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朱建英  邵永良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2):1616-1617
随着CT、MPd的广泛应用及脑立体定向仪的不断发展,脑立体定向术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而CT定位是脑立体定向术脑内靶点最常用的方法。本院自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开展CT定位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癫痫、脑内肿瘤活检等,现对于CT定位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图像导引与无框架定位脑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数字化虚拟图像导引方法,实现无框架脑深部定位手术.方法借助计算机网络,将CT/MRI图像传输至手术室;通过三维虚拟图形重建,完成手术路径的规划;再利用机器人完成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结果临床成功完成此类手术560例,其中脑肿瘤内放疗手术265例、脑功能外科疾病(癫痫、精神疾病、帕金森病)手术112例、脑深部病变活检94例、脑积水内镜造瘘术52例、脑脓肿抽吸13例、脑内血肿排空12例、金属异物摘除12例.本组患者术中靶点定位准确,均为一次操作成功.术后随访6~48月(平均24月),手术有效率92%.结论利用数字化图像导引方法,将虚拟的手术实施图像与现实的定位靶点相结合,成功实现了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定位脑立体定向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67例患者在局麻下行CT定位脑立体定向手术,并给予精心护理配合.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50~130 min,手术有效率达97.3%,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昏迷、偏瘫、颅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CT定位脑立体定向手术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可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是颅脑疑难病变定性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是以CT、M砌、DSA等影像诊断为依据,采用立体定向原理,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进行颅内病灶三维重建,制定精确的照射方案,通过直线加速器的旋转控制射线的输出量,靶区一次接受高剂量辐射,使照区肿瘤及血管变性坏死,达到毁损病灶的目的。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04年3月采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CT和X线在膝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膝部病变21例,全部经X线和CT检查,其中骨折由影像学确诊,其他病变由关节镜和手术病理证实。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结果:9例为胫骨平台骨折,其中1例合并髁间峭撕脱。1例为单纯髁间峭撕脱。CT全部确诊,而X线发现8例。6例半月板损伤,CT扫描发现3例而X线为阴性。CT确诊3例窝囊肿和2例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而X线无特异性发现。结论:尽管普通X线对骨折诊断准确率很高,但相比CT而言,后者可以具体定位和定型,对指导外科治疗很有帮助。对半月板损伤,常规CT和X线,尤其是后者,存在很大局限性。对窝囊肿和绒毛结节性滑膜炎,CT诊断价值远远高于X线。  相似文献   

6.
脑立体定向手术是借助CT扫描影像技术,确定靶点进行活检和治疗脑深部疾病的新技术手段。自1986年以来,我院神经外科应用瑞典Leksell脑立体定向仪,在开展脑深部疾患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CT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92年6月至98年12月,采用FN-89型及Fischer脑立体定向装置,在放射外科治疗计划工作站(STP)的支持下,对413例颅内肿瘤及脑血管畸形用CT定位,实施X一刀治疗。现就CT定位的有关技术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13例,男246例,女167例,年龄4至85岁,平均为39岁。全组病例CT所显示的肿瘤部位及临床病理诊断见附表1、2,全部病灶均一次准确定位,X一刀在治疗某些脑肿瘤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实现了治疗脑肿瘤不开颅,无痛苦,微侵袭的目的2定位方法除少数小儿不能合作者采用全麻外,余均在局麻下安装好走向仪地图,患者取仰卧位…  相似文献   

8.
X刀是一套具有三维立体定向技术的放射治疗系统,主要原理是运用直线加速器发出的X线,通过立体定向技术来摧毁颅内病灶而达到治疗目的。本院自1995年10月~1998年11月,用X刀治疗各种颅内肿瘤272例。现总结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272例患者中,男性170例,女性102例,年龄10~65岁,平均年龄45岁。经CT、MRI诊断的脑胶质瘤80例,手术后复发胶质瘤8例,立体定向穿刺确诊2例,包括肺癌、鼻咽癌、恶性黑色素等脑转移癌41例,垂体瘤29例,脑膜瘤35例,听神经瘤9例,颅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效果。方法全脑常规放疗加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9例。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11例。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单次照射28例,靶区平均剂量19.2Gy,分次照射12例,分割2~3次,靶区剂量6~12Gy/次,每周1次,总剂量达20~30Gy。结果40例患者生存期为2~26个月者38例,超过26个月者2例。治疗后6个月CT或MRI复查32例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占80%,4例无明显变化占10%。4例死亡占10%。结论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转移瘤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CT脑立体定向开放手术切除颅内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立体定向开放手术治疗颅内病变的效果。方法 :对 3 4例病变直径在 0 4~ 3 5cm的患者采用CT脑立体定向仪定位 ,显微镜下切除病灶。结果 :3 4例患者的颅内病变全部行显微手术切除 ,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 2 6例继发性癫痫中 ,2 1例术后停止发作 ,另 5例发作显著减少。结论 :CT脑立体定向开放手术切除颅内病灶 ,定位准确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X—刀治疗前螺旋CT定位扫描成像 ,是X—刀定位、定向放射治疗体架对病人内病灶模拟定位的影像依据 ,是X—刀对体内肿瘤准确实施放射治疗的根本依据。我院自 2 0 0 1年3月至今。 310例行X—刀模拟定位的螺旋CT扫描成像 ,其扫描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模拟定位扫描患者 310例 ,其中肺部 116例 ,腹部 98例 ,头部 6 5例 ,盆腔 2 3例 ,腰椎 5例 ,颈段 3例。使用设备 :PQ6 0 0 0螺旋CT ,美国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架。1 2 方法 先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架摆放于扫描床上 ,再将病人摆放与治疗体架内 ,然后将体架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四种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4例患者进行物理检查、X线平片、CT、B超和手术探查。结果:检查与手术结果相符物理诊断33处、X线31处、CT38处及B超35处。检查的节段定位与手术结果不相符物理诊断4处、X线8处、CT 0处、B超5处。结论:四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椎间盘突出术前诸项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和节段准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T、物理诊断、B超、X线片。  相似文献   

