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基丙二酸血症(MMA)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MMA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复习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30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麻木无力.尿甲基丙二酸、血丙酰基肉碱与乙酰基肉碱的比值(C3/C2)、血同型半胱氨酸均升高;基因检测发现MMACHC基因存在c.60...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2D型(LGMD2D型)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报道一家系2例女性LGMD2D型患儿临床表现、肌电图、肌肉MRI、肌肉病理学和基因检测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及其妹均于3岁发病,以进行性四肢近端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显著升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肌肉MRI显示部分肌肉萎缩、脂肪化或纤维水肿;其妹肌肉病理学显示局灶性骨骼肌坏死、再生,部分横纹肌消失,肌纤维大小不等。基因检测显示,先证者及其妹存在相同基因突变,即SGCA基因第3外显子移码突变c.262del T(p.Phe88SerfsX123)和第5外显子错义突变c.409GA(p.Glu137Lys),其母为SGCA基因c.409GA(p.Glu137Lys)突变携带者,其中,c.409GA(p.Glu137Lys)为已知突变,c.262del T(p.Phe88SerfxX123)为新发突变。结论对于临床类似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女性患者,排除DMD基因携带者后,还应行家系分析和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相关基因检测,以明确具体亚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反复表现为"脑炎"的甲基丙二酸血症(MMA)合并肉碱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例反复表现为"脑炎"的MMA合并肉碱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为中年女性,隐匿起病,表现为乏力、嗜睡,伴随认知功能下降。头颅增强MRI显示双侧额颞枕叶脑白质内见散在斑点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异常、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尿有机酸分析显示尿MMA明显升高,血丙酰肉碱升高。诊断MMA合并肉碱增多症,可能为线粒体代谢遗传病。结论对于青年后起病,以反复"脑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需要考虑MMA等遗传代谢病,应该完善有机酸、线粒体代谢与相关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会诊讨论病史及辅助检查见本刊2007年第6期。蒋景文教授、颜振灜教授、王鲁宁教授、孙相如教授:既往史中患者小学成绩中等,中学成绩下降、行为幼稚,由此看来病史较长,为隐袭起病。查体:神志清楚,反应迟钝,表情呆滞,行为幼稚,计算力差,近事记忆和理解力明显减退。眼底(-),瞳孔等大、光反应( ),余颅神经(-);下颌反射(-),掌颏反射(-),双上肢肌力正常,腱反射( ),肌张力适中,右下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Ⅴ-级,双膝腱反射( ),双踝阵挛( ),腹壁反射双侧(-),双侧Babinski征( ),双侧chaddock征( )。左侧T7水平以下可疑痛觉减退,右侧足趾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青少年型亨廷顿病患者临床表型及IT15基因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重复突变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方法,对159个亨廷顿病家系272名成员进行IT15基因CAG重复序列检测,并对其中10例青少年期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经基因检测共发现211例携带异常扩展的IT15基因CAG重复序列,其中10例为青少年型亨廷顿病患者,临床表现各异,主要以不自主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发病年龄平均(12.50±4.55)岁,IT15基因CAG重复序列平均(63.70±14.83)个,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呈负相关关系(r=-0.865,P=0.001)。结论青少年型亨廷顿病与成年型亨廷顿病患者临床表现不同,前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对于无明确家族史、临床表现疑似亨廷顿病的患者,基因检测是明确诊断的依据;亨廷顿病发病年龄与IT15基因CAG重复次数呈负相关,但不能完全解释发病年龄的变异性,尤以青少年型亨廷顿病患者显著,可能存在其他遗传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6.
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是一种有机酸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是由于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methylmalonyl-COA mutase,MCM)缺陷及其辅酶硫胺素代谢障碍导致机体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障碍.  相似文献   

7.
