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甘强  苏虹 《安徽医学》2013,34(9):1396-1399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及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同伴依恋对中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为改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 626名中学生,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情绪管理量表、父母及同伴依恋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父亲管教方式、母亲管教方式及父母教育态度是否一致的中学生情绪管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学生情绪管理得分与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同伴依恋均呈正相关(P0.01)。性别、母子依恋、同伴依恋和父子依恋进入中学生情绪管理回归方程,回归模型为:情绪管理=6.635+0.182×同伴依恋+0.108×父子依恋+0.200×母子依恋-(-0.572)×性别。结论父母及同伴依恋均为中学生情绪管理的影响因素。应对中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其依恋关系,以提升其情绪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自我表露和人际信任来考察医学生同伴依恋与人际亲密的关系。方法:采用同伴依恋、大学生与同伴自我表露和人际信任问卷对20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男女医学生在同伴依恋的不同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女医学生的同伴依恋质量显著优于男医学生;(3)医学生同伴依恋、人际信任、自我表露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严万森 《医学与社会》2010,23(4):100-102
依恋理论认为,依恋在心理病理现象中有重要影响,不健康的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不安全型依恋模式可能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以依恋建构为核心的心理治疗重在帮助当事人建构健康的依恋关系和发展安全型依恋模式,通过咨询师、父母、老师和同伴的支持帮助其逐步戒除网瘾,通过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找到现实价值感,最终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农村初中生情绪管理在依恋对交往焦虑影响的中介作用。方法:以皖北地区976例农村中学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亲子依恋量表、情绪管理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情绪管理在依恋对交往焦虑影响的中介作用。结果:父亲依恋得分男生高于女生(P<0.05),交往焦虑、情绪管理、母亲依恋、同伴依恋得分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提高,学生的交往焦虑水平逐渐降低(P<0.01),情绪管理、亲子依恋得分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和较好学生均高于经济条件较差学生(P<0.05~P<0.01);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同伴依恋得分与情绪管理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情绪管理、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及同伴依恋得分与交往焦虑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情绪管理在依恋(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同伴依恋)对交往焦虑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例分别为34.6%、40.0%、25.5%。结论:情绪管理在依恋对交往焦虑中具有中介效应,较好的情绪管理水平可以减少初中生的交往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5.
成人依恋是与周围关系亲密的人的依恋关系。人际信任是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当中建立起来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期望。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并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的现状和关系,以及二者对大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成人依恋与婚恋质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量研究表明,个体的依恋模式,特别是依恋安全感是解释婚恋关系质量差异的主要变量。本文在综述成人依恋与婚恋质量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依恋与婚恋联系的机制以及依恋理论对婚恋咨询和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年服刑人员的攻击行为与依恋的特征及其两者关系。方法采用攻击行为量表(AQ)和成人依恋量表(AAS)对413名成年服刑人员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方差分析发现,成人依恋中的焦虑,攻击行为中的愤怒、敌意、躯体攻击和攻击总分在犯罪类型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5.80,5.15,16.82,10.69,P〈0.001或P〈0.05)。愤怒、敌意、躯体攻击、言语攻击及攻击总分在依恋类型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14,34,17,7,83,22,75,P〈0.01)。罪犯的愤怒、敌意、躯体攻击和攻击总分与成人依恋中的亲近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r=-0.15--0.20,P〈0.01),而愤怒、敌意、躯体攻击、言语攻击及攻击总分与焦虑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r=0.30—0.52,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成人依恋中的焦虑和亲近两因子对罪犯的攻击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罪犯的攻击行为与成人依恋存在紧密关系。成人依恋中的焦虑和亲近两因子对罪犯的攻击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寻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的成人依恋类型与其认知模式、人格特质等的关系,为进一步了解SAD的发病机制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方法 取病人组82人,建立配对正常对照组82人。采用AAS、SAD、FNE、TSBIB、STAI测量工具.结果 SAD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成人依恋安全和不安全类型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D组在负向恐惧、社交自尊、回避与焦虑以及焦虑特质等因素中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生与个体早期与父母的依恋情感联结有关,并伴随着不同的成人依恋类型而有不同的人际关系表达;成人依恋恐惧型与先占型的不安全依恋关系特征正是社交焦虑障碍在认知、行为及情绪表达上产生病理心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成人依恋与医学生手机依赖的关系。方法: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成人依恋量表和手机依赖量表对479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女生的手机依赖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26,P<0.05)。童年期不良经历、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手机依赖显著正相关(r=0.10~0.48,P<0.05)。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均在童年期不良经历和手机依赖间起中介作用(P<0.05)。结论:童年期不良经历是影响手机依赖的重要因素;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是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0.
