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HAART)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差异。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采用抗病毒治疗并分娩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孕妇,按不同用药方案分为两组,对两组孕妇孕期体重变化、CD4+T淋巴细胞数、白细胞、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新生儿体重及不良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两组孕妇孕期体重变化、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孕妇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孕妇出生新生儿体重、分娩孕周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孕妇早产、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儿、羊水过少、胎儿畸形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2018年12月,两组婴儿HIV-RNA和HIV抗体检测暂无阳性报告。结论两种HAART方案对HIV感染孕妇营养状况、免疫状况及母婴结局影响无明显差异,均具有效性和可行性,可以阻断HIV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善妊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HIV感染孕妇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以下分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65例中终止妊娠10例,仅对余55例进行分析)。(1)全程实施母婴阻断措施的39例为研究组,未全程实施母婴阻断措施的16例为对照组。(2)研究组中,孕13~27+6周开始实施母婴阻断措施的23例为中孕期组,孕28周后开始实施母婴阻断措施的16例为晚孕期组。(3)产前7d内末梢血CD4+ T淋巴细胞数大于200个/μL者为A组,小于200个/μL者为B组。结果 (1)研究组与对照组早产、低体重儿、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胎儿畸形、胎儿窘迫发生情况比较,除胎儿窘迫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孕期组与晚孕期组早产、低体重儿、羊水过少、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发生情况比较,除胎膜早破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与B组早产、低体重儿、胎儿窘迫、羊水过少、胎儿畸形和产后发热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婚前检查和产前筛查、孕妇末梢血CD4+ T淋巴细胞数、全程母婴阻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将HBs Ag阳性孕妇及其婴儿211例,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126例)和选择性剖宫产组(85例),两组新生儿均完成主被动联合免疫接种,检测孕妇及婴儿出生24h内、7个月、12个月龄时的外周静脉血的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水平,比较两组婴儿HBV母婴阻断效果。结果:婴儿出生24h内选择性剖宫产组的HBs Ag、HBV DNA阳性率低于阴道分娩组(10.59%vs 21.43%,P0.05)。婴儿7个月龄、12个月龄时,两组的HBs Ag、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HBe Ag阴性、HBV DNA≤10~(11)copies/L时,阴道分娩组和选择性剖宫产组的HBV母婴阻断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HBe Ag阳性、HBV DNA10~(11)copies/L时,选择性剖宫产组的HBV母婴阻断失败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3.45%vs 23.81%,5.25%vs 33.33%,P0.05)。结论:分娩方式与HBV母婴传播阻断有关,当孕妇HBe Ag阳性或HBV DNA10~(11)copies/L时,选择性剖宫产可能降低乙肝母婴垂直传播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妊娠期糖尿病(GDM)人群中,新生儿性别与母婴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7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定期产检分娩的13599例单胎且病例资料完整者,应用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2010年发布的GDM诊断标准,对确诊的GDM患者按新生儿性别分组,比较分析两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母婴妊娠结局及妊娠期合并症情况。结果:GDM共3442例,发生率18.05%。男性新生儿1845例,女性新生儿1597例。2组间人口统计学如母亲年龄、身高、各孕期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重、瘢痕子宫、糖尿病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妊娠期合并症与妊娠结局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181.97±564.65 g vs 3099.17±523.85 g,P0.001)、身长(49.49±3.03 cm vs 49.06±2.63 cm,P0.001)、巨大儿发生率(5.0%vs 2.4%,P0.001)、新生儿需治疗率(15.6%vs 11.5%,P0.001)、需使用抗生素率(16.3%vs 13.4%,P=0.019)、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率(22.0%vs 18.9%,P=0.025)、黄疸需治疗率(13.0%vs 10.6%,P=0.033)男性新生儿组均高于女性新生儿组。结论:即使给予GDM患者良好的孕期保健及生活方式干预,其生育的男性新生儿的结局仍差于女性新生儿,应加强对GDM母亲所生育男性新生儿的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妊娠结局和新生儿近期影响。方法选取HPV感染的孕妇116例为研究组,其中下生殖道疣55例,亚临床感染59例,潜伏感染2例。