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的主要特色。传统中医辨证体系对证候的鉴别缺乏客观化的认识,没有统一标准;不仅病名不规范,临床诊断和疗效判断缺乏统一准则,这为中医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带来了极大不便,对中医学的发掘继承、学术发展以及对外交流,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拜读了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刘炳午同志关于“中医病名诊断规范之初步研究”(原载《湖南中医杂志1986年第5期)一文后(以下简称刘文),受益非浅,中医病名诊断确实急待规范统一。文中提出研究中医疾病命名与分类应有五项原则,即继承性、实用性、借鉴性、准确性与创新性。前四个原则我认为都很好,这里想就创新性提出一点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一)对每个病要系统整理:系统整理古今文献(不使遗漏)编汇成册,是研究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环节。每个病的整理内容分为病名、病位、病性、病类、病程、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调护、预防等。但文献运用上一定要打破名家与非名家之分,尽量将其论述和观点引进来,保证内容的古今完整性,才能为中医内科科研打下良好基础。(二)病名要准,全国统一:中医内科疾病命名也是科研中重要一环。建议中医内科分会成立疾病命名起草小组,把中医内科现行病名统一起来。若病名不统一,会影响各科科研。现代医学之所以  相似文献   

4.
肾内科疾病中医病名考辨赵进喜(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病名规范化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使中医病名科学化、规范化,则是中医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因为没有明确诊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就无从谈起。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疾病命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循证医学,中医学病、证、症,西医病,病证结合等相关概念的认识和回顾,认为中西医对疾病病名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医病名的不确定性和混乱导致运用中医病名进行循证医学研究存在很大的缺陷;然而中医历代医家的经验其实就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循证医学的结果,不同于单纯的专家经验,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和评价;中医学要开展循证医学研究必须规范和统一病名的内涵和外延,病证结合是目前开展中医循证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只有加强病证结合的研究,才是实现中医循证医学研究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循证医学,中医学病、证、症,西医病,病证结合等相关概念的认识和回顾,认为中西医对疾病病名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医病名的不确定性和混乱导致运用中医病名进行循证医学研究存在很大的缺陷;然而中医历代医家的经验其实就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循证医学的结果,不同于单纯的专家经验,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和评价;中医学要开展循证医学研究必须规范和统一病名的内涵和外延,病证结合是目前开展中医循证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只有加强病证结合的研究,才是实现中医循证医学研究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浅谈建立中国医学病名及其系统的紧迫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中国医学病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以现代科学、医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整理和建立起现代化、科学化、系统化的中医病名命名方法。方法:学习中医学传统著作,分析历史上中医病名存在问题,运用现代科技理论和辨证唯物观点提出命名法则和方法。结果:中医病名的整理,一要保持中医特色,注意继承传统精华之内容;二要体现学科发展的时代性及新疾病谱的涌现,其整理和描记初步提出可用继承、充实、撮合,语言、现代、中西医通用等9种方法。结论:中医病名一定要改革,而且要规范地建立起来,并形成有序而严谨的系统,本文对此作出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因缺乏统一的命名原则,结节性甲状腺疾病有"瘿瘤""瘿病""气瘿""肉瘿""石瘿"等多种中医病名,这些名称存在与临床实际脱节,名称不规范,概念不清,含义模糊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术交流与发展。陈如泉教授在总结现代医家关于结节性甲状腺疾病中医命名的基础上,主张立足临床,结合现代医学影像学检查资料确立中医病名,并创造性地将"瘿结"与"结瘿"用于对甲状腺结节症状和疾病的命名。  相似文献   

