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采用熵权TOPSIS法结合多指标,评价不同趁鲜加工方法对葛根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优化切制规格(2,3,4 mm的厚片,0.5,1,1.5 cm的丁片)、干燥方法 (45,65,85℃烘干,冷冻干燥)等参数对葛根药材进行趁鲜加工,得到葛根饮片。以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6′-O-木糖苷、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以及水分和灰分限量为考察指标,通过熵权TOPSIS法对所得指标成分数据进行分析,优选出葛根药材最佳趁鲜加工工艺。结果 不同趁鲜加工方法对葛根药材指标性成分含量具有一定影响,最佳切制规格为边长为0.5 cm的丁片,最佳干燥方式是冷冻干燥。结论 熵权TOPSIS法可用于评价不同趁鲜加工方法对葛根药材质量的影响,且所得最佳趁鲜加工工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重复性,可为规范葛根药材趁鲜加工工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确立商洛半夏产地加工的干燥工艺,为制订半夏药材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将新采挖的鲜半夏随机等分为4组,分别采用阴干、晒干、60 ℃烘干、微波4种方法进行干燥,以半夏出干率、L-左麻黄碱、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为观察指标,分别测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 半夏采挖后,洗净,去皮,分别用4种方法干燥,以微波中火3 min干燥,半夏出干率、L-左麻黄碱的含量最高。结论 生产中半夏药材干燥以微波法为好,既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干燥时间,又提高有效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3.
干燥方法对商洛半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立商洛半夏产地加工的干燥工艺,为制订半夏药材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新采挖的鲜半夏随机等分为4组,分别采用阴干、晒干、60℃烘干、微波4种方法进行干燥,以半夏出干率、L-左麻黄碱、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为观察指标,分别测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半夏采挖后,洗净,去皮,分别用4种方法干燥,以微波中火3min干燥,半夏出干率、L-左麻黄碱的含量最高。结论生产中半夏药材干燥以微波法为好,既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干燥时间,又提高有效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4.
白芍药材产地加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两种不同产地的白芍药材,探讨白芍药材产地加工方法的可行性,选择最优的加工方法。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对比方法比较各方法所得样品芍药苷的含量。结果鲜白芍去皮煮沸在产地直接切片干燥的白芍饮片芍药苷含量是最高的,安徽和磐安产地芍药苷含量分别为4.83%,2.86%。结论鲜白芍去皮煮沸在产地直接切片,芍药的有效成份损失少,芍药苷含量高,品质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两种不同产地的白芍药材,探讨白芍药材产地加工方法的可行性,选择最优的加工方法。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对比方法比较各方法所得样品芍药苷的含量。结果 鲜白芍去皮煮沸在产地直接切片干燥的白芍饮片芍药苷含量是最高的,安徽和磐安产地芍药苷含量分别为4.83%,2.86%。结论 鲜白芍去皮煮沸在产地直接切片,芍药的有效成份损失少,芍药苷含量高,品质好。  相似文献   

6.
刘芳  青琳森  宋丽华  武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22):2248-2250,2270
目的:探索黄连药材在产地加工过程中不同的干燥方法对其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以优化和建立适宜的干燥加工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加工方法的黄连药材样品中7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对黄连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有一定影响,自然干燥综合质量较好。结论:建议黄连在加工时采用低温、不断翻动干燥的方法,为优选黄连适宜的产地加工方法提供了基础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乌药产地加工的方法.为GAP企业进行乌药的产地加工提供科学的数据。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乌药产地加工的不同方法对乌药饮片质量的影响。结果采收后的乌药鲜切成饮片,低温80℃以下干燥,所含的乌药醚内酯更高。结论乌药采收后应及时加工,以更好的保证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杜仲京尼平苷酸含量的影响,为杜仲的合理化产地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京尼平苷酸量。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对杜仲京尼平苷酸含量有影响。同一干燥方法,未发汗杜仲京尼平苷酸量高于发汗杜仲;同一性状,烘干、晒干与阴干三者间京尼平苷酸量存在显著差异,以80℃烘干含量最高;不同性状,80℃烘干京尼平苷酸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临床应用如以京尼平苷酸的生物活性为主,结合实际生产,建议杜仲采用趁鲜切宽丝,不发汗,80℃烘干的产地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黄芩药材及其炮制品黄芩片进行HPLC指纹图谱研究。方法选择HPLC-UV指纹图谱。色谱条件:Hypersil C18柱(200mm×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水溶液-乙腈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28℃;检测波长277nm。结果10批不同产地正品黄芩进行规范炮制加工后得到的黄芩片指纹图谱无明显差异,14个不同产地黄芩药材的指纹图谱也具有极高的相似度。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可为黄芩药材及其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霞  崔月曦 《海峡药学》2014,26(2):32-35
目的 对不同干燥温度的射干药材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最佳干燥温度.方法 以所含水分、有效成分含量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考察指标,综合评价,优选干燥温度.结果 不同干燥温度的射干药材含水量、有效成分含量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50℃干燥的药材含水量最高,依次减低,90℃干燥的药材含水量最低;60℃干燥的药材次野鸢尾黄素含量最高,依次为50℃、90℃、70℃、80℃;50℃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依次为60℃、80℃、70℃、90℃.结论 综合比较,射干的最佳干燥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黄芩抑菌谱-效相关质量评价系统。方法:对收集到的20批不同产地的黄芩药材,采用HPLC法进行液相检测,选择合适的内标物质和共有峰,计算共有峰相对内标峰的相对峰面积值。试管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测定抑菌率。运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法建立黄芩药材抑菌谱-效相关质量评价模型。结果:建立以丹皮酚为内标物质的黄芩指纹图谱检测方法,指定10个色谱峰为共有峰;检测了20批黄芩药材对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的抑菌率,抑菌率为71.177 0%~95.243 0%。建立的数学模型,拟合值与实验数据的吻合度非常高,平均相对偏差不到10-14%,盲法验证试验,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的相对偏差及平均相对误差均在6%以下。结论:通过黄芩指纹图谱的检测,运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达到从药效上对黄芩质量进行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清胃黄连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清胃黄连片中黄芩、黄连、黄柏、甘草、知母、桅子、赤芍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清胃黄连片中的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黄芩、黄连、黄柏、甘草、知母、桅子、赤芍可在不同的薄层条件下分别检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黄芩的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苷在0.20~1.6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46%,RSD为2.89%(n=6)。结论:该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清胃黄连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野生与栽培黄芩中总黄酮及黄芩苷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中原 《黑龙江医药》2009,22(3):240-242
