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涂苍慨 《安徽医学》2009,30(10):1225-122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发病特点、内镜下表现、病理特点,评价全结肠镜检查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9年3月间4049例结肠镜检查中确诊为结直肠癌的22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49例结肠镜检查结直肠癌检出率为5.65%,发病年龄集中在50-70岁之间,便血是结直肠癌的主要症状。229例结直肠癌结肠镜下表现为:肿块隆起型127例(55.45%),溃疡隆起型69例(30.13%),溃疡浸润型33例(14.41%)。本组结直肠癌主要发生部位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共185例,占80.78%,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3例,占1.31%。其中结直肠癌并发结直肠息肉81例,占35.37%。结论全结肠镜检查对结肠癌的明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降低误诊率,把握最佳治疗时机,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多原发结直肠癌63例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原发结直肠癌(Multiple primary colorectal carcinoma,MPCC)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对我院1993年1月~2007年1月14年间共收治的63例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原发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为2.1%(63/3 021),其中同时性结直肠癌31例,异时性结直肠癌32例.男女比例为2.5:1.癌灶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为多.术前纤维结肠镜诊断34例(54.0%),其中同时性癌(Synchronous carcinoma,SC)组术前纤维结肠镜诊断12例(38.7%),术中探查诊断12例(38.7%);(Metachronous carcinoma,MC)组术前纤维结肠镜诊断22例(68.7%).术中探查诊断2例(6.25%).SC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45%(9/20),MC组首次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72.4%(21/29).结论:对于多原发结直肠癌,要加强对此病的认识,普及纤维结肠镜检查,力求行规范性的根治术,重视对本病高危人群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3.
陈昌远 《安徽医学》2011,32(6):759-760
目的探讨术中结肠镜检查在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结直肠癌手术中结肠镜检查的资料与方法。结果术中结肠镜检查发现合并同时性多原发癌2例,合并同时性结肠息肉1例。结论术中结肠镜作为结直肠癌术前未行全大肠检查的补救性措施,对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定期结肠镜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结肠镜检查及活检结果,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现大肠癌复发或再发9例,发生率达7.96%;吻合口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大肠息肉19例(吻合口息肉9例,其他部位10例,其中腺瘤性息肉6例)。病变检出率25.7%(29/113)。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可再发良、恶性病变,结肠镜检查应作为常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并作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原发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多原发结直肠癌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多原发结直肠癌占我院所收治结直肠癌的4.96%,癌肿位置以左半结肠居多。结论术前结肠镜检查及钡剂灌肠,术中仔细探查及切开标本检查,术后定期随访复查是提高多原发结直肠癌诊断率的关键,积极手术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范杰 《中国CT和MRI杂志》2022,(3):141-142,152
目的 探究64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鉴别结、直肠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0例结、直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检查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以纤维结肠镜对结、直肠癌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TVE与纤维结肠镜对结、直肠癌的检出率及对结、直肠息肉、慢性结、直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MRI检查在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我院胃肠外科与肿瘤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在经过临床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对比分析CT、MRI检查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前T、N.分期诊断准确率。结果 MRI检查T分期准确.率为8714%(61/7.0),明显高于CT检查T分期[7286.%(51/70),P<005],MRI检查N分期.准确率为7000%(49/70),高于CT检.查N分期[5429%(38/70)],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MRI、CT均可有效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病理分期,MRI检查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前T、N分期准确率优于CT,临床医师可结合患者情况、需求选择最佳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8.
