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组、活血组、益气活血组,以线栓法阻塞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3、7、14 d,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分别检测MAP-2及NOGO-A蛋白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模型组MAP-2表达下降,与假手术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益气法、活血法和益气活血法三组治疗组均能显著促进MAP-2的表达(P〈0.0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7 d时,模型组NOGO-A表达与假手术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益气法、活血法和益气活血法三组治疗组NOGO-A的表达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能显著促进MAP-2表达,有利于脑缺血后突触重塑和神经细胞轴突的再生,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是否有血管新生和突触新生,以及二者是否有一致性。方法采用动脉夹箝闭双侧颈总动脉,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立即处死组、24h组、48h组、3d组、7d组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突触素(SYP)表达的情况。结果VEGF对照组呈极低表达,缺血再灌注后阳性细胞数增加灰度值增强,48h达峰值,再灌注3d,表达呈下降趋势但仍在较高水平,再灌注7d有少量表达,略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YP缺血再灌注后立即处死组、24h组SYP阳性产物的光密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48h,光密度值达峰值(P〈0.05),再灌注3d、7d阳性表达逐渐呈下降趋势,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和SYP早期的高表达有助于保护缺血半暗带,可能与血管新生和突触新生有关,血管新生与突触新生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半暗带PI3K/AKT通路的动态表达及益气活血方药对其影响.方法:以线栓法阻塞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3、7、14d,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分别检测缺血半暗带PI3K/AKT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后,模型组PI3K/AKT表达增加.活血组在脑缺血再灌注14d,能够明显增加PI3K/AKT的表达(P<0.001).益气活血组在脑缺血再灌注3d,7d、14d,能够明显增加PI3K/AKT的表达(P<0.01或P<0.001).组间比较显示,益气活血组在脑缺血再灌注14d显著优于益气组和活血组(P<0.01).结论:益气活血法能上调细胞存活信号通路PI3K/AKT通路的表达,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生Wistar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和意义. 方法:通过阻断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右侧颈总动脉45 min制备脑缺血模型,设置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三组新生鼠不同时点海马CA1区脑组织GAP-43的动态变化及三组光镜下脑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 ①脑组织病理改变:假手术组大鼠无异常病理改变,缺血再灌注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预缺血组-病理损伤较缺血再灌注组轻. ②GAP-43表达:缺血再灌注组海马GAP-43表达在再灌注后24 h时开始增高,7 d达高峰,至14 d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GAP-43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增加更明显,与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生鼠脑缺血预处理可减轻再次严重脑缺血对神经细胞的损伤,脑缺血预处理后海马CA1区GAP-43表达和合成增加,GAP-43表达增加可能与神经元再生和轴突重塑有关,是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内源性代偿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半暗带PI3K/AKT通路的动态表达及益气活血方药对其影响。方法:以线栓法阻塞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3、7、14d,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分别检测缺血半暗带PI3K/AKT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后,模型组PI3K/AKT表达增加。活血组在脑缺血再灌注14d,能够明显增加PI3K/AKT的表达(P<0.001)。益气活血组在脑缺血再灌注3d,7d、14d,能够明显增加PI3K/AKT的表达(P<0.01或P<0.001)。组间比较显示,益气活血组在脑缺血再灌注14d显著优于益气组和活血组(P<0.01)。结论:益气活血法能上调细胞存活信号通路PI3K/AKT通路的表达,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和脑组织GAP-43、SYN表达的变化,探讨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电针干预的神经可塑性机制。方法: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Spraguer-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R)。电针刺激在造模成功3 h内开始,电针组针刺双侧内关、水沟、三阴交及百会穴,留针30 min,每天针刺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各组大鼠在7、14 d两个时间点取10只进行运动功能评估及免疫组化SP法观察GAP-43、SYN的表达。结果:运动功能评分: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模型组和电针组比较,7 d时,运动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14 d时,电针组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化: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切片中没有GAP-43阳性细胞表达。大鼠脑梗死后7 d,模型组脑缺血组织周围出现GAP-43阳性细胞,14 d时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电针组GAP-43阳性细胞表达在各时间点较模型组显著增加,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假手术组可见SYN表达,大鼠脑梗死后7 d,模型组脑缺血区SYN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模型组SYN表达14 d开始上升,但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针组SYN表达在各时间点较模型组显著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可促进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脑缺血区周围皮质突触素和GAP-43的表达,增强神经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意向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区脑组织NT-3及GAP-4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意向运动疗法对神经再生和修复的作用。