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者,男,59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3个月余"于2018年3月13日入院。患者为全程肉眼血尿,伴有血凝块排出,无尿频、尿急、尿痛。彩超检查示:膀胱占位。中下腹部CT平扫+增强示:膀胱占位,右侧盆腔淋巴结肿大,大小约2.5 cm×2.0 cm(图1~3)。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前壁可见结节样肿物,直径约6 cm,肿物基底宽,周围可见多发卫星灶,肿物表面有钙化。夹取肿物行活检,易出血。膀胱活检病理示: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伴坏死、钙化。完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 76岁, 因"间断便血2年余"入院。患者主诉5个月前因便血加重, 就诊于当地医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示:(1)结肠息肉;(2)直肠炎。未予特殊处理。2个月前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腹部增强CT检查示:膀胱右侧旁可见椭圆形团块影, 内侧缘紧邻直肠壁, 考虑良性病灶。1周前患者症状再次加重, 遂就诊于本院行全腹增强MRI检查示:直肠右侧旁占位性病变, 考虑良性病变(图1)。行腹腔镜下腹腔探查术+盆腔肿瘤切除术, 术中探查见肿瘤位于直肠和膀胱之间的腹膜内, 大小约5 cm×6 cm, 活动度可, 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 超声刀可完整剥离肿瘤(图2)。术后肿瘤剖面观如图3所示。病理检查提示:(盆腔、腹壁)纤维坏死结节, 伴广泛玻璃样变性及钙盐沉积(图4)。诊断为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r, CFT)。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5岁。因"间断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2周"入院。泌尿系B超检查示膀胱右侧壁低回声实性占位2.4cm×1.9cm,考虑膀胱癌。泌尿系CT检查示膀胱右上壁结节状软组织影,大小约2.0cm×1.8cm,考虑膀胱癌可能性大。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见部分异型性尿路上皮细胞。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右侧壁大小约2cm菜花样肿物,表面有钙化,基底宽。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4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囊实性占位8年,无痛性肉眼终末血尿3个月,于2011年7月21日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泌尿系超声检查示左肾低回声占位性病变,约7.5 cm×8.0 cm,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膀胱左侧壁肿物3.3 cm×1.9 cm,突向膀胱.腹部CT检查示左肾上极实质内可见团块状混杂密度影,边缘不规则,8.0cm×9.0 cm大小,腹膜后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增强扫描后见左肾上极团块状密度影,左侧肾盂、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盆腔CT检查示膀胱左侧壁球状充盈缺损,约2.5 cm ×l.5 cm.胸部CT检查示双肺结节状密度影,最大直径约1.0 cm,考虑转移瘤.入院诊断:左肾癌、膀胱肿瘤、双肺转移瘤.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左侧壁直径约3.0 cm球形肿物,基底宽,表面有陈旧性血块覆盖.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78岁.尿频、尿急并排尿困难3个月,于2008年4月16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尿常规红细胞( ),白细胞5~7/HP,蛋白( ).IVU示膀胱颈口右侧3.6 cm×2.5 am充盈缺损,边界欠清,双肾功能良好.B超示膀胱颈口右侧占位病变.膀胱镜检查示膀胱颈口右侧有一直径约3.6 cm大小的肿块突起,活动度差,表面有坏死,双侧输尿管开口正常.近膀胱颈口处尿道内黏膜苍白,覆有坏死样黏膜组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中见肿瘤切面实性,淡黄色,质地略硬.术后病理诊断:膀胱肉瘤样癌.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癌组织CK阳性,Vim-entin阴性;肉瘤样区CK阳性,Vimentin阳性,Desmin、S-100蛋白及myoglobin均阴性.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5岁。体检时经B超、CT检查发现膀胱顶部有占位性病变,取活组织作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顶部有约2.0cm×2.0cm×1.5cm肿物,呈菜花状,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Ⅰ-Ⅱ级(图1所示)。