临床及病理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MEC的 3 ,5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87.5 %( 2 1/ 2 4) ,83 .3 %( 10 / 12 )和 85 .7%( 6/ 7)。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管受累只发生在癌肿侵及固有膜或粘膜肌层者 ,其发生率均为 4.2 %( 1/ 2 4) ,MEC伴有淋巴结转移者的 3年生存率为零 ( 0 / 2 )。结论 MEC的预后与早期胃癌相似 ,伴有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Ⅱ期乳腺癌外科手术的远期疗效。方法:我院自1973年1月到1983年12月共手术治疗765例Ⅱ期乳腺癌,占经治可手术女性乳腺癌2665例的28.7%。其中肿瘤≤2cm者(T1N1b)50例,2.1~3cm者362例,3.1~4cm者238例,4.1~5cm者115例。行扩大根治术仅2例,传统根治术434例,改良根治术280例和全乳切除术49例。按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以及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临床为N0者病理检查31%见淋巴结转移,T1N1b者59.2%阳性,T2N1者56.9%阳性。本组病例的3年复发率为4.2%;5年生存率、健在率分别为77.4%及70.0%;10年生存率、健在率分别为62.4%及60.2%。其中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型癌及浸润性非特殊型癌3年复发率分别为0%、2.1%、2.0%及4.8%;5年生存率和5年健在率分别为93.3%、90.0%,80.9%、78.7%,86.0%、82.0%及75.6%、67.4%;10年生存率和10年健在率分别为89.7%、89.7%,75.6%、75.6%,78.0%、72.0%及58.8%、56.7%。原发癌≤2cm(T1N1b)、2.1~3cm、3.1~4cm及4.1~5cm者的3年复发率分别为10.0%、2.8%、4.3%及6.3%;5年生存率和5年健在率分别为60.0%、50.0%,82.1%、74.4%,75.4%、68.5%及74.5%、68.2%;10年生存率和10年健在率分别为46.9%、42.9%,68.3%、66.0%,57.1%、54.9%及61.7%、60.7%。结论:Ⅱ期乳腺癌治疗结果与术式无明显相关,降低3年复发率,提高5年、10年生存率、健在率的关键是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6.
朱小东  王安宇 《癌症》1992,11(4):302-304
作者对本院1985年12月至1988年8月首次治疗前的196例鼻咽癌临床及CT扫描发现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灶≥3cm者,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受侵率分别为65.42%(70/017)及62.62%(67/017),但颈部淋巴结转移灶<3cm者,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受侵率仅为15.63%(5/32)及12.5%(4/32),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受侵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4.27%(75/89)及84.52%(71/84)。4例后组颅神经受累者全部有咽旁间隙受累,其它颅神经受累者咽旁间隙受侵者仅为35.71%(10/28)。我们的资料表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与颈动脉鞘关系密切,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能是原发灶直接侵犯颈动脉鞘后产生的。在缺少CT扫描的情况下,根据颈部淋巴结大小,我们提出鼻咽癌放疗设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胰腺癌根治切除术后远期疗效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癌根治切除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同顾性分析184例行根治切除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率多因素分析.结果 184例患者总的1、3和5年牛存率分别为61.7%、29.0%和14.3%.肿瘤直径<3 cm者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8.0%、38.4%和25.7%,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 cm者(52.8%、22.7%和7.2%,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7.6%、30.5%和17.4%,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37.1%、20.6%和0,P<0.05);I期患者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5.2%、47.4%和23.7%,II期患者的1、3和5年牛存率分别为68.2%、36.3%和21.8%,均明显高于Ⅲ期和Ⅳ期患者(均P<0.05).Cox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远期疗效的独立因素(P<0.05和P<0.01).结论 提高胰腺痛患者远期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以及对患者进行根治性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前放疗后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31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前放疗患者资料,要求有详细临床、病理、放疗和手术记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6.5%,随访满3、5年者分别为123、86例。放疗后原发部位无肿瘤(106例)与有肿瘤(205例)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43.2%、23.2%(χ2=11.53,P=0.001。129例原发部位有肿瘤但无淋巴结转移的T1+T2、T3、T4期 5年生存率分别为42%、30%、16%(χ2=20.20,P=0.000)。211例无淋巴结转移与 95例淋巴结转移 1~3、≥4个的生存率分别为38.3%(5年)与13%(5年)、14%(3年,5年为0)(χ2=42.13,P=0.000)。多因素分析先显示术前放疗后局部有无肿瘤残存、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状态、淋巴结转移个数以及性别是影响预后的因素(χ2=32.20、36.33、18.24、4.60、6.21,P=0.000、0.000、0.000、0.032、0.013)。结论 食管癌术前放疗后病理T、N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个数能预测其预后,是其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9.
1 146例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和淋巴结转移数的临床意义.方法以1 146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单纯手术切除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Spearnam相关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全组1 146例食管癌中淋巴结转移380例(转移率33.2%);共清除淋巴结4 270个,其中转移807个(转移度18.9%).肿瘤侵及深度为Tis、T1、T2、T3和T4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20.0%、25.7%、37.3%和50.0%(P<0.001).肿瘤长度为<3.0、3~5.0、5.1~7.0 cm和>7.0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8%、29.6%、37.3%和46.8%(P<0.001).细胞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和低分化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2.4%和48.2%(P=0.014).以上3种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均有统计学差异.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病理形态分型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数为0、1和≥2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9.79%、33.38%和9.35%;三组间的的生存率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肿瘤侵及深度、肿瘤长度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能够反映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肿瘤转移淋巴结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iang Y  Huang ZL  Wu PH  Zhang FJ  Zhao M  Huang JH  Fan WJ  Li CX  Gu YK  Zhang L  Gao F  Li W 《癌症》2008,27(10):1082-1087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恶性肿瘤分期、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恶性肿瘤经过综合治疗后残留淋巴结或新出现的转移淋巴结,往往治疗比较困难.本研究旨在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肿瘤转移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07年4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47例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并接受经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转移淋巴结共计57枚,直径1.0~5.5 cm;其中直径<2 cm 20枚(35.1%),≥2 cm、<3 cm 21枚(36.8%).≥3 cm、<4 cm 10枚(17.5%),≥4 cm 6枚(10.5%).采用计算机立体定位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将(2.2~3.3)×107 Mq活度的125I粒子相隔1.0×1.5 cm平面播植.手术结束后1~3个月复查CT或PET-CT.结果:治疗前17例有疼痛症状的患者中13例于术后5~14 d内疼痛缓解.有效率76.5%.47例患者中淋巴结完全缓解38例(80.9%),部分缓解4例(8.5%),无变化3例(6.4%),进展2例(4.3%),总有效率89.4%.主要的并发症为少量出血7例(14.9%).结论: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近期效果好,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