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世成 《现代保健》2009,(18):56-56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2008年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通过设计皮瓣切取转位及术后相应处理结果,得出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外观良好,供区愈合良好,踝关节功能正常。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具有设计灵活、安全可靠、血运良好的优势,可有效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患者.创面外露时间5~14 d,均伴有骨、肌腱、神经、血管或钢板外露.切取皮瓣范围6 cm×5 cm~20 cm×15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获随访3个月至1年,皮瓣色泽、弹性均正常.供区愈合良好,足功能恢复良好,行走正常,踝关节功能正常.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血运良好,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有效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临床应用12例,用以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骨(和)或钢板外露。结果术后11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具有血运丰富,不损伤主要血管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9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创面外露时间5 d至6个月,均伴有骨关节、肌腱、神经、血管或钢板外露.皮肤缺损范围3.5 cm×3.0 cm~10.0 cm×6.5 cm.切取皮瓣范围6 cm×5 cm~11 cm×8 cm,皮瓣血管蒂长6~15 cm,蒂宽4~5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获随访0.5~3.0年,皮瓣色泽、弹性均正常,无臃肿,外观良好,9例基本恢复了保护性感觉.供区愈合良好,足功能恢复良好,行走正常,可弹跳,踝关节功能正常.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血运良好,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有效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分软组织缺损的术后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为选择更加适合修复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47例足、踝以及远端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使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2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25例,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组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在术后并发症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术后受区外观较好,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是一个比较好的足、踝以及远端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采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年3月-2010年9月利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3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12例皮瓣均完全成活,1例远端边缘部分坏死,通过换药愈合。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4年。皮瓣外形、颜色良好,负重行走正常,皮瓣无窦道、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近端带筋膜组织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感染并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11月—2014年11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感染并缺损病例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10岁—65岁。结果: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感染并缺损的创面,感染控制无复发,皮瓣成活良好。结论采用近端带筋膜组织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技术治疗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感染并缺损的创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修复跟腱断裂伴有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探讨该皮瓣血供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 急诊或二期施行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断裂伴有软组织缺损15例患者.结果 15例中14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近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2~35个月,皮瓣质地良好,患者行走正常,踝关节功能正常.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操作简便,成活率高,切取面积大,是修复跟腱断裂伴有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9.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足踝部由于局部软组织少,伤后容易伴有基建和骨骼等重要结构外露,修复较为困难。1992年Masquelet和Bertelli首次报道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国内王和驹”0等曾报道了腓肠神经血管皮瓣在足部的应用。我科2000-01~2003-02、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7例足部组织缺损病人进行修复,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应用逆行腓肠神经伴血管营养筋膜皮瓣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的办法。方法  2 0 0 0年 3月~ 2 0 0 4年 5月 ,对足底部外伤缺损 38例应用逆行腓肠神经伴血管营养筋膜皮瓣修复 ,其全部是外伤所致 ,切取皮瓣范围 (3cm× 6cm)~ (10cm× 2 0cm)。结果 术后 38例全部成活 ,其中 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经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所有跟腱、跟骨外露均覆盖。术后 38例皮瓣经 6个月~ 3年随访 ,平均 2年 ,皮瓣质地弹性好 ,行走正常 ,耐磨无疼痛。结论 逆行腓肠神经伴血管营养筋膜皮瓣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便于成活 ,不牺牲主要血管 ,不吻合血管 ,且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足内侧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比较,进一步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体的临床效果,为该皮瓣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不同类型的足跟部软组织损伤,23例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19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后通过对两组皮瓣修复面积、皮瓣长、宽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Enneking下肢功能评分系统、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采用SPSS13.0软件,利用两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修复创面大小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修复面积、修复皮瓣的长、宽均大于足底内侧皮瓣组(P〈0.05);在术后功能恢复评分上,两组在出院时及出院后,在运动、行走、日常生活能力、皮瓣感觉、外观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不仅能够单纯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同时在预后上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足部负重后局部发生溃疡及软组织坏死的几率,该方法操作较为简便,能够一期修复较大面积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苗卫华 《现代保健》2013,(23):26-28