9.
从中医病名诊断研究现状、中风病痛名诊断研究现状,看出缺血中风的病名诊断的不确定性.对缺血中风病名诊断标准确定的忽视,不仅阻碍中风病病名诊断的发展,也妨碍了中医对缺血中风疾病本质及其防治规律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对缺血中风病名的表述的规范和统一是迫切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中医病名的规范化是中医古籍精华挖掘整理研究的基础,对促进中医药学术创新有重要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以中医儿科病名为例,在收集、整理古籍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古籍中儿科病名存在的病、证、症混淆,一名多义,异体字、繁体字误用混用等问题,提出病名规范化的研究原则与方法。研究从建立疾病的体系框架规范病名分类、辨析疾病病名内涵、确定疾病病名首选术语、确定病名上下位关系的方面入手。结果 本研究共从11部古籍文献中整理出儿科相关病名784条,规范化后确定首选术语174个。结论 研究对中医古籍中病名的规范化研究方法提出了基本思路,对中医儿科的规范化诊治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统一建立中医病名规范化术语体系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坚持中医病名诊断的必要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中医病名的历史、现存缺陷与对策出发 ,阐述必须纠正“重证轻病”、“西病中证”的错误认识。发展并规范中医病名 ,坚持中医病名诊断 ,是保持和发展中医学术体系的要害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近十几年有关中医病名规范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分别从中医病名现存问题、中医病名存在的必要性、中医病名规范的关键和前提、中医病名规范原则及病名规范的思路与方法等几个方面,对中医病名规范研究的现状作一简要概述.认为中医病名应以继承性、实用性、特异性、先进性、准确性、公认性(权威性)、稳定性七项标准为原则.并根据中医病名规范研究的现状指出鉴于中医病名规范研究的复杂性及其涉及范围之广泛,建议该问题应由有关部门组织整个中医界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研究.指出中医病名不可废,有其存在的必要,中医病名不应被西医病名所干扰或代替.同时还强调了应重视中医病名之合理继承.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功能衰竭"为西医病名,其在中医古籍中记载颇丰。由于中医对疾病的命名方式主要根据症状、病因、病机、病位等多种方法,故慢性肾功能衰竭在中医古籍中牵涉的病名也复杂多样,主要有:关格、癃闭、水肿、溺毒、肾劳、肾风等。本文通过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名,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名做出进一步探讨。中西医对疾病的命名方式不同,西医的某一病名可对应多个中医病名,需要对其进行规范。可见,规范中医病名也是发展中医,使中医与现代医学接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1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制定的意义《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由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研究所主办 ,它的制定是中医学标准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对于完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质量控制标准、促进中医学术的进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中医药科学管理水平、扩大中医药对外交流等 ,均有重要的意义。这是我们在 2 0世纪末 ,为中医药的发展作了一件大事 ,不仅可以促进学术进步 ,而且可以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中医药走向世界 ,必须是高层次的 ,必须有统一的理论、术语 ,如果我们自己不能统一、不能理解 ,怎么能使外国人理解、接受呢 ?所以《中医…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逐渐加快,但中医和西医在疾病命名上的差异及中医病名的不规范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笔者认为,坚持临证中医和西医病名的双重诊断、病证结合、方证结合、优势治疗的思维模式,才能实现中医药在现代疾病中的优势,也有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医病名规范、证候规范等研究的深入,中医眼科病名规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促进这一工作更好地开展,本文拟从方法学的角度,对眼科病名规范化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正于诸贤达。一、病名规范的必要性和意义由于多种原因,历代医家在眼病的命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研究,提出要使中医病名、诊断达到规范的目的,应做到以下三点:即统一病名,必须统一认识;病名规范,必须处理好症状作为病名、病类与个病的区别、借鉴西医病名、病名含义的准确性等四个方面的具体问题;诊断规范、病的应有见证必须同步规范。  相似文献   

18.
中医眼科自隋唐始有专著以后,各代均有发展,每部著作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由于历史条件所限,病名记载混乱,据笔者统计有关眼病和症状的名称不下四、五百种,有一病数名,有数病一名,有的虽有病名而缺乏症状之详述,使人不知所指,如“目珠管”一症即是。有的只是某些眼病的一个症状,如“十字锁睛症”、“黄液上冲症”等,病名繁杂,莫衷一是,给诊断治疗和临床交流带来许多麻烦,亦给科研成果鉴定评价以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带来不便,因此很有必要对中医眼科疾病的命名做一番整理和修订工作以适应中医眼科发展之需要。 考古代医家对眼病的命名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原则,即外障眼病由于不需仪器即可查见,故多以其发病部位、病变形态、颜色、深浅、大小命名,或以其发病时间、原因、症状、体征来命名,如胞生痰核一病,既指出了疾病发生的部位,也包括了症状和成因;内障眼病由于当时窥不见眼底,因而多以病人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收集整理相关眼底出血疾病资料,归纳相关中医及西医病名,总结症候分型,证治分型,收集数据,统计分析,提出应规范其中医病名为"眼底血证"。方法通过对古代眼科名著相关眼底出血疾病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相关病名;通过现代数据库收集、整理近5年相关眼底出血疾病资料,归纳相关中医及西医病名。结果总结症候分型;收集整理本科相关眼底出血疾病病例,归纳相关中医及西医病名,总结症候分型,证治分型,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结论规范统一眼底出血疾病的中医病名及证型,保证诊断标准的统一和中医科研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中医病名诊断规范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医药学,源远流长,代有发展。自《内经》、《难经》问世以后,医学书籍,浩如烟海,对于推动我国医学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病名杂沓纷纭,至今尚不规范,影响科研、教学、临床等工作。个人通过学习文献资料和较长时间的临床体会,认为中医病名诊断急待规范统一。根据荀子《正名篇》谓:“名无固定,约之以名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无固善,经易而不拂,谓之善名;必将有循于旧名,必将有作于新名,惟名以系实、实以核名,务在名实相符而已。”荀子名实相符之说,提出给事物命名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