KUB加IVP检查示双肾多发性囊肿,前列腺重度增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和前列腺剜除术,术后给予抗炎、对症等处理,定期进行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5个月后复查B超示右肾下极有占位性病变;CT示右肾癌可能性大,无淋巴结肿大;胸片无异常。检查膀胱无异常。在全麻加插管下行右肾癌根治术,术后给予抗炎等处理。病理检查诊断为右肾细胞癌,腺癌和乳头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膀胱粒细胞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患者,男,48岁,因尿痛伴下腹部酸痛1个月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骨髓和外周血均未出现异常.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盆腔CT示膀胱右前外侧突出肿物,边界毛糙,密度不均.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右侧壁实质性占位.活检报告膀胱黏膜上皮增生,非浸润型低级别乳头状瘤改变.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及右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结果 术中发现膀胱右侧壁、顶部、部分前壁为肿物占据,广基,质硬.切除肿物约8 cm× 7 cm× 4 cm,切面呈暗绿色.病理检查镜下瘤细胞弥漫性生长,浸润黏膜下,细胞核不规则.免疫组化检查髓过氧化物酶阳性.术后辅以化疗9个月,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原发性膀胱粒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膀胱的由未成熟髓样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需与未分化肿瘤鉴别.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可作为粒细胞肉瘤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主因尿痛2个月于2018年5月16日入我院。泌尿系CT示:膀胱左后壁憩室肿瘤(图1a、1b),未见淋巴结转移,双侧上尿路无肿瘤及积水,常规检查未见远处转移;电子膀胱镜检示:膀胱左后壁见一似火山口样隆起的憩室口,内可见烂肉样肿瘤组织(图1c);诊断性电切病理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浸润肌层。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及其对术后生活质量的期望于2018年6月7日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Studer式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术后病理示: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侵及外膜,前列腺、双侧精囊、输精管及输尿管断端未见癌,送检淋巴结未见转移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儿童膀胱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的诊疗水平。方法:报告1例儿童膀胱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患儿,女,12岁,3年前因发现膀胱占位性病变并双肾积水肾功能不全在我院其他科室就诊。因其一般情况差,肾功能不全,行双肾穿刺造瘘术后出院。3年后再次来我院治疗。结果:行手术探查发现膀胱三角区实性息肉状肿物,大小4.4cm×3.5cm,膀胱两侧壁和顶壁可触及多个壁内结节,双侧输尿管口受压变形;切除三角区肿块送病检,结果示膀胱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行膀胱腔内结节切除加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2个月拔双肾造瘘管,患儿自行排尿。术后6个月复查B超膀胱右侧壁仍可见结节,但无剩余尿及肾积水。结论:膀胱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一种良性增生性病变,临床上易误诊,可通过病理检查确诊,多采用手术切除肿瘤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膀胱移行细胞癌阴茎转移罕见,我院2009年12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75岁.主因"全膀胱切除术后21个月,阴茎肿痛1个月"于2009年12月25日入院.患者于2004年12月在外院因膀胱肿瘤行TURBt,术后病理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行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2006年4月因膀胱肿瘤复发再次行TURBt,术中发现膀胱前壁、膀胱左侧壁和前壁交界处、左输尿管口后方大片苔藓样肿瘤,术后病理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术后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8个月.2008年3月因"无痛性肉眼血尿4个月"入院,膀胱镜检示膀胱左侧壁地毯样隆起,范围3 cm×3 cm.