13.
颅内巨大脑血管畸形(AVM)的外科治疗,特别是脑功能区或深部病变,目前仍是较为棘手的。近来我们对2例巨大脑AVM采用联合方法,即先行血管内栓塞再手术或X—刀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临床资料 例1 男性 38岁。病员因反复四肢抽搐伴意识障碍2年,加重半年于1992年11月2日入院。检查:无明显阳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入院头颅CT扫描和脑血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的脑出血,其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是众多医家仍在讨论的问题,随着CT扫描的发展,使神经外科揭开了使用立体定向技术清除脑内血肿的新篇章。1978年Backluncl和Vonholst提出立体定向血肿排出顺器成功为脑出血病人作了血肿清除术,为外科处理脑内血肿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这种办法满足了损伤小、安全性高、危重病人易耐受等要求。近年来,人们又在怎样更高效地破碎血凝块,选择手术时机,防止再出血等方面作了一系列改进,使此项方法日臻完善。自2002年以来,我院采用立体定向治疗脑出血共1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颅面骨骨纤维异常增生症(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FDB)患者的X线平片和CT的影像学特征,比较两者在颅面骨FDB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面骨FDB患者均行普通颅面骨X线平片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CT扫描,对其X线平片和CT图像表现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10例FDB患者中,单骨型4例,多骨型6例;根据影像学表现又可分为致密型2例、磨玻璃型3例、囊型2例和混合型3例;其中1例X线平片与CT诊断间定位及FDB分类均相符合;2例X线平片与CT诊断间定位不符合,FDB分类相符合;1例X线平片与CT诊断间定位及FDB分类均不相符合,CT在病变定位和FDB类型诊断方面更准确。结论:X线平片检查虽能较好地诊断颅面骨FDB,而CT对于多骨型FDB可准确定位,并可利用高分辨率的图像进行分型,较普通X线平片检查更有诊断价值,同时也更有助于FDB与骨化性纤维瘤间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1930年K irschner首先应用脑立体定位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经数十年发展,该技术已成为研究脑功能和治疗其某些疾患的一项重要手段。1961年成立了国际脑立体定位技术学会,至今已开过多次国际性专题会议。应用脑立体定位术,对形态正常但功能异常的脑深部结构进行外科处理,治疗锥体外系不自主运动、癫痫、顽固性疼痛及情感性疾患,属功能神经外科领域。也有报告应用该技术行脑瘤活检、深部血肿清除、颅内异物取出、导水管重建、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夹闭等手术。术者根据空间三维坐标数学原理,利用远距X线摄片、脑室造影资料、人脑立体定位图谱及神经生理检查,在人脑重建三维坐标系统,并与固定颅骨上脑立体定位仪坐标系统相统一,导入手术器械达手术目标一一靶点,用物理化学方法将其破坏。该方法对脑  相似文献   

17.
立体定向技术是神经外科,尤其是功能神经外科常用的技术手段.随着大场强磁共振技术的逐渐完善和普及,使以前很难辨认的脑内功能区和特定核团的辨认成为可能,磁共振定位的立体定向技术越来越被广大神经外科工作者所接受.我科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共行脑内双侧靶点立体定向手术280例,现对病例资料予以总结,并对手术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予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CT引导立体定向脑活检快速病理检查在外科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9例CT引导立体定向脑活检术的标本,将其快速石蜡切片与其随后的常规切片或/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对比观察。结果39例中36例(占92%)快速病理结果具有临床指导价值。其中27例肿瘤病例中,19例能明确诊断,5例有提示意义。结论CT引导立体定向脑活检快速病理检查对颅内大多数病变能作出正确诊断。靶点选择的典型性和靶点邻近部位多次取材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脑立体定向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是利用立体定向仪将射频针。经颅骨钻孔送到大脑边缘系统的相关核团中,通过电凝损毁相应核团,阻断某些神经之间的联系,从而减轻或消除精神症状。立体定向手术具有方法简便、定位准确、脑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应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18例。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该手术的护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四肢及躯干软组织异物,为临床常见创伤。较表浅的可在直视下取出,部分病人可由体征定位。对于金属异物则往往通过X线定位。但对非金属异物的定位X线亦无能为力。我院B超室自1993年—1999年对48例外伤可疑异物残留的病人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证实,正确率94%。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