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根据中医治疗痰热内结的经验,运用现代中药制剂技术设计“清气化痰冲剂”的生产工艺,并制订了其质量标准。 清气化痰冲剂具有清气化痰、理气止咳的功能,适用于痰热内结、咳嗽痰黄、咯之不爽、胸膈痞满等症,其方出自明末医家吴昆所著《医方考》一书。清气化痰丸收载于1990年版《中国药典》中,是治疗痰热内结的首选药物,但丸药服量大、吞服困难,尤其儿童更甚。  相似文献   

2.
宗根茂  邵增田 《中药材》1996,19(7):375-376
我院自1994年11月起筛选部分中药,经科学方法提取浓缩制成血痛宁冲剂,治疗血管性头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处方 川芎100g、当归150g、细辛30g、元胡100g、熟地200g、勾藤300g、鸡血藤300g、夏枯草150g、草决明150g、白芍300g、珍珠母300g、防风100g、独活90g。  相似文献   

3.
宁肺冲剂为我院临床经验方,经多年临床应用证实,该药具有解热清毒,镇咳平喘的作用。是治疗小儿肺炎等疾病的有效药物。现将其制备方法报道如下。1 处方 青黛150g,生石膏(打碎)125g,知母125g,黄芩80g,白果(打碎)80g,紫菀80g,款冬花80g,桔梗80g,生甘草80g。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感冒清热冲剂成方进行改进,使患者服用更方便,疗效更可靠。方法:将传统感冒清热冲剂制成袋泡茶剂应用于临床,与传统汤剂相比较。结果:袋泡茶剂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汤剂。结论:袋泡茶剂疗效显著,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石玉Jun 《陕西中医》1996,17(8):371-372
介绍冠心Ⅱ号片的制作工艺及质量标准。并对新制定的标准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讨论。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该药的质量监控,以供临床更好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通过愈血冲剂的制备工艺研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针对药材所含水溶性成分的特性,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流浸膏量为质量控制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3因素对流浸膏提取率的影响,拟定甘草、白及、五倍子的提取工艺;通过炒炭煎煮,确定大黄提取工艺;通过收粉率试验,确定海螵蛸、三七的最佳粉碎工艺;通过药膏、药粉与辅料用量比例,确定辅料用量.结果:确立了甘草、白及、五倍予以12倍量洁净水浸泡1h,煎煮3次,每次1.5h提取流浸膏;大黄炒炭煎煮2次,每次1h提取流浸膏;三七、海螵蛸粉碎成200目细粉,按制备成品每包(6g)加入1.81g辅料比例,加入辅料制粒.结论:该制备工艺科学合理,质量稳定,为愈血冲剂的最佳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胶囊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丹青  董晓霞  李巧玲 《陕西中医》2001,22(12):760-760
乳腺增生胶囊 (郁金、香附、白花蛇舌草、青皮、王不留行、夏枯草等 )是将处方中的部分中药提取 ,部分中药粉碎制成的口服胶囊制剂。经临床观察 ,治疗乳腺增生症 45 0例 ,总有效率达 96.7%以上。观察结果证明 ,本方具有舒肝解郁 ,化痰散结的作用 ,疗效肯定 ,无过敏反应 ,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宋小妹  吕琴琴 《陕西中医》2000,21(12):567-568
用蒸馏法和正交试验法对妇科洗剂的挥发性成分,煎煮条件和醇沉浓度进行了 优选。实验结果表明,挥发油的蒸馏时间以6h为宜;水提醇沉条件为10倍量的 水,煎煮2次每次1.5h,乙醇浓度为70%。  相似文献   

