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65例,行经颅多普勒(TCD)和MRI检查,并与30例正常人群作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中最初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的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新市中心医院2018-08—2019-08以孤立性眩晕起病的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例,对13例以孤立性眩晕起病的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磁共振特点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主要... 相似文献
3.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5):464-466
<正>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是大脑的一种内在保护机制,它能在动脉血压或脑灌注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保证相对稳定的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1])。CA是一种快速调节机制,通过调节脑血管阻力,补偿脑灌注压力的波动,维持相对稳定的脑血流~([2,3])。CA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4)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57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行单联抗血小板治疗,实验组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比较分析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43%vs 75.86%),PT(s:21.0±9.0vs 16.5±5.3)、APIT(s:40.1±9.8vs 31.4±7.4)明显高于对照组,Fib(g/L:1.5±0.3vs 3.2±0.7)、LDL-C(mmol/L:1.7±0.5vs 2.8±0.4)、TC(mmol/L:3.0±0.6vs 3.7±0.7)、TG(mmol/L:1.4±0.3vs 1.5±0.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其血凝状态,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指数高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遗传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联.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分型技术(PCR-SBT)对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2008年收治的9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同期12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HLA-A、B、DRB1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型.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表达HLA-A位点16个等位基因,HLA-B位点32个等位基因,HLA-DRB1位点25个等位基因.患者组HLA-A*1102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HLA-A*1102与缺血性脑卒中呈负相关(RR=0.06,P=0.019).结论 JLA-A*1102与缺血性脑卒中呈易感负相关,提示HLA等位基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存在遗传免疫关联,对该病具有临床预测意义.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gene heredity and morbidity of cerebral infarction by a random survey on the allele expression of HLA-A, B and DRB1 seat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genotypes of HLA-A, B and DRB1 alleles in 94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122 healthy blood donors were detec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ing based typing (PCR-SBT) method. Results Sixteen alleles in HLA -A locus,32 alleles in HLA -B locus and 25 alleles in HLA -DRB1 locus expressed themselves in thes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The gene frequency of HLA -A*1102 in patient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healthy controls, and negative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HLA -A* 1102 allele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RR=0.06,P=0.019).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reveals susceptibility association of HLA -A*1102 with patients having cerebral infarction, displaying close genetic immunity correlation between HLA alleles and pathogene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o,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is useful in the clinical prediction of this disease.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出后脑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变化,进而研究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分别对216例脑出血患者和80名健康对照者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等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进行检测分析,记录包括收缩期峰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及搏动指数(PI)等血流参数及频谱形态。结果:脑出血组患者收缩期峰速与舒张末期流速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脑出血组有164例患者(75.93%)颅内动脉血流速度降低,其中51例(23.61%)发生于脑出血早期,以舒张期末流速降低为主,113例(52.31%)发生于脑血的中、后期,表现为普遍性流速降低。另有52例(24.07%)脑血流速度基本正常。结论:多数脑出血者脑组织处于低循环状态,其程度与病情相关,因此对脑出血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患者脑血流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器测定22例抑郁症患者脑及颈动脉的血流速度,并与健康正常人进行对照,发现抑郁症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供应给脑部的血流减少;右侧大脑中动脉吸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偿性加快,脑及颈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变与Hamilton抑郁量表总分无明显相关,提示抑郁症患者大脑半球左侧供血障碍更加明显,但脑血流测量的结果并不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仅为抑郁症病因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脑出血后脑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变化,进而研究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分别对216例脑出血患者和80名健康对照者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等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进行检测分析,记录包括收缩期峰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及搏动指数(PI)等血流参数及频谱形态。结果 脑出血组患者收缩期峰速与舒张末期流速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脑出血组有164例患者(7.93%)颅内动脉血流速度降低,其中51例(23.61%)发生于脑出血早期,以舒张期末流速降低为主,113例(52.31%)发生于脑出血的中、后期,表现为普遍性流速降低。另有52例(24.07%)脑血流速度基本正常。结论 多数脑出血患者脑组织处于低循环状态,其程度与病情相关,因此对脑出血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评价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265例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于发病后2h~6个月行全脑血管造影,明确有无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明确血管狭窄部位及责任动脉,并测定狭窄长度及狭窄程度。结果 2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为72.1%。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好发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16.4%)、大脑中动脉水平段(13.9%)、椎动脉开口处(12.3%)。单发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88例(46.1%),多发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103例(53.9%),其中颅内外动脉串联病变43例(41.7%),颅内外非串联病变60例(58.3%)。责任动脉的检出率为77%。结论对反复卒中及患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行DSA以明确患者有无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以制定包括药物及支架置入术等更为有效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分布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对8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CTA(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8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率高于颅外动脉狭窄率,颅内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多于颅外动脉斑块检出率,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率(17.5%)大于颈内动脉颅外段(6.6%),两者存在明显差异(P=0.001),颅内动脉中基底动脉的狭窄率最低(12.2%),大脑后动脉狭窄率最高(42%),两者存在明显差异(P<0.000).此外,颅内血管发生钙化斑多于颅外动脉,其狭窄率也高于颅外动脉.结论 CTA在诊断和评估方面价值已经逐渐得到重视,对颅内动脉病变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可使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4)
