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理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永芳  高瑞峰  李沈明 《中草药》2003,34(11):1033-1034
黄芩具有清热澡湿、泻火解毒作用 ,其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 ,具有抗炎、螯合金属离子和清除超氧阴离子等药理作用 [1]。传统上黄芩以根部入药 ,但野生资源非常有限。承德医学院河北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进行了黄芩茎叶总黄酮的药理试验 ,证实黄芩茎叶总黄酮具有降低血胆固醇作用 ,初步的临床研究表明黄芩叶总黄酮对高血脂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本实验旨在观察黄芩茎叶总黄酮对低密度脂蛋白 ( LDL)氧化修饰及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所致血管内皮细胞 ( EC)损伤的影响。1 材料1 .1 药品 :黄芩茎叶总黄酮由河北省中药研究与开…  相似文献   

2.
黄芩茎叶总黄酮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黄芩茎叶总黄酮是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从黄芩 (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地上部分茎叶中提取的有效成分 ,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改善心律失常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1 ,2 ] 。最近 ,在国家新药研究基金的资助下 ,依据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研究指南》有关技术要求 ,我们对黄芩茎叶总黄酮的抗炎药理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现将有关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实验材料1 1 动物 昆明种小鼠 ,2 6~ 30g ,雄性 ,合格证号 0 1 - 30 0 1。Wistar大鼠 ,1 35~ 1 65g ,雄性 ,1 80~ 2 2 0g ,雌雄各半 ,合格证号 0…  相似文献   

3.
黄芩及其主要成份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抗菌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用药时间长、选择药物不合理等,细菌耐药性问题也日益突出。中药具有不易产生耐药性、安全性高、副作用小、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可作为抗菌剂或药物增效剂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黄芩及其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抗炎、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抗肿瘤、抗过敏、抗菌、解热保肝等多重药理作用。本文对黄芩及其主要成份黄酮类的抗菌作用及机制进行研究,为今后更好地开发利用黄芩的抗细菌抗真菌活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贞 《光明中医》2012,27(8):1714-1716
黄芩为清热解毒常用中药,黄芩中的黄芩甙已被确定为其主要有效成分,药理实验证实:黄芩甙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解热作用及降压,利尿作用[1].含有黄芩制剂中常将黄芩甙作为测定指标,现将有关黄芩及其复方制剂中黄芩含量的测定方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宁宏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5):142-143
黄芩作为清热类中药广泛应用于临床,黄芩及其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黄芩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具有抗癌、抗氧化、抗病毒、抗炎、抑制变态反应等多种广谱生物活性。可用于心血管疾病、艾滋病、肝炎、癌症等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对黄芩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丹皮酚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皮酚从中药牡丹、芍药的干燥根皮和徐长卿的根或全草中分离,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且结构简单。近年来,对丹皮酚衍生物的研究也有诸多报道,在解热镇痛、抗过敏与抗炎、抗氧化等呈现出良好的药理活性。对丹皮酚衍生物以及其药理活性作系统性回顾。  相似文献   

7.
防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风药用历史悠久,是我国常用传统中药材之一.防风中化学成分主要为色原酮、挥发油、香豆素等活性成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药理活性.对近年来国内外防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对未来研究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中药防风的深度开发和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祖师麻化学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 :对中药祖师麻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近 30年有关文献。结果 :中药祖师麻主要含有香豆素类、二萜类、木质素类、黄酮类、蒽醌类等化合物 ;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镇痛、抗炎、抑菌、抗血栓、抗肿瘤和抗生育等作用。结论 :中药祖师麻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且我国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解热抗炎中药挥发性成分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力军  邬科芳  史万忠  张立国 《中成药》2007,29(8):1217-1221
解表清热抗感冒中药如柴胡、薄荷、连翘、金银花等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解热、镇痛、抗炎、免疫增强、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感冒[1]。这一类中药中多含有芳香刺激性的挥发性成分,2005版中国药典未明确这类成分入药与否。现代研究对于这一类成分是否具有解热、抗炎、镇痛等作用,针对感冒是否有效也未有统一的认识。本实验选择常用的解表清热中药(柴胡、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在常用剂量基础上,观察不同提取物对实验性动物的解热、抗炎及镇痛作用,探讨这4种中药的挥发油是否具有解热抗炎活性,为临床上科学合理地利用中药…  相似文献   

10.
黄芩作为传统中药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重要临床应用价值.黄芩苷是从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中提取的单一有效成分,其主要作用为抗细菌、抗病毒、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解热镇痛、抗炎、抗肿瘤等,对肝脏、心脑血管、免疫、神经等系统有保护作用.我国是肝脏疾病重灾区,开发和利用黄芩及其有效成分的保肝作用意义深远.本文从7 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黄芩及其有效成分保肝作用及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对铁超载、镉中毒、脂多糖/半乳糖、四氯化碳、酒精、药物,以及缺血再灌注诱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艾灸足三里在脾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其机制研究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大量研究证明,艾灸足三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神经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系统而复杂的,既可以直接调节胃肠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也可以作用于胃黏膜损伤的信号传导途径上。因此,艾灸足三里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及病变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作用,且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据现有研究,对未来艾灸足三里的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探讨肝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各方面压力的增加会引起人们的情志变化,本文利用中医的基本观点和肝的特性,探讨肝气郁结所导致的多种脏器疾病发生的机理,详细探讨肝郁的各种影响提出治疗要兼顾情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