10.
血停灵冲剂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停灵冲剂临床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有明显疗效,为了探讨其确切的机理,进行了药效学研究。通过小鼠发育,小鼠、大鼠子宫收缩功能以及二甲苯致小鼠耳肿实验观察,结果表明:该冲剂在药物剂量为30g/kg组,小鼠子宫重量明显大于对照组,有促进幼年雌性小鼠子宫发育的作用;对大、小鼠子宫有兴奋作用;对二甲苯所致耳肿胀有明显抗炎作用。本研究提示血停灵冲剂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可能与其具有促进子宫发育、兴奋子宫、抗炎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扶正冲剂的免疫药理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扶正冲剂30g/kg,43g/kg,ig,每日一次,连续5~9d,结果表明扶正冲剂能明显度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P<0.001),使氢考所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IgM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且能增强PHA诱发免疫低下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P<0.001);对氢考所致的阳虚模型有显著的益气补阳作用,使小鼠休重增加,体温恢复正常,并能提高小鼠对饥饿、疲劳等恶性刺激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乌麻颗粒的抗炎镇痛作用,分别取50只ICR小鼠或SD大鼠,随机分为2个对照组和乌麻颗粒小、中、大剂量组,共5组,每组10只,采用了小鼠二甲苯耳廓肿胀法、大鼠角叉莱胶足跖肿胀法、小鼠热板法及小鼠醋酸扭体法进行了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乌麻颗粒经口给药后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大剂量组(72g.kg^-1)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角角叉莱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有明显的减退肿胀效果,其中10g.kg^-1、20g.kg^-1剂且消肿作用可持续3h,40g.kg^-1剂量消肿作用可维持6h。说明鸟麻颗粒能够明显提高小鼠热板法痛阈,抑制小鼠醋酸扭体反应率,两种镇痛试验表明乌麻颗粒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其镇痛作用在用药60min后有有效。实际提示该药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颈椎曲度变化与退变关系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韦坚  韦贵康 《中医正骨》1999,11(3):9-10
为了解颈椎曲度变化与其退变的关系,重新探讨颈椎曲率的临床意义,选择240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健康无症关的成人,拍摄颈部标准侧位片,以Borden氏法测量颈椎曲率并加以比较,结果说明颈椎曲度是复杂的临床观察指标,年龄及性别均对颈曲有明显影响;男女颈曲变化规律完全不同;随着年龄增加,颈曲测量精度下降。认为颈曲是反映颈椎整体退变的指标,在60岁以前,它能较好的反应颈椎功能状态,但在60岁以后,则只能作  相似文献   

14.
‘97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针刺疗法、艾灸疗法和穴位埋线、穴位敷贴等其他疗法角度对’97国内有关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概况进行概括和总结,并介绍了该病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认为针灸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有效疗法,且应从细胞因子及其基因表达、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调控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腰腿痛胶囊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为了解腰痛胶囊的抗炎镇痛作用进行了动物9实验。结果显示,腰腿痛胶囊能够明显提高小鼠热板地痛闽,降低小鼠醋酸扭体反应发生率,对二甲苯所较小鼠耳肿胀、角叉交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及醋酸经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提示该药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测力式骨科固定器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生理应力对骨愈合的影响,提高临床疗效,在动物实验和大量临床观察的基础上,研制完成了新型骨科医疗器械-测力式骨科固定器。该器械除用于骨干骨折、矫形、部分关节内骨折外,还可用于肢体延长和相关骨科疾病的研究。这项研究指出,该器械既能保持固定稳定,又能使骨折端得到有益于愈合的生理应力,且无功能替代,即能较好地满足弹性固定准则。  相似文献   

17.
随机选取上海地区20-80岁妇女共776例,运用肌肉功能分析评估系统检测股骨颈抗骨折能力,描述其随年龄 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股骨颈抗骨折能力、下肢最大肌力均于20-30岁先于骨密度达到峰值,以后逐步下降,与骨密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骨密度70岁以后下降缓慢,而股骨颈抗骨折能力、下肢最大肌力一直保持快速下降趋势。基于初步调查,提出了骨质疏松症的骨强度诊断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8.
采用镇痛、抗炎等动物模型,对消肿活血散袋泡剂进行了药效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消肿活血散袋泡剂不同浓度外涂,对小鼠热板法、小鼠醋酸扭体法引起的疼痛反应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鼠二甲苯耳肿胀法、大鼠角叉菜胶足跖肿胀法导致的炎症反应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消肿活血散袋泡剂药效显著优于原药材直接调配而成的外洗药剂。说明该药物温洗是治疗损伤中后期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ET、NO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E2、ET,硝酸还原酶法测量NO的含量,应用回归相关统计方法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ET-1、NO与BMD、E2的关系.结果显示ET-1与NO、BMD、E2均呈显著性负相关,NO与BMD、E2均呈显著性正相关,BMD与E2呈显著性正相关.表明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中,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与病情关系密切且互相影响.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内皮细胞功能障碍,ET和NO分泌失调,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增加,骨密度下降,从而形成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0.
用枕及睡姿习惯与颈椎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128例颈椎病患者及100名健康人的睡姿与睡枕高度进行临床调查,结果表明,颈椎病患者中俯卧位及不用枕的睡姿习惯垢人数明显多于正常人;同时颈椎患者有非常明显仰卧痊睡用高枕、倒卧位枕垫偏低倾向,证实了颈椎病与睡姿及用枕习惯间存在的必然的联系,适宜的睡姿及用枕习惯了可以有效地防治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通过生物力学分析及人体头颈项部外形特征的测量,提示合适的睡姿只能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两种,适宜的枕扩建高度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