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滑膜是由结缔组织转化而来的内衬膜状组织,与运动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滑膜细胞的分化特征、发生发育及环境因素对滑膜细胞分化的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环境因素对滑膜细胞发育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膜是由结缔组织转化而来的内衬膜状组织,与运动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滑膜细胞的分化特征,发生发育及环境因素对滑膜细胞分化的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占软组织肉瘤的5%~10%,以青壮年多见,主要发生于四肢大关节附近,多数生长缓慢.根据组织学形态及分化程度,滑膜肉瘤分可为5种类型;单相纤维型、单相上皮型、双相型、低分化梭形细胞型和小细胞低分化型(small cell variant of poorly differentiated synovial sarcoma),其中后者较为罕见,是病理学诊断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4.
颞下颌关节(TMJ)由关节囊包绕,关节囊光滑的内层即为滑膜,各种关节内疾病均会累及滑膜,滑膜是关节疾病的关键性区域。滑膜A型细胞位于滑膜衬里层,多位于滑膜靠近关节腔一侧,具有较强的吞噬作用,主要作用是清除关节腔内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物。目前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模拟体内细胞的生长环境,并能确切地了解单一和多元因素对滑膜细胞的影响,已成为一种基础研究手段。从细胞起源、体外培养、纯化分离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对人TMJ滑膜A型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作者取自7例不同部位的病变滑膜,在电镜下观察得出如下结果: (1)滑膜内膜层由2至6层滑膜细胞组成。滑膜细胞可分为三类:A型细胞、B型细胞及AB型细胞。以B型及AB型细胞为多。 (2)滑膜内膜下组织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细胞间的基质内充满无数具周期带的胶原纤丝及丰富的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对人僵直膝关节滑膜B型细胞的增殖和Ⅰ型前胶原蛋白(PcⅠ)mRNA表达及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合成的影响,为decorin治疗人膝关节僵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培养人僵直膝关节滑膜B型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1、5和10 mg/L)的decorin;培养24 h、48 h和72 h后用MTT法测定关节滑膜B型细胞的活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滑膜B型细胞的周期和凋亡;RT-PCR法检测滑膜B型细胞的PcⅠ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olⅠ的合成。结果:5和10 mg/L的decorin可有效降低滑膜B型细胞的活力(P0.05),明显增加处于G0/G1期细胞的百分比(P0.05),并下调PcⅠmRNA的表达,抑制ColⅠ的合成;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终末期凋亡细胞。结论:Decorin可抑制人僵直膝关节滑膜B型细胞的增殖、PcⅠmRNA的表达和ColⅠ的合成,在防治膝关节僵直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T 淋巴细胞Ⅰ型病毒(HTLV-I)被认为是成人T 细胞白血病(ATL)和慢性进行性骨髓病的一种致病因子。作者曾报道过一例伴有增生型滑膜炎表现的慢性ATL的79岁妇女,经检测发现ATL 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1类因子,此因子可能刺激滑膜细胞增生。有学者认为,滑膜细胞增生可  相似文献   

8.
背景:常用的原代滑膜细胞培养方法主要是组织块培养法、酶消化法、机械分散法等。 目的:用4种不同方法处理大鼠滑膜组织观察体外培养中滑膜细胞生长情况,探索大鼠膝关节滑膜细胞体外培养的最优方法。 方法:将大鼠滑膜细胞组织块组与剪碎组分别按4种不同的方法处理:①不加消化酶消化。②加Ⅱ型胶原酶消化。③加胰蛋白酶消化。④先加Ⅱ型胶原酶消化、再加胰蛋白酶消化。各组处理后分别进行自然沉壁和人工贴壁培养,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方法下滑膜细胞的生长状况。 结果与结论:培养9 d后,组织剪碎不加消化酶人工贴壁培养的细胞得数为2.03×106,是所有培养方法中细胞的数最多的,细胞活力为95%,细胞活力最强,优于自然贴壁。提示组织的形状、所加入酶的成分以及沉壁的方式均对细胞的生长有重要影响,大鼠膝关节滑膜细胞体外培养的最优方法为组织剪碎不加消化酶人工贴壁培养。  相似文献   

9.
纤维肉瘤少见亚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20世纪50-70年代,纤维肉瘤是日常工作中最常诊断的一种软组织梭形细胞肉瘤,但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免疫组织化学的普及以及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检测的开展,发现过去所诊断的纤维肉瘤实际上是其他类型的梭形细胞肉瘤,如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和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等,故真正的纤维肉瘤并不多见,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在排除其他类型的梭形细胞肉瘤后才诊断。  相似文献   