目的探讨尿酸是否为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2—2017-03入住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江滨医院)神经内科的1 84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不同梗死部位分为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组(658例)和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组(1 185例)。采集前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组空腹血糖、尿酸和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组空腹血糖(OR=1.070,P=0.030,95%CI 1.009~1.136)和尿酸(OR=1.299,P=0.034,95%CI 1.198~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空腹血糖高和高尿酸为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可能是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东莞人民医院卒中中心2017-06—2019-12收治的18例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临床资料,术后90 d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并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0~2分)及预后不良组(mRS 3~6分),进行单因素分析影响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取栓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8例患者取得成功再通15例(83.3%),获得良好预后10例(55.5%)。取得良好预后组患者其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更短(t=-2.192,P=0.044),术前NIHSS评分(Z=-2.408,P=0.016)及术后24 h NIHSS评分(Z=-3.560,P=0.000)更低,ASTIN/SIR评分(Z=-2.253,P=0.024)及BATMAN评分(Z=-3.319,P=0.001)更高。结论血管内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术前NIHSS评分及侧支循环评分(ASTIN/SIR评分及BATMAN评分)与良好功能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与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相关性。方法 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0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采用Fazekas量表对患者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比较不同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患者颅内大动脉硬化程度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与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相关性分析,并分析脑白质中重度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Fazekas量表<3分者61例纳入轻度病变组,≥ 3分者47例纳入中重度病变组。中重度病变患者颅内大动脉硬化严重程度高于轻度病变组(P<0.05)。中重度病变组脑部动脉搏动指数(PI)显著高于轻度病变组;收缩期峰值血流(Vs)、平均血流(Vm)以及舒张末期血流(Vd)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数显著低于轻度病变组(P<0.05)。颅内大动脉硬化程度、PI与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r=0.416,0.527;P<0.05),Vs、Vm以及Vd等脑血流参数与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负相关(r=-0.316,-0.524,-0.668;P<0.05)。颅内大动脉硬化程度与PI为脑白质中重度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与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有关,而颅内动脉硬化会加重患者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血流速度的情况。方法运用多普勒超声仪测定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及颈动脉的血流速度,并与4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比较。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及右侧颈内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流向脑部的血液明显减少。左侧椎动脉、左侧大脑前及两侧小脑后下动脉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局部血液供应减少。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是首位致残因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卒中的70%以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其狭窄程度越重脑梗死发病的风险就越大[1].侧支循环不仅可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甚至可以减轻脑梗死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挽救缺血半暗带,有效防止溶栓并发症的发生[2]. 相似文献
16.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1年后的生存情况。方法对11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并随访1年,对患者随访1年后的存活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患者发病1年内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随访1年后死亡21例,病死率为18.1%。与存活患者比较,死亡患者的年龄明显增高,肺部感染的比例明显增高(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和肺部感染为缺血性脑卒患者发病1年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r=1.058,95%CI:1.010~1.108,P=0.018;r=0.119,95%CI:0.037~0.375,P=0.000)。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1年后病死率为18.1%。高龄和肺部感染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1年内病死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7.
刘佳琪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7):663-665
正缺血性脑卒中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致残率极高,严重危及人类健康。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指出,目前在脑梗死治疗中溶栓仍是最重要的恢复血流的措施,但由于其有严格的时间窗,大大限制了临床的应用。挽救缺血半暗带是超过溶栓时间窗患者的首要治疗目的,而侧支循环开通的多少可能直接决定缺血半暗带的范 相似文献
1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改善脑血流措施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证医学将治疗研究证据按质量及可靠程度分为5级。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SR)结果是证明某种疗法有效性和安全性最可靠的依据(金标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特异性治疗的两大策略是改善脑血流和神经保护,相对于神经保护而言,改善脑血流措施(如溶 相似文献
19.
段淑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6)
目的分析丁苯酞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我院2013-05-2016-10收治的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统计2组总有效率,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2组认知功能进行测评,同时对比2组脑血流灌注指标[脑血流量(CBV)、脑血流速度(CBF)]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84%高于对照组6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2周后MoCA各维度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MoCA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BV、CBF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0)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以降低发病率。方法分析285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和高危因素。结果 (1)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96.9%有明确病因,3.1%病因尚不明确。(2)中年组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血管疾病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病因(P0.01);青年组中,其他原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比例较高(P0.01)。(3)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吸烟、酗酒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相关性(P0.05),中年组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症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与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酗酒有关,控制原发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对降低中青年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