活检病理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灶性呈腺癌分化.遂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回肠膀胱术.术后病理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灶性呈腺癌分化,侵及膀胱壁全层.双侧输尿管切端,尿道切端,左右精囊未见癌侵及,左右髂血管旁淋巴结未见转移癌.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74岁。因无痛性血尿1个月余,以膀胱肿瘤复发入院。患者于16年前因无痛性血尿,经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膀胱左侧壁肿瘤,并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术后膀胱灌注噻替哌60mg/次,共6次,定期复查膀胱镜无肿瘤复发。1个月前再次出现血尿。体检:一般情况可,心肺腹无异常,B超膀胱右前壁1.0cm×1.5cm肿瘤,双肾无异常。X线片:双肺未见肿块阴影,膀胱镜检查:膀胱右前壁1.5cm×1.5cm×1.0cm菜花状肿物,基底部宽,周围膀胱黏膜正常,于2004年10月18日在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下行TURBT,术中见膀胱右前壁1.5cm×1.5cm×1.0cm菜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临床诊治和预后特点。方法:膀胱MFH 1例,女,71岁。因无痛肉眼血尿伴反复发热2个月入院。CT示膀胱右前壁局部增厚,可见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4.9cm×3.4cm,CT值约47HU,其内见钙化灶;增强CT提示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病灶突破浆膜层,与前腹壁粘连境界不清。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顶部右侧一3.5cm×3.5cm大小新生物,基底宽,表面部分有坏死。膀胱镜取活检,病理报告膀胱恶性肿瘤。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检索相关文献复习讨论。结果:病理示膀胱、腹膜粘连性肿物大小7.5cm×6.5cm,灰白的鱼肉样组织质嫩,切面有出血坏死。镜检示膀胱肌壁多量梭形细胞增生,排列呈束状或席纹状,伴多量核怪异及泡沫样多核巨细胞形成,病理性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CD68+,S-100+,Lys+,Calponin-,ALK-,SMA-,CK-,EMA-,HMB45-,Ki-67 60%+。病理诊断为膀胱MFH,腹膜组织见肿瘤侵犯。病理分期pT4bN0Mx。术后采用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GT)方案化疗4个周期。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膀胱MFH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手术切除辅助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膀胱MFH恶性度高,易复发、转移,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13.
膀胱囊肿在临床上极为罕见,目前国内外仅见数例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5月收治膀胱壁内囊肿患者1例,现汇报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3岁.半月前行常规健康体检时,行腹部B超提示膀胱前壁探及1.7 cm×1.8cm中心无回声周边高回声占位,周边可见血流信号(见封三,图1).患者无血尿、腹痛、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病史.为减少患者膀胱镜检查痛苦,完善术前准备后,于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诊断性电切术,术中见患者膀胱前壁一直径约2 cm半球形黏膜隆起,隆起表面光滑(见封三,图2).遂用电切袢将黏膜隆起切开,镜下观察为膀胱壁内一囊性肿物,内容透明胶冻样液体,囊肿内壁光滑(见封三,图3).因囊肿占据全层膀胱壁,与膀胱周围组织关系不清,内镜下电切有膀胱穿孔的风险,遂终止手术,留置导尿.术后行腹部CT检查,膀胱及脐尿管均未见明确占位.1周后再次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开腹探查,术中见前次手术电切瘢痕处,膀胱壁内一直径2cm囊性占位,囊壁光滑,且与脐尿管无明显关联,遂完整切除囊肿及周围部分膀胱组织.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并出院.病理提示:膀胱囊性占位,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周围可见平滑肌细胞及少量移行细胞(见封三,图4),考虑为膀胱良性囊肿.术后3个月复查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4.