侯强  宋正己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2):167-170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比例较低;临床上接近80%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现时已达中晚期;近半数患者生存期不超过5年;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基本实现治愈。结肠息肉作为常见的结肠病变,与普通人群相比,任何息肉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均较高,而无蒂锯齿状息肉、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患者的结直肠癌死亡率较高。结肠镜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有助于将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降至最低,提升结肠镜治疗质量。然而,术后穿孔作为结肠镜治疗中不可忽视的并发症,其治疗方法千差万别,但原则始终遵循花费最少、操作最简单、创伤最小、疗效最佳。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1例患者因横结肠息肉行结肠镜下黏膜切除(EMR)术,术后并发穿孔,通过饮食过渡的保守治疗,穿孔部位完全愈合。本研究以此探讨穿孔原因、补救方法、术后随访,以便为内镜医师处理该类并发症提供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造影结合螺旋CT检查在中晚期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24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结肠造影、螺旋CT扫描检查资料,通过与结肠镜结果进行对照,发现其对结肠镜检查的补充诊疗价值.结果:结肠造影显示肿块位于升结肠者6例,横结肠4例,结肠脾曲1例,降结肠3例,直乙状结肠10例;螺旋CT发现病变直接侵犯6例,淋巴结转移8例,肝转移5例,肺转移2例.结论:结肠造影能准确判断肿瘤部位,螺旋C丁检查可显示肿瘤的侵犯范围和转移情况,很好地弥补了结肠镜的不足,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选择手术术式,术后监测有无复发等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多原发癌(MPCC)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本院1997~2001年收治的1224例原发性结直肠癌病人中发现的28例(2.29%)MPCC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8例MPCC中,同时多原发癌(SC)21例(1.72%),异时多原发癌(MC)7例(0.57%)。共发现癌灶58处,癌灶部位以右半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居多。21例SC中,术前行纤维结肠镜及钡灌肠检查发现12例,术中发现7例,术后3月内复查结肠镜发现2例。本组28例全部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规范化的根治性手术22例,术后5年存活16例;6例行非根治性手术病人术后5年仅生存1例。结论术前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和术中仔细探查是提高SC发现率的重要手段,同时应强调结直肠单癌的术后随访以早期发现MC。早期诊断并行根治性切除是提高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青年人大肠癌1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1990年1月到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2例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资料与同期随机抽取的190例老年人大肠癌(≥65岁)进行比较.结果 青年人大肠癌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57.8%),病理分型恶性程度高,黏液腺癌、低分化腺癌较多,各占40.1%及21.8%.Dukes分期以C期、D期为主,占73.4%.结论 青年人大肠癌恶性程度高,误诊率高,预后差,应提高警惕,强化普查,做到尽早诊治,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Pan XY  Zhang YL  Chen CD  Jiang B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2):2990-2993
目的 建立一套适合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标本的临床病理取材方法,以提高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2005年8至12月南方医院常规结肠镜检查行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的大肠肿瘤性病变标本,对病变超过10mm以上可疑癌变的病例,采用黏膜染色,结合实体显微镜进行观察,根据腺管开口类型判断可疑癌变部位进行靶向取材病理检查,并与常规随机取材的标本进行对照,观察对大肠癌变检出率的影响,同时,将该期大肠早期癌检出情况与2004年随机取材的检出率进行对照。结果 采用黏膜染色结合实体显微镜进行靶向取材,在40例可疑癌变病例中,确诊早期癌变(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16例,这16例标本随机取材送检后,除1例病理诊断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外,其余15例均为轻度或中度不典型增生。2004年同期进行非靶向取材,在54例可疑癌变的大肠肿瘤中仅检出4例早期癌变(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为7.4%。结论 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标本采用黏膜染色实体显微镜进行靶向定位活检,可提高大肠早期癌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韩霖 《海南医学》2002,13(6):16-16,75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0年月1月收治的112例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病例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 112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出现并发症15例;死亡10例,病死率8.93%,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老年人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有其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联合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检测在Ⅰ、Ⅱ期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为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7年4-9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疾病患者121例,根据病理学诊断将其分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和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其中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CTC和CEA水平,分析患者CTC计数与其临床资料的关系,并采用一致性检验比较CEA检测、CTC检测、CEA联合CTC检测对Ⅰ、Ⅱ期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 不同CEA水平患者的CTC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EA检测结直肠癌的阳性率为47.67%(41/86),CTC检测结直肠的阳性率为72.09%(62/86),CTC联合CEA检测结直肠癌的阳性率为90.70%(78/86),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CTC联合CE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一致性均高于CEA及CTC单独检测。 