10.
背景:Synoviolin基因过表达,能使滑膜细胞过度生长和增殖,因此将Synoviolin基因转入膜细胞将有可能实现无滑膜肌腱滑膜化,从而有效防止肌腱粘连的发生。目的:观察Synoviolin基因修饰滑膜细胞预防肌腱粘连的影响。方法:将30只Leghom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建立肌腱损伤模型。实验组将含Synoviolin基因重组的腺病毒载体直接注入腱鞘残端表面。术后1,3,8周,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第四趾肌腱缝合处粘连程度、第三趾肌腱的滑动距离及模拟主动屈曲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Ⅰ型胶原蛋白含量下降,Ⅲ型胶原蛋白比例下降;说明Synoviolin基因修饰滑膜细胞能使无滑膜肌腱滑膜化,提示利用Synoviolin基因修饰滑膜细胞是屈指肌腱术后预防肌腱粘连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皮间叶转化(EMT)相关蛋白E-、N-cadherin和β-catenin在滑膜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滑膜肉瘤34例,包括双相型24例和单相纤维型10例,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E-、N-cadherin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E-、N-cadherin和β-catenin在34例滑膜肉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2.9%、76.5%、97.1%。E-cadherin在双相型滑膜肉瘤中的阳性率(70.8%)高于单相纤维型(10%)(P<0.05);N-cadherin、β-catenin在双相型和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0.8%(17/24)和90%(9/10)、95.8%(23/24)和100%(24/24),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在24例双相型梭形细胞成分中E-、N-cadherin和β-catenin的阳性率分别为12.5%(3/24)、50%(12/24)和62.5%(15/24);在10例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梭形细胞成分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1/10)、80%(8/10)和100%(10/10)。β-catenin在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的梭形细胞的表达率高于双相型中的梭形细胞(P<0.05)。(3)在24例双相型滑膜肉瘤中,E-、N-cadherin和β-catenin在上皮样细胞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0.8%(17/24)、83.3%(20/24)和95.8%(23/24);在梭形细胞成分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2.5%(3/24)、50%(12/24)和62.5%(15/24)。E-、N-cadherin和β-catenin在上皮样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梭形细胞(P<0.05)。(4)在双相型滑膜肉瘤中E-cadherin和N-cadherin、E-cadherin和β-catenin均同时表达的比例较高,在单相纤维型中E-cadherin不表达而N-cadherin、β-catenin表达的比例较高。(5)滑膜肉瘤中E-、N-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临床TNM分期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EMT相关蛋白E-、N-cadherin和β-catenin均可能参与滑膜肉瘤的组织形态分化,N-cadherin和β-catenin影响双相型和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中E-cadherin的表达途径不同,滑膜肉瘤组织中可能存在间叶上皮转化(MET)现象。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滑膜肉瘤浸润和转移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Wei Y  Sun M  Zhu H  Xu Z  Wang J  Zhu X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30(6):426-430
目的:探讨在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SYT-SSX融合基因的可行性及其对滑膜肉瘤的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滑膜肉瘤标本38例,以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尤文肉瘤,血管外皮肉瘤和转移性腺癌作为对照,共40例,均为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SYT-SSX融合基因mRNA表达,以看家基因PBGD作为内对照检测mRNA质量。结果:78例标本中64例(占82.1%)可检出PBGD mRNA表达,38例滑膜肉瘤中33例中可检出SYT-SSX融合基因mRNA表达,对照组无一例检出SYT-SSX基因,去除PBGD及SYT-SSX均阴性病例1例,滑膜肉瘤SYT-SSX融合基因检出率为89.2%(33/37),33例SYT-SSX阳性滑膜肉中,SYT-SSX1型22例,SYT-SSX2型6例,5例无法区分。融合基因类型与滑膜肉瘤组织学类型有关。10例双相型滑膜肉瘤均为SYT-SSX1型,而18例单相型滑膜肉瘤中SYT-SSX1型12例,SYT-SSX2型6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SYT-SSX融合基因对滑膜肉瘤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滑膜肉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SYT-SSX融合基因类型与滑膜肉瘤组织学类型相关,SYT-SSX2型仅见于单相型。  相似文献   

