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X线检查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CT表现,协助临床评估病变程度,以提高AS的早期诊断。方法对65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病例进行CT扫描。其中男52例,女13例,年龄16~52岁,平均23.6岁。结果65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CT表现的患者中,Ⅰ级11例(16.9%),Ⅱ级22例(33.8%),Ⅲ级24例(36.9%),Ⅳ级8例(12.3%)。骶髂关节双侧同时受累54例(83.1%),单侧受累11例(16.9%)。早期CT表现为关节面毛糙、关节面皮质中断、皮质白线消失,软骨下骨质微小侵蚀、囊变,关节面轻度硬化,但关节间隙正常。进展期CT主要表现为关节面不光整、局部骨皮质呈锯齿状或波浪状改变,软骨下骨质囊状破坏,局部骨质硬化明显,关节间隙增宽。稳定期CT主要表现为关节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结论骶髂关节CT检查有利于A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4.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与CT诊断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研究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 ,简称AS)之骶髂关节 (sacroiliacjoints ,简称SIJ)病变的X线平片、CT影像表现 ,及其早期征象。探讨CT对AS的SIJ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 73例强直性脊柱炎的双侧SIJ摄X线平片 ,同时作CT扫描。总结其影像表现及病变分级 ,作平行对照研究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S之SIJ的早期影像表现为 :骨质侵蚀、囊变、软组织肿胀等 ,这些征象在X线平片的检出率分别为 73 %、3 8%、0 .6% ,CT分别为 86%、72 %、3 %。CT对这些征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平片 (Ρ <0 .0 0 1)。AS之SIJ病变对照研究表明 ,对平片可疑病变 ,CT可以肯定诊断 ,但CT阴性时 ,也不能排除AS。平片表现为早期病变 (0~Ⅱ级 )的患者CT对其分级更为准确 ,可提高 1~ 2个级别 ,Ⅲ、Ⅳ级病变CT和平片分级相仿 ,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SIJ骨质侵蚀、囊变、软组织肿胀是AS的早期征象 ,CT对这些征象敏感性较平片更高。对临床怀疑而平片难以确诊的早期病变 ,CT检查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的CT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早期的CT特征。方法:对23例AS患骶髂关节病变的CT征象进行了分析。结果:23例AS患中,骶髂关节双侧受累18例,单侧受累5例;14例为早期病变的CT表现,其中4例为可疑病变,10例CT表现为骨皮质限局性硬化, 关节面模糊不清或斑点状脱钙,软骨下微小囊变,这些表现多见于骶髂关节中下部髂骨面,关节间隙基本保持正常或略增宽。结论:CT能清晰地显示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并作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骶髂关节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3例AS患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分析。 参考相关献将骶髂关节病变分为:0、Ⅰ、Ⅱ、Ⅲ级。结果:33例AS患的64个骶髂关节受累,其中双侧受累31例,单侧2例。2个骶髂关节表现正常为0级;19个关节表现为轻度受侵破坏,关节面模糊,骨质疏松定为I级;22个关节表现为明显破坏,关节面呈锯齿状或串珠状参差不齐或皮质中断,关节面下可见囊状吸收区,周围骨硬化,关节间隙假性增宽定为Ⅱ级;23个关节表现为关节强直,关节间隙变窄,可见骨小梁通过关节,严重关节呈骨性融合定为Ⅲ级.结论:根据骶髂关节的CT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准确诊断早期AS。  相似文献   

7.
