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TG/HDL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全科医学科及心 内第一、第二病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各7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TG/DL水平.结果 观察 组TG/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炎症因子水平增高,且血脂水平降低,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hs-CRP)、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意义。方法:检测150名(发病在72小时之内)急性脑梗死患者,15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浓度的差异,进一步比较病例组中神经功能缺损、吸烟两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1);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的患者血清CRP、Hcy水平高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的患者,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吸烟患者的CRP、Hcy水平均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结论:CRP、Hcy的水平均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预防及脑梗死患者病情监测的重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3.
王博  毛蕾  沈滔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3):39-41
目的观察血胆红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8例,按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为轻型(0~15分)82例,中型(16~30分)61例,重型(31~45分)55例,选取同期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胆红素、hs—CRP和Hey水平变化.观察胆红素、hs—CRP和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hs—CRP[(14.82±1.93)mg/L1和Hey[(23.76±8.59)μmol/L]水平较对照组[(1.24±0.47)mg/L、(7.23±3.82)μmol/L]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TBIL[(11.91±3.82)μmol/L]和IBIL[(6.54±1.26)μmol/L]水平较对照组[(15.53±2.18)、(9.95±2.98)μmol/L]明显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D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hs—CRP和Hcy水平[(18.04±2.27)mg/L、(27.73±8.03)mg/L1高于中型组[(14.93±2.02)mg/L、(24.06±8.63)μmol/L]和轻型组[(12.58±1.18)mg/L、(20.87±7.52)μmol/L]患者,中型组hs—CRP和Hcy水平高于轻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重型组患者TBIL和IBIL水平f(8.97±2.08)、(3.64±3.29)Wmol/L]低于中型组[(10.87±2.37)mg/L、(5.51±2.87)μmol/L]和轻型组[(14.65±3.98)mg/L、(9.25±2.25)μmol/L]患者,中型组TBIL和IBIL水平低于轻型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组D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红素、hs—CRP和Hcy水平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疾病发生发展,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与血胆红素、hs—CRP和Hey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3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3例,分别测定两组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外周血HCY、hs-CRP数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AMI患者各亚组间外周血HCY、hs-CRP数值的比较,各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外周血HCY、hs-CRP中的指标可以为冠心病的危险分层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思梅 《河北医学》2016,(5):870-873
目的::探讨Hcy、hs-CRP 联合检测在冠心病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共1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共31例(冠心病+脑梗死组),不合并者共111例(冠心病组)。另纳入65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93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探讨各组血清Hcy、hs-CRP 水平的变化及其预测价值。结果:冠心病+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和hs-CRP 水平显著高于冠心病组、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两组联合检测所测得阳性率均能明显提高,显著高于单独Hcy检测。其中两者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脑梗死组检测的阳性率最高,高于冠心病组和脑梗死组。结论:联合检测Hcy、hs-CRP 在冠心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孙亚惠 《西部医学》2014,(5):585-586,590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合并妊娠高血压(PIH)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与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就诊于产科门诊的妊娠糖尿病合并妊娠高血压患者46例为病例组,同期单纯妊娠糖尿病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间hsCRP和Hcy水平.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hsCRP(14.3±2.1)mg/L vs(9.1±3.0)mg/L、Hcy(18.6±3.7)μmol/L vs(11.5±3.6)μ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影响因素后,hsCRP和Hcy与GDM合并PIH风险相关.结论 hsCRP、Hcy是影响GDM合并PIH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2型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特点,分析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3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视网膜病变情况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105例),背景期DR组(27例),增殖期DR组(21例),并选取同期体检的正常人群为对照组(30例)。记录病程,比较各组人群血糖值、hs-CRP、Hcy,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随着眼底病变的进展,背景期DR组、增殖期DR组FPG、hs-CRP、Hcy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或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P<0.05),随着糖尿病的进展,背景期DR患者已经出现Hcy、hs-CRP水平的升高,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而在增殖期DR患者中上述指标升高更为明显,已明显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Hcy与hs-CRP呈正相关(P<0.01)。结论: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Hcy、hs-CRP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在增殖期DR患者中上述指标的异常更为明显,联合检测可更全面评估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 mg/d,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Hcy、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两组治疗后血清Hcy、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又以治疗组下降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以通过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hs-CRP的水平,从而起到减轻脑缺血带来的损伤和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并高尿酸血症的中医证型与HCY和CRP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并高尿酸血症患者103例,中医辨证分为风寒湿热证、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4个证型,分别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各个证型组之间的年龄及病程、血压、血糖、血脂、CRP、HCY等血液指标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HCY的总体均数水平超出正常范围。结论本病的证候分型与CRP、HCY化验指标无显著性相关,但本病的发展与CRP、HCY升高可能有关,推断痰瘀互阻是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高渗昏迷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随着人们对糖尿病高渗昏迷的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较前有所下降,一般认为,糖尿病高渗昏迷患者不是死于高渗,而是死于并发症.我科在2002年~2007年共收治高渗性非酮症型糖尿病昏迷28例,其中合并急性心梗5例,现将临床经过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间的关系,并判断预后。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1例AMI患者血清hs—cRP进行分析,并跟踪随访患者的预后。