少年起病的甲基丙二酸血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基丙二酸血症(MMAemia)为1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MCM)或其辅酶脱氧腺苷钴胺素(AdoCbl)先天性缺陷,使体内物质代谢的中间产物甲基丙二酸(MMA)不能进一步分解,在体内堆积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损害和酸中毒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据估计全球发病率约为五万分之一,我国尚无相关统计。目前国内报告的病例多是婴幼儿起病,少年期起病的少见,现将我们发现的1例少年期起病的MMAemia,报告如下。1资料1.1发病经过:患者男,10岁。因行走不稳2个月,于2005年8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甲基维生素B12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脂微球前列地尔10μg+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1次/d;同时给予甲基维生素B12针500μg肌内注射,3次/周;对照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160mg+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2组均以28d为一疗程;于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64%,对照组总有效率45.4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基维生素B12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迟发型甲基丙二酸尿症三例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迟发型甲基丙二酸尿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运用尿有机酸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筛查与诊断,对3例(男2例、女1例)迟发型甲基丙二酸尿症患者的临床经过、生化特点、影像学表现、诊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因神经系统损害起病。例1于24岁发病,出现间断遗尿及进行性加重的智能和运动障碍,四肢力弱、肌张力呈铅管样增高、双侧锥体束征阳性。例2于13岁起学习困难,智力下降,走路不稳,伴视力减退,16岁时出现惊厥发作1次。两例患者均合并肾损害,脑电图异常,脑MRI显示双侧大脑白质广泛长T2信号及弥漫性脑萎缩,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升高、左旋肉碱降低。例3为34岁女性,走路不稳、乏力2个月余,双下肢力弱,深感觉消失,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消失,化验显示中度大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正常,脑MRI示双侧苍白球、内囊后肢和大脑脚长T2信号。3例患者尿甲基丙二酸、甲基枸橼酸浓度均显著升高,经维生素B12治疗后症状迅速改善。结论3例患者均符合迟发性甲基丙二酸尿症维生素B12反应型诊断。例1、2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的差异可能与生化类型有关。本型患者经维生素B12疗效显著,预后良好,对成年发病的脑变性病患者应注意本症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维生素B12联合叶酸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疗效。方法入选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阿斯匹林100mg口服,1次/d,疗程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B12联合叶酸片,3次/d,疗程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结果治疗组血浆半胱氨酸浓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B12联合叶酸片能有效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1例头部震颤伴小脑萎缩患者临床表型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明确诊断疾病并探讨基因检测结果的解读方法。方法与结果采集1例30岁男性患者临床表型,进行二代基因测序和Sanger测序验证,通过中文人类表型标准用语、基因检索工具Phenomizer、Ensembl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相关信息,对基因检测结果进行解读。结果显示,患者存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9型(SCA19型)致病基因KCND3基因杂合突变c.1057AG(p.Ser353Gly),其父母均未携带该突变基因;患者还存在帕金森病20型致病基因SYNJ1基因杂合突变c.4436CT(p.Thr1479Ile),其母携带该突变基因。表型相似度分析显示,患者表型与SCA19型一致,KCND3基因变异位点c.1057AG在不同物种同源基因中具有高度保守性。结论通过对患者临床表型和基因检测结果综合分析,KCND3基因杂合突变c.1057AG(p.Ser353Gly)为致病性突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及铁蛋白水平分布特点.方法 对1042例精神分裂患者进行血液采样,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血清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水平,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水平差异.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较低维生素B12、叶酸及铁蛋白水平的发生率普遍>5%,低叶酸水平发生率高达38.29%,低维生素B12的发生率为18.14%.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叶酸水平存在性别差异(t=-5.83,P<0.01),维生素B12水平存在年龄差异(t=2.08,P<0.05).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低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铁蛋白水平的发生率高,需要予以积极关注.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二代基因测序(NGS)技术的普及使诸多既往难以确定的、遗传异质性较强的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腓骨肌萎缩症(CMT)、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LGMD)等的致病性突变位点得以明确,为临床诊断与遗传咨询提供重要信息。然而,临床上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临床医师在面对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提供的遗传学信息时仍十分困惑,这是由于有些基因检测结果与临床表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4例脂肪酸羟化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病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4例脂肪酸羟化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患者临床资料和家系资料,标准酚氯仿法提取患者及其父母基因组DNA并行Sanger测序。