13.
促炎症细胞因子刺激人类关节滑膜B型细胞表达粘附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DRA)病人关节滑膜组织粘附分子表达增强,并与局部炎细胞浸润密切相关。旨在探讨DRA时诱导滑膜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上调的机制。方法分离正常人关节滑膜B型细胞,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β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enzyme,HDAC)在IL-17上调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滑膜细胞Cyr61表达过程中的调控机制。通过real-time PCR分别检测了滑膜组织和细胞中的HDAC表达格局,HDAC抑制剂曲古抑菌素(trichostatin,TSA)和尼克酰胺(nicotinamide,NAM)作用于滑膜细胞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变化后IL-17上调Cyr61的表达格局。结果显示:RA病人滑膜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HDAC1,并且IL-17刺激又能促进滑膜细胞的HDAC1表达升高。TSA能上调IL-17诱导滑膜细胞Cyr61的表达,而NAM不能。加入NF-κB特异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能够明显的抑制TSA对Cyr61的上调作用。以上结果提示HADC1通过作用于转录因子NF-κB参与了IL-17上调滑膜细胞表达Cyr61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来源人滑膜细胞体外培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滑膜细胞分离培养的不同实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取患者关节滑膜组织和游离的关节液,分别采用滑膜组织培养法和关节液培养法分离培养细胞,观察滑膜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采用组织培养法获得的滑膜细胞数量较多,细胞形态典型,增殖较快。关节液培养法培养的滑膜细胞.数量少,增殖慢,培养周期较长,所获得的滑膜细胞均能满足后续实验的需要。结论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可达到互为补充的效果。在临床上可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6.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在类风湿关节炎关节腔中注入核心肽,可以明显抑制病情活跃度且抑制滑膜的浸润增生。但由于T细胞和滑膜细胞之间联系密切,核心肽是通过直接作用于滑膜细胞还是通过T细胞介导抑制滑膜细胞尚缺乏研究。目的:对比观察核心肽对类风湿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类风湿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患者手术切取的病变滑膜组织滑膜细胞,MTT法检测滑膜细胞增殖率。取第3代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分5组干预:空白对照组、甲氨蝶呤组、10,25,50μmol/L核心肽组。MTT法检测各组滑膜细胞增殖率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体外增殖速度较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快(P0.05)。3种剂量的核心肽均可抑制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且具有剂量相关性,高剂量时,核心肽更明显表现出对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而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只有中、高剂量核心肽显示出明显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但未见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核心肽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明显小于其对骨性关节炎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结果提示核心肽对滑膜细胞具有一定的直接作用,高剂量核心肽在体外可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过度增殖,而中、高剂量核心肽可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7.
滑膜肉瘤是一种起源未定的具有间质和上皮双相分化的软组织肉瘤类型,好发于年轻人四肢大关节附近的深部软组织。原发于消化管道的滑膜肉瘤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35岁女性胃体的原发滑膜肉瘤,镜下表现为单相梭形细胞亚型,SYT断裂探针检测结果阳性。胃原发滑膜肉瘤罕见,易误诊为胃肠道间质瘤,认识其存在并熟悉相关组织形态学、免疫...  相似文献   

18.
促炎症细胞因子刺激人类关节骨膜B型细胞表达粘附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DRA)病人关节滑膜组织粘附分子表达增强,并与局部炎与细胞浸润密切相关。旨在探讨DRA时秀导滑膜细胞分子表达上调的机制,方法:分离正常人关节滑膜B型细胞,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β微球蛋白(AGE-β2m)、天然β2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体外共同培养,用荧光单克隆抗体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定量分析滑膜B型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的表达,结果:正常关节滑膜B型细胞表达ICAM-1、VCAM-1,但不表达E-selectin.IL-1β、TNF-α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滑膜B型细胞ICAM-1、VCAM-1的表达,但无诱导E-selectin表达的作用。AGE-β2m 和β2m对B型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无直接影响,结论:DRA时关节组织存在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可能上调滑膜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从而促使局部的单核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细胞永生细胞系。 方法 用重组有HPV16病毒E6 E7基因阅读框架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原代培养的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细胞 ,经G418筛选 ,获取细胞克隆RASB ,并从形态学、生长特性、核型组成、致瘤性和分泌功能等多方面对建系细胞RASB进行生物学观察。 结果 实验和观察证实 ,转化滑膜细胞染色体整合HPV病毒DNA ,表达HPVE6蛋白 ,基本保留了B型滑膜细胞特征形态、细胞骨架和分泌功能 ,倍增时间缩短一半 ,对裸鼠无致瘤性 ,软琼脂培养形成细小集落。已稳定传代大于 10 0代。 结论 建立了能长期体外稳定传代的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细胞系。此细胞系的建立将为类风湿关节炎致病机理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极有意义的体外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20.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与滑膜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不平衡密切相关,其滑膜细胞存在细胞凋亡过程的异常。 目的:观察异种、异基因双份脐血干细胞移植对Ⅱ型胶原性关节炎小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方法:弗氏完全佐剂+Ⅱ型胶原诱导C57BL/6(H-2b)小鼠,建立Ⅱ型胶原性关节炎小鼠模型。小鼠二次免疫接种后第2天,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细胞移植组将脐血造血干细胞注入小鼠尾静脉内(其中单份剂量2×106/50 g;双份剂量:每份1×106/50 g,共2×106/50 g)。甲氨喋呤阳性对照组小鼠灌胃甲氨蝶呤,每次0.017 5 g/kg,每5天1次,共6次。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第42天全部处死动物取膝及肘以下关节组织,病理组织学显示正常对照组关节面光滑,滑膜层未见炎性细胞浸润,软骨细胞形态正常;模型组滑膜组织高度增生,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软骨面破坏;甲氨蝶呤阳性对照组、单份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滑膜组织可见轻度增生,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双份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组关节软骨表面光滑,未见破坏,有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双份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组Bax、Bcl-2的表达低于单份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组(P < 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说明双份脐血干细胞在一定数量及作用时间内可诱导Ⅱ型胶原性关节炎小鼠滑膜细胞凋亡,对滑膜组织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