母亲的依恋类型与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 探讨母亲的依恋类型与教养方式之问的关系。方法采用两种成人依恋测量问卷关系问卷(RQ),和亲密关系经历调查表(ECR),以及改编过的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小学五年级246名在校学生的母亲进行测评,分别测量她们的依恋方式及对儿童的教养方式。结果方差分析显示不同依恋类型的母亲在养育方式中的“拒绝和否认”、“过分干涉”指标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依恋回避与母亲的“温暖和理解”、“拒绝和否认”、“过分干涉”的教养方式有较强的相关(r=0.222-0.315),依恋焦虑则与“惩罚和严厉”、“拒绝和否认”以及“偏爱孩子”有显著性相关(r=0.167-0.213)。结论安全型依恋的母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的得分均较低,能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和理解,而不安全型的依恋与不良的教养方式相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URLB)的成人依恋状况以及不同的成人依恋状况在认知、情绪、行为以及人际关系上的表现.方法 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尊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河北省2所高校4271名农村生源在校大学生调查,筛选出儿童期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1062名.结果 1.URLB与非URLB比较,在依恋回避维度上的得分高于非URLB,差异具有显著性[(4.15±0.53)分,(4.09±0.53)分,t=2.970,P<0.05);在抑郁、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积极应对方式、自尊以及人际关系上两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值依次为8.063,2.192,1.969,-6.605,-2.913,4.065,均P<0.05)).2.URLB高依恋回避者与低依恋回避者比较,在人际关系评分方面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t=3.415,P<0.01),而在抑郁、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应对方式、自尊水平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URLB高依恋焦虑者与低依恋焦虑者比较,在上述各因子上均差异有显著性(t值依次为7.436,7.961,10.131,2.633,6.764,10.598,均P<0.01).结论 URLB的依恋状况影响其心理行为的表现,需要对高依恋回避者和高依恋焦虑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成人依恋量表(AAS-1996修订版)在中国的信度和效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成人依恋量表(AAS-1996修订版)在中国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取病例组样本与正常对照样本进行量表评定。病例组89人,正常组110人。结果Cronbach α系数亲近、焦虑两个分量表均在0.7以上,依赖为0.6202。区分效度焦虑和亲近依赖均有良好的区分效度。因素分析表明结构效度较好,各条目在各自分量表上的载荷均较高。结论总体来看,结果支持AAS量表将成人依恋分为三个因子的理论构想。但由于文化差异,AAS在中国的应用还需要修改个别条目。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成人亲附类型与其防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辉 《医学与社会》2007,20(12):41-43
目的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成人亲附类型与防御机制,为进一步理解其临床症状提供相关的研究基础。方法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标准第三版(CCMD-Ⅲ)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选取30名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建立配对正常对照组30人。采用成人亲附量表(AAS)及防御方式问卷(DSQ)为主要测量工具。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成人亲附安全和不安全类型的分布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成熟防御机制得分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投射、同一化等防御机制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成人亲附类型以不安全型为主,主要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可能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运用的防御机制以投射、同一化等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依恋类型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以及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关系问卷(RQ)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测量成人依恋,用社会支持问卷和UCLA孤独感量表分别测量被试的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结果 ①成人依恋类型分布为:安全型40.1%,轻视型27.7%,矛盾型20.8%,害怕型11.5%.