结果 4例患者中3例(例2、例3和例4)具有典型脂肪酸羟化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表现,1例(例1)表现为非典型。FA2H基因检测显示,4例患者均存在FA2H基因突变,其中例1为复合杂合突变c.461GA(p.Arg154His)和c.794TG(p.Phe265Cys);例2仅发现1种已报道的杂合突变c.703CT(p.Arg235Cys),进一步对例2及其母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亦未发现缺失突变;例3为杂合突变c.688GA(p.Glu230Lys)和插入突变c.172_173ins GGGCCAGGAC(p.Ile58Argfs X47);例4为复合杂合突变c.688GA(p.Glu230Lys)、c.968CA(p.Pro323Gln)和c.976GA(p.Gly326Asp),其父为c.688GA(p.Glu230Lys)突变携带者,其母为c.968CA(p.Pro323Gln)和c.976GA(p.Gly326Asp)突变携带者。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会标准,例1的FA2H基因杂合突变c.461GA(p.Arg154His)为"可能致病"、c.794TG(p.Phe265Cys)为"可能致病";例2的FA2H基因杂合突变c.703CT(p.Arg235Cys)为"可能致病";例3的FA2H基因杂合突变c.688GA(p.Glu230Lys)为"致病"、插入突变c.172_173ins GGGCCAGGAC(p.Ile58Argfs X47)为"致病";例4的FA2H基因杂合突变c.688GA(p.Glu230Lys)为"致病"、c.968CA(p.Pro323Gln)为"致病"、c.976GA(p.Gly326Asp)为"可能致病"。结论脂肪酸羟化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痉挛性截瘫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对于复杂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尤其合并构音障碍、智力减退、脑白质病变和小脑萎缩等临床特征的患者,应考虑FA2H基因突变导致的脂肪酸羟化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讨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50例脑梗死患者和44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结果脑梗死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分别为(5.97±1.96)μg/ml、(511.47±212.06)μg/ml;对照组分别为(8.08±2.25)μg/ml、(806.91±254.60)μg/ml.脑梗死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示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下降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可能是其中又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取与病例组性别、年龄、身体条件、生活区域相似的10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2组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情况以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结果病例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42.0%,对照组为16.0%,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尺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虽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周围神经受损者的腓肠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但病例组无周围神经受损者的腓肠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虽有所降低,但只与对照组无周围神经受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维生素B12以及叶酸的浓度较病例组高,且其浓度与病例组患者的周围神经受损程度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病例组无周围神经受损者的维生素B12以及叶酸浓度较对照组中周围神经受损者低(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越低,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能性越大,病情越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B族维生素干预Hhcy在IS二级预防中的效果,为IS的二级预防提供更多的临床证据。方法 141例符合试验条件的汉族男性IS患者,随机纳入安慰剂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安慰剂)或维生素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添加叶酸5mg/d+维生素B620mg/d+甲钴胺1.0mg/d),检测入组后4周和6月时的血浆Hcy水平,同时追踪观察2组患者2a内IS再发及IS相关性死亡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在入组后4周和6月时,维生素干预组的血浆Hcy水平明显低于安慰剂对照组(P〈0.01);至2a随访期末,安慰剂对照组与维生素干预组IS的再发率分别为25.00%和8.82%(P〈0.05),其中TIA的再发率分别为8.33%和2.94%(P〉0.05),脑梗死的再发率分别为16.67%和5.88%(P〉0.05);安慰剂对照组与维生素干预组IS相关性死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33%和1.4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族维生素干预Hhcy是IS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58,P〈0.05)。结论 B族维生素干预能有效降低合并Hhcy的汉族老年男性IS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及IS的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叶酸和维生素B12与tau蛋白磷酸化的关系,及叶酸和维生素B12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s,AD)的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和比较2个月龄和40个月龄大鼠海马中tau蛋白的磷酸化情况,以及用叶酸和维生素B12处理后的40个月龄大鼠海马中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发现40个月龄老年大鼠脑中tau蛋白Ser396/404位点磷酸化水平比2个月龄大鼠高97%。同时发现用叶酸和维生素B12处理后,40个月龄大鼠海马中tau蛋白Ser396/404位点的过度磷酸化水平降低了27%。结论叶酸和维生素B12对神经骨架蛋白tau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