结果:本组血清hs—CRP浓度显著升高者为70例(占76.92%),24h达到峰值(60.80±4.30)mg/L;随访3个月正常组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76%、28.57%,升高组分别为28.57%、62.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AMI患者hs—CRP明显升高,且hs—CRP水平对AMI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田宇  赵刚 《医学综述》2010,16(14):2233-2234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血清Hcy和Hs-CRP的差异;对治疗前Hcy和Hs-CRP与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Hcy和Hs-CRP在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Hcy和Hs-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对判断病情和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义明  凌云  莫伟 《河北医学》2009,15(2):194-19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6例AMI患者和90例稳定型冠心病(SCHD)患者的血脂及hs-CRP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MI组低于SCHD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AMI组高于SCHD组;AMI组hs-CRP与TC、LDL-C呈负相关(r分别为-0.389和-0.412,P〈0.01)。结论:AMI早期动态检测患者血脂和hs-CRP水平有助于及时掌握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和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存活的高危患者,其肾功能和是否存在糖尿病(DM)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02年6月~2007年6月我院CCU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记录血清肌酐的基线数值,并按照有无糖尿病分成两组,组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高低分成亚组。平均随访24.7个月。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再发心血管事件。结果DM组随着eGFR的降低,校正后的临床事件的风险逐渐增加(P〈0.001);非DM组也有相似的结果。结论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是全因死亡率和再发心血管事件联合终点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对于再发心血管事件联合终点DM与eGFR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尚珍  刘鹏 《中国病案》2011,12(8):60-6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明确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98例AMI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T2DM+AMI)组和非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NT2DM+AMI)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生化检查结果。结果 (1)T2DM+AMI组发病年龄较NT2DM+AMI明显提前,女性占患者总数百分比高于NT2DM+AMI;(2)T2DM+AMI组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27.1%)、并发症多、预后差;(3)T2DM+AMI组患者高甘油三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者明显高于NT2DM+AMI组。结论重视女性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警惕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不典型表现,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王薇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6):195-19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46例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病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DM组无痛性心梗、并发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NDM组,P<0.01,死因主要是心力衰竭和心脏骤停。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不典型,无痛性梗死多、并发症及病死率高,预后差。积极控制血糖,纠正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张敏  李卫征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0):2292-229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DMCI)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2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DMCI患者44例,非糖尿病脑梗死(CI)患者58例。所有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的稳定性,并检测hs-CRP和Hcy水平。结果 DMCI组hs-CRP和Hcy水平与C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CI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86.4%)与CI组(6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CI患者中不稳定性斑块组和稳定性斑块组hs-CRP和Hcy水平与无斑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斑块组hs-CRP与稳定性斑块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hs-CRP和Hcy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率震荡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和单纯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震荡(HRT)的变化。方法:选择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有室性早搏的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A组)、单纯心肌梗死患者(B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C组)各30例,分别手工测量反映HRT的两项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对三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A、B、C组TO值分别为(0.0078±0.0123)、(0.0120±0.0225)、(0.0312±0.0337)。TS值分别为(4.5182±2.3321)、(8.1430±5.7362)、(13.4520±7.5310);A、B组的TO、TS值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B组的TO、TS值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分别为P<0.05,P<0.01)。结论: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单纯心肌梗死患者的HRT值变化更明显,提示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HRT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糖尿病合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老年AMI患者235例,其中糖尿病组62例(26.4%),非糖尿病组173例(73.6%),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介入治疗及院内预后的差异,随访1年MACE,评价影响患者死亡及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发病年龄偏小、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多重危险因素,脑卒中比例较高。两组接受PCI治疗比例相近,其冠脉病变部位、程度方面无显著差异。院内死亡(9.7%vs.15.0%,P=0.389)、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9.4%vs.22.5%,P=0.720]两组无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llip分级(=1.805,95%:1.293~2.521,P=0.001)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killip分级(=1.543,95%:1.171~2.033,P=0.002)是1年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CI (=0.053,95%:0.012~0.227,P=0.000)是1年MACE的保护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多重危险因素,但不是老年急性心肌跟死患者的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基因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51例AMI患者血清高敏CRP含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检测其CRP1059G/C基因型,对照组为80例健康者。观察AMI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预后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AMI患者基因型分布:GG型119例,GC型25例,CC型7例。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3型患者入院时、入院后1周及2周时CRP水平及持续时间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CRP基因型的AMI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不同CRP基因型的AMI患者预后情况间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MI患者CRP基因型分布与健康人群无差别。GG基因型者CRP水平高于GC、CC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亦较其他两型严重,且预后差。AMI患者的预后可能受CRP基因型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