另选取HPV阴性的孕妇181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合并其他感染情况、妊娠结局、新生儿患病情况及分娩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合并其他感染如风疹病毒等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率及阴道分娩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未发现新生儿呼吸道乳头瘤患者;研究组经阴道分娩者羊水、脐静脉血感染率及胎盘病理检查阳性率等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下生殖道HPV感染发生新生儿呼吸道乳头状瘤率低,分娩方式对新生儿患病率影响不大,也不会增加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病率;下生殖道HPV感染孕妇易合并其他下生殖道感染,如风疹病毒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妊娠糖尿病患者孕期进行饮食及运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62例,按照入院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且根据患者自身习惯自我活动;研究组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孕期饮食指导以及运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餐后2 h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早产(3.2%)、妊高征(16.1%)、酮症酸中毒(0%)、羊水量过少(3.2%)、感染(3.2%)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4%、45.2%、32.3%、16.1%、12.9%;研究组巨大儿(6.5%)、新生儿低血糖(6.5%)、呼吸窘迫综合征(3.2%)、新生儿窒息(3.2%)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29%、12.9%、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进行饮食以及运动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有利于降低患者血糖水平,降低母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母婴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女妊娠期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垂直传播及对婴儿的近期影响和母乳喂养与其传播的关系。方法:选择HPV感染的孕妇203例(研究组)和HPV阴性的正常孕妇(对照组)344例为研究对象,在分娩时取两组孕妇羊水、胎儿脐静脉血行HPV检测,做胎盘病理检查,并分析其母婴结局;同时对研究组新生儿的咽喉分泌物或外阴分泌物及产妇乳汁HPV进行检测,并随访产后半年和1年产妇乳汁HPV检测,及进行产后6月、12月、24月婴儿咽喉分泌物、外阴分泌物HPV检测。结果:①203例HPV阳性孕妇中,17例孕早、中期终止妊娠,余186例继续妊娠:阴道分娩89例(47.8%),剖宫产分娩97例(52.2%)。研究组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分娩新生儿共186例,新生儿HPV感染128例,阳性率为68.8%。其中阴道分娩57例,剖宫产7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婴儿HPV转归:产后6个月婴儿HPV阳性率32.8%,产后12个月阳性率3.8%。产后两年复查,均转为阴性;④乳汁HPV检测:初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不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时机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到2017年6月在产科住院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并且剖宫产术中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的病例89例,其中A组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前阻断球囊57例,B组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阻断球囊32例。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母体以及新生儿的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83分钟vs 75分钟)、术中出血量(600ml vs 550 ml)、术中输血量(0~4200 ml vs 0~2400 ml)情况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子宫切除术率(22.8%vs 18.8%)、产后出血率(24.6%vs 3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体质量(2923.44±374.18 g vs 2988.72±343.00 g)、1分钟Apgar评分≤7分比率(19.3%vs 12.5%)和5分钟Apgar评分≤7分比率(3.5%vs 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时机不同对母婴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乙肝孕妇临床资料120例,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辅以健康教育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婴儿不同月龄HBs Ag、抗-HBs阳性率、孕妇疾病知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新生儿于0月龄与6月龄时HBs Ag阳性率1.67%、1.67%,均显著低于照组16.67%、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知识知晓率均比对照组高,且护理满意率研究组91.67%比对照组的61.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妊娠中晚期不同孕周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阻断高病毒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和停药后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收集2010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母婴阻断门诊检查的792例HBV DNA高载量(HBV DNA1.0×10~6IU/ml)和ALT2×ULN(ULN=40U/L)孕妇的临床资料,自妊娠24周后使用替比夫定降低血清病毒载量至产后4周。根据服药开始孕周分为孕中期组(24~27~(+6)周)333例和孕晚期组(28~32~(+6)周)459例。主要研究指标:两组新生儿母婴阻断效果和停药后对产褥期肝功能异常的影响。结果:两组的起始肝功能、起始HBV DNA、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患者开始服药平均孕周分别为孕(26.21±1.07)周和孕(28.30±0.74)周、孕期平均服药时间分别为(12.63±1.88)周和(10.57±1.5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组分娩前血清HBV-DNA与孕晚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3±7.91 vs 3.59±2.45,P0.05),孕中期组出生时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与孕晚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7%vs 21.56%,P0.05)。两组患者产后7月龄婴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均为0,HBV-DNA均未检测到;两组患者产后6周ALT水平(53.69±60.46 vs 50.87±52.54)和肝功能异常比例(42.94%vs 40.0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孕28周前和孕28周后采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均能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较早孕周开始服药患者并不能获益,不建议提前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1.