②女性的主观支持(t(548)=5.59,P<0.01)、和社会支持总分(t(544)=3.69,P<0.01)显著高于男性;依恋焦虑没有性别差异,但男性的依恋回避得分显著高于女性(t(528)=2.91,P<0.01);在孤独感的得分上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③不同依恋类型的个体在客观支持(F(3,482)=3.74,P<0.05)、主观支持(F(3,482)=2.80,P<0.05)、支持的可利用度(F(3,482)=3.14,P<0.05)以及社会支持总分(F(3,482)=5.67,P<0.01)4个指标上均有显著差异.且在孤独感量表的得分上也存在显著差异(F(3,482)=8.34,P<0.01),表现为安全型个体的孤独感显著低于非安全型的个体,而害怕型依恋的个体报告的孤独感最高.④孤独感与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49~0.348,P<0.01);而与社会支持的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58~-0.409,P<0.01).结论 大学生的依恋类型、社会支持以及孤独感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失独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与依恋模式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上海市某地区149名失独个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城市居民版(PCL-C)和成人依恋量表修订版(AAS-1996)进行PTSD症状和成人依恋模式评定。结果 PTSD症状的阳性率为30.9%(46/149),其中女性发生PTSD的比例高于男性(P<0.01)。不安全型依恋模式个体的PTSD阳性率高于安全型依恋模式个体(P<0.01),且在PTSD的B(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C(情感麻木与回避)、D(警觉性增高)3组症状群方面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的依恋模式对PTSD的影响不同,恐惧型依恋模式个体更易发生PTSD。结论 不安全型依恋模式的失独个体易发生PTSD,尤其是恐惧型的不安全依恋模式。失独女性PTSD症状的检出率为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磁性附着体、精密附着体和半精密附着体在体外反复脱位后其固位力的变化情况。方法将磁性附着体(Magfit EX 600W型)、精密附着体(Mini-SG附着体)和半精密附着体(太极扣附着体)分别连接和固定于模具制备试件模型,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垂直向拉伸测试,测量初始固位力。以每日摘戴3次模拟使用2年的附着体,将各试件模型置于自制的循环拉伸试验机上以2次/s的速度进行循环反复拉伸,分别于拉伸第500、1 000、1 500和2 000次时进行固位力测试。观察和分析不同附着体固位力的衰减情况。结果磁性附着体、Mini-SG附着体和太极扣附着体的初始固位力分别为2.67、7.30和40.20 N;在2 000次的循环拉伸试验中,磁性附着体的固位力变化呈现一水平直线,无显著变化;Mini-SG附着体的固位力变化曲线较为平缓,呈现逐渐变小趋势;太极扣附着体的固位力在最初的500次拉伸试验时即迅速下降,之后逐渐趋于平缓。磁性附着体、Mini-SG附着体和太极扣附着体的固位力分别衰减0.75%、45.75%和69.95%。结论磁性附着体固位力基本不受脱位次数的影响。Mini-SG附着体的初始固位力及其衰减率均小于...  相似文献   

17.
精密附着体在口腔修复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球帽式附着体作为一种冠外精密附着体,在生物力学上的优势使其在口腔修复临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或许能为复杂牙列缺损的修复开辟一条更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的一种新的模式.医学生作为高等院校中的一个群体,学制时间长(七年制、八年制),学业负担重,考试多,并在情感、就业、经济、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受到更多的关注.加之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朋辈的帮助显得格外重要.本研究对在医学生培养中更好地运用朋辈心理辅导模式进行探索,通过建立朋辈心理辅导工作队伍、构建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组织以及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在传道授业、指导就业、舒缓心理压力、指导医患沟通技巧,并且在处理爱情、友情等方面予以辅导.朋辈辅导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通过在医学生培养中“朋辈”模式的开展,可以使医学生在心理素质、医德医风、临床技能等各个方面有所提高,顺利完成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医学生社交焦虑与父母权威、心理控制以及依恋的关系,为更好的解决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社交恐怖症量表(SPIN)、父母权威问卷(PAQ)、父母心理控制量表以及父母依恋量表(IPA)对某医学院校大一、大二全体2105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被试医学生SPIN得分为(17.75±10.47)分,女生得分高于男生,但无统计学意义[(17.97±10.44)分,(17.29±10.52)分,t=-1.305,P=0.192],生长地为农村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学生[(19.47±10.60)分,(15.85±10.01)分,t=-7.478,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沟通和母亲权威是城市医学生社交焦虑的保护因素,父亲情感回应不当、母亲疏远、父亲不正确教育观点、母亲沟通是危险因素;而对农村医学生,父亲沟通为保护因素,母亲疏远和母亲专制是危险因素.结论 医学生社交焦虑受父母权威和心理控制及依恋等因素的影响,但城乡间影响因素不尽相同,所以在对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