幼年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强直性脊柱炎患儿的骶髂关节的CT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 搜集7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儿,行骶髂关节CT检查。年龄6~14岁。结果 骶髂关节间隙的CT表现为正常、增宽及宽窄不均,未见变窄及强直征象。骶髂关节面的改变主要为:髂骨面的改变包括关节面的模糊、不规则,骨皮质的不连续、变薄、增厚;关节面下囊变,骨破坏,骨质缺失和骨硬化。骶骨面的改变明显较髂骨面少。左侧关节改变较右侧重且发病率高。按照国际标准分级,本组病例为0~Ⅲ级。结论 影像学特点最初表现为周围关节炎征象,而无典型中轴关节受累征象。骶髂关节炎是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确诊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X线平片、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3例临床拟诊为AS的患者行骶髂关节X线平片和MR检查,MR平扫均包括骶髂关节斜冠状面T1WI、T2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附加水激励的三维稳态快速梯度回波序列(3D-BTFE-WATS),其中24例同时行脂肪抑制T1WI增强检查;25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分析患者的影像资料,应用x2检验对X线平片、CT和MRI显示骨侵蚀破坏敏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3例患者的106侧骶髂关节中,X线平片和MRI显示关节面下骨侵蚀病变分别为16侧和63侧;25例CT检查中显示26侧骶髂关节面下存在骨侵蚀破坏.CT和MRI显示骨侵蚀敏感度相近(x2=0.16,P>o.05),两者均优于x线平片(x2值分别为14.44和17.36,P值均<0.05),在所应用的MR序列中,3 D-BTFE-WATS显示骨侵蚀破坏最佳.MRI除显示AS骶髂关节慢性骨结构改变外,显示骨髓水肿 32例、滑膜增厚和(或)异常强化35例,脂肪沉积16例、韧带附着点炎15例、被膜炎9例和关节软骨破坏31例.结论 MRI能发现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骨髓水肿和滑膜炎等急性炎性改变,早期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和CT.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扫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之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研究30例成人临床肯定的AS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AS骶髂关节病变的早期影像学表现是首发于骶髂关节前下方滑膜处的骨质侵蚀。对此处病变的检出率CT明显高于平片。平片可疑病变CT基本可以确诊,同时分级更为精确。结论 CT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微细结构,对AS的早期征象敏感性较平片高,CT检查对早期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分辨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评估高分辨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成人AS患者的骶髂关节行高分辨CT扫描,分析其征象,用秩和检验法对不同病程组及同一病程组不同性别患者骶髂关节CT改变分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骶髂关节病变的基本征象是关节糜烂、增生硬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强直、关节腔内气体影及软组织影。随病程延长病变加重(Ρ<0.01),同病程组病人女性病变重于男性(Ρ<0.01)。结论高分辨CT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有利于认清征象,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核素骨显像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核素骨显像骶髂关节与骶骨放射性比值测定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的价值。方法 16例AS患者,共31个骶髂关节,CT检查诊断为0、Ⅰ、Ⅱ、Ⅲ、Ⅳ期骶髂关节炎。先行全身骨显像、骶髂关节显像及放射性比值测定,1-3d后行CT引导下骶髂关节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 活组织检查示骶髂关节炎关节30个,均有不同程度的滑膜炎、软骨及软骨下骨板血管翳侵入、骨质破坏等病变。核素骶髂关节显像示放射性比值升高关节27个。16例患者均有全身其他关节或脊柱病变。结论 核素骨显像及其放射性比值测定有利于AS骶髂关节炎搂早期诊断,对其活动性监测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评估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炎的MR影像特征,并比较X线平片、CT和MR影像在诊断骶髂关节炎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搜集24例AS患者,分别行X线平片、CT和MRI检查。增强前MR扫描序列包括SET1WI、FSET2WI和梯度回波的准T2WI(GRT2*WI)。增强后MR扫描序列参数与增强前SET1WI相同。另选9例志愿者,行MR平扫检查。结果:8例志愿者16个骶髂关节的T1WI和T2WI可直接显示正常骶髂关节软骨,表现为线形或点样的中等信号影。9例志愿者11个骶髂关节的骨髓内可见局灶性脂肪沉积。24例AS患者的42个骶髂关节可见软骨异常,表现为T1WI和T2WI上正常线形中等信号的软骨影像消失,代之以不规则增粗或扭曲样中等信号。分析表明:在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方面,MR和CT明显优于X线平片(P<0.001)。结论:同X线片比较,虽CT和MRI均有助于AS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但MR影像可显示CT和X线所不能显示的软骨异常和骨髓内水肿改变;骨髓内脂肪沉积可属正常变异;扭曲样中等强度信号应视为软骨的异常征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拟定强直性脊柱炎 (AS)的早期 (Ⅰ期 )影像学诊断标准。