膀胱肉瘤样癌临床罕见,2007年8月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77岁.因全程肉眼血尿伴尿频、尿急1周人院.B超检查:膀胱右侧壁可见4.4 cm×3.7 cm中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不均匀,有蒂,其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盆腔淋巴结阴性,双肾、输尿管末见异常.膀胱增强CT:膀胱右后壁可见一3.5 cmX 4.2 cm软组织密度影,平扫CT值21 HU,增强扫描病变强化明显,CT值94 HU,膀胱周围脂肪间隙清晰,盆腔内未见明显肿火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26岁.右胸痛伴咳嗽半月余.胸部CT平扫示右肺上叶不规则团块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最大截面积约5.0cm×4.0 cm,周围可见片状或絮状密度增高影,其内密度不均,可见类圆形更低密度灶,最大截面积约2.5cm×2.3 cm(图1).胸部强化CT示右前上纵隔类圆形肿块影,增强后边缘呈环形强化,内可见囊状低密度区,考虑右前上纵隔占位,胸腺瘤可能性大(图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黏膜充血、增厚,管腔通畅.刷检见大量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未找到癌细胞、细菌、抗酸杆菌及真菌.患者无肌无力症状.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3岁.因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3个月余于2011年1月27日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B超检查示膀胱内壁毛糙,前壁实性低回声团,内见强回声斑;CT检查提示膀胱前壁占位;膀胱镜活检病理诊断腺性囊性膀胱炎伴部分上皮不典型增生.全麻下行肿瘤及部分膀胱切除术.病理检查:肿瘤大小1.5 cm×1.5 cm×1.0 cm.肿块呈息肉状向黏膜面突出,黏膜下见一灰白色结节,切面有蒂,蒂长0.3 cm,宽0.6 cm,质偏嫩,界清,无明显包膜,膀胱各层次结构清.  相似文献   

17.
脐尿管癌是较少见的膀胱肿瘤,我科于2006年8月收治1例,男,54岁,以间歇性无痛肉眼全程血尿15个月为主诉入院.病程中尿液无条索样血块及粘液丝;CT示膀胱顶壁外及膀胱顶壁内实性占位;尿脱落细胞可见异形细胞;IVU示肾盂及双侧输尿管未见异常;膀胱镜检查示膀胱顶壁广基实性肿瘤,约20mm×25mm,三角区、输尿管口、余各壁及前列腺未见异常;考虑脐尿管来源性肿瘤可能性较大,遂行进一步检查,PSA及CEA均正常,肠镜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9岁。咳嗽、咳痰、痰中带血2个月。查体:消瘦,左肺呼吸音减弱。胸部CT示:左肺上叶有占位性病变(图1);颅脑和腹部CT、骨核素断层扫描未见转移灶。2008年3月4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肺上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肿瘤完全位于左肺上叶内,质硬,大小约10cm×15cm,切除左肺上叶,清扫纵隔淋巴结。术后病理检查:肺癌肉瘤(鳞癌+纤维肉瘤,图2),纵隔及肺内淋巴结未见转移。术后3个月返院复查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肿大;术后9个月电话随访患者死于肿瘤全身转移。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6岁,间断性气短,劳累后加重,休息可缓解。CT平扫示中纵隔内左心房上方、腔静脉及升主动脉后方约7.0cm×6.3cm×6.1cm类球形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楚,密度尚均匀,后壁见弧形钙化(图1A),增强后病灶无强化(图1B);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示病灶位于左心房右上方、气管隆嵴及右肺动脉下方,与双侧主支气管关系密切,左心房、右肺动脉明显受压、移位,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CT诊断:左心房增大,纵隔神经源性肿瘤。MRI示病灶呈短T1长T2不均匀信号,内部可见点、条状低信号(图1C)。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5岁.右侧胸闷不适2月余.查体:无明显异常.X线胸片示右下心缘旁类圆形致密影(图1).胸部CT示前纵隔心右缘椭圆形占位影,边缘光整,大小约7.6 cm×4.5 cm,与心包关系密切,CT值-5~3 HU,注射造影剂后强化不明显(图2).各常规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2010年10月在全麻胸腔镜辅助下行剖胸探查.术中见病变位于右前下纵隔,椭圆形,约8 cm×5 cm×5 cm大小,囊性,包膜完整,与心包关系致密.完整摘除送检.手术标本为壁薄光滑的单房囊性肿物,其内为无色透明液体.光镜下见纤维性囊壁组织内衬单层立方上皮,囊壁内可见巢状分布的甲状旁腺细胞(图3).诊断:(下纵隔)甲状旁腺囊肿.术后查血钙、磷浓度、血PTH均正常.术后6天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