结论 CTC联合CEA检测在Ⅰ、Ⅱ期结直肠癌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组对比,探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双重染色内镜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接受胃肠镜检查的患者752例,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对患者实施分组,对照组490例行常规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予以活检,观察组262例行内镜下双重染色检查,对2组患者结直肠黏膜、胃黏膜、食道黏膜病变及早癌检出情况予以对比,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 观察组结直肠黏膜病变共检出57例,检出率为80.28%,对照组结直肠黏膜病变共检出37例,检出率为25.5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直肠早癌检出率为5.63%,对照组未检出结直肠早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黏膜病变共检出56例,检出率为64.37%,对照组胃黏膜病变共检出24例,检出率为14.8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早癌检出率为4.60%,对照组未检出胃早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管黏膜病变共检出19例,检出率为18.27%,对照组食管黏膜病变共检出8例,检出率为4.3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管早癌检出率为3.85%,对照组未检出食管早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重染色内镜可显著提高消化道早癌检出率,为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有效指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针对其进行早防早筛早诊早治是遏制该趋势的有效措施,而结肠镜检查则是其筛查和检测的重要手段。腺瘤检出率是结肠镜检查的关键质控指标,提高腺瘤检出率不仅可以提高结肠镜的检查质量,更重要地是可以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具有重大临床意义。本团队从肠道准备质量、进镜操作技巧、退镜时间和质量、人工智能系统等不同层次寻找提高结肠镜学员腺瘤检出率的方法,力争在内镜医师的肠镜学习阶段为其打下坚实基础,从而切实改善我国结肠镜操作低腺瘤检出率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和探讨男性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49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资料中,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13年。49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经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为69.4%(34/49),生存最长者13年,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I期患者。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保证男性乳腺癌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7 RNA聚合酶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Cellular FACTT)检测人循环肿瘤细胞中hTERT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Cellular FACTT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与术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6例结直肠癌患者CellularFACTT方法检测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检出率与TNM分期、M分期相关及与肿瘤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结论 T7 RNA聚合酶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的诊断,对判断结直肠癌预后、指导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燕  陶敏 《四川医学》2010,31(9):1260-1262
目的了解近年来大肠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趋势,从而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间收治的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627例,分析结直肠癌的发病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①近年来大肠癌发病呈高龄化趋势,且右半结肠癌的比例有所上升;②男女患者在肿瘤的病理类型及部位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大肠癌中有胆囊结石合并胆囊切除史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人群(分别为16.1%和3.17%,P〈0.001)。而且,右半结肠癌的胆囊手术率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癌及直肠癌(P=0.001);④大肠癌中有阑尾手术史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人群(分别为7.34%和1.74%,P〈0.001);⑤大肠癌中有血吸虫病史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人群(分别为13.4%和2.22%,P〈0.001);⑥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3.4%,中位生存时间为69.50个月;⑦应用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显示,贫血、肠壁的浸润程度、远处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根据苏州市大肠癌流行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预防、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对控制大肠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等指标在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1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匹配出的31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患者术前CEA、CA19-9的假阴性率及高低不同分组的NLR、PLR值的关系。根据分析结果确定联合检测指标并探讨联合检测对肿瘤远处脏器转移的预测作用。结果 在结直肠癌的诊断中,单用肿瘤标志物时假阴性率较高,且CA19-9假阴性率(72.78%)高于CEA假阴性率(49.58%);随着肿瘤进展,肿瘤浸润较深、存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分期较晚患者CEA假阳性率降低(P?<0.05);CA19-9及PLR的升高提示结直肠癌患者存在远处脏器转移可能,且女性患者与高PLR值相关;CEA与NLR联合检测可能具有较好的预测结直肠癌远处脏器转移的作用(AUC=0.881,P?= 0.000)。结论 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及炎症指标在提高结直肠癌诊断率、预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TNM分期及指导术后患者复查频率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