方法运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组(MCAO组)、饲养环境改变组(EM组)、意向运动疗法组(WM组),再灌注后3、7、15 d 3个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区脑组织NT-3、GAP-43蛋白的表达。结果再灌注15 d时WM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MCAO组及EM组(P<0.05);再灌注7、15 d时WM组的NT-3及GAP-43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MCAO组和EM组(P<0.05);EM组与MCAO组比较:NT-3及GAP-43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NT-3与GAP-43蛋白的表达变化呈正相关。结论意向运动疗法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区脑组织NT-3、GAP-43蛋白的表达,可能与缺血损伤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和补肾生髓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额顶叶皮质Hes-1、Hes-5蛋白表达的动态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和补肾生髓方组。脑缺血2h,分别再灌注1,2.3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Hes-1、HeS-5蛋白表达的阳性面积和平均吸收光密度值。结果:在缺血区额项叶皮质。再灌注1-2周时,模型组Hes-1、Hes5表达阳性面积单位、平均吸收光密度值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再灌注1周时.益气活血方和补肾生髓方组Hes-1、Hes-5蛋白表达阳性面积及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益气活血方组Hes-1和Hes5蛋白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补肾生髓方组(P〈0.01)。再灌注2周时,除补肾生髓方组Hes-5外,益气活血方组和补肾生髓方组Hes-1和Hes5蛋白表达阳性面积及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益气活血方组Hes-5表达阳性面积显著高于补肾生髓方组(P〈0.01)。再灌注3周时。补肾生髓方组Hes1表达阳性面积,补肾生髓方组和益气活血方组Hes5表达阳性面积及益气活血方组Hes5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两种中药复方均能通过增强缺血侧脑组织额顶叶皮质Hes-1和Hes-5的表达,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益气活血法对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制备气虚血瘀证模型 ,然后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组、活血组、益气活血组。给药后 ,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 1 ,3,7d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各治法组均有显著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P <0 .0 5或P <0 .0 1 ) ,各治法组间比较 ,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益气、活血、益气活血法改善脑缺血模型鼠的血液流变性可能是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脑络欣通)和补肾生髓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及补肾生髓方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脑缺血2 h,分别再灌注1,2,3周,采用苏木精-伊红、Spoerrl染色法观察缺血半暗带形态学变化。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示再灌注3周时模型大鼠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严重,可见核浓缩现象与胶质细胞增生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两种中药复方在再灌注3周时,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减轻,胶质细胞增生不明显,可见少量核浓缩现象。Spoerrl染色示神经细胞突触呈蓝红色,模型组神经突触阳性总面积单位显著减小(P〈0.01);再灌注各时间点,两种中药复方组神经细胞突触阳性总面积单位较模型组显著增多(P〈0.01);再灌注2周补肾生髓方组比益气活血方阳性染色面积显著减少(P〈0.01)。结论益气活血方与补肾生髓方通过减轻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突触损伤或促进神经细胞突触再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抗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评价益气活血方预防模拟高原低氧环境大鼠急性肺水肿的效果。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红景天组和益气活血组,各20只;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外,益气活血组和红景天组分别给予等效剂量相应中药煎剂,连续灌胃6 d;自灌胃4 d开始,除空白对照组常温常压环境饲养外,其余各组置于模拟高原低压氧舱中饲养。结果造模后,益气活血组精神活动尚可,未出现呼吸困难及冻伤,死亡较少,而模型组与红景天组冻伤及死亡率高;肺湿/干比值红景天组和益气活血组明显比模型组低(P0.01),红景天组、益气活血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及两中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肺大体及组织学观察均可见益气活血组较模型组和红景天组有明显减轻。结论益气活血法预防高原肺水肿效果较好,本实验为"高原急性肺水肿病机关键是‘气虚血瘀’"的观点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随机血糖升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再灌注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8例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第一次血糖随机分为正常组(Glu〈7.8mmol/L)和高血糖组(Glu≥7.8mmol/L),观察两组的溶栓效果、治疗前后MRI缺血半暗带区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近期预后。结果两组的溶栓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正常组MRI缺血半暗带区改善及NIHSS评分优于高血糖组;高血糖组在主要脑血管事件(再灌注损伤出血)方面高于正常组。结论随机血糖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缺血半暗带区再灌注较差,可增加脑血管事件概率,近期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脑缺血后白脉软膏对大鼠脑组织p38MAPK及GAP-4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白脉软膏对脑组织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组、白脉干预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分别于1、3、7、14d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脑组织p38MAPK和GAP-43蛋白的表达。结果p38MAPK缺血组的表达在7、14d分别为178.2±18.7、164.8±21.5,显著高于白脉组的153.2±21.9、120.2±18.6(P〈0.01);GAP-43白脉组的表达在7、14d分别为62.2±6.4、55.0±7.6,也显著高于缺血组的35.7±4.0、33.0±3.7(P〈0.01)。