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科收治乳腺癌术后初次化疗患者80例,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包括心理指导、认知教育、放松训练、家庭支持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每位患者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中文版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缓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心理干预组,各60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癌症康复评价简表(CABES-SF)与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结果干预前常规护理组与心理干预组患者CABES-SF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心理干预组CABES-SF总分较干预前降低,且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护理组干预前后GW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心理干预后GWB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心理干预能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焦虑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在上述基础上侧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焦虑情况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30例患者重度焦虑人数比例(36.7%)明显低于对照组(56.7%),而轻度焦虑人数比例(33.3%)明显高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入院时的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出院前1天,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且干预组出院前1天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且干预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状态,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肝胆外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层分组法将我院81例肝胆外科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健康教育效果、心理状态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我保健及健康习惯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和护理期间生活质量,在肝胆外科患者健康教育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166-169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我院80 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采取对症护理,干预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干预后分别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对照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干预后也分别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 评分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干预后分别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对照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干预后也分别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周宇航  吴海波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0):105-108,115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解放军海军总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药物治疗、常规化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从心理、用药、健康宣教、并发症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整体护理。测试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Q-C30)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后,SAS、SDS量表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两次测查量表分值未见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SAS、SDS量表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QLQ-C30量表结果显示,功能量表中的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健康状况以及症状量表中的疲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项的分值与干预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患者第2次生活质量测查中,只有症状量表中的疼痛、呼吸困难两项分值与第1次测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整体护理,能有效缓解其焦虑情绪,提高其自尊感,改善其生活质量,对临床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入住我院的7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透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延续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主观营养评分(SGA)、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及营养知识掌握状况评分、护理前后各项营养学指标改善情况、护理前后SF-36生活量表评分。结果(1)2组护理后SGA及MI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护理后营养知识掌握状况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TP、Alb、PA及H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各项营养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F-36生活量表中PF、BP、GH、SF、RE及MH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生活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可有效改善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杨茹 《华夏医学》2014,(3):25-2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尿毒症血液透析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AS)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期间,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措施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56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总评分提高,其中在饮食、精神、睡眠、疲乏、对癌症的认识及对治疗的态度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结论 早期心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在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上能起到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SCA)观察患者围术期自我护理能力;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30)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①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47.3±9.4)分]、自我概念[(21.5±5.6)分]、自护责任感[(16.8±4.4)分]、自我护理技能[(27.7±7.1)分]及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113.3±21.5)分]均高于对照组[(43.2±8.2)、(16.9±5.1)、(13.2±3.8)、(23.8±6.8)、(97.1±1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HAMA[(6.8±1.4)分]、HAMD[(6.3±1.7)分]、SAS[(41.2±9.4)分]、SDS[(40.8±10.5)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9.7±2.9)、(9.3±3.1)、(50.3±12.1)、(51.8±1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75.1±11.3)分]、心理功能[(65.3±9.3)分]、社会功能[(71.8±11.3)分]、认知功能[(62.8±7.7)分]及生活总质量评分[(88.84±8.3)分]均高于对照组[(68.4±9.1)、(59.8±7.3)、(63.3±9.4)、(56.3±8.9)、(81.31±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自我护理能力,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将80例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DLQI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况改变情况以及患者对银屑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结果 (1)观察组干预前后DLQI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DLQI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两组干预后SAS及SDS得分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对银屑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观察组干预后银屑病知识认知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可显著提高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及其配偶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将6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配偶按照患者分组同时一一对应分为干预配偶组及对照配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及其配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于人院时及术后3个月时分别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调查(GQOLI-74量表)。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及其配偶GQOLI-74量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入院时(P〈0.05),配偶心理功能、物质功能维度评分及总分也高于入院时(P〈0.05),干预组患者及其配偶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及其配偶(尸〈O.05)。结论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及其配偶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其配偶后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应激反应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单侧突发性耳聋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干预组实施认知行为教育、心理引导、放松训练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疗效。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ASRQ评分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WHOQOL-BREF心理领域、社会关系、总体生活质量及健康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PSQI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存在明显的生理和心理应激状态影响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有助于缓解其应激状态、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长期氧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118例,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接受家庭长期氧疗,干预组对患者持续进行健康教育。采用QLICD-COPD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并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参数、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6个月后,干预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57±0.42)L]、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58.62±4.56)]、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60.62±7.56)L/mi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5±0.35)L、(50.36±4.35)、(56.95±6.33)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特异模块、总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呼吸道干燥(3.33%)、呼吸抑制(1.67%)、氧气中毒(0.00%)、COPD急性发作(1.67%)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79%、13.79%、8.62%、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再次住院率(0.00%)低于对照组(6.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有助于长期氧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坚持氧疗提高肺功能、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及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肺结核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12月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3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出院时焦虑白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情况,采用13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GQOL-7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并评价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27.5±5.1)分1和SDS评分[(25.4±2.8)分]均较治疗前的SAS评分[(66.3±10.6)分]和SDS评分[(53.1±6.4)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27.5±5.1)分]和SDS评分[(25.4±2.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SAS评分[(53.2±11.2)分1和SDS评分[(50.2±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以及GQOL-74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8%,对照组满意度为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缓解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北京武警总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8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①干预组经护理干预后,各项肠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P〈0.05)。②干预组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分[(60.72±11.24)分]及躯体功能[(14.12±2.79)分]、心理功能[(12.48±2.03)分]、角色功能[(15.98±2.58)分]均较对照组的生存质量总分[(48.53±12.18)分]及躯体功能[(12.96±2.28)分1、心理功能【(11.23±1.47)分】、角色功能[(13.54±2.08)分】有所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社会功能[(13.75±2.46)分】与对照组[(12.81±2.1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66.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尽早恢复肠道功能,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HAMD-17评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60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以心理护理干预为主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HAMD-17评分及生存质量各项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HAM阅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第6个月、第12个月,干预组患者的HAM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宰匀韵-匝韵蕴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降低HAMD-17评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抑郁情绪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抑郁情绪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照组(P<0.01).结论 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抑郁症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申屠瑛  朱泳 《中国医药导报》2014,(18):122-124,128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桐庐县中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计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术期整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睡眠时间、住院时间等生理指标情况;比较两组膝关节HS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24、48、72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术后24、48、72h睡眠时间明显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项目饮食、睡眠、精神、对疾病的认知、配合治疗、日常生活、家庭支持等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HSS评分各级别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