方法 :14 63例骶髂关节CT检查中 ,正常 2 84例 ,AS 1179例 ,Ⅰ期 483例 ,并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 ,以及治疗前后影像学对比观察。结果 :正常骶髂关节 :①关节面光整 ,骨皮质密度均匀 ,厚薄一致 ;②关节间隙宽度呈左右、上下对称一致 ;③紧靠关节面骨皮质的松质骨小梁清晰可辨。Ⅰ期AS的影像学表现为 :①髂骨侧关节面骨皮质模糊 ,浓密不均 ,部分骨皮质消失或完全消失 ;②髂骨侧紧靠骨皮质的松质骨小梁难以辨认 ;③关节间隙狭窄。Ⅰ期AS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可完全痊愈 ,未经治疗的Ⅰ期变为Ⅱ期 ,即关节面出现缺损。结论 :拟定的Ⅰ期AS影像学诊断经治疗前后的影像对比证明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骶髂关节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的髂骨侧,表现为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面毛糙、骨性关节面下多发小囊状骨质吸收、破坏伴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硬化,骶髂关节间隙狭窄、消失、关节骨性融合及骶髂韧带钙化等。结论:多层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骶髂关节骨髓水肿加拿大脊柱骨关节研究协会评分系统(SPARC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5例临床确诊的AS患者,依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评估病情的活动性。患者行骶髂关节MRI及CT扫描,依据SPARCC对AS骶髂关节骨髓水肿程度进行评分,分析骨髓水肿SPARCC评分与病情活动性BASDAI评分的相关性。病情进展程度依据AS骶髂关节CT表现分级,分为早期(0级)和中晚期(ⅢⅡ级)和中晚期(Ⅲ级)2组,比较2组骨髓水肿SPARCC评分差异。结果:骨髓水肿SPARCC评分与病情活动BASDAI评分呈正相关(rs=0.645,P<0.05),不同病情进展程度2组间骨髓水肿SPARC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骶髂关节骨髓水肿SPARCC评分作为判定病情活动性的依据,可有效、全程监测AS患者病情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受累的影像表现,比较X线平片、CT和MRI显示AS髋关节受累的敏感度.方法 对55例AS患者行骨盆X线平片和MR检查,其中29例行髋关节CT检查.MR平扫均包括冠状面T1WI、T2WI、STIR、附加水激励的三维稳态快速梯度回波序列(3D-BTFE-WATS),其中24例同时行脂肪抑制T1WI增强检查.分析患者的影像资料,应用x2检验对X线平片、CT和MRI显示AS髋关节受累改变的敏感度进行分析.结果 55例AS患者110侧髋关节中,X线平片和MRI显示异常分别为13侧和85侧;X线平片改变包括关节面下骨侵蚀破坏13侧、关节间隙变窄4侧、韧带骨赘5侧;MRI显示关节面下骨侵蚀破坏31侧、关节间隙变窄4侧、关节少量积液80侧、骨髓水肿32侧、脂肪沉积28侧、韧带附着点炎21侧,24例行MR增强检查患者中19例见双侧滑膜异常强化.CT检查29例共58侧髋关节,CT在显示X线平片和MRI所显示的骨破坏同时,发现X线平片未能显示的10侧骨破坏和MRI未显示的1侧骨破坏.X线平片、CT、MRI显示异常分别为10.3% (6/58)、27.6% (16/58)和77.6% (45/58),MRI显示髋关节受累的敏感度优于X线平片和CT(x2值分别为53.22和29.08,P值均<0.05).MRI除显示X线平片和CT所能显示的慢性骨结构改变外,还发现X线平片和CT未能显示的急性炎症改变.结论 MRI能显示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AS髋关节受累的急性炎症改变,滑膜炎所致的少量积液和滑膜异常强化是髋关节受累最常见的MRI表现.  相似文献   

17.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特点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改变的CT特点,协助临床评估病变程度,以提高其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AS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结果AS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为病变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为主,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及面下骨结构改变以及骶髂韧带钙化。结论AS骶髂关节CT表现多种多样,但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 DWI 联合 DCE-MRI 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48例临床早期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影像资料,分析其 DWI 及 DCE 序列图像,分别测量骶侧髂侧关节面下骨髓的 ADC 值,并与21例健康志愿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增强因子 Fenh、增强斜率 Senh 和达峰时间 Tmax,并与正常组对照,绘制病例组时间-信号曲线(TIC),对 ADC 值与 Fenh、Senh 值之间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髂骨侧关节面下骨髓区 ADC 平均值为(5.05±1.10)×10-4 mm2/s,骶骨侧为(4.63±0.79)×10-4 mm2/s,均较对照组增高;病例组骨髓区Fenh、Senh 高于对照组,Tmax 低于正常值;病例组 TIC 表现为Ⅱ型,Ⅲ型;病变区 ADC 值与 Fenh 值之间呈高度直线相关关系(P <0.05),相关系数 r=0.705。结论:磁共振 DWI 及 DCE-MRI 对早期 AS 患者骶髂关节骨髓异常改变显示敏感;病变区 ADC 值与 Fenh 值相结合,增强了早期诊断本病的信心,提供了影像诊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