结论白脉软膏可调节脑缺血后p38MAPK和GAP-43的表达,并与损伤时间的变化有一定相关性,提示白脉软膏可能与损伤后神经元的再生、修复有关,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纠正缺氧,改善通气,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合理的解痉,平喘,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和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疗程2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益气活血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抗全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和药物组(补阳还五汤顸干预),模型组和药物组再分别设置2、24h2个观察时间点。连续给药5d后.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复制全脑缺血大鼠模型,再灌后2、24h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皮质神经细胞NMDA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亚单位NR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2、24h2个不同时间点,NR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再灌注后2、24h2个不同时间点,NR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预干预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NR1表达水平的增高有调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R(+)-普拉克索[ R(+)-PPX]对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内活性氧自由基(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以及脑损伤的影响,探讨R(+)-PPX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寻找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大脑中动脉梗死组(MCAO组,n=10);MCAO+R(+)-PPX组[于MCAO前30 min一次性腹腔注射R(+)-PPX,剂量为1 mg/kg,n=10]。使用线栓法制作大鼠缺血90 min再灌注模型,术中监测大鼠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肛温,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每组分别于脑缺血再灌注后6、24 h取脑组织行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并制作脑组织冰冻切片,采用H2DCF-DA染色法计数半暗带区ROS阳性细胞数目并检测其平均荧光强度。结果1)在MCAO手术过程中,Sham组、MCAO组和MCAO+R(+)-PPX组大鼠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肛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Sham组大鼠无脑梗死发生。缺血再灌注6 h及24 h,MCAO组、MCAO+R(+)-PPX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均比Sham组显著增加(P〈0.05)且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递增(P〈0.05)。再灌注6 h时,MCAO+R(+)-PPX组与MCAO组相比,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灌注24 h时,MCAO+R(+)-PPX组脑梗死体积与MCAO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Sham组大鼠脑内无缺血半暗带区。缺血再灌注6 h及24 h,MCAO组、MCAO+R(+)-PPX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域H2DCF-DA阳性染色细胞数目及平均荧光强度均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递增(P〈0.05)。再灌注6 h时,与MCAO组相比,MCAO+R(+)-PPX组的H2DCF-DA阳性染色细胞数目及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灌注24 h时,MCAO+R(+)-PPX组大鼠H2DCF-DA阳性染色细胞数目及平均荧光强度与MCAO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化消瘀方对糖尿病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核转录因子(NF-κBp65)、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糖尿病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清化消瘀方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和线栓法建立糖尿病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p65、ICAM-1表达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组织NF-κBp65表达微弱,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组、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清化消瘀方组的NF-κBp65的阳性表达增加(P〈0.01);清化消瘀方组NF-κBp65表达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未见ICAM-1阳性表达。脑缺血再灌注组、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表达增加,清化消瘀方组ICAM-1免疫阳性血管数较脑缺血再灌注组、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著减少(P〈0.05)。结论:清化消瘀方能够降低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NF-κBp65、ICAM-1的表达,对糖尿病并发脑卒中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内T细胞死亡耦联基因8(TDAG8)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和七氟醚组,每组1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内线栓阻断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制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48h。七氟醚组在造模前吸入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为1的七氟醚30min,对照组和再灌注组则吸入O2。大鼠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后处死。取大脑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FC)染色,计算脑梗死容积百分比,采用蛋白印迹法和RT—PCR法检测脑缺血半暗带内的TDAG8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组和七氟醚组脑梗死容积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均〈0.05);七氟醚组脑梗死容积百分比较再灌注组显著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组和七氟醚组TDAG8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均〈0.05);七氟醚组较TDAG8的表达再灌注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降低TDAG8的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