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剩余羊水量与母儿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发生后剩余羊水量与母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09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PPROM孕妇78例,2005年1月-2009年2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PPROM孕妇67例,共计145例.根据胎膜破裂后羊水指数(AFI)结果将孕妇分为3组:羊水量正常组(80 mm≤AFI<180 mm)78例;羊水量偏少组(50 mm≤AFI<80 mm)31例;羊水量过少组(AFI<50 mm)36例.观察各组AFI、孕妇发热情况、白细胞计数、发生PPROM的孕周、潜伏期时限、分娩方式、围产期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情况及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牛儿呼吸衰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缺血缺氧性心肌损害等,并对各组的母儿围产期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3组孕妇破膜时间、新生儿出生体重、胎盘早剥、白细胞计数、发热等指标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量过少组孕妇潜伏期时间明显短于羊水量偏少组及羊水量正常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羊水量过少组孕妇剖官产率(69%)明显高于羊水量正常组(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羊水量过少组羊膜腔感染13例(36%,13/36),羊水量偏少组8例(26%,8/31),羊水量正常组7例(9%,7/78),3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羊水量过少组新生儿败血症10例(28%,10/36),羊水量偏少组8例(26%,8/31),羊水量正常组7例(9%,7/78),3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羊水量过少组的胎儿窘迫(19%)、新生儿窜息(28%)、缺血缺氧性心肌损伤发生率(56%)明显高于羊水量正常组(分别为3%、8%、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的NRDS、呼吸衰竭、新生儿HIE、新生儿黄疸、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脑室出血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以羊膜腔感染为应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ROM剩余羊水量过少为羊膜腔感染的惟一有效自变量(r=0.863±0.374,P<0.05);以新生儿病率为应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ROM剩余羊水量过少是新生儿败血症的惟一有效白变量(γ=0.874±0.462,P<0.05).结论 PPROM后的剩余羊水量过少与潜伏期缩短,剖官产率升高、羊膜腔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增加有关;PPROM后剩余羊水量的多少可作为期待治疗时有效预测母儿结局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孕妇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市博爱医院产检及分娩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产妇124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产检及分娩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健康孕产妇12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结果 1研究组中孕产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肝功能损害及产后出血的概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研究组中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小于胎龄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概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研究组中单阳组的母儿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研究组中双阳组母儿并发症明显高于单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孕期携带HBV可明显增加孕妇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增加胎儿窘迫、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对母婴影响较大,临床上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进展及分娩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分娩镇痛的广泛开展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分娩的184例足月初产妇,其中92例接受分娩镇痛(研究组),92例未接受分娩镇痛(对照组)。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产时发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96%vs 1.09%,P0.05)。研究组的第一、二产程及总产程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的第三产程、2h出血量、24h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产后出血率分别为13.04%和5.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产妇接受分娩镇痛后发生产后尿潴留。结论:分娩镇痛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第一、二产程,出现产时发热的情况,但对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分娩方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腹羊膜腔灌注用于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北京妇产医院妊娠晚期羊水过少行羊膜腔灌注患者118例,选择同期未行羊膜腔灌注的14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母儿结局及并发症。结果①灌注组平均分娩孕周(39.1±1.2)周,对照组平均分娩孕周(39.2±1.1)周;②灌注组和对照组剖宫产率分别为21.2%和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NICU入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胎盘早剥、宫内感染、产褥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羊膜腔灌注用于妊娠晚期羊水过少有助于延长孕周,降低剖宫产率,不增加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不同时期孕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变异株Omicron并行剖宫产分娩的妊娠结局及产褥期(产后42天)母婴随访情况。方法:选择2022年11月20日至2023年1月25日确诊感染SARS-CoV-2并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剖宫产分娩的33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孕妇感染孕周分为孕早期组(80例)、孕中期组(151例)、孕晚期组(99例),比较各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妊娠结局及产褥期母婴随访情况。