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谢鸿昌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7):97-98,101
目的评价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和铝镁加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7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给予口服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综合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奥美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综合治疗。于治疗8周后复查胃镜及24h食管pH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镜下治愈率及食管24hpH变化。结果治疗8周,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率为79.5%,总有效率为94.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0%和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复查治疗组食管炎愈合总有效率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治疗组pH〈4总反流时间百分率、总反流次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联合应用雷贝拉唑、莫沙比利和铝镁加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能迅速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11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0例,口服雷贝拉唑20mg,每日1次;B组40例,口服泮托拉唑40mg,每日1次;C组36例,口服法莫替丁20mg/次,每日2次。且三组均服用莫沙必利5mg/次,每日3次。疗程均为6周。结果 雷贝拉唑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5.0%,优于泮托拉唑组(P〈0.05)、法莫替丁组(P〈0.01)。雷贝拉唑组内镜下食管愈合情况总有效率为92.5%,疗效与泮托拉唑组相似,但明显优于法莫替丁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近期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选择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加莫沙比利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停药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杨清强  游英  何志彬  王学培 《西部医学》2013,25(9):1357-1359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反流性食道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4月~2011年12月入院治疗的174例反流性食道炎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7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总有效率以及不同时间的疗效和复发率,并对两组患者内镜病变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烧心、胸骨疼痛、胃脘胀痛等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90.8%,明显高于对照组(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第12、24和48周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内镜下食管病变改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仅为7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方案均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雷贝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道炎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好于单一用药,且复发率低,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浓煎剂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纳入60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组患者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浓煎剂加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周期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胃镜下黏膜分级改善疗效、主要症状积分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胃镜下黏膜分级改善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患者的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浓煎剂联合奥美拉唑、多潘立酮可有效改善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镜下的黏膜损伤,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内镜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8.08%,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镜疗效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且标本兼治、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多潘立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8%,对照组有效率为83.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经过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型)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依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雷贝拉唑进行治疗,而甲组患者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疗效。结果甲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治疗的总有效率均优于乙组患者,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治疗中,半夏泻心汤加味同雷贝拉唑联合治疗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9.
王计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209-211,215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诊治的8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奥美拉唑组)43例和观察组(雷贝拉唑组)43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6周时的食管压力、反流时间百分比及其他食管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6周时的食管压力、反流时间百分比及其他食管动力学指标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3、6周时的检测结果好于本组治疗前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更为积极,对于患者疾病的改善作用相对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选择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加莫沙比利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停药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对幽门螺杆菌致人胃上皮细胞GES-1调亡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分正常组、感染组和半夏泻心汤组,感染组和半夏泻心汤组按50∶1的细菌∶细胞比例感染GES-1细胞,正常组和感染组均以正常鼠血清进行培养,半夏泻心汤组以含药鼠血清进行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DAPI染色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感染组的细胞增殖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明显提高(P〈0.05)。与感染组相比,10%、15%的含药血清能促进细胞增殖(P〈0.05),半夏泻心汤组能降低细胞凋亡(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具有改变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健脾降浊汤治疗反流性食道炎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健脾降浊汤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反流性食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5例采用吗丁啉、雷尼替丁治疗;治疗组50例采用中药健脾降浊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症状积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为9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胃镜、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降浊汤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确诊的7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予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的疗效以及内镜下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的疗效比较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1.54%,41.02%,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74.35%,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内镜下的疗效比较显示,其显效率分别为56.41%,25.64%,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65.00%,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0例反流性食管炎,前瞻性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中药方,对比两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治疗4、8周RDQ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内镜检查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内镜下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两组MCS评分、PCS评分以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明显,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还能有效预防术后复发,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5.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黎霞 《四川医学》2009,30(11):1747-1748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返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成两组,每组34例;Ⅰ组应用雷贝拉唑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Ⅱ组单用雷贝拉唑,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68例返流性食管炎患者完成4周治疗,Ⅰ组、Ⅱ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4.1%(32/34),70.6%(24/34);Ⅰ组总有效率优于Ⅱ组(P〈0.05)。内镜下缓解情况,Ⅰ组、Ⅱ组有效率分别为90%(18/20)、53.3%(8/15);Ⅰ组有效率优于Ⅱ组(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临床改善迅速,临床疗效优于单用雷贝拉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内镜检查对比评价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反流行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不同内镜分级下成本-效果比,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6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在西沙必利10mg,3次/d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雷贝拉唑10mg,1次/d或奥美拉唑20mg,2次/d。对比两组胃镜下炎症愈合情况;按基础胃镜征象将患者划分为轻度患者(内镜分级A~B级)和重度患者(内镜分级C~D级),对比两组在不同药物治疗下疗效及成本-效果比。结果:内镜检查整体对比:观察组治疗第1周、第4周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八周总有效率均达到97.9%。重度患者对比:A组成本-效果及敏感度分析下C/E及ΔC/ΔE均优于B组。轻度患者对比:A组成本-效果及敏感度分析下C/E及ΔC/ΔE均差于B组。结论:雷贝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好、见效快,但对内镜诊断为A~B级患者,改行奥美拉唑成本-效果比更佳,更适合经济困难患者。  相似文献   

17.
李薇  曾晓华  沈思魁 《当代医学》2011,17(36):70-72
目的比较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在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2011年4月30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的门诊老年患者(年龄≥60岁)20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均经病史、内镜检查排除继发性反流性食管炎,确诊基础上进行随机分组治疗。A组104例予以雷贝拉唑20mgqd,莫沙比利5mgtid,铝碳酸镁1gtid;B组97例予以奥美拉唑20mgqd,莫沙比利5mgtid,铝碳酸镁1gtid,均以30d为一个疗程。治疗完成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结束时,雷贝拉唑组较奥美拉唑组的内镜改善明显,有显著差异性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症状改善无差异性;两组病例均未发生严重药物副作用。结论 A组予以雷贝拉唑、莫沙比利、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在内镜改善方面较B组疗效更好,但临床症状改善无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