目的:比较野生黄芩与栽培黄芩中总黄酮及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芩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比较野生黄芩与人工栽培黄芩中总黄酮及黄芩苷含量的差异。结果:野生黄芩总黄酮的含量为16.31±2.91%,栽培黄芩总黄酮的含量为25.60±3.03%,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野生黄芩黄芩苷的含量为8.46±1.23%,栽培黄芩黄芩苷的含量为11.66±1.36%,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6)。栽培黄芩总黄酮和黄芩苷的含量显著高于野生黄芩。结论:从总黄酮和黄芩苷含量角度而言,栽培黄芩优于野生黄芩,可以替代野生黄芩用于临床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A simple, reliable and reproducible method, based o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for developing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 of complex herbal medicine Shuang-Huang-Lian (SHL) oral liquid was described. Ten batches of SHL obtained from different pharmaceutical factorie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fingerprint. In addition, the contents of baicalin and chlorogenic acid, which are two marker constituents in the preparations, were also determined.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 together with the contents of the markers were applied for quality control of SHL. SHL comprises three kinds of medicinal herbs: Fols Lonicerae, Radix Scutellariae and Fructus Forsythiae. According to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FDA) requirement, the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s of Fols Lonicerae, Radix Scutellariae and Fructus Forsythiae, the raw materials of SHL preparations, were also established. The data of fingerprints of SHL and its raw herbs established by HPLC were all processed with two kinds of mathematic methods including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cosine value of vectorial angle to validate their similarities. In conclusion, fingerprints of Radix Scutellariae, Fols Lonicerae and Fructus Forsythiae are suitable for identification, differentiation of their geographic origins and quality control. The similarity of 10 batches of SHL oral liquid was more than 0.988, which showed the preparations from different pharmaceutical factories were consistent.  相似文献   

15.
郑小平  申丽莎 《中国药业》2008,17(16):39-40
目的建立龙胆泻肝片中当归、黄芩、甘草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硅胶G薄层板,分别以正己烷-乙酸乙酯(9:1)、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26:7:1.5:3)、三氯甲烷-甲醇-水(20:5:0.5)为展开剂。结果样品中均能检验出当归、黄芩、甘草色谱斑点,且斑点清晰。结论建立的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龙胆泻肝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薛琴 《抗感染药学》2021,18(2):159-162
目的:探究黄芩、黄连等6味中药材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体外抑菌和杀菌活性.方法:选用黄芩、黄连、连翘、乌梅、穿心莲、金银花药材的提取物,采用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及肉汤稀释法,测定提取物对MDR-AB的体外抑菌圈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黄芩、黄连提取物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大,MIC值较低;...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来源黄芩药材HPLC指纹图谱比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对不同来源黄芩药材进行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方法选择HPLC UV指纹图谱分析条件 :天津深航ZirchromKromasilC8色谱柱 (5 μm,2 0 0mm× 4 6mm) ;流动相为甲醇 水 (V∶V =5 2∶48) ,含 8mmol·L-1四丁基溴化铵 ,磷酸调pH2 8;检测波长为 2 76nm。以系统聚类分析进行分类 ,用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计算软件进行指纹图谱相似度比较。结果系统聚类分析将样品分为 5类 ,正品黄芩、滇黄芩、甘肃黄芩各分为 1类 ;2份粘毛黄芩各分为 1类。滇黄芩与正品黄芩的指纹图谱差异较明显 ,而粘毛黄芩、甘肃黄芩与正品黄芩指纹图谱无明显差异 ,不同产地正品黄芩间指纹图谱无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能较好地识别黄芩药材的种类 ,为黄芩药材质量评估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视明合剂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醇提法、水提醇沉法制备视明合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黄芩、白芷、白芍、三七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均能够检测出黄芩、白芷、白芍、三七药材。结论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检测准确、灵敏,可用于视明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利咽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利咽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桔梗、黄芩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在TLC鉴别中均能检出桔梗、黄芩。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 ,可用于利咽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