结果:孕妇的临床分型为无症状型(9例)和轻型(321例)。孕早期组和孕晚期组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高于孕中期组(P<0.05)。3组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羊水污染、早产、产后出血、巨大儿、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及母亲重症监护病房(MICU)转入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转入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孕晚期组(P<0.05)。产褥期母婴随访结果示,3组产妇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良、阴道微生态失衡和新生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Omicron感染的孕妇绝大多数为轻症型;妊娠不同时期孕妇感染Omicron行剖宫产分娩的妊娠结局及产褥期随访无显著差异;未发现GDM和胎膜早破与不同妊娠期Omicron感染有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母儿结局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20年5月间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52例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本院建档的单胎妊娠2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研究组按照诊断时间分为孕前诊断组和孕期诊断组。结果 52例患者共56次妊娠,无孕产妇死亡,共获得活产新生儿55例(98.2%),胎死宫内1例次(1.8%)。分娩孕周(38.15±1.90),阴道分娩例27例(48.2%),剖宫产29例(51.8%)。研究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31.89±3.55)vs(30.81±3.73)]岁,P=0.035;平均分娩孕周[(38.15±1.90) vs (39.36±1.23)]周,P 0.001;新生儿平均体重[(2 985.27±515.90)vs(3 372.54±431.87)]g,P 0.001;早产(16.1%vs 3.8%,P=0.002);子痫前期(5.4%vs 0.8%,P=0.041)、剖宫产率(51.8%vs 22.7%,P 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孕期诊断组较孕前诊断组分娩孕周低[(36.26±2.76)vs (38.34±1.73)]周,P=0.018),子痫前期的发生率高(33.3%vs 2%,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妊娠合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妊娠并发症高,早产、子痫前期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BsAg阳性产妇分娩时行延迟结扎脐带对HBV母婴阻断效果及婴儿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本院产检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1 200例,单双数编号,单数孕妇分娩时若母婴状况稳定则施行延迟结扎脐带(新生儿出生后1~3 min),新生儿纳入晚断脐组;双数孕妇分娩时于新生儿娩出后立刻结扎脐带,新生儿纳入对照组。全部婴儿接受HBV联合免疫,即:出生时及出生后第21天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00 IU,出生时及第1、6个月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10μg。出生时查乙肝五项及HBV-DNA,婴儿7~9个月复查乙肝五项,必要时查HBV-DNA。结果联合免疫后,晚断脐组559例(95.1%)、对照组548例(89.8%)婴儿完成7~9个月随访。晚断脐组母婴阻断成功率100%;对照组母婴阻断成功率99.82%(1/5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5)。晚断脐组与对照组婴儿Anti-HBs1 000 IU/ml的比例(73.2%,68.4%;P=0.083)、免疫低/无应答的比例(4.5%,5.8%;P=0.30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晚断脐组36例、对照组29例婴儿的母亲产前HBV-DNA106IU/ml,其母婴阻断成功率、Anti-HBs1 000 IU/ml的比例、免疫低/无应答的比例(100%,96.6%,P=0.446;63.9%,65.5%,P=0.891;8.3%,10.3%,P=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延迟结扎脐带不增加HBsAg阳性产妇HBV母婴传播的风险,不影响婴儿联合免疫应答。在HBsAg阳性产妇的第三产程行延迟结扎脐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管理联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简称减痛法)对妊娠结局与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登记分娩的体重指数正常、从入组至分娩后定期随访的孕妇360例,均行孕期体重管理并按体重管理情况和是否行减痛法原则(自愿)分为A组(110例,减痛法+孕期体重增加11.5~16.0 kg)、B组(120例,孕期体重增加11.5~16.0 kg)、C组(50例,减痛法+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6.0 kg)、D组(80例,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6.0 kg),观察4组母婴结局。结果:A组的剖宫产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阴道分娩总产程时间低于其余3组。A组会阴Ⅰ度裂伤发生率高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会阴侧切率低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A组新生儿体重低于C组与D组,新生儿黄疸低于D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期体重管理良好的基础上应用减痛法,能有效缩短产程,降低产后出血率,保护会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治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诊治的206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合并胎盘植入(研究组),182例单纯前置胎盘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母婴结局。结果: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0.16%。孕次、流产史、前置胎盘类型、子宫瘢痕史是引起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P0.05)。研究组的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及失血性休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新生儿早产、窒息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次、流产次、瘢痕子宫、完全型前置胎盘是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前置胎盘孕产妇孕期出血应高度警惕胎盘植入的可能性,应注重预防,提高分娩前诊断率,及时处理,保证母儿安全。  相似文献   

2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孕产妇人数及分娩需求逐年增加,产科临床医师应对HIV母婴传播机制及影响因素、实验室检查、诊断方法,孕期保健,产时、产后及新生儿处理等方面的新进展以及注意事项应有所认识和了解,以推动HIV母婴阻断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