目的:对小腿外侧皮瓣的切取进行改进并总结其在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经验和技巧。方法:2004年7月-2012年7月,应用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创面19例,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创面6例。其中8例将皮瓣内感觉神经与创面内感觉神经进行吻合。皮瓣面积最大27cm×12cm,最小9cm×5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出现动脉危象,经拆除蒂部缝线,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后危象解除。1例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经拆除蒂部缝线、抗凝、换药处理后成活良好。本组病例随访时间6个月~2年,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耐磨,足踝部功能恢复好。吻合神经的皮瓣恢复部分保护性感觉。结论:小腿外侧皮瓣血管解剖恒定,厚薄适中,供区隐蔽,是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最远侧肌间隔穿支及外踝后穿支作为两种主要血供来源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踝足部组织缺损。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治疗踝足部组织缺损8例,其中以腓动脉最远侧肌间隔穿支为主要血供来源6例,以外踝后血管穿支为主要血供来源2例,皮瓣面积4cm×6cm~10cm×12cm的大小。结果所有皮瓣成活,术后3例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2例换药后愈合,1例植皮后愈合。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较适用于踝足部组织缺损的修复,供区存在状态良好,邻近转移,切取方便,成活率高,外踝后穿支为主血供的皮瓣较使用于修复较小组织缺损,以腓动脉最远侧肌间隔穿支为主血供的皮瓣较适用于修复较大的组织缺损,且以外踝后穿支为主血供的皮瓣对供区影响较小,术中远端小隐静脉结扎与否对皮瓣成活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最远侧肌间隔穿支及外踝后穿支作为两种主要血供来源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踝足部组织缺损。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治疗踝足部组织缺损8例,其中以腓动脉最远侧肌间隔穿支为主要血供来源6例,以外踝后血管穿支为主要血供来源2例.皮瓣面积4cm×6cm~10cm×12cm的大小。结果所有皮瓣成活,术后3例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2例换药后愈合,1例植皮后愈合。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较适用于踝足部组织缺损的修复,供区存在状态良好,邻近转移,切取方便,成活率高,外踝后穿支为主血供的皮瓣较使用于修复较小组织缺损.以腓动脉最远侧肌间隔穿支为主血供的皮瓣较适用于修复较大的组织缺损.且以外踝后穿支为主血供的皮瓣对供区影响较小.术中远端小隐静脉结扎与否对皮瓣成活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道一种修复足跟及踝部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在应用解剖学基础上,根据腓肠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特点,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皮瓣,用于修复足跟及踝部组织缺损。结果 临床应用14例,皮瓣最大为9cm×15cm,除1例远端部分坏死外,皮瓣均成活。结论 该皮瓣血供丰富,厚薄适宜,蒂长可达12cm,是修复足跟及踝部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The distally based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has become a main part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lower leg, heel and foot. However, perfusion problems and venous congestion have been reported. Over the past decade, several flap modifica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to improve flap viability and to solve a myriad of reconstructive need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scribe our experience in harvesting the reversed large sural flap from the proximal and middle third of the leg for large defects on the foot. We applied the extended reversed sural flap from the proximal third of the leg in traumatized patients which had large defects on their foot. The technique was done in 3 parts: 1- the flaps were designed in the proximal third of the leg five centimeter lipofascial tissue was protected around the pedicle in distal part; 3- The pivot point was located in seven to eight cm proximal the lateral malleolus before the first fasciocutaneous perforators arising from the peroneal artery. Sural flaps from the proximal and middle third of the leg were designed in13 patients who had large defects on their foot. No flap necrosis or split thickness skin graft loss occurred. The flaps healed by the 3rd week excluding two patients. This study supports the application of our technique as a safe, easy and useable method in large defects of the foot. The results showed low rates of ischemia, venous congestion, dehiscence, infection and flap necrosis. Proximal extended and large distally based sural flap is an alternative to free tissue transfer for large defect reconstruction of the foot.  相似文献   

17.
The distal third of the tibia, ankle and heel area is difficult to reconstruct. For small to medium size defects, local flaps are often an easier alternative than free flap. In lower limb surgery, the sural flap is based on this principle and this flap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The distally based superficial sural artery flap, first described as a distally based neuro skin flap by masquelet et al., is a skin island flap supplied by the vascular axis of the sural nerve. The main disadvantage of distally based sural artery flap is sacrifice of the sural nerve because it is described the concept of neurocutaneus island flap. We describe one case of reverse sural flap without sural nerve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stablish the reliability of this flap even without sural nerve.  相似文献   

18.
王炜  李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3128-3130
[目的]探讨不同修复方法在头皮鳞癌术后大面积头皮缺损一期修复与重建中的作用,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组65例病人头皮缺损一期修复方法,其中游离皮片移植24例、带蒂转移皮瓣33例、游离皮瓣血管吻合8例。[结果]63例皮瓣及植皮成活,一期愈合;2例皮瓣小部分坏死,经换药二期愈合。[结论]根据创面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修复方法,一期修复头皮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曾波  周敏  严明忠  吴晓华  刘毳  刘玉刚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827-1828
目的手部严重创伤,容易破坏局部解剖学结构,导致局部功能严重破坏,修复十分棘手,这里对手部创伤的早期修复方法做出探讨.方法早期采用前臂桡侧皮瓣、前臂尺侧皮瓣、前臂背侧皮瓣、手背桡侧皮瓣、第1掌骨背侧皮瓣、前臂筋膜蒂皮瓣等各种皮瓣修复手部创伤.结果41例手部创伤,35例皮瓣成活好,伤口1期愈合,该组均经1次手术而获修复,未出现皮下血肿、皮瓣坏死.结论早期利用各种皮